理想溶液体系 实际溶液体系 (非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液体系 强电解质溶液体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 部分电离学说 (1878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电化学 §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特征 §7.2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7.3 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Energy Relationships in Chemical Reactions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第一章 緒論 1-1 化學簡介 1-2 物質的變化與能量 1-3 化學簡史 1-4 化學與生活.
第四章 电化学分析法 一、直接电位法 二、电位滴定分析法 三、电位分析法的应用与计算示例 第三节 电位分析方法.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直接电位法 二、电位滴定分析法 三、电位分析法的应用与计算示例 第十六章 电位分析法.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一、原电池 1.原电池 原电池(电池)是利用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图8-1为Cu-Zn原电池示意图。盐桥(一支装满饱和KCl(或KNO3)溶液的琼脂冻胶U形管既起到固定溶液的作用,又起到沟通电路、使溶液保持电中性的作用。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其反应为:
1.4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导体 Conductor 电池:化学能→电能 电解:电能→化学能 Primary Cell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and Electrode Potential
第五章 氧化还原 与电化学.
第六章 电化学 2017/9/13.
第十章 电化学基础和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与方程式的配平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原电池和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 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电势
原电池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 刘肃林
主讲教师:刘文萍 吉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主 讲:燕翔(副教授) 单 位:陇南师专生化系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第四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Electrolysis and Coulometry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10.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0.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0.3 电极电势 §10.4 电势图解及其应用.
第二节 氯碱工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2、使学生了解电解槽。 3、让学生熟悉氯碱工业中食盐水的精制。 4、常识性介绍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5、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2017年9月13日星期三.
第三章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讨论化学反应的 可能性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但实际上反应能否发生,平衡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 3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 一、氧化数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二、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三、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十一章 电 化 学 11-1 引言 如何学好电化学.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七章 电能 化学能 电解 电池 2019/2/27.
§9.5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间电势差的形成 接触电势 液体接界电势 *液接电势的计算公式 电池电动势的产生.
电导分析法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conductometry
—— Potential-pH Diagram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九章 2019/4/8.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八章 电 化 学 电能 化学能 电解 电池.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教师:刘桂军.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慧眼识金属:.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热力学函数 麦氏关系及应用 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如果将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 取出来,铺在地球的陆地
2011年1月 化学学科会考复习(六) 氧化还原反应 厦大附中 黄耿阳.
—— Potential-pH Diagram
化学电源.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厦大附中 黄耿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理想溶液体系 实际溶液体系 (非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液体系 强电解质溶液体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 部分电离学说 (1878年) 离子间相互作用 (1923年) 强电解质溶液体系

对溶液中的i分子 理想 非理想 (非电解质) 活度ai

电解质溶液的特点 单种离子不能独自存在 +和-是不可测的物理量 离子相互作用必须考虑 其静电作用(1/r2) 远大于

离子平均活度 mean ionic activity

mean ionic activity coefficient 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mean ionic activity coefficient

11-9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 德拜-休克尔(D-H)理论 Debey-Huckel Theory (离子互吸理论)

1. 偏差理想溶液主要由于离子间静电引力 2. 大量离子在溶液中分布与晶体不同(服从Boltzmann分布) 3. 每个离子皆被异性离子所包围 电位分布为球形对称 4. 离子间库仑引力能远小于热运动能

Debdye - Huckel 的离子氛模型

过剩电荷的电场近似为全部电荷集中在半径相当于离子氛半径1/K的球壳薄层中所造成的

过 剩 电 荷 随 距 离 变 化 关 系 p.322

Debey-Huckel limiting law D-H极限定律 Debey-Huckel limiting law

kg-1/2 (25°C, aq)

+z+ = -|z-|

某一电解质 所有电解质 适用范围:m < 0.001 mol kg-1

二. 德拜-休克尔-昂萨格 (D-H-O)电导理论 (1927年) 影响并降低离子电迁移速度的二个主要原因 1. 驰豫效应(松驰效应) 2. 电泳效应

time-of-relaxation effect 1. 驰豫效应(松驰效应) time-of-relaxation effect 不对称离子氛 产生的电场与外电场方向相反

p.330

加入外电场后 - X方向 + d - + 中心离子迁移时球形对称的 离子氛成为蛋形离子氛

electrophoretic effect 2. 电 泳 效 应 electrophoretic effect 溶剂化中心离子与 溶剂化离子氛逆向运动 其溶剂分子之间产生摩擦力 离子氛在电场下的迁移效应

翁萨格Onsager电导公式  适用于I-I型电解质溶液(0.001 mol dm-3)

“驰豫效应”在稀溶液中、当温度、溶剂一定时p、q有定值 与介质介电常数和粘度有关“电泳效应” “驰豫效应”在稀溶液中、当温度、溶剂一定时p、q有定值 

三. D-H理论的修正 a. 点电荷中心离子体积(二级近似) “最近平均距离”参加a(实验拟合法求) p.329

p.328

三. D-H理论的修正 适用于离子强度0.1 mol dm-3 由实例用 拟合法求b b.

水分子与离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偏离理想状态的重要原因 四. 离子水化理论 水分子与离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偏离理想状态的重要原因 NaCl浓度mol dm-3 0.01 1.0 5.0 水化分子 0.07 7.0 ~25.0 自由水分子 55.43 48.5 ~30.5

C . Nw, 离子“有效浓度” 

五. 离子缔合理论 正负离子靠近至一临界距离q 离子团簇

四异戊基硝酸铵在不同介质中的关系  p.331

D ,r 互吸 离子对 C m M+A- MA-2 or M2A+

- + 阳离子交换膜

ti  vi  i , I 平衡 m  电解质溶液 动态 i Ui t (离子学) c F D-H理论 D-H-O (宏观) 热力学 c (微观)  Ui m F 静电学 统计力学 ti  t D-H理论 D-H-O

11-10 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和电能的 二个不同的途径

(1) 2H2(g) + O2(g)  2H2O(l) 自发反应放热 自发反应输出电能 (2)(-) 阳极 2H2 + 4OH- - 4e  4H2O (+) 阴极 O2 + 2H2O + 4e  4OH- 2H2 + O2  2H2O 自发反应输出电能

热机效率 氢氧燃料电池效率 (600 K-300 K)/600 K100%=50% H2O(g)的rG=-229 KJ mol-1 rH=-229 KJ mol-1 氢氧燃料电池效率 (229/242)100%=94.6% Hydrogen-Oxygen Fuel Cell

热机效率 = -W / -Q Ostwald(1894年)首次指出电化学 燃料电池须取代热机 对于卡诺循环(Carnot cycle)=(T2-T2)/T2 Ostwald(1894年)首次指出电化学 燃料电池须取代热机

水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298K)

水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298K)

化学能与电能 电化学体系的可逆反应,恒压(温)下

由化学热力学讨论转换的定量关系

令反应进度=1 mol时 FE (J mol-1)

丹 尼 尔 电 池 (1836年)

丹尼尔(Daniell)电池 (1836年) 消除液接界电势

为可逆电池标准电动势的极限值。

电池标志规则 1. 从左至右书写,负极(阳极:氧化)、正极(阴极:还原) 2. 用 |, , || 区分两相界面 3. 标明各相状态组成 2. 用 |, , || 区分两相界面 3. 标明各相状态组成 4. 遵守物理和电量平衡

11-11 可逆电池电动势 可逆电势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1.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可向正反两方向进行 (化学可逆) “可逆(平衡)电动势 放电 (化学可逆) “可逆(平衡)电动势 放电 充电

2. 电池在十分接近平衡状态下工作 (能量可逆) 热力学可逆  电化学可逆

可逆电池的电势测定 须经没有电池通过的条件下测定 仅当电池内部压降  0 时 则E  IR a. 对消法,电位差计(0.1 mV) b. 运算放大器的电压跟随器(1 mV)

对 消 法 测 定 回 路

韦 斯 顿 标 准 电 池

可逆电池的电势测定 a. 对消法,电位差计 (0.1 mV) b. 运算放大器的电压跟随器 (1 mV)

V AMP + - 输入阻抗 > 1010 

11-12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1780-1791年 “生物电” 1879年 Volta电池 Volta理论(电动势接触理论) 1780-1791年 “生物电” 1879年 Volta电池 Volta理论(电动势接触理论) 1873-1882年 热力学方程式 1889年 Nernst方程

可逆电势电动势与参加电池反应的 各物质活度间的关系

能斯特(Nernst)方程 (1889年)

能斯特(Nernst)方程 (1889年) 注意公式中的温度T要一致(Eo与温度有关)

标准电动势与平衡常数关系 平衡

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恒温恒压下,电池的三种放电途径 rH和rS均有确定值, 过程热效应Q与途径有关 E 外电源 1. 可逆放电 (大部分) (小部分)

恒温恒压下,电池的三种放电途径 可逆放电 不可逆放电 短路放电 外电源 E E E

2. 短路放电 (直接发生化学反应,无电功) (体系反应热) 3. 不可逆放电 (无法单独估算)

可逆放电 (对环境) (无热交换) (吸热) (放热)

化学反应  两个(多个) 半电池组成 (无数) (?)

实验 数据总结 理论、规律 新实验

11-13 电极电势 电池电动势 (各类界面电势差) E

顺序由右至左,电势由高至低 相界面的特征: 电荷的空间分离界面的电势差

一. 金属接界(接触)电势 取决于金属的电子溢(逸)出功(功函) e Cu Zn

接 触 电 势 的 形 成

二. 液体接界电势(扩散电势) 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引起的 a2<a1 a2=a1 H+ Ag+ H+ Cl+ HCl HCl AgNO3 HNO3 a2<a1 a2=a1

两种组成相同的I-I价型电解质 的不同浓度的液界的

盐桥的作用 盐桥 El(1) El(2) 饱和 KCl 溶液(2) 溶液(1) Cl-1 K+ Cl-1 K+ El由n+mV降至1 mV

C1’和C2‘为从盐桥扩散至溶液1,2 的KCl的浓度 由 n+mV 1 mV

扩 散 双 电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