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 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 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 呀! ”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心里话? 心里话就是敞开心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向对方诉说。.
分 钟.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6 祷告 - 操练灵 39r 2 &|1-% 0 | 49t 3 1|2--0| 我愿多方祷告,随时操练灵!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宝洁的品牌战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识字四.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Salem, Good Morning 大家早上平安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event class 从input的root文件中,由DmpDataBuffer::ReadObject读取数据的问题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兔年的祝福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2011 年元旦.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本节内容 结构体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发心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Module 9 Unit 2 Happy Birthday
_07多连接之select模型 本节课讲师——void*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_01自己实现简单的消息处理框架模型 本节课讲师——void*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找 因 数.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销售人员的职业规划 Andy Cheng.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编程达人-- 从零开始学UI系列教程 第九节、布尔运算 先行者 YC.
第七课 佛法融入生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发心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 菩提心!

暂生缘八无暇 求乐救怖,伪装修法

参考资料 华智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堪布阿琼仁波切《前行备忘录》 索达吉上师《前行广释》 益西彭措上师《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益西彭措上师《前行备忘录》讲记 益西彭措上师《前行实修引导之法轨》-暇满引导02 智诚堪布《前行广释》辅导 《慧灯禅修共修第一册》-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学修笔记

提纲 《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 *暂生缘八无暇,打个比方来说,十八圆满就好比有十八只羊,一旦被突如其来的豺狼弄 死一只,那就剩下十七只了,如果被弄死两只, 就剩下十六只。这些暂生缘的无暇,尽管今天 在自相续中不存在,但明天很容易出现,在前 一座中没有,可是后一座中又易产生,入座的 开端没有,可结座时还是容易冒出来。所以, 我们要周密地观察自相续,一个一个都需要依 靠对治。 *暂生缘,就是突然性地产生,如果不发现不纠正,那么这种违缘会对我们修行正法造成障碍,违缘生起时,当下就失去了修行正法的机会。我们要及时发现并改正,因为基本的因素——十八种暇满已经具备,要做的就是及时发现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及时发现当下对治,就可以让暇满人身继续行持殊胜的正法。 华智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 堪布阿琼仁波切《前行备忘录》 - 智诚堪布《前行广释》辅导

提纲 暂生缘八无暇: 一、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的人们,虽然偶尔会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大多数时间都是被自相续中力量强大的五毒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二、愚昧无知:毫无慧光、极其愚痴的人们虽然已经步入佛门,但对正法的句义一点一滴也不能领悟,根本没有闻思修行的缘分。 三、被魔所持:如果被宣扬颠倒见行的魔知识所摄受,那么自心将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四、懈怠懒惰:尽管自己渴望学修正法,但是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一味懈怠、一拖再拖而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五、恶业涌现: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六、为他所转:身不由己被他人奴役的人们,虽然有修法的愿望,但由于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七、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因为害怕其他灾难临头而步入佛门的人,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复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八、伪装修法: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道貌岸然的那些行人,虽然在他人面前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己心里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却有千里之遥。 -华智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求乐救怖 有些人最初步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害怕灾难临头,这种人虽然学佛了,但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复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有些人出家是因为自己出违缘,暂时生起了出离心,但因为对佛法教义没有深入领会,后来遇到了以前的恋人,便毫不犹豫地破戒或舍戒,又回到了原来状态。这就是佛法没有融入心的表现。其实,佛法融入心非常重要,倘若没有感受到它的美味,你做再多形象上的善法,到了一定的时候,违缘一出现,你还是没办法面对。 对治:要对治求乐救怖,就应想尽一切办法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 索达吉上师《前行广释》

求乐救怖 有些人学习佛法是为了今生的温饱、工作,或者害怕灾难临头而进入佛门;有些人皈依是为了发财,求一生健康;还有的是害怕堕恶趣等等,主要是求乐和救怖,为了解救自己的怖畏,追求今生的快乐而进入佛门。这个心态不端正,不是一个真正佛法修行者应该有的心态。最初的发心不是那么清净,对于正法没有深信不疑的定解,以这种心态进入佛门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关键是进入之后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纠正以前不好的心态。如果开始发心不正,也不通过学习对正法产生深信不疑的定解,不知道学习佛法的真正目标,一旦旧习复苏,就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真实来讲,修学大乘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利他,为了觉悟而学习佛法,不是为了得到暂时的快乐,或者远离痛苦。当然,如果我们认真学习佛法,离苦得乐可以附带获得,为了利益众生在追求觉悟的过程中顺便获得。假若我们一心追求今生温饱,为了得到世间的快乐,离开痛苦去学习佛法,这种不究竟的心态很容易退失。 如果退失了怎么办呢?要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要知道为什么进入佛门,第一个是为了觉悟,究竟来讲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追求佛果。当相续中产生强烈的出离心,就不会为了今生的温饱、后世的人天快乐,或者后世不堕恶趣而修行佛法。如果目标端正了,之后为了解脱逐步奋发,这种求乐怖畏的违缘就会遣除掉,它的对治方法就是观修出离心和菩提心。 - 智诚堪布《前行广释》辅导

求乐救怖/消灾求福 畏惧此生的衣食或者其他损害后,为此入于法门,然而由于没有对法的由衷的定解,故由往昔的旧习而仍行于非法。 观察:为消灾求福虽入法门,没有对法由衷的定解,所以保不住,一遇境界就由老习气作非法行,修法是零。 这种情况是想求今生的衣食,或者想避免各种损害,入到佛法里寻求方法,祈求佛菩萨保佑,念念经咒,做做法事等等。由于没有对法由衷的定解,就没有一生行法的誓愿力,一旦损害等过去了,或者得到衣食等的满足,就得意忘形,还是由过去的老习气,做杀盗淫等非法之事,这就断绝了法缘,落在无暇之处。 暇满的关键,在于对法有由衷的定解。知道只有这一条是正路,能实现暂时究竟的利益,此外没有可依的,从而一生一世献身于法道。像这样,一心依法的心起来了,才能够摄持自心不变动,一直在法上行进。否则连法是什么尚且不清楚,只是求一点福报,救一点怖畏,这样来入法根本不保靠。 一般人想求财利,钱多、生活好,有洋房小车;或者想求名位,得到一官半职;或者想求男女,找个好对象,生个好儿子;或者想求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等等,这些都是求现世福报的心。另外一类,害怕下岗、穷困、生病、被怨敌伤害、碰到麻烦事吃官司坐牢等等,想祈求一种力量使他脱免,以这种心来入佛法,不算是真实入门。他对法没有由衷的定解,一满足了以后,就不去管佛菩萨了,不再念什么经,也不再修什么法,还是以过去的习气做各种非法事,这也是无暇状态。(接下文)

求乐救怖/消灾求福 (接上文)还有一种感觉派,实际也是求此世的快乐,想求一点乐受,入到佛法里找找感觉,参与一些活动,心情快乐等等。这也是不保靠的,他对法没有由衷的定解,没有一生一世矢志不渝实行法的誓愿。实际上学法是长期的,不是一种泡沫式的感觉,当心里有了深忍信,真正信受法道以后,那无论顺境逆境、好与不好,都能坚定不移地行下去。 感觉派只是追求一种暂时性的东西,对于法没有由衷的定解,这样的话还不如去唱歌,流行歌曲层出不穷,比诵经念咒来得刺激、更有新鲜感。或者,佛法没有世间娱乐那么刺激等等。这种人往往由于过去的习气,忽然遇到缘的时候,就行在非法里了。当然,闻思的过程中有一番苦受,但得到的是真实的定解、真实的利益。由于他心里没有定解,所以感觉还不如看电视新鲜刺激。很多人把暇满放在看电视、上网、聊世间话题上面,他关心的是军事、政治、娱乐、体育、各种有趣事件等等,这样就叫行于非法,没有法的内涵。 法最起码是要成办后世义利,就本法的严格要求来说,入门要发出离心,一心力求解脱,而他在佛法里做的那些都不算真实法行。就像《萨迦教言》说的“贪著现世非行者”,根本不是佛教徒。像这样处处落在非法里,这叫做“骤然生无暇”。忽然之间随着自己的习气,马上溜到现世轮回法里,全部是非法的内涵,自己就落入险道里了。 - 益西彭措上师《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求乐救怖 救怖畏之对治者:需要以清净的出离心、菩提心摄持而作。 “救怖畏”指学法的等起没调正,只想救离现世疾病、贫困、灾障等怖畏,没有一心求取后世乃至菩提的等起。以此无论学修多少法,除了成办现世以外,不会得到任何正法的利益,它成为一种隐藏的无暇状态。 一般人会以为:我学佛很有效果,家庭幸福了、子女听话了、身体健康了等等。他沾沾自喜地向别人吹嘘,实际上,内在并没有少许佛法的内涵。从严格来说,生起以后世为重的等起,才算具有下士道的内涵。以现世为重的人,其实是处于无暇状态,不会遇到成办后世大义以上的机缘。由于被骤然所生的现世为重之心所障蔽,阻绝了深远意义的法道,乃至内心尚未改良之前,都不会出现具义的缘起。 因此,认识到“救怖畏”的过患后,就需要时时以清净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来摄持一切念修等各种法行,为了出离三界六道的苦处、得到解脱而做,进而为让一切有情远离苦因苦果、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果位来做。具备如是等起,才能从缘起上成办趣向后世解脱、成佛的法道,从此,以修习殊胜出世法的因缘,在心中开创暇满,并逐渐得到法的利益。 - 益西彭措上师《前行备忘录》讲记

求乐救怖 “救畏”,指学法的动机只是害怕生病、穷苦,或者害怕受刑罚,为了免除怖畏到佛法里找方法。对于法没发起由衷的定解,所以就保不住。他内心宿世的业习根深蒂固,以这个业习的控制,不由自主就走在非法上。当时为了消灾免难,会精进修一点法,等到病好了、发财了等等,就得意忘形。他只想在佛法里捞一点好处,作为免除祸难、疾病等的方法。或者他求佛、求菩萨、求上师,就是为了发财等等。那么他宿世的习气力一涌动,马上就跑到别的地方。 - 益西彭措上师《前行实修引导之法轨》-暇满引导02

三殊胜 -动机殊胜 动机殊胜的具体修法 不善的动机 何为不善的动机? 为何称为“不善”? 不善的动机有何过患? 如何对待不善的动机? 仅考虑今生的快乐,仅为今世的生活打算的动机 为何称为“不善”? 有漏之法,不但无法离苦,而且会引发众多痛苦 不善的动机有何过患? 动机至关重要,不善动机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 如何对待不善的动机? 需要断除,及时纠正 《慧灯禅修共修第一册》-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学修笔记

三殊胜 -动机殊胜 无记的动机 何为无记的动机? 为何称为“无记”? 如何对待无记的动机? 无记的动机有何过患? 没有善恶的记录,既非善亦非恶 为何称为“无记”? 虽有行为,但内心却没有善的概念 如何对待无记的动机? 与善比较接近,不是断除,而是需要改善 无记的动机有何过患? 虽有微弱的世间善报,但不能成为解脱法 《慧灯禅修共修第一册》-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学修笔记

三殊胜 -动机殊胜 1)下士道的动机 善的动机 何为下士道的动机? 为何称为“善”? 下士道的动机有何过患? 如何将已做善业变为解脱法? 希求下一世不堕三恶道,获得人天福报 为何称为“善”? 没有顾及今世,而是希求下一世的世间圆满 下士道的动机有何过患? 善报有限,属世间法,非解脱之因 如何将已做善业变为解脱法?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发起菩提心,转变阿赖耶识中的相续 如何对待下士道的动机? 善的动机中层次最低的,并不完全排斥,但要明确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 《慧灯禅修共修第一册》-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学修笔记

三殊胜 -动机殊胜 2)中士道的动机 何为中士道的动机?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 不是为了追求世间圆满,但也从未考虑过众生的解脱 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获得小乘声闻、缘觉的果位 这种动机是中等的。除了能使自己获得解脱之外,没有其他的果报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 明确成为佛教修行人的条件,并反观自省 --要做小乘的修行人,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出离心并不遗余力地希求解脱;大乘的修行人,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菩提心并无自私、无条件地付出 仅仅听闻和知道很多法是不够的,关键问题在于能否做到 如实衡量、正确评价自己,时刻激励自己努力进步,踏实地付诸行动 当务之急,是调整动机,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 我们必须成为在监督自己方面不讲情面的纠察员 《慧灯禅修共修第一册》-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学修笔记

三殊胜 -动机殊胜 3)上士道的动机 何为上士道的动机? 如何看待上士道的动机? 菩提心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如何生起菩提心? 大乘菩萨的发心,即菩提心 如何看待上士道的动机? 要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并非易事,但缺少了,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功 我们要努力,要挑战自我,挑战自私心,并坚持不懈地与它斗争 依靠佛陀的智慧进行观察抉择,明白自私心的错误,就能发起菩提心 菩提心是最关键的,也是善的动机中最殊胜的 菩提心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要有决定度化众生的慈悲心 --能力可以培养,关键在于现在去做 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 --只有成佛,才是度化众生最究竟的手段;为人们传法,才是真实利益众生的唯一方法 华智仁波切的重要开示:成佛不是大乘菩萨的目标 如何生起菩提心? 具体的方法:《普贤上师言教》、《普贤上师言教笔记》、《慧灯之光(二)--五加行的修法》 精进修行:最关键的是修四无量心;其他助缘(闻思佛法、集资净障) 树立信心和决心:必须要过这一关,没有选择余地 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修行与上班工作不但没有任何冲突,反而有帮助 《慧灯禅修共修第一册》-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学修笔记

三殊胜 -动机殊胜 4)如何做到动机殊胜 菩提心如何重要? 出离心、菩提心等基础修法的重要性 菩提心是开启大乘佛法门扉不可或缺的“万能钥匙” 菩提心已经涵盖了所有的大乘佛法,是大乘佛教的精髓 大乘菩萨真正的菩提心,是指毫无自私地奉献、毫无条件地付出。只有反反复复地修炼,才会生起真实、稳固的菩提心 只有依靠菩提心,才有希望走上大乘佛法的解脱道,这是真正的依处 出离心、菩提心等基础修法的重要性 出离心、菩提心是密法修行的基础 出离心要从四个外加行修起,愿菩提心的修法就是以四无量心的修法为门径;只有像这样一步一步地走,我们才会有希望 对于没有入门的人而言,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作用最大 出离心和菩提心是贯穿于修行始终的中心要点,是目前对我们而言唯一最关键、最重要的 《慧灯禅修共修第一册》-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学修笔记

伪装修法 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的人,虽在他人面前诈现威仪、道貌岸然,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心所追求的目标唯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有千里之遥。 对治:要对治伪装修法,必须认识到谋求现世利益的过患,进而予以断除。 -索达吉上师《前行广释》

伪装修法 最后一条是伪装修法,有些修行者内心当中对于资具(财产)、名声、利养、恭敬等等非常贪求,外表上看起来是道貌岸然的修行者,在他人面前装腔作势,摆出一副真修行人的样子,内心当中却追求今生今世的目标和利益,这种修行者距解脱正道会有千里之遥,这种心态和行为是无法获得解脱的,也不是一个真正佛弟子所为。真实的佛弟子应该有颗纯然的利他心,以及实践佛法的决心和行为,而不是用修行人的外表欺骗他人,这完全离开了正道,不是佛陀所讲的真实正道,如果可能的话,这种心态要尽早纠正,否则对自他都有伤害。 作为一个标准的修行者,刚开始时不一定能够做到标准,但是应该有一个目标逐渐去达成、去靠近,调整好心态为了利他而求解脱道。这种情况也是一种违缘,如果有违缘就丧失了修法的机会,该如何对治呢?就是看破今生。追求今生对修行佛法来讲毫无利益,今生只是一世而已,轮回是生生世世的,解脱比轮回利益大得多。用今生修行的机缘去换取今生利益,相当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轻重不分,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今生的利益就在眼前,马上可以得到、可以受用,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讲诱惑力很大。而所谓的后世利益对大家来讲比较远,没办法亲自体会,所以在内心习气的干扰下,大部分人很自然地花时间去追求今生的事物,对后世的解脱却不上心。只有不断地学习、观修,对比之后才会知道今生与生生世世、轮回与究竟解脱之间的利益是没有可比性的。真正了解之后,我们就会为了觉悟他人、利益众生以及为了自己获得觉悟真实地去修行,不是自欺欺他——伪装成修行人假装利益他人,而是真实地利他。这才和佛法相应,才是真实的修行者应该有的样子。 - 智诚堪布《前行广释》辅导

伪装修法/如法伪装 改造成法后,成办资具、恭敬、名闻的法的影像者,在他人面前按法那样造作,然而内心仅仅励力求此生的缘故,与解脱道分离。 观察:追求名利、诈现修法,以此颠倒等起还是在非法的道上走,修法是零。 这里法的影像或影子,就好比人和人影子一样。人影子不是真人,在人影子上一点人的内涵也没有,但它很像,有头有身体,还会动,实际上不是真人在动。 那么法的影像和法是什么关系呢?真正的法是内心里有这样的心态、行为、见解等等。法的影像就是在外面也可以装作持这种威仪,说这样的法语、名相,结跏趺坐,垂视鼻端,也可以假装一种法上的潇洒、解脱,表现出特别慈悲、特别关心等等。就像宾馆里的服务员、飞机上的空姐,都可以做出职业笑容、说职业语言,但心里根本不是那样想的,不是从真心里发出来的,这些都叫形相者,不是真正的。 譬如当比丘是如何的,当法师又如何,当菩萨如何,当金刚上师如何等等,什么都可以假装,所以世上有非常多的假货。像这样,在他人面前按照法的样子去做,心里只求今生的名利,这样就跟解脱道分离,完全落在无暇当中。解脱道是凭着心去走的,没有求解脱心,不是一心想从轮回里出来,要断掉自身烦恼,这样的话,外在装出各种假相,心里唯一要求的是名利,那就直接在非法道上走了。无论做多少,都不出现任何修法的机会,这就叫做“无暇”。(接下文)

伪装修法/如法伪装 (接上文)如果不是一层层按照规矩在心上修出法的内涵,就特别容易出现这个问题。譬如,当今时代有各种表演、脱口秀,什么都可以模仿、显示。这使得人们产生错觉:我只要模仿明星、高层人物的表情、语言、姿态,而且能够引动人心、博得人们的好感,就能够得到荣耀、地位。是这种做法。到了佛门里,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得越来越多,实际是一种披着佛法外衣,内在处于非法的无暇状况,特别可怕。 譬如做一个佛教明星,无论出家在家,只要善于辞令表达,能够挑动人心,各种样子都做得出来。手势也可以做,眼神也可以做,表情也可以做,各种吸引人注意力的或者能煽动人心的做法都可以。或者投其所好,迎合大众的心理,制造一些活动等等。这样自身就变得非常荣耀了,由此还能猎取到佛教地位等等。或者习惯做世间法那一套,在佛法里把上上下下的关系弄好,拉帮结派。 像这样,只要有记忆力、表达能力,足够大胆,敢于做各种行为,就可以表演成佛教大德,实际成了佛法里的骗子,江洋大盗。他内心就是求名利,想得到佛教界的地位、荣誉,得到某种职位、称呼、知名度,或者想招揽大批徒众,得到大量供养等等,这就是求今生而按法那样伪装。在他内在缘起的路上,把佛法作为求名利的工具,这就非常可怕,根本不是解脱道,直接往恶趣走。 - 益西彭措上师《普贤上师言教讲记》

伪装修法 依法伪装之对治者:需要了知成办世间此世的意乐和行为的过患,随后予以断除。 “依法伪装”,指装模作样地按照法的形相来做,进行诵经、讲法、修法等各种佛事活动,在表面伪装掩盖下的内心,实际是想得名利,想做佛教大人物,拥有地位、头衔、恭敬、利养等等。然而,以法作贩卖品,求取现世的名利享乐,这些无疑都成为断绝正法、堕入恶趣的因,如同《三殊胜》中所说般,做的越多就越可怕。 该如何对治呢?首先,必须观察成办现世八法的意乐和行为有何等过患,之后对它深恶痛绝,加以断除。如法王的《此世现相厌患歌》中所讲,如果生起要成办此世的心念、行为,其实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会遭受诸多过患。一定要从无义和有极大损害两方面去思维,了知此等意乐、行为是拿佛法的如意宝去换取地狱的刑罚,后果可畏。 如是深知以后,就要真正断除希求现世八法的意乐和行为。其实这些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具体表现。人们对近在眼前的此世法最易生起贪著,佛法尚未入心时,往往盘算的都是我该如何依靠佛法来获得地位、荣誉、恭敬、资具等等,以此动机在信众面前假装修法、说法等来骗取利养。这种动机非常微细,在凡夫人身上隐藏极深、时时显现,对此我们必须励力对治,以免完全陷入罪业中,带来沉重的负担重压、形成粗大的无暇状态而修法不成。 - 益西彭措上师《前行备忘录》讲记

伪装修法 “按法而伪装”,就是心里唯一想求现世名利,为了得名利、物质,假装按照法修行,做各种行为。像这样,他是求现世的心,这种状况一起来,就跟解脱道背道而驰了,根本不可能有真正修法的机缘。 - 益西彭措上师《前行实修引导之法轨》-暇满引导02

思考题 什么是求乐救怖?我们要如何对治? 为了这一生的健康发财而去修法做善事的话,为什么是不善?为什么不是罪过,有没有果报? 请分析求乐救怖属于哪种层次的发心?请结合发心殊胜谈一谈作为大乘佛弟子,我们要如何发心?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以祈求家人健康平安的发心进入佛门,你会如何做? 什么是伪装修法?我们要如何对治? 请试着解释:法的影像和法的关系是什么? 学习了暂生缘八无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存在这些违缘吗?请举例说明。你今后打算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