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執行 知道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了解為何要有操作或中間目標 清楚中間目標的選擇標準 認識通貨膨脹目標機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背景,效果,和對各國匯率的影響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教師:李博文 博士 學生:賴世哲    周忠源.
第四章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知道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過程 知道貨幣供給、準備貨幣與貨幣乘數之關係 知道台灣地區如何衡量貨幣供給量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CHAPTER 15 貨幣與金融.
資訊管理 期中考補充資料.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Chapter 18 貨幣與通貨膨脹. Chapter 18 貨幣與通貨膨脹 了解通貨膨脹的意義 了解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 釐清需求拉升與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分析通貨膨脹的不利影響 能比較冷火雞策略與漸進主義 體認短、長期菲力普曲線的意涵 探討貨幣政策應否回應資產泡沫.
第三章 古典學派.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Central Banks: A Global Perspective
第四章 資金成本.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十五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_____.
貨幣銀行學報告 貨幣成長與景氣循環 財金二丙 4A30H046 盧姿羽.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第八章 財金1-貨幣 8-1 貨幣與匯率 8-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8-3 貨幣與物價.
Chapter 21 開放經濟體下的經濟政策. Chapter 21 開放經濟體下的經濟政策.
Chapter 17 貨幣政策的操作.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GAAP設定與發佈團體 我國: (補充) 1.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證券期貨局(政府有權)
Chapter23 貨幣、利率及產出: 分析與政策.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Chapter 18 中央銀行  與貨幣政策.
第3章 古典學派.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五章 貨幣市場.
十二、貨幣與金融 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 貨幣的功能與制度 貨幣成長與物價膨脹 貨幣政策.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沈大白 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 兼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召集人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金融市場 Financial Markets.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Chapter 20 有關貨幣政策 的重要議題.
經濟學 學經濟.
第十章 證券投資組合.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金融市場 Financial Markets.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Chapter 14 貨幣供給的決定過程.
國際財務管理與金融 劉亞秋‧薛立言合著 東華書局
公司債 發行公司債 But 我需要2億 資金不足… 元資金興建廠房… 甲企業 債權人 透過發行二十年期公司債的方式籌得資
第11章 景氣循環:實質景氣循環理論與新興凱因斯學派模型
授課老師:   教授 第5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ch5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黃志典: 國際財務管理概論.
第十六章 總合供需模型.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第六章 利率 Dr. Mei-Hua Chen.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第五篇 總體經濟政策辯論 第十五章 穩定政策.
第10章 中央銀行制度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十一章 中央銀行制度.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執行 知道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了解為何要有操作或中間目標 清楚中間目標的選擇標準 認識通貨膨脹目標機制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執行 知道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了解為何要有操作或中間目標 清楚中間目標的選擇標準 認識通貨膨脹目標機制 了解貨幣政策的時間不一致與時間落後問題 能比較權衡與法則政策 了解貨幣政策的傳遞機制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的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架構與機制 一個完整的貨幣政策架構(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應包括制度性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工具、短期目標、最終目標,以及政策制定過程。 「制度性安排」也可稱為貨幣政策機制(monetary policy regimes),包括目標的選擇、設定及執行,以及達成目標之方法或策略,本章亦會論及。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可能最終目標 物價穩定 高度就業 經濟成長 利率穩定 匯率穩定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穩定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表13-1 主要國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法定目標 國別 貨幣政策的目標 主要法律依據 美國 物價穩定 充分就業 經濟成長 表13-1 主要國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法定目標 國別 貨幣政策的目標 主要法律依據 美國 物價穩定 充分就業 經濟成長 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穩定 長期利率穩定 聯邦準備法、銀行法、就業法、充分就業及均衡成長法 英國 在物價穩定前題下,促進充分 就業及經濟成長 金融體系穩定 英格蘭銀行法第11條及12條,以及英格蘭銀行、財政部及金融監理委員會間之合作備忘錄 歐元區 在不牴觸物價穩定前提下,支持經濟成長 馬斯垂克條約第105條 加拿大 控制並維持本國貨幣對外價值 促進國內經濟與全民福祉 加拿大銀行法前言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表13-1 主要國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法定目標(續) 表13-1 主要國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法定目標(續) 國別 貨幣政策的目標 主要法律依據 日本 物價穩定 健全國內經濟發展 金融體系穩定 日本銀行法第1及2條 韓國 追求物價穩定,俾利於國內經 濟的健全發展 韓國銀行法第1條 紐西蘭 紐西蘭準備銀行法第9條以及財政部與紐西蘭準備銀行之「政策目標協定」 台灣 促進金融穩定 健全銀行業務 維護對內(物價)及對外(匯率)幣 值之穩定 在上述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 之發展 中央銀行法第2條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單一、層級及雙元命令 類型 意義 國家範例 單一任務 (sole mandate) 僅明訂「物價穩定」為「唯一」目標。 單一、層級及雙元命令   類型 意義 國家範例 單一任務 (sole mandate) 僅明訂「物價穩定」為「唯一」目標。 紐西蘭與澳大利亞準備銀行 層級任務 (hierarchical mandate) 將「物價穩定」與「高度就業」列為目標,但有優先順序,物價穩定為「首要目標」,高度就業為「次要目標」。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ESCB)、韓國央行及台灣央行等。 雙元命令 (dual mandate) 將「物價穩定」與「高度就業」列為共同目標,而無優先順序。 美國聯邦準備體系及日本央行。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最終目標間的可能衝突 上述貨幣政策的六大目標,有些是彼此一致,相輔相成,但是,短期間有時難免會相互衝突,例如: 物價穩定與高度就業的衝突 經濟成長與匯率穩定的衝突 總體經濟目標與金融目標的衝突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操作目標與中間目標 中央銀行在決定最終目標之後,便設定中間目標及操作目標,藉由貨幣政策工具直接控制操作目標,再影響到中間目標,進而達成最終目標。 中間目標:與最終目標關係密切的變數,藉由影響此中間變數,達成最終目標。 操作目標:中央銀行可直接藉由政策工具控制的變數,且與中間目標具高度相關。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圖13-1 如何達成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數量目標與利率目標的選擇 不論中間目標或操作目標變數,都可分為兩種型態:價格(利率)和數量(準備金與貨幣總計數)變數。 中央銀行可選擇釘住「利率目標」或「貨幣數量目標」,但價格與數量兩個變數,釘住其中一個變數,另一個變數就會變動。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釘住貨幣數量的後果 採用釘住貨幣數量目標,將導致利率水準隨貨幣需求的改變而波動,隱含中央銀行放棄對利率的控制。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釘住利率的後果 採用釘住利率目標,將導致貨幣數量波動,隱含中央銀行放棄對貨幣數量的控制。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釘住數量或價格(利率)目標的選擇 有一種選擇準則係以干擾來源為判斷依據,其用意旨在抵銷外來因素的干擾,以順利達成最終 目標。 若干擾來自金融面,則釘住利率目標 若干擾來自實質面,則釘住數量目標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中間目標的選擇標準 可測性(measurability) 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 相關性(relatedness)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策略的三大趨勢 拆款利率為操作目標 貨幣數量作為中間目標的式微 採行通貨膨脹目標(inflation targeting, IT)機制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拆款利率為操作目標 各國放棄以準備數量為操作目標,改以拆款利率為操作目標,主要的原因為: 快速的金融創新與金融自由化,使得貨幣數量的定義與衡量愈加困難。 各國陸續調降存款準備率,甚至採零存款準備率政策,使得準備金數量變得較不穩定。 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利率傳遞訊息功能提升。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表13-2 各國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及中間目標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數量作為中間目標式微的原因 快速的金融創新與金融自由化,使得貨幣數量的定義愈趨模糊,貨幣數量的可測性降低。 貨幣數量的可控制性降低。 貨幣數量與國內生產毛額、通貨膨脹率間之關係轉趨薄弱。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通貨膨脹目標機制 所謂「通貨膨脹目標機制」(inflation targeting regime),係指政府設定通貨膨脹率目標區間,甚至強調所設定目標區間的中間點或某一點,然後透過貨幣政策工具來達成。 IT政策期間通常為「中期」(約1~3年) 。 目標的設定者大多為央行,也可能為央行與其他政府共同決定。 採行IT機制通常無明確的中間目標變數,而係隱涵以「通貨膨脹預測值」作為中間目標。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圖13-4 紐西蘭、加拿大及英國的通貨膨脹率(1988Q1~2010)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二大貨幣政策機制之比較(Box13.1) 項 目 貨幣目標機制 通貨膨脹目標機制 優點 1.貨幣政策自主性較高 2.避免執行延誤 項 目 貨幣目標機制 通貨膨脹目標機制 優點 1.貨幣政策自主性較高 2.避免執行延誤 3.明確傳達央行的政策方向 1.不須仰賴貨幣總計數與最終目標間穩定之關係 2.高透明化 3.高權責性 4.政策方向容易預期 5.堅強的制度承諾 缺點 1.必須仰賴貨幣總計數與最終目標間穩定之關係 2.透明化較低 3.權責性較低 1.其他目標的操作空間變小 2.通貨膨脹率的可控制性較低 3.對於資產泡沫危機之因應不足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二大問題 時間不一致 時間落後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時間不一致 所謂貨幣政策的時間不一致(time inconsistency)問題,係指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短期」雖可以刺激產出,來謀取失業率下降與通膨上升之抵換關係,但「長期」僅會造成通膨上升,失業率則維持不變。 時間不一致問題主要起因於政治過程,因為執政者通常傾向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產出,降低失業率。 為解決「時間不一致」問題,央行可提高獨立性、透明化與權責性;並明確宣布通膨目標。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 1/2 時間落後:指經濟問題發生到發現,採取行動,並產生效果的時間。 貨幣政策有時間落後(time lag)現象,時間落後長度很長,且變異性很高,不容易預測。 時間落後的問題,可能使貨幣政策不但不能達到物價穩定等目標,更可能加重經濟景氣的不穩定。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 2/2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 與經濟不穩定 1/2 內部落後的問題,可能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不能配合實際的經濟情勢需要。 外部落後的問題,可能使中央銀行在不當的時點採取行動。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問題,可能會加重經濟景氣循環的波動。為解決此問題,貨幣政策之決策與執行應具前瞻性。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 與經濟不穩定 2/2 圖13-6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與景氣循環波動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權衡與法則的意義 所謂權衡的貨幣政策,係指央行得依經濟情勢的變化,來調整貨幣政策的方向與程度。 所謂法則(rule)的貨幣政策,係指中央銀行依據事先決定的原則,來執行貨幣政策,不論經濟情勢如何,中央銀行都必須遵守該法則。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權衡與法則的論點 1/2 贊成採取「法則」政策而反對「權衡」政策的人,所持論點為: 貨幣政策的時間落後期間很長,且變異性大,採取權衡政策常使景氣波動變大。 權衡政策可能會犧牲「物價穩定」來換取高經濟成長。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權衡與法則的論點 2/2 贊成權衡政策的人,則反駁上述說法,其認為: 「權衡」的貨幣政策,在因應重大經濟衝擊、金融危機及無法預料的狀況時,有較大的操作空間。 只要明訂「物價穩定」為唯一或首要目標,並強化央行獨立性,即不致發生犧牲「物價穩定」來換取經濟成長之問題。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費利德曼的貨幣數量法則 費利德曼不贊成政策制定者依經濟情勢的發展,而改變其貨幣政策,他主張「以法則代替權衡」。 此一法則要求貨幣數量按固定成長率增加,以配合實質的經濟成長率,如此便能維持物價穩定。 由於貨幣供給額依一固定比率成長,不會隨意調整,則貨幣政策可避免成為經濟擾亂的一項主要來源。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回饋法則 回饋法則兼顧「法則」與「權衡」。 回饋法則指貨幣政策仍依事先設定的法則進行,但應讓政策制定者調整貨幣政策,只要該項調整仍是法則的一部分。 有彈性的回饋法則使貨幣政策能因應經濟與金融情勢的變化,而作適當的調整。如泰勒於1993提出聯邦資金利率法則,即泰勒法則: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傳遞機制 1/2 貨幣政策的傳遞過程或傳遞機制,係指貨幣政策影響總體經濟活動的各種管道與過程。 貨幣政策工具經由許多不同管道,來影響總體經濟活動,而這些管道彼此間並非相互排斥。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傳遞機制 2/2 圖13-7 貨幣政策的傳遞機制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

貨幣政策的傳遞過程及其影響效果(以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例) 傳遞管道 傳遞過程及影響效果 說明 利率效果 擴→i↓→I↑→Y↑ 透過利率 信用分配效果 擴→銀行準備金↑→銀行放款↑→I↑→Y↑ 透過銀行可貸資金數量 匯率效果 擴→i↓→本國貨幣貶值→NX↑→Y↑ 透過利率影響匯率 財富效果 擴→資產價格↑→財富↑→C↑→Y↑ 透過利率影響資產價格與財富 資產選擇效果 擴→企業股價↑→(公司市值/重置成本)↑→I↑→Y↑ 透過貨幣數量影響資產相對價格 說明:「擴」表示央行採行擴張性貨幣政策。 貨幣銀行學 Chapter 13 貨幣政策目標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