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簽訂後對證券業的影響 ~細談兩岸證券業之競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銀髮族產業經營 第一節 銀髮族產業的發展 熟年商機  銀髮族發展產業 醫療保健 保健食品市場逼近三百億元 熟年人最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追求健康 是他們共同的願望,包括保健食品、養生 餐飲、健康器材、運動健身、抗衰老等都 是值得開發的市場。
Advertisements

第七組古文閱讀報告 組長:秀惠 組員:孟筑、雅曼、雅文、盈蓁. 《朱買臣苦學有成》之原文翻譯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 朱買臣,字翁子,吳國人。 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刈(一ˋ)薪 樵,賣以給 (ㄐㄧ ˇ ) 食。 家裡雖然很窮困,但是他還是很喜歡讀書,因 不懂得如何治理產業,只能靠著上山砍材去城.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主要貿易夥伴 香港 – 西方技術、轉口貿易市場 中國 – 食物、工業原料、工業產品 緊密資金流通
結構型金融商品研討會 市場發展與風險管理 慶祝中大九十週年 主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系 台灣金融研訓院
國際金融中心 觀看《經濟新動態》後,學生可以多滑鼠的搶答方式回答以下的問題。 國際金融中心的定義 00:00:00-00:01:51
企業海外投資與 管理策略之實務 斌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講人:王錦和 董事長 103年 3 月 24 日.
二岸工作經驗分享座談 蔡翔宇.
台灣網路銀行網站之現況與比較 指導老師:吳有龍 A 曾馨慧.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98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方案」 U-START創業競賽營運計畫簡報(範本)
滬股通與港股通的額度使用狀況 市場別 滬股通 港股通 投資總額度 3,000億人民幣 2,500億人民幣 每日額度 130億人民幣
資訊管理 期中考補充資料.
台灣資本市場展望 薛 琦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交通大學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中華大學管理學院 <大師開講> 時 間:上午10點至12點 地 點:演講廳 A222 主辦單位:中華大學管理學院 中華大學企管系碩專班
99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U-START創業競賽營運計畫簡報(範本)
作業一 請找一家上市公司 5年股價與財務比率資料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人民幣 3%高利率? 國企二甲 4A 蘇寶如 指導老師:林靖中 老師.
國際金融市場 班級:財金二丙 學號:4A 姓名:史浥伶.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第3章 資料的整理與表現- 統計表與統計圖.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洋華光電 2009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 Aug 19, 2009.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WTO 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GAAP設定與發佈團體 我國: (補充) 1.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證券期貨局(政府有權)
班級:財金二丙 學號:4A 姓名:廖偉伶 教師:陳曉蓉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大師來開講 『產業發展講座』 預告 地點:中華大學A222(演講廳) 【中華大學管理學院】
第1章 金融市場導論 授課老師: ______.
沈大白 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 兼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召集人
經濟學 學經濟.
第一章 金融市場簡介 金融市場 融資市場 借與貸的市場.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第十章 證券投資組合.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COMPARISON OF BANK COMPETIVENES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兩岸銀行競爭力之比較)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Solid State System (3S) 鑫創科技: 年第二季 投資人說明會 08/15/2016.
股票選擇指南-SONY 鄭惇伊 林佩儀 黃馨玫.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三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巨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107年法人說明會 股票代碼 : / 12 / 12
持有外匯風險 風險:報酬的變動程度 1/2 1/2 A B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台灣線上購物市場 2053億元 (57.3%) 1530億元 (42.7%) B2C市場 C2C市場 B2C市場為2,053億元(57.3%),C2C市場為1,530億元(42.7%)。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2010年台灣線上購物市場規模將達到新台幣3,583億元,年成長率為21.5%。
牧德科技 (3563 TT) 簡報人:嚴維群 董事 2019 / 1 / 17.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花王集團.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證券業分析 朱素徵 資深分析師 金融機構等部.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網站個案報告 參考架構 一,企業背景簡介 二,經營優勢與競爭分析 三,市場區隔與目標市場 四,行銷4P策略 五,未來發展與挑戰
營運模式.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ECFA簽訂後對證券業的影響 ~細談兩岸證券業之競合 葉公亮 富邦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及高級顧問 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 副理事長 2010.06.05 1

目 錄 壹、合作背景 貳、兩岸證券業發展現況 参、兩岸證券業合作之可行性評估 肆、兩岸證券業實質合作方向 伍、促進兩岸證券業深化合作的建議

(一) 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崛起,資本市場成長可期(1/3)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呈現跳躍性的成長,當前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與第二大進口國,經濟發展名列世界前茅。 截至2010年第一季底,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已高達2.4兆美元,位居世界首位,大幅超出第二名日本的近1兆美元,台灣外匯存底 0.36兆美元則排名世界第四。 中國外匯存底排名世界第一 單位:十億美元 *美國:790億美元 *英國:686億美元 *香港:1862億美元 *新加坡:1657億美元 *外匯存底的英文名稱為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較正式的說法是外匯儲備,又可稱為官方準備(official Reserves),其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外匯存底,依照國際貨幣基會(IMF)的定義,包括政府所持有的黃金、政府所持有的可兌換外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的準備頭寸以及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狹義的外匯存底,則不包括政府所握存的黃金與外幣現鈔。簡單而言,一般我們所說的外匯存底,指的就是央行所持有的外匯數量。   外匯存底的來源,主要是央行以人民幣在外匯市場買進外匯所累積而成,少部份是由外匯存底本身的孳息收益,以及外匯存底中其他幣別對美元之匯兌損益所產生。當匯率固定不變時,一國所賺進的外匯(經常帳順差)再加上向國外借入的外匯(資本帳或金融帳順差),扣除民間持有的外匯,剩下的部份大約就是央行買進的外匯。換句話說,一國的國外資產,有可能是散佈在民間,也有可能是由央行持有。外匯存底除了可以提供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籌碼外,尚可充當政府清算國際收支的工具,因此外匯存底的運用應以具有變現性快的流動資產為主,不宜進行中長期之投資。   這幾年,我國的外匯存底快速增加,主要來源為直接外資與投機熱錢的湧入。 資料日期:2010.03

(一) 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崛起,資本市場成長可期(2/3) 2008年中國大陸GDP經濟增速由原來的 9%上調到 9.6%,2009年GDP成長率依然有 8.7%的水準,全年GDP達人民幣 33.54兆元。 預期2010年中國大陸GDP成長將達到 10%,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力引擎。 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彙整表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Q1 絕對額 (人民幣億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 國內生產總值 314,045 9.6% 335,353 8.7% 80,577 11.9% 第一產業 33,702 5.4% 35,477 4.2% 5,139 3.8% 第二產業 149,003 9.9% 156,958 9.5% 39,072 14.5% 第三產業 131,340 10.4% 142,918 8.9% 36,366 10.2% 註1:絕對額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註2:2008年數據為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修訂資料,2009年與2010年1Q之數字則為統計局初步核算資料。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

(一) 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崛起,資本市場成長可期(3/3) 中國大陸人均所得自2008年開始已突破 3千美元,代表人民財富累積步入新一里程碑。 近年來成長速度加快,人均所得實際數雖仍低於台灣、南韓等地,但預計未來各項金融業務與資本市場發展可期。 各國人均所得彙整表 單位:美元 美國 南韓 台灣 中國大陸 2005年 42,664 17,547 16,051 1,715 2006年 44,805 19,693 16,491 2,027 2007年 46,611 21,655 17,154 2,566 2008年 47,375 19,106 17,507 3,267 2009年 46,316 17,146 16,442 3,678 2010年 47,659 21,146 17,660 4,140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重要統計資料

(二)中國大陸逐漸成為全球經濟重心,兩岸合作深化帶來新契機 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造成世界經濟衰退,諸多已開發國家紛紛陷入金融債信等相關危機,反觀中國大陸市場近年來逐漸對外開放,經貿發展亦日趨國際化,出口與內需市場皆大幅成長,全球經濟發展重心已逐漸移至中國大陸市場。 另一方面,台灣本土證券產業自1960年代發展以來,在業務性質越趨同質化的競爭態勢下,市場飽和且同業流血殺價競爭嚴重,反觀中國大陸資本市場的商機與潛力,對台灣券商而言,兩岸在先天上具有文化同源、語言相通、地緣相近等優勢,將可為兩岸證券業帶來新的合作契機。

目 錄 壹、合作背景 貳、兩岸證券業發展現況 参、兩岸證券業合作之可行性評估 肆、兩岸證券業實質合作方向 伍、促進兩岸證券業深化合作的建議

(一) 兩岸證券市場比較 2009年 兩岸股市規模比較表 截至2009年底,中國大陸股市的市值約為台灣的 5.5倍,若以股市交易值來看,大陸上交所與深交所合計的交易值,約為台灣上市+上櫃交易值的 7.2倍。 整體來說,大陸在2009年的股市回溫幅度較台灣股市大,實際規模上來看,也是台灣數倍之多。 2009年 兩岸股市規模比較表 單位:新台幣元 2009年 中國大陸 台灣 大陸/台灣 上市公司家數 1,786家 1,287家 1.4倍 股市市值 1,144,074億元 208,996億元 5.5倍 交易值 上交所 168.5兆元 深交所 91.9兆元 36.4兆元 7.2倍 GDP 157.3兆元 12.5兆元* 12.6倍 總市值/GDP 80.73% 183.20% 0.44倍 總人口 130,000萬 2,300萬 57.0倍 投資人開戶數 7,100萬 1,400萬 5.1倍 註:匯率以2009.12.31收盤價計算:人民幣/新台幣1:4.69;美元/新台幣1:33.049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券商公會

(二) 兩岸證券同業比較 2009年 兩岸證券商規模比較表 兩岸券商規模水準,中國大陸目前券商家數約 106家,僅略高於台灣,然而中國大陸券商淨資本總額高達新台幣 1.8兆元,大幅高於台灣券商的 0.4兆,中國大陸券商規模約為台灣之 5.4倍。 2009年度,中國大陸券商整體獲利達新台幣 4,374億元,台灣券商整體獲利為 390億元,大陸券商獲利為台灣之 11.2倍。 單位:新台幣元 2009年 兩岸證券商規模比較表 2009年 中國大陸 台灣 大陸/台灣 證券商總公司 106家(9家合資) 86家(17家外資) 1.2倍 分公司 3,288家 965家 3.4倍 從業人員 81,000人 30,000人 2.7倍 全體盈餘 4,374.4億元 389.6億元 11.2倍 全體淨資本 17,971億元 3,316億元 5.4倍 平均每股盈餘 2.43元 1.18元 2.1倍 註1:匯率以2009.12.31收盤價計算:人民幣/新台幣1:4.69 註2:台灣部分並未包括58家兼營證券商(銀行及票券);大陸銀行不可兼營證券商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券商公會

目 錄 壹、合作背景 貳、兩岸證券業發展現況 参、兩岸證券業合作之可行性評估 肆、兩岸證券業實質合作方向 伍、促進兩岸證券業深化合作的建議

(一) 兩岸券商具備互補優勢,相輔相成 台灣證券商的優勢 大陸證券商的優勢 在各項管理實務、風險控 管能力與新金融商品、信 用交易業務開發的實務操 作深具經驗。 台商對台灣券商較具信任 感,有利於推展中國大陸 的台商服務之利基。 在電子交易方面,擁有多 元化商品平台的整合經驗。 整合行銷模式的發展經驗。 具齊備的經營管理人才、 企業文化與公司治理觀念。 在IT產業具有深厚的研究 基礎。 熟知中國大陸當地的證券 市場結構。 擁有資金規模大、網絡渠 道廣。 與當地政府具有良好關係。 充分了解中國大陸上市公 司特性與客戶屬性。

2.上市家數快速增多,為IPO業務提供發展契機 (二) 大陸資本市場充滿機會,吸引台灣券商 大陸資本市場釋出機會,有利台灣券商 1. 股市交易規模可 觀,獲利可期 2.上市家數快速增多,為IPO業務提供發展契機 3. 併購重組市場將有巨大商機與成長空間 4. 財富管理需求浮現,成長潛力十足 5. 創新產品帶動金融市場活力與機會

目 錄 壹、合作背景 貳、兩岸證券業發展現況 参、兩岸證券業合作之可行性評估 肆、兩岸證券業實質合作方向 伍、促進兩岸證券業深化合作的建議

兩岸證券業實質合作方向 (一) 兩岸資本市場擴大合作,兩地企業相互掛牌 (五) 兩岸金融專業人才相互交流,培養高素質的證券從業人員 (二) 台灣券商管理經驗,協助建立風險控管機制 (三) 多元化之金融商品服務,掌握商品創新商機 (四) 共同發展電子交易業務 (五) 兩岸金融專業人才相互交流,培養高素質的證券從業人員

(一) 兩岸資本市場擴大合作,兩地企業相互掛牌 台灣存託憑證(TDR)上市狀況方面— 2009年迄今已有12家企業回台灣掛牌,預估2010年底前將有20家台灣存託憑證(TDR)掛牌。 台商佈局中國大陸深具表現— 隨著兩岸關係的回暖,惟礙於目前兩岸法規尚未允許兩地企業相互掛牌,盼望在未來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內容中,可開放兩岸相互掛牌的限制,中國大陸也可發行大陸存託憑證(CDR),甚至開放香港紅籌股亦可來台灣掛牌上市。

(二) 台灣券商管理經驗,協助建立風險控管機制 台灣證券商具豐富 經營管理實務經驗 ●1962年台灣證交所開市,1988年開放設立證券公司,歷經多次重大空頭事件,如1990年房地產泡沫化、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化、2003年SARS風暴、2008年金融海嘯,培養出堅強的經營管理能力、風險控管機制、良好公司治理及完善稽核制度 ●2000年後,台政府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通過金融六法,鬆綁證券業務,如建立櫃檯買賣市場、鼓勵法人持股比例、擴大券商營業範圍、開放外資投資股市、延長股市交易時間、建立台灣期貨市場、開放融資券業務,使法律規範趨成熟完備 中國大陸證券商熟習 當地證券市場交易習性 ●上交所和深交所自1990年開市,僅有20餘年的歷史,許多的證券法令規章尚不及台灣完備 建立與改造 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的環境 提升兩岸券商的獲利機會

(三) 多元化之金融商品服務,掌握商品創新商機 1.中國大陸官方對創新金融商品持保守審慎態度 大陸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尚未完善建立,未來金融期貨、權證市場推出為大勢所趨,將為兩岸證券商帶來巨大商機。 2.台灣券商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創新能力及實務開發經驗, 相對優於中國大陸券商 信用交易業務方面:台灣券商對該業務熟稔,提供客戶多元化的槓桿操作、套利避險的投資商品,透過兩岸合作交流,分享台灣風險控管經驗,以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開發新基金商品方面:台灣已開發出組合型基金、資產證券化基金、期貨信託基金、主題型基金與計量型基金,隨大陸法規之開放,兩岸新種基金商品之發展將大有可為。

(四) 共同發展電子交易業務 台灣開創多元化電子平台 兩岸交易習性不同 合作發展兩岸三地之 大中華電子交易平台 合作發展兩岸三地之 大中華電子交易平台 大陸證券市場的股市投資人均普遍習慣使用網路電子交易系統下單,與台灣證券市場券商雇用大量營業員的交易型態大相逕庭 台灣部分的大型證券商專注於研發創新並開發出多功能之電子交易系統,舉凡股票、期貨、選擇權、複委託之交易,亦發展出跨國投資的多元化電子平台

(五) 兩岸金融專業人才相互交流,培養高素質的證券從業人員 隨著大陸金融市場規模的驚人發展,促使金融專業人才需求迫切~~ 1.借助台灣券商高標準訓練證券從業人員的經驗— 大陸證券業發展尚屬成長初階段,相較於台灣多年來發展的金融體制,已培養出眾多金融優秀人才,而大陸在金融證券專才的發展與培訓上,可與台灣券商相互交流,以期補足人力的龐大缺口。 2.台灣派居中國大陸的金融人才比例每年不斷持續攀升— 雖然台灣金融業發展比大陸早,但受限於台灣資本市場規模小,且近來大型金融機構併購案多起,導致許多金融優秀人才外移人數升高,以上海占比趨近五成左右為最高,且中國大陸國務院也已將上海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 在兩岸簽署ECFA的預期下,兩岸券商在未來業務合作的基礎之下,對於金融人才的招募與培訓,彼此相互交流,將是重要課題。

目 錄 壹、合作背景 貳、兩岸證券業發展現況 参、兩岸證券業合作之可行性評估 肆、兩岸證券業實質合作方向 伍、促進兩岸證券業深化合作的建議

促進兩岸證券業深化合作的建議 中國大陸的優勢在於廣大的市場與規模, 台灣的優勢在於經驗、人才和服務效率, 兩岸合作必能創造嶄新的產業優勢。 目前兩岸在金融的國際競爭力均有很大進步空間,最佳的策略是兩岸均拉高格局和視野,結合彼此優勢,共同提升雙方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一) 兩岸合作腳步應儘快,在ECFA架構下積極爭取有利條件 台灣的所有區域競爭者,過去十年紛紛簽署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 → 造成台灣在亞洲地區的孤立 外資金融機構早已於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簽訂後)陸續 登陸中國大陸,帶動陸資金融機構的成長與進步 → 台灣已失去進入先機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對兩岸金融業有非常正面的影響,故建議兩岸政府簽訂ECFA的腳步需加快

(二) 兩岸主管機關彼此善意回應,循序漸進達成共識 台灣主管機關必需規劃完善的機制設計,提出加權對等有效之交換條件,使兩岸證券業共存共榮 金融證券業屬於受到高度監管的行業,兩岸主管機關需採循序漸進方式,建議對未來進行ECFA協商時應多方考量,例如: 中國大陸金融機構規模龐大,來台投資是否將影響台灣金融機構之生存? 中國大陸證券商若有政策鼓勵,來台併購台灣證券公司則易如反掌,倘若比照外資來台灣併購或設立,等於無任何限制,台灣券商將如何因應?

借助大陸券商龐大資金規模和廣大潛在客群,以利擴大台灣券商企業版圖 (三) 兩岸券商相互合作共同發展新策略,創造雙贏局面 兩岸同文同種、無語言上障礙、地理位置相鄰,條件皆優於外資券商 共同合作發展兩岸金融服務業 充分發揮固有台灣經驗協助大陸證券業發展 短程 借助大陸券商龐大資金規模和廣大潛在客群,以利擴大台灣券商企業版圖 中程 邁向亞太區域金融中心 長程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