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文学形象 第一节 文学形象的性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章 近代理性主义史学. 一. 理性主义史学的特点 (1) 史学领域扩大,由欧洲扩大到全世界;不再限于 政治、外交,注意到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的研究。 (2) 崇拜抽象的理性,将理性的力量视为推动人类历 史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以理性衡量世界万事万 物。 (3) 进步的历史观念:人类终有一天可进步到接近天.
Advertisements

第 4 組ㄛ :: 05 – 周益渠 37 – 卓長毅 42 – 張瑞均 43 – 陳彥宇 46 – 劉仲耘.
CAE-CFD应用高性能集群实例分析.
女性小說(2)
希希日记(1):介绍小个子名人华 "在生活中,没有高个子,也没有小个子,最好的身高是你的双脚能接触到地面。“ 中国著名女子体操运动员:
BE VEG, GO GREEN, LOVE THE PLANET! 吃素,环保,爱地球!
改變西方思想的三本書 李仕德.
The Disposition of Words in Translation
從歷史看人權教育.
18世纪启蒙时期文学 ---l’ère des lumières
Voltaire.
外國名人錄 Famous People 伍德基 T.K.NG.
CHARLES JOURDAN paris 服三乙 36號 蕭伃琁.
1 理想篇 Do not, for one repulse,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re) 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向达到的目的。 Don’t part with your.
破解午夜怪談 -帕斯卡 張文亮.
古典民主 -啟蒙時代 112-1毛勇文 2任立恆 5施懿展 23陳彥婷 29劉運萱.
史蒂芬·柯维 (Stephen R.Covey) 著
第六組 自由 外文一 組長:唐韻涵 組員:曾怡嘉 李少齊 呂姵瑩 黃一書 鍾爭汶 指導老師:邵維慶.
Book Three 上海建桥学院大学英语制作 1.
周立旸 IBM中国有限公司 网格与虚拟化解决方案
新世纪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 数据结构 C++实现 第一章 缪淮扣 顾训穰 沈 俊 编著 科 学 出 版 社.
Leçon 5.
Giới thiệu về Hiến pháp Hiến pháp là gì
第 15 單元: 科學能夠揭露隱於經驗現象背後的實在嗎? (II)
第3單元第2課.
Sommaire Chapitre I: La littérature du Moyen Age
面向应用的 数据中心发展评析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文学形象 第一节 文学形象的性质

一、文学形象的内涵 1、文学形象的概念误区: 别林斯基最早使用(见教材); 视觉意象之外的感觉意象、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情感体验等等; 沿用习惯称谓——文学形象即文学意象。 2、所谓“文学形象”:是在文学创作和接受活动中形成的意象整体,是文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感性意象和审美意象两个层面,是由感性意象向审美意象的流动与超越。审美意象的形成是文学形象的最高目标。

二、文学形象的基本特质 1、文学形象: 物象与心象的同一,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文学形象是心理体验: 心象与物象;“现象学一元论”(现象直观) 认知意象(客观事实) 感性意象层面(分离)——过渡——(融合)审美意象层面 情感意象(主观情感)

2、文学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同一 内容(意义所指) 感性意象层面(分离)——过渡——(融合)审美意象层面 形式(语言能指)

第二节 文学风格

一、文学风格的性质 1、所谓“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是文学创作独特个性的具体体现。文学风格既思想内容与形式结构的同一,同时也是作家的主观性与现实的客观性的同一。审美理想是文学风格的核心。文学风格的形成是文学创作成熟的标志。 2、文学风格与人的关系: “文品如人品”、“风格即其人” 一致(积累-提升-超越) 现实个性(人格) 审美个性 相悖(扭曲-压抑-宣泄)

二、文学风格的特点(时空维度) 1、文学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审美价值与创造动力) 现代主义诸相 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荒诞剧 存在主义 黑色幽默

2、文学风格的独特多样相对统一: (个体与群体) 2、文学风格的独特多样相对统一: (个体与群体) 詹姆斯·乔伊斯 弗吉尼亚·伍尔芙 马塞尔·普鲁斯特 威廉·福克纳

3、文学风格是历史产物:(随历史条件而变化) 4、文学风格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个性、规范、传统、积累) 空间维度: 独特多样——相对统一 时间维度: 风格变化——相对稳定

三、文学风格的共同形态 1、时代风格:每个时代都存在着某种相对共同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它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体现在文学中就形成了一个时代共同的文学风格。 艾伦·金斯堡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杰克·克鲁亚克

2、民族风格:由于共同的种族、地域、语言、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在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该民族相对共同的题材、主题、语言形式及审美理想,体现在文学中,就形成了民族的文学风格。 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热潮

巴特米尔湖畔孕育了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等浪漫主义诗人 3、地域风格:由于地理位置、地域状况及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人文特点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也会产生文学风格的差异,形成地域的文学风格。 巴特米尔湖畔孕育了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等浪漫主义诗人

4、流派风格:由于文学主张、创作手法及审美理想的相同或相似而形成的带有某种相对共同的创作倾向的文学派别,有会显示出较为一致的风格特征。 自觉形成流派风格:文学研究会

非自觉形成流派风格:朦胧诗派

第三节 文学的典型和意境

一、典型 1、“典型”的一般理解:叙事文学中某些具有普遍社会认识意义的人物形象。 2、典型概念的历史演进: A、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普遍性认识; B、新古典主义的人物类型化(共性)倾向; C、启蒙主义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同一(歌德的“特殊中表现出一般”、黑格尔的“这一个”、恩格斯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 D、别林斯基的个性化与普遍性;

E、“典型”其他的偏向: 阶级性(党性)与脸谱化。 《海港》 杨子荣 郭建刚 李玉和

3、“典型”概念的适用范围: A、叙事文学(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和现实主义) B、现实层面的社会意义而非审美(超越)层面的美学意义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 司汤达 巴尔扎克 狄更斯 莫泊桑

4、“典型”概念界定: 典型是叙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抒情文学中没有典型;典型是客观化的、写实风格的文学类型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以及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中没有典型;典型的本质是个性中所显示的普遍性,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代表性;同时典型也必须具有审美价值,从而成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二、意境 1、“意境”概念的一般理解: 西方: 认识论 中国: (认识和再现生活) 价值论  (道德伦理与审美) 叙事文学(小说戏剧)  典型 社会认识意义 中国: 价值论 (道德伦理与审美)  抒情文学(诗歌美文) 意境 审美情感意义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2、“意境”概念的历史演进:由王国维确立 A、意境源于意-象,是意象概念的延伸。 B、“象”外之境、“意”外之旨。 C、王国维的“境界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 《人间词话》

3、“意境”概念的理论价值 4、意境的基本特征: B、“意境”概念的出现使文学的审美超越成为可能。 A、主客同一、物我两忘。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树》)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A、使抒情文学的审美特性得以定位,是对典型概念的必要补充。 B、“意境”概念的出现使文学的审美超越成为可能。 4、意境的基本特征: A、主客同一、物我两忘。 B、无可穷尽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