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四章 核酸类药物 第一节 核酸类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发酵生产 一、 RNA 与 DNA 的提取与制备 (一) RNA 的提取与制备 1. 工业用 RNA 的提取 ( 1 ) RNA 及其工业来源 通常在细菌中 RNA 占 5 % -25 %,在酵母中占 2.7 %~ 15 %, 在霉菌中占 0.7%~28%,
Advertisements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树立 “ 成都服务 ” 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成都市博览局副局长 成都市贸促会副会长 王欣. 一、成都会议产业的现状 二、成都为什么是中国理想的办会城市 三、成都发展会议产业的主要做法.
第 40 章 抗恶性肿瘤药 2 第一节 概述 恶性肿瘤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较高, 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常见病。病因, 发病 原理尚未完全清楚, 但采用手术、放射、 药物、免疫疗法, 或多或少能够起到缓 解和延长生命的作用。
生 物 的 新 陈 代 谢生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几点说明 1 、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来源、去向 三个来源: 食物中 XX 的消化、吸收 自身 XX 分解 其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向: 合成 XX (或贮存) 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转化为其他物质.
第 30 章 蛋白质降解和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一.蛋白质的降解 二.氨基酸分解代谢 1 、转氨基作用 2 、氧化脱氨基作用 3 、联合脱氨作用 4 、脱羧作用 5 、氨的命运 三、尿素的形成 四、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 五、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 维生素B1与羧化辅酶 二 维生素B2与黄素辅酶 三 泛酸和辅酶A 四 维生素PP和辅酶Ⅰ、辅酶Ⅱ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全新蛋白质 ——蛋白质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设想利用已积累的蛋白质肽链形成二级和三级结构等知识,配合多肽合成手段,像建筑师那样,按照人们所需的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或催化性质,设计并合成出具有预定的三度空间结构和性能符合要求的全新蛋白质。预计全新蛋白质研究在酶蛋白和膜蛋白的研究和模拟中将有重大的作用。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基因工程及应用.
§12-3 蛋白质(Protein) 一、蛋白质的结构(p378)
本文件不代表官方立場,且作者已盡力確保資料的 準確性,惟任何未經授權擅自使用本資料所造成的損害,作者不負賠償責任。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第30-31章、 氨基酸代谢.
考题再现: 思考: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内共生起源”学说(如图所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能够支持这一假说的有力证据有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第十一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形势与政策》 全体老师祝愿 同学们新学期 新起点,取得 更大成绩,拥 有更多亮点!.
第 六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三酯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第三节 类脂代谢 第四节 血 脂.
食品生物化学 任课教师:迟明梅.
第七章 脂类与脂类代谢.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 原料、来源 1、脂肪合成原料 脂肪酸和甘油。 生物体能利用糖类或简单碳原物质转化为脂肪酸。
第九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二十三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第33章、 核苷酸代谢.
第31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31章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主讲教师:王爱红 延大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萧蓓蕾.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氨 基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Glucose
抗恶性肿瘤药物.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第十三章 核酸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核酸和核苷酸不是营养上的必需成分。首先,核苷酸很少能被细胞直接从外界摄取,而主要是利用少数几种氨基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核糖-5-磷酸、CO2等作为原料从头合成的,或者利用细胞内的游离碱基或核苷进行补救合成。其次,核酸的降解也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Nucleotides metabolism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Nucleotides metabolism
第九章 核苷酸的代谢 Nucleotide Metabolism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Degradation of nucleic acid &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24章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血 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按真糖法测定,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70~100mg%)。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1.ATP的结构: A-P~P~P 高能磷酸键 ADP+ Pi+ 能量 酶 磷酸基团 腺苷.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8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主讲教师:尹燕华

主要内容: 8.1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8.2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概述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人体内的核苷酸主要由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因此,与氨基酸不同,核苷酸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

食物核蛋白 蛋白质 核酸(RNA及DNA) 核苷酸 核苷 磷酸 碱基 戊糖 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核蛋白 蛋白质 核酸(RNA及DNA) 胃酸 核苷酸 胰核酸酶 核苷 磷酸 胰、肠核苷酸酶 碱基 戊糖 核苷酶

核苷酸的生物功用 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 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组成辅酶 活化中间代谢物

8.1.1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存在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途径 8.1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8.1.1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存在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途径 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 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1)从头合成途径除某些细菌外,几乎所有生物体都能合成嘌呤碱。 哺乳动物合成部位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和胸腺,而脑、骨髓则无法进行此合成途径。

嘌呤环元素来源: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及一碳单位。 CO2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甲酰基 (一碳单位) 甲酰基 (一碳单位) 谷氨酰胺 (酰胺基) 过程: (1)IMP的合成:在5-磷酸核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环。(2)AMP和GMP的合成。

PP-1-R-5-P R-5-P H2N-1-R-5´-P ATP AMP PRPP合成酶 PP-1-R-5-P (磷酸核糖焦磷酸) R-5-P (5-磷酸核糖) 谷氨酰胺 谷氨酸 酰胺转移酶 H2N-1-R-5´-P (5´-磷酸核糖胺) 在谷氨酰胺、甘氨酸、一碳单位、二氧化碳及天冬氨酸的逐步参与下 AMP IMP GMP

AMP和GMP的生成 ①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③IMP脱氢酶 ②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④GMP合成酶

_ + _ + 2)从头合成的调节 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和交叉调节 + AMP ADP ATP R-5-P ATP PRPP PRA IMP 腺苷酸代 琥珀酸 AMP ADP ATP R-5-P ATP PRPP合成酶 酰胺转移酶 PRPP PRA IMP XMP GMP GDP GTP _ IMP 腺苷酸代 琥珀酸 XMP AMP ADP ATP GMP GDP GTP + GTP +

2.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有两种方式 参与补救合成的酶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ade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A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HGPRT) 腺苷激酶(adenosine kinase)

合成过程 腺嘌呤 + PRPP AMP + PPi APRT 次黄嘌呤 + PRPP IMP + PPi HGPRT 鸟嘌呤 + PRPP GMP + PPi 腺嘌呤核苷 腺苷激酶 ATP ADP AMP 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成。

4.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IMP AMP 腺苷酸代 琥珀酸 XMP GMP NH3 腺苷酸脱氨酶 鸟苷酸还原酶 NADPH+H+ NADP+

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进行 (N代表A、G、U、C等碱基)

5.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嘌呤、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 嘌呤类似物 氨基酸类似物 叶酸类似物 6-巯基嘌呤 6-巯基鸟嘌呤 8-氮杂鸟嘌呤等 氮杂丝氨酸等 氨蝶呤 氨甲蝶呤等

氮杂丝氨酸 MTX 6-MP 甲酰甘氨酰 胺核苷酸 (FGAR) PRPP 谷氨酰胺 (Gln) = PRA 甘氨酰胺 核苷酸 (GAR) 甲酰甘氨 脒核苷酸 (FGAM) 次黄嘌呤 (H) PRPP PPi = 5-氨基异咪唑- 4-甲酰胺核苷酸 (AICAR) = 5-甲酰胺基咪唑- (FAICAR) IMP AMP = GMP = PRPP PPi = 腺嘌呤(A) = PRPP PPi 鸟嘌呤(G)

8.1.2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核苷酸酶 核苷酸 核苷 Pi 核苷磷酸化酶 1-磷酸核糖 碱基

8.1.2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H (次黄嘌呤) AMP 黄嘌呤氧化酶 X (黄嘌呤) GMP G 黄嘌呤氧化酶 嘌呤碱的最终 代谢产物

8.2.1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同样有从头合成与补救合成两条途径 8.2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8.2.1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同样有从头合成与补救合成两条途径 1.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比嘌呤核苷酸简单 合成部位 主要是肝细胞胞液 合成原料 谷氨酰胺、CO2和天冬氨酸

1)尿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酶位于胞浆 先合成嘧啶环,再与5-磷酸核糖连接。 2)胞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2.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嘧啶 + PRPP 磷酸嘧啶核苷 + PPi 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 尿嘧啶核苷 + ATP 尿苷激酶 UMP +ADP 胸腺嘧啶核苷 + ATP 胸苷激酶 TMP +ADP

3.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嘧啶类似物 胸腺嘧啶(T) 5-氟尿嘧啶(5-FU) 某些改变了核糖结构的核苷类似物

氮杂丝氨酸 阿糖胞苷 UMP UTP CTP CDP dCDP UDP dUDP dUMP dTMP 氨甲碟呤 氮杂丝氨酸

8.2.1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胞嘧啶 胸腺嘧啶 NH3 尿嘧啶 β-脲基异丁酸 二氢尿嘧啶 H2O H2O CO2 + NH3 8.2.1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胞嘧啶 胸腺嘧啶 NH3 尿嘧啶 β-脲基异丁酸 二氢尿嘧啶 H2O H2O CO2 + NH3 β-丙氨酸 β-氨基异丁酸 肝 丙二酸单酰CoA 甲基丙二酸单酰CoA 尿素 乙酰CoA 琥珀酰CoA TAC 糖异生 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