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主讲教师:彭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测定法 Chapter 8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Equilibrium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厦门大学 分析化学教学组 小组研究性作业
?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Dissolution electrolyte equlibrium 第一课时.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5章 沉淀滴定法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Volumetric Analysis.
第 八 章 配 位 滴 定 法.
第5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 &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四节 电化学知识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一、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四、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应用.
水的总硬度及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Volumetric Analysis.
Gravimetry (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二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 第二节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 一、沉淀的生成 一、沉淀的生成 二、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method)
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 8.1 溶度积 8.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溶度积规则 沉淀的生成 分布沉淀及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溶解.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第Ⅰ组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化學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驗試題第二題第二站
配位滴定法.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主讲教师:姜凤超.
硅酸盐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测定
第十章 重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包括的内容: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 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要求 2、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基础化学 Basic chemistry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 Ksp= 1.10  10-12
1. 概述 2. 沉淀滴定法 3. 重量分析法 4. 小 结.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仙城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
分 析 化 学 Analytic Chemistry 赵小菁 基础医学部.
Gravimetry (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四章 沉淀滴定方法 本章重点: 摩尔法原理、条件、范围; 佛尔哈德法原理、条件、范围; 法扬司法原理、条件、范围。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电导分析法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conductometry
第五章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习题 1.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它们有何不同? 化学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 当滴入 的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定组
28. 解: 6NaOH + As2O3 = 2Na3AsO3 + 3H2 O H3AsO3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acid-base titration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一) 概述 沉淀滴定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 滴定分析法。虽然能生成沉淀的反应 很多, 但大多数沉淀反应不能用于滴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27讲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 第1讲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概 述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离子反应.
實驗八 溶解度積之測定.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光度滴定法简介以及吸光光度滴定法概述 分析化学三班 刘俊扬
1.生活用水中含氯量的测定 2.海水中含氯量的测定 张梦
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 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苏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化学选修4 专题三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课时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罗丹.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硫酸铜的提纯.
如加入 A- 适当过量至浓度为 cA,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沉淀滴定法 莫尔法 2019/12/2.
第8章 沉淀滴定法 8.1 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8.2 莫尔法 8.3 佛尔哈德法 8.4 法扬司法.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 与分析方法验证 第一节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7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主讲教师:彭彦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 银量法的基本原理;三种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及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沉淀的称量形式及结果计算。 熟悉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晶形沉淀条件。

X:Cl、Br、I、CN、SCN 7.1 沉淀滴定法 银量法 argentimetry 滴定反应 Ag+ + X →AgX↓ X:Cl、Br、I、CN、SCN 例:AgNO3溶液(0.1000mol/L)滴定 滴定开始前 (被测溶液初始浓度) 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 (被测溶液剩余浓度) 化学计量点 (AgCl的饱和溶液,pKsp ) 化学计量点后 (标准溶液过量浓度) 滴定曲线

7.1.1 突跃范围 当溶液的浓度一定时,Ksp越小,突跃范围越大 当沉淀的Ksp一定时,溶液的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7.1.2 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 指示剂 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法) 滴定反应 终点反应 滴定条件 应用范围 铬酸钾(K2CrO4) 7.1.2 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 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法) 指示剂 铬酸钾(K2CrO4) 滴定反应 Ag+ + Cl → AgCl↓(白色沉淀) 终点反应 →Ag2CrO4↓(砖红色沉淀) 滴定条件 ①指示剂用量: [ ]= (2.6~5.2)×103 mol/L ②溶液的酸度:pH=6.5~10.5;若试液中含有铵盐pH在6.5~7.2;③滴定时振摇; ④消除干扰 应用范围 Cl、Br、CN,返滴定Ag+ 2Ag++

铁铵钒指示剂直接滴定法(Volhard) 指示剂 铁铵钒 ( Fe3+ ) 滴定反应 Ag+(定量,过量)+ X → AgX↓ 沉淀 Ag+(剩余量)+ SCN → AgSCN↓ 白色沉淀 终点反应 SCN + Fe3+ → [Fe(SCN)]2+ 红色沉淀 滴定条件 (1)溶液酸度:0.1~1mol/L HNO3介质中进行 (2) 消除干扰; (3)测定碘化物先加AgNO3,后加指示剂(4) 防止沉淀转化采用①将AgCl沉淀滤去,再用NH4SCN溶液滴定;②用NH4SCN溶液滴定前,在AgCl的沉淀中加入1~2 ml硝基苯或1,2-二氯乙烷;③使用高浓度的Fe3+ 应用范围 直接滴定:Ag+;返滴定:Cl、Br、I、CN、SCN等

指示剂 吸附指示剂法(Fajans法) 滴定反应 终点反应 滴定条件 应用范围 荧光黄、二氯荧光黄、曙红、甲基紫、橙黄素Ⅳ、溴酚蓝等 以Ag+滴定Cl用荧光黄为指示剂: Ag+ + Cl → AgCl↓ 终点反应 HFIn FIn(黄绿色)+ H+ 终点前Cl过量 AgCl∙Cl 不吸附 FIn,溶液呈黄绿色物终点后Ag+过量 AgCl∙Ag+ + FIn = AgClAg+∙FIn 粉红色吸附物 滴定条件 ①沉淀的比表面积要尽可能的大; ②溶液的酸度应有利于指示剂显色形体的存在; ③胶体颗粒对指示剂的吸附能力应略小于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④滴定应避免强光照射; ⑤溶液浓度不能太稀。 应用范围 Cl  、Br、I、SCN、 和Ag+等

7.2 重量分析法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沉淀形式 precipitation form 沉淀重量法中析出沉淀的化学组成 称量形式 7.2 重量分析法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沉淀形式 precipitation form 沉淀重量法中析出沉淀的化学组成 称量形式 weighing form 经处理后具有固定组成、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 沉淀的形态 晶形沉淀 0.1~1m BaSO4 沉淀颗粒大,致密,易于过滤、洗涤 凝乳状沉淀 0.02~0.1m AgCl 介于两者之间 无定形沉淀<0.02m Fe2O3∙nH2O 沉淀颗粒小,沉淀疏松,不易过 滤、洗涤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计算 概 念 定 义 公 式 [MA](c表示) 溶度积 solubility product 溶解度 solubility 或 或 概 念 定 义 公 式 [MA](c表示) 溶度积 solubility product 在一定条件下,构晶离子浓度的乘积 溶解度 solubility 在平衡状态下所溶解固体的总浓度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定义 性质 同离子效应 酸效应 配位效应 盐效应 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适量构晶离子的浓度使难溶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沉淀剂易挥发:过量50%~ 100%;沉淀剂不易挥发:过量20%~30% 酸效应 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溶液的酸度使难溶盐溶解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溶液的酸度越高,酸效应越严重 配位效应 当溶液中存在能与金属离子生成可溶性配合物的配位剂时,使难溶盐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配位剂浓度越大,配位效应越严重 盐效应 难溶盐溶解度随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现象 构晶离子的电荷越高,浓度越大,盐效应越严重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 减少或消除 共沉淀 coprecipitation 吸附共沉淀 adsorption coprecipitation 沉淀表面吸附 洗涤沉淀 混晶共沉淀 mixed crystal coprecipitation 杂质离子参与晶格排列 ①分离杂质 ②缓慢加入沉淀剂 ③陈化 包埋共沉淀 occlusion coprecipitation 杂质离子包藏在沉淀内部 ①沉淀重结晶 ②陈化 后沉淀 postprecipitation 沉淀表面吸附而逐渐沉积 缩短沉淀和母液共置时间

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 型 沉 淀 无 定 形 沉淀形式 沉淀条件 注 解 稀溶液 浓度越小,相对过饱和度越小,晶形沉淀颗粒越 注 解 晶 型 沉 淀 稀溶液 浓度越小,相对过饱和度越小,晶形沉淀颗粒越 大,杂质吸附越小,沉淀越纯净 热溶液 温度越高,沉淀溶解度越大,相对过饱和度越小 沉淀吸附杂质量越少,得到颗粒大而纯净的沉淀 慢加入沉淀剂 防止局部过浓,降低过饱和度 搅拌溶液 陈化 小颗粒沉淀溶解,大颗粒沉淀长大 无 定 形 浓溶液 降低沉淀水化程度,得到紧密的沉淀 降低沉淀的水化程度,得到紧密的沉淀,减少表 面吸附,使沉淀纯净 加入电解质 防止形成胶体 快加入沉淀剂 生成致密的沉淀,易于过滤 不陈化 无定形沉淀放置后将逐渐失去水分,使沉淀粘结 ,不易过滤,而且吸附的杂质难以过滤

称量形式和结果计算 被测组分 称量形式 换算因数 Fe Fe2O3 2Fe/Fe2O3 Fe3O4 2 Fe3O4/3Fe2O3 Cl AgCl Cl/AgCl Na2SO4 BaSO4 Na2SO4/BaSO4 MgO Mg2P2O7 2MgO/Mg2P2O7 P2O5 P2O5/Mg2P2O7 S S/BaSO4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