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 骨组织的结构 间质 骨组织中的细胞 骨的结构 密质骨和松质骨 骨膜 骨的发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九章 医学原虫 一、教学目的 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致病 性、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应用:疟疾的发作、复发、再燃及凶险型疟疾的发生 机制和临床表现;疟原虫的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了解 : 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间日疟原虫的 红內期形态。 二、教学方法.
Advertisements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 骨骼分类及结构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
运动系统 王德贵. 运 动 系 统 Locomotor system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支架,支持体重、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支架,支持体重、 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肌肉:运动中赋予动力.
二、关节基本病变 X 线征象 1 、关节肿胀( swelling of joint ):关节 囊、周围软组织肿胀。炎症、积液、出血、肿 瘤侵犯。间隙会增宽。 2 、关节破坏( destruction of joint ):关 节软骨、骨性关节面破坏。间隙会变窄。 3 、关节退行性变( degeneration.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二)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二)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结缔组织: 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是机体内分布最广泛,种类多 样化 的基本组织。 特点:有发达的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 纤维和无定型的基质,细胞分散于间质之间。 纤维细丝状,基质液体、胶体、固体、均质状.
血 液 blood. 血液 (blood) 红细胞 ( erythrocyte ) 血细胞 白细胞 ( leukocyte ) 血液 血小板 ( blood platelet ) 水 血浆(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 生素, 激素, 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connective tissue) 组成 结缔组织 细胞 大量的细胞间质 纤维 基质 组织液.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目的:掌握组织、器官、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与细胞间质 一、细胞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新陈 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等生命机能特征。 细胞、细胞间质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一)细胞的形态 具有多样性,多数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但也肉.
第六章 植骨术.
第三章 固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第3章 Connective Tissue.
第3章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5章 软骨和骨 Cartilage & Bone.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3讲 主讲教师 滕树成
第 三 章 结 缔 组 织 Connective Tissue 牡丹江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第三节 骨关节疾病(1) 目的和要求 掌握骨折与关节脱位的X线征象,认识骨折对位对线的意义 掌握急性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典型的X线表现.
骨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学教研室 柯维旭.
第五章 软骨和骨 器官 一、软骨 组成 软骨细胞 基质 纤维 软骨组织 软骨膜.
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南通大学 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重点难点:骨的概述,全身骨骼分布、组成,关节的个体结构
软骨和骨 Cartilage and Bone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运动系统.
人力资源市场统计工作介绍 人力资源市场与人员调配处 郭俊霞 2014年12月.
第十三章 男性生殖系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生殖细胞.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四章 软骨和骨.
骨.
软骨和骨 第5章 Cartilage & Bone.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一篇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主讲:田振军.
肺部大叶性肺炎 平山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康军.
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2讲 主讲教师 滕树成
软骨和骨.
一、运动系统概况 骨 ————杠 杆 骨骼 组成 骨连结 ——运动的支点 骨骼肌 ——运动的动力 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3章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三节 肌肉组织 第四节 神经组织
骨的生物力学 .
牙周组织/牙龈/表面解剖 游离龈(free gingiva)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 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佝偻病.
第7章 表單的使用介面 7-1 表單的基礎 7-2 使用精靈建立表單 7-3 表單視窗的檢視模式 7-4 表單的基本使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认识X线 1895年德国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 认识X线 1895年德国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骨巨细胞瘤 (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bone)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标题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 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小组成员.
骨骼肌肉系统.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组病例讨论 郭小超
Human anatomy.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组织学与胚胎学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骨 bone.
第五章 软骨与骨.
第四章 软骨与骨 (cartilage and bone)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Acute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红旗医院 梁爽 影像科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骨 骨组织的结构 间质 骨组织中的细胞 骨的结构 密质骨和松质骨 骨膜 骨的发生

一、骨的组成 骨组织 (osseous tissue ) 骨间质(纤维+钙化的 基质)+细胞 骨膜(骨外膜、骨内膜) 骨髓 坚硬且有一定韧性的结缔组织,支撑、保护、参与运动,钙库

(1)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 有机成分 (35%); 无机成分 (65%) 有机成分: 胶原纤维(90%) 无定形的基质: 糖胺多糖(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 -SO4在骨内分布少于软骨 蛋白多糖可以形成分子筛结构,便于和纤维粘合在一起。 糖蛋白: osteocalcin(骨钙蛋白), osteonectin(骨连蛋白), osteopontin(骨桥蛋白). 作用: responsible to resilience

无机成分 (骨盐): 主要由羟磷灰石的结晶,不溶性的中性盐,细针状,长10-20nm,沿胶原原纤维长轴排列 负责骨的硬度 骨板 (bone lamella ) : 骨质结构呈板层状排列,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相互垂直

(2)细胞 骨原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 成骨细胞(osteoblast) 骨细胞 (osteocyte) 破骨细胞(osteoclast)

骨原细胞 Osteoprogenitor cell 位置:位于外骨膜或内骨膜贴近骨质处 L/M:细胞小、梭形、核椭圆形,弱的嗜碱性 功能:是干细胞,可分裂成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osteoblast) 位置:分布在骨组织表面,常排成一层 L/M:梨形, 表面有许多突起,这些突起伸入骨质表层 核大、核仁明显, 胞质强嗜碱性 E/M: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 功能:分泌纤维、有机基质

功能: osteoblast fibers g.s osteoid (类骨质) embedded osteoblasts Osteoblast release matrix vesicle(基质小泡) Osteoid Ca++ bone tissue Osteoblasts osteocytes

骨细胞(osteocyte) 位置:位于骨板之间或骨板内的骨陷窝 L/M:胞体:小、扁平;处于骨陷窝;弱嗜碱性;有突起,位于骨小管 骨小管和骨陷窝充满组织液

processes E/M: 突起之间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通讯 作用: 保持或更新骨基质

破骨细胞(osteoclast) 位置:常位于骨组织改建处 L/M:大(可达100um)、2-50个核、胞质嗜酸性强,有多个单核细胞融而成 E/M:皱褶缘(微绒毛聚集而成),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饮泡 皱褶缘的周缘有一环形胞质亮区(clear zone),构成一道环形胞质围墙,封闭局部的微环境

功能: 亮区: attached the bone surface to form a microenvironment 溶解骨质:破骨细胞向微环境区释放多种蛋白酶、碳酸酐酶、乳酸及柠檬酸等,在酶及酸的作用下使骨质溶解。吞噬溶解的骨质成分。 matrix 微绒毛: increase the absorptive area & absorb the dissolved products * belong to the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二、骨的结构: 骨的结构 密质骨 松质骨

(1)骨松质 位置: 分布于长骨的骨骺和骨干的内表面 结构: 针、片状骨小梁连接形成的多孔隙网架结构,网孔即骨髓腔,其中充满骨髓。 骨小梁由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

(2)骨密质 分布于长骨骨干和骨骺表面。 骨板排列紧密、规律。 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 骨板间有横向的穿通管

外环骨板 位于骨干外侧面,较厚,层数较多,较整齐。 内环骨板 位于骨干内侧面,较薄,仅数层,排列不甚规则。

骨单位 (Haversian system) 又称哈弗斯系统,是主要结构单位。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 呈筒状,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和中央管构成,中央内含骨膜组织、毛细血管和神经等。

相邻层次的骨板纤维方向交叉排列  Osteon

粘合线(cement line) 骨单位之间、骨单位与内、外环骨板之间折光性较强的轮廓线。 cement line

骨单位最内层的骨小管均开口于中央管。 最外侧的骨小管在粘合线以内返折,不与相邻骨单位的骨小管通连。

间骨板(Interstitial lamellae): 是介于骨单位之间的不规则的骨板; 是骨单位构建过程中残留的骨板 骨单位之间的不规则的平行骨板,除骨陷窝及骨小管外,无其它管道。 I.L os

(3)骨膜 骨外膜(periosteum) 外层较厚,密CT,穿通纤维横向穿入外环骨板,起固定作用。 骨内膜(endosteum) 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中央管、穿通管内表面衬覆的薄层CT。 有一层扁平细胞,可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

过程: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吸收,二者相辅相成。骨发育完善后,仍交替进行内部改建。 三、骨的发生(自学) 起源:间充质 过程: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吸收,二者相辅相成。骨发育完善后,仍交替进行内部改建。 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① ② ③ ④ 以上肢骨的发生为例

㈠ 膜内成骨 (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特点: 由胚性结缔组织(间充质分化而来)直接形成骨组织。 部位: 扁骨、不规则骨

过程: ①间充质C分化为骨祖C; ②骨祖C分化为成骨C; ③成骨C分泌类骨质,并转变为骨C; ④类骨质钙化为骨质,骨组织形成。 ① ② ③

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 —— 最早形成骨组织的部位。 成骨细胞 骨细胞 骨小梁 骨质

㈡ 软骨内成骨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部位: 大多数骨,如四肢骨、躯干骨及颅底骨。 特点: 先形成软骨,后替换成骨 其中有类似于膜内成骨的过程 发生、生长和改建穿插交错

过程: cartilage model ⒈ 软骨雏形形成 骨祖C→软骨C→软骨组织 软骨雏形 间充质 软骨膜 bone collar ⒈ 软骨雏形形成 骨祖C→软骨C→软骨组织 软骨雏形 间充质 软骨膜 bone collar ⒉ 骨领形成 软骨雏形中段外围,以膜内成骨方式成骨,其整体形状犹如领圈,包围软骨雏形,故名骨领。 软骨膜改称骨外膜,以此方式不断成骨,骨领渐厚,并向两端延伸。

过程:(以长骨为例) ⒊ 初级骨化中心与骨髓腔形成 雏形中段的软骨细胞肥大、退化、死亡、基质钙化 软骨退化 ⒊ 初级骨化中心与骨髓腔形成 雏形中段的软骨细胞肥大、退化、死亡、基质钙化 软骨退化 血管穿越骨领进入退化区,带入破骨C、间充质等。吸收软骨基质,形成许多纵向隧道 初级骨髓腔

成骨C在残存的软骨基质表面成骨,包围钙化的软骨基质 过渡性骨小梁: 出现过渡型骨小梁的部位 初级骨化中心 过渡型骨小梁被破骨C吸收,初级骨髓腔融合成一个大的骨髓腔 骨髓腔形成

过程: ⒋ 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及骨骺形成 骨端的软骨中央出现的骨化中心。时间因骨而异,大多在出生后数月或数年。 次级骨化中心: 骨骺形成: 从中央向四周进行骨化,使骨端软骨被骨组织取代。骨骺的中心为骨髓腔。 骨骺形成后,两处软骨被保留 关节软骨 骺软骨(骺板)

骨的进一步生长 骺软骨不断生长并被骨组织替换。从骨端至骨髓腔之间分为: ⒈ 骨的加长: ①软骨储备区 ②软骨增生区 ③软骨钙化区 ④成骨区 至17~20岁,骺板停止生长,被骨小梁完全取代,称为骺线。 ②软骨增生区 ③软骨钙化区 ④成骨区

⒉ 骨的增粗: 骨干外周不断添加骨组织; 内表面不断被破骨细胞吸收,骨髓腔扩大。 在加长和增粗过程中,密质骨形成、并不断改建,使骨的形状和内部构造适应身体的发育。

外环骨板 间骨板 内环骨板 骨单位 松质骨

穿通管 中央管

软骨性骨发生的过程 返回过程:① ② ③ ④ 关节软骨 次级骨化中心 骺板 骨领 初级骨化中心 血管 钙化 的 软骨 骨干 软骨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