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擺實驗和氣墊軌道實驗 邱韻如(2002):以認知衝突的教學策略營造問答互動的討論情境:大一普物『單擺實驗』的教學實務探討,發表於第18屆科學教育研討會(2002/12/13) 邱韻如(2005):在大一普物實驗課程中激發學生溝通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單擺實驗及氣墊軌道實驗為例,發表於2005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主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工職數學 第四冊 第一章 導 數 1 - 1 函數的極限與連續 1 - 2 導數及其基本性質 1 - 3 微分公式 1 - 4 高階導函數.
Advertisements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莫札特音樂中心親職講座 主題:親子數學好好玩 時間:94年5月21日星期六下午2:00~3:30 地點:莫札特音樂中心演奏廳 主講:邱韻如(長庚大學 通識中心) 歡迎國小階段的小朋友及家長一同來體驗親子數學的樂趣。 請帶鉛筆、橡皮擦、剪刀 May Sun Mon Tue Wed Thu.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二技).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四技).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流行mv舞蹈.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實驗7: 簡諧運動 (課本實驗9) 目的: 滑車受彈簧恢復力作用的簡諧運動(Simple Harmonic Motion- SHM )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聲音地圖.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7.1 圓周運動的簡介 圓周軌道上的汽車 描述圓周運動 向心加速度 進度評估 第 2 冊 單元 7.1 圓周運動的簡介.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直線運動 應用力學by志伯 ----直線運動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蔡奇偉 副教授 專業英文導讀 課程說明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蔡奇偉 副教授
美國文化萬花筒 (上) 李建平 地理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10-29,2012.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位移與向量(Displacement and Vector)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年度第1學期 生物學與性別平等關係 講義下載網址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7971.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校訂必修試行課程介紹 人文社會 專題探究 (12班) 數理研究 方法 (12班) 歷史組 (4班) 地理組 (1班)
嘉義市崇文國小 製作者:林雅惠、張英燦、曾瑞媛 日期: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97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討論.
單擺實驗寫真.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10:尋找小鬼.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2 滾動、力矩角、動量.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2-1波的傳播 安南國中 李蕙珍 製作.
觀塘官立中學 新高中 物理科 新高中資料套.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6:太空旅遊.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速度與加速度(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第四組 停車場搜尋系統 第四組 溫允中 陳欣暉 蕭積遠 李雅俐.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單擺實驗 氣墊軌道實驗 轉動實驗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單擺實驗 氣墊軌道實驗 轉動實驗
第一章 狹義相對論.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來得自由 約8:32 朱世平牧師.
一維變速度運動中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迷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單擺實驗和氣墊軌道實驗 邱韻如(2002):以認知衝突的教學策略營造問答互動的討論情境:大一普物『單擺實驗』的教學實務探討,發表於第18屆科學教育研討會(2002/12/13) 邱韻如(2005):在大一普物實驗課程中激發學生溝通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單擺實驗及氣墊軌道實驗為例,發表於2005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主辦 (2005/2/1) S 光電閘 1 光電閘2 滑車 m d

營造問答互動的討論情境 激發學生溝通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講述式教學-『學答』:你說我聽、講光抄、背多分 傳統的實驗課-『食譜式』的講義、『機械式』的操作;『放任式』的學習 對有些學生來說:動手做→動手玩;討論→聊天 對有些老師而言:倒不如在教室示範實驗或黑板實驗會比較有效率 要怎樣可以讓學生問問題、願意思考?熱烈討論? 如何培養學生溝通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製造情境讓學生『學問』-學習問問題、解決問題 利用實驗課『做中學』及『分組進行』的特性,可以進行『合作學習』與『問題導向學習』 討論的問題必須是能讓學生感到困惑的(產生認知衝突),但是可以利用他們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的。

實驗課時作點改變 食譜式→建構式,有相當的自由度 講義:使用現成或統一的 講解:鉅細靡遺 簡短,不講原理, 實驗中:解決學生操作上的問題 數據檢查:回去算或檢查誤差 簡短,不講原理, 很清楚讓學生知道要做什麼 明知不講,明知故問 找碴,製造問題 算完數據,檢查後問過問題 才能離開

單擺實驗(國中) 食譜式的講義→機械式的操作

高二物理:加速度測量實驗 設計詳細的表格供學生填寫↓ 食譜式的講義、制式的表格→機械式的操作

實驗課時做點改變 為什麼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溝通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食譜式→建構式,有相當的自由度 講義:使用現成或統一的 講解:鉅細靡遺 實驗中:解決學生操作上的問題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數據檢查:回去算或檢查誤差 簡短,不講原理, 很清楚讓學生知道要做什麼 明知不講,明知故問 找碴,製造問題 算完數據,檢查後問過問題 才能離開 為什麼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溝通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94學年度普物實驗安排 (每週三小時)(前十週) 第一週:大一新生所認識的伽利略;斜面與彈簧概念測試;影片伽利略對話錄。 第二週: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工程用計算機、Excel;影片比薩斜塔 第三週:單擺實驗A:等時性 第四週:單擺實驗B和C:擺長與週期、擺角與週期 第五週:氣墊軌道實驗A: F=ma(加速度的測量方法) 第六週:氣墊軌道實驗A和B: F=ma、斜面 第七週:轉動力學實驗:轉動慣量 第八週:轉動力學實驗:角動量守恆 第九週:討論 第十週:氣墊軌道實驗C:碰撞實驗

中學階段課程中的單擺 等時性及變因控制:國二或國三;高一 能量的轉換:國三;高一 簡諧運動:高二 利用控制變因法,就可發現當擺角不大時,擺錘來回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與擺角的大小並沒有關係,這個現象稱為擺的等時性。 能量的轉換:國三;高一 探索活動:觀察擺錘在擺動過程中,高度與速度變化的關係。 簡諧運動:高二 當角度小於5度時,可以推得擺錘受力是F=- kx的形式,因此小角度的單擺是簡諧運動。

我的單擺實驗 內容分為三部分: A部分:固定擺角和擺長,測量一個週期,重複100次。 B部分:固定擺角,做擺長和週期的關係。 C部分:固定擺長,做擺角和週期的關係。 實驗目的: 一是當作是『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單元的實際應用 二是訓練學生實驗的態度與技巧,包括如何量長度、量角度以減少誤差等等 三是藉由此實驗瞭解單擺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包括公式的由來、公式的推導、單擺和伽利略的關係、進而作為學習複擺等進一步課程的基礎。 單擺實驗的特殊意義: 1. 這是大一新鮮人在實驗室動手操作 的第一個實驗 2. 伽利略在就讀大一時發現了擺的等時性。

單擺實驗(實驗前的講解) 我的方法不同, 我不事先告訴他們哪些細節要注意。 如果實驗過程草率馬虎,不夠嚴謹,這樣出來的數據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實驗時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如擺錘要綁好、擺要在一平面上晃不能繞圈圈、擺角和擺長要量精準、擺角更是要嚴格控制使每一次的角度都一樣等等。 大多數教師,會在實驗前就告訴學生要注意以上的事項,甚至要求學生用量角器把角度控制在5度之內,擺長一定要量到擺錘的重心。 我的方法不同, 我不事先告訴他們哪些細節要注意。

不說細節,那要說什麼? 為什麼不 講清楚 說明白? 要求學生『實驗的每一個過程都要儘可能精確,盡量避免誤差,不可以故意製造誤差』。 擺長擺角各組自行決定。 角度怎麼量怎麼固定,各組自行想辦法,但方法要『科學』一點,且不准使用量角器。 介紹光電計時器的原理。功能5的『次數』要按幾?各組自己研究。(講義上有說明書) 為什麼不 講清楚 說明白?

製造『問題學生』和『問題老師』 學生(無所適從→ 設法解決問題) 擺長從哪裡量到哪? 擺角怎麼量?用什麼方法固定角度? 光電計時器怎麼按? 擺角一定要5度嗎?我們高中老師說要5度。可是5度很小ㄝ。 老師(明知不講→明知故問,到處找碴) 你們高中老師為什麼說要5度?6度可不可以?10度呢?30度呢? 繩子這樣綁,會晃得不穩,製造誤差喔!? 擺長為什麼從這量到哪? 光電計時器為什按3?說說看,這樣是一週期嗎? 這樣固定角度,不會太辛苦了嗎?有沒有科學一點的方法?

怎麼固定角度? 用肚子? 這樣固定角度,不會太辛苦了嗎? 有沒有科學一點的方法?

固定角度 用課本、鐵絲,總比用肚子科學一點吧!?

擺長應該從哪量到哪? 甲 乙 丙 丁 ? 直徑25mm 質量66g 為什麼是從這裡量到那裡?你怎麼知道這樣是對的?

其他問題 光電計時器要按幾? 擺角一定要小於5度嗎? 如果沒有小於5度,那會有什麼影響? 你的單擺有沒有等時性? 擺錘的大小和質量,對單擺的週期會造成哪些影響? 在這個實驗中,有哪些誤差是屬於隨機誤差?哪些是系統誤差?哪些是人為誤差?

更多問題 單擺的運動是不是一種圓周運動?請將單擺和圓周運動所受的力做個比較。 單擺的運動是不是一種圓周運動?請將單擺和圓周運動所受的力做個比較。   如果單擺的振動不是在一平面上,而是形成『錐形擺』,對週期會有什麼影響? 伽利略透過單擺的性質,對斜面運動及自由落體有更清楚的瞭解。單擺和斜面運動及自由落體有什麼關係? 伽利略根據單擺的性質製作了脈搏器,你能想像他的脈搏器和單擺的關係是什麼嗎? 是誰根據單擺的性質製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擺鐘?你能說明單擺和擺鐘的關係嗎? 知道什麼是『秒擺』嗎?它和長度的定義有什麼關係? 什麼是『複擺』?和單擺的關係是什麼?(請參考『複擺實驗』) 什麼是『佛科擺』?為什麼它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上下振動的彈簧和單擺有什麼關係?(請參考『彈簧實驗』)

中學階段課程中的加速度測量實驗 加速度的測量(打點計時器) 國三、高一:以測量速度為主 高二:二~三個實驗 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與自由落體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固定質量,改變外力 固定外力,改變質量

氣墊軌道實驗 F = ma實驗 斜面實驗 碰撞實驗 ……… 利用光電計時器來設計加速度a的測量方式 利用功能3及功能6各設計一個方法 只要運用三個等加速度的公式即可 最多可以接四個光電閘(需要幾個,自行決定) 設計好之後,先測試一下並請寫下來,再來和老師討論。 每一組第一次來討論時,都會被我退回去!

加速度a的測量 d S d S2 S1 S d 利用光電計時器功能3或功能6 方法有很多種…… 滑車 m 滑車 光電閘 1 光電閘2 滑車 光電閘 2 光電閘 3 S1 S 光電閘 1 光電閘2 滑車 m d

加速度a的測量 方法 1 (v0=o) 光電閘1到2的距離 S,控制使得滑車初速為 0 用功能 3 可測得滑車通過 S 所花的時間是 t 由 S= v0 t + (1/2) a t 2且令 v0 = 0 可推得: m 滑車 d S 光電閘 1 光電閘2

加速度a的測量 方法 1 (v0=o) 二種方法相同! 再想個方法吧! 光電閘1到2的距離 S,控制使得滑車初速為 0 用功能 3 可測得滑車通過 S 所花的時間是 t 由 S= v0 t + (1/2) a t 2且令 v0 = 0 可推得: 只用光電閘1,控制使得滑車初速為 0 用功能 6 可測得滑車通過光電閘1 所花的時間是 t m 滑車 d 光電閘 1 由 d = v0 t + (1/2) a t 2且 v0 = 0 可推得: 二種方法相同! 再想個方法吧!

加速度a的測量 方法 2 (v0≠0) 光電閘1到2的距離S1,光電閘1到3的距離S2 用功能 3 可測得滑車通過S1所花的時間是 t1,通過S2所花的時間是 t2。 令滑車通過光電閘1 的瞬時速度為 v0 由 S1= v0 t1 + (1/2)a t12 (1) S2= v0 t2 + (1/2)a t22 (2) 消去 v0 可得: 或 滑車 m d S2 光電閘 1 光電閘 2 光電閘 3 S1

加速度a的測量 方法 3(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光電閘1到2的距離 S1,光電閘2到3的距離 S2 用功能 3 可測得滑車通過S1所花的時間是 t1,通過S2所花的時間是 t2。 滑車通過S1的平均速度是v1= S1 / t1,通過S2的平均速度是v2= S2 / t2 由 v22= v12+ 2 a S可推得: 哪裡不對? 滑車 m d S2 光電閘 1 光電閘 2 光電閘 3 S1 平均速度 v1不是滑車開到光電 閘1和2的中間時的瞬時速度 平均速度 v2不是滑車開到光電 閘2和3的中間時的瞬時速度 所以距離S不能用(S1+S2)/2 S 請學生證明他們是錯的!並想辦法改善!

加速度a的測量 方法 3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光電閘1到2的距離 S1,光電閘2到3的距離 S2 用功能 3 可測得滑車通過S1所花的時間是 t1,通過S2所花的時間是 t2。 滑車通過S1的平均速度是v1= S1 / t1,通過S2的平均速度是v2= S2 / t2 由 v22= v12+ 2 a S可推得: 由 v2= v1+ a t 可推得: 滑車 m d S2 光電閘 1 光電閘 2 光電閘 3 S1

加速度a的測量 方法 4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用功能 6 可測得滑車通過光電閘1所花的時間是 t1,通過光電閘2所花的時間是 t2 滑車通過光電閘 1的速度v1= d / t1,通過光電閘 2的速度v2= d/ t2 滑車 d 大牌換成小牌! 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由 v22= v12+ 2 a S可推得: S 光電閘 1 光電閘2 滑車 m d 同樣的, 平均速度並不是車子中點 通過光電閘時的瞬時速度

加速度a的測量方法的討論 d S 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學生怎麼做? 在來來回回反反覆覆的討論後,學生才終於搞清楚他們錯在哪裡,才知道怎樣是對的。 m 滑車 d S 光電閘 1 光電閘2 加速度a的測量方法的討論 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學生怎麼做? 在來來回回反反覆覆的討論後,學生才終於搞清楚他們錯在哪裡,才知道怎樣是對的。 滑車 m d S2 光電閘 1 光電閘 2 光電閘 3 S1 S 光電閘 1 光電閘2 滑車 m d

學生的心得 想想這三條公式在高中根本已經背得熟透了,沒想到上了大學,拿出應用一下,就搞到快不能吃飯了 這是第一次自己花腦力去設計實驗!起初,我們組員三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畢竟以前都是人家把實驗設計的好好的,我們只要一步步跟著做,便可以完成實驗。但這次並不然,花了整整三節課,才好不容易討論出實驗方法,還是有參考了別組的組別的意見。但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我實在學習到不少,大家的想法,不論對錯,都提供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也正因為這樣,我能更加熟悉這個實驗以及學習該如何設計實驗。

學生的心得 在這次的實驗中,是目前我最喜歡的,高中的實驗好像都只是照著書上做,由於實驗時間的短暫,所以只能呆呆的照著做,幾乎沒有思考其中的道理,好像是機器一般。而這次的實驗在一開始就是讓我們自己想方法去組織實驗,我們這一組常常跟對面組的爭吵,他們一有什麼新的想法我們就會說明其中的錯誤加以反駁,我們遇到瓶頸時他們就會嗆一下,從互嗆當中我們思考了許多物理公式及基本定義,讓我們把塵封已久的等加速度公式再度啟用。由於是大家一起思考的,所以也學到了以前沒遇過的觀念,讓我感到物理公式是活的而不是死的。

斜面實驗 30 度 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有什麼重要意義? 角度的測量 你們喜歡幾度? 怎麼確定你們的角度?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問題 我現在才知道, 30度竟然這麼大! 滑車 光電閘 1 光電閘2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問題 如何測量球通過B點時的瞬時速度? 會由加速度求速度或有極限概念的學生: 高一學生,約16% 高三自然組的學生,不到20% 林範英(2003),瞬時速度概念的自我協調學習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B A C

碰撞實驗 用功能 6 可測得碰撞前、後滑車的速度 用大牌?小牌? 碰撞前後,動量守恆?動能守恆? 大牌?小牌? d 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滑車 二車質量相等 二車質量不等 碰撞後二車連在一起 用功能 6 可測得碰撞前、後滑車的速度 用大牌?小牌? 碰撞前後,動量守恆?動能守恆? 滑車 d 大牌?小牌? 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光電閘 1 光電閘2 滑車 V0=0

小結(單擺實驗和氣墊軌道實驗) 實驗的內容是有彈性及自由度的 製造問題-值得討論的問題 教師的策略及角色 彈性及自由度可以由教師來創造 讓學生敢問問題 『蠢』問題常常是好問題 能喚起學生舊經驗、引起認知衝突 教師的策略及角色 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能力引發者』 策略: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到『明知不講、明知故問』 告訴學生答案,是不是比較有效率? 長久以來,學生都是『有耳無嘴』,聽太多答案,而且常常是有聽沒有到。 直接講答案,是不是減少了討論與思考的機會?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迷思 邱韻如(2005):速度與速率的迷思,發表於2005物理教學示範暑期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主辦 (2005/8/25~26) 邱韻如(2005):一維變速度運動問題中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迷思,發表於第21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研究所主辦(2005/12/17~18) 速度概念前測 c a b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