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是怎样形 成的?太阳等各 种恒星诞生后, 还会发生变化吗? 恒星真的永恒不 灭吗?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节 细胞核和细胞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初步学会辩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 、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和各种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关注鉴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第一节、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 1 、选择材料 : 1 、选择材料 : 2 、实验原理 : 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渗透作用 3 、观察现象 : 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 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涨 裂,内容物流出。 一、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5 、选材原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选择动物细.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一节细胞膜 关键问题: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
实验四 植物细胞微丝束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考马斯亮蓝R250染植物细胞内微丝束的方法。.
一、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1.组成成分[判断正误] (1)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可用作提取细胞 膜的材料。 (×) (2)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 (3)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4)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都是组成膜的成分。 (√)
第三章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熊 涛.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我确信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主题3 生命的结构基础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几乎都在细胞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那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比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生命的物质基础.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巢湖市 和县一中 张勇.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现代生命科学 第一章 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 王金发
第二章 细胞膜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 ★细胞表面 姚欣妤 赵莹 崔丽萍 谷莹 李彦 王晗.
定积分习题课.
实验五 细胞膜的通透性 目的要求 实验用品 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了解膜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物理学专业 光学实验绪论 主讲人:路莹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9年3月.
第一篇 细胞生理学 第一章 生物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章 细胞的兴奋 第三章 细胞间信息传递 第四章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Geophysical Laboratory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4.2 证明⑶.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细胞的基本结构 山东省实验中学生物组 张恩然.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太和中学 韩丽.
細胞.
蔡世民 合作者:禚钊,傅忠谦,张捷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4/29
CHAPTER 11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基因信息的传递.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Target Market Consumer Promise AD Goal Support Personality.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 上册 简便算法 高效课堂编写组 王合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 欧文顿推论是否正确呢?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之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1 、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 欧文顿推论是否正确呢?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之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 、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细胞膜由两层脂质分子连续排列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把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使其吸水涨破,反复冲洗后只留细胞膜(血影),把这些破碎的膜展开铺在水面上,测定出红细胞的表面积。 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提取红细胞膜中的脂类物质,然后在水面将脂质物质铺成单分子排列的一层,测得总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由两层脂质分子连续排列

研究发现,脂质分子主要是磷脂,它是怎样排列成单分子层或双分子层的呢? 这与它的结构和状态有关。 亲水端 ——头部 磷酸 易与水结合在一起 —— 尾部 疏水端 脂肪酸 2条长脂肪酸链组成,性质象油,不能与水结合 磷脂分子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科学家用它来观察细胞膜,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静态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式图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冰冻蚀刻电镜下的细胞膜

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 细胞膜是静止的,变形虫为什么会运动? 细胞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融合? 细胞为什么会生长? 推论:细胞膜应该是流动的 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细胞膜中的脂质也是流动的吗?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镶在膜的表面 厚约8nm,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 蛋白质 嵌入、贯穿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生物膜的组成: 蛋白质和脂质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 镶在表面、嵌入、横跨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一定的流动性

列表总结: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19世纪末 欧文顿 多种物质对膜通透性实验 膜含脂质 20世纪初 对红细胞膜化学分析 膜中含脂质和蛋白质 时间和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结论 19世纪末 欧文顿 多种物质对膜通透性实验 膜含脂质 20世纪初 对红细胞膜化学分析 膜中含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两位荷兰 科学家 红细胞膜的脂质铺展成单层分子的面积是原膜表面积的两倍 脂质双层结构 1959年, 罗伯特森 电镜下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1970年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膜具流动性 1972,桑格和尼克森 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分子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从科学家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1、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强调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2、技术手段的进步,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