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霹靂的前一天發生了什麼事? ――意識, 宇宙的關鍵構成要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07 年 4 月 20 日 知識改變命運 ! 二十一世紀是智識及資訊爆炸的年代, 我們必須抓緊機遇,努力學習 ! 請謹記 “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 專修精讀 準備將來 文 理 商 ?
Advertisements

歡迎 南投縣數學領域輔導團蒞臨指導. 數學領域輔導團跨縣市交流 講員 : 林鴻哲 嘉義市數學領域輔導團.
兵學理論 Theory of Military Science 兵家述評 中國兵法烽火三國 三國鼎立 木子書屋 中華萬年網.
第五章 中山先生思想與台灣經驗 第一節 孫中山先生與台灣的關係
結婚前 結婚後 成長與改變 任兆璋 著 財團法人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TEL: —0703
飯店業的指標- 圓山大飯店.
观赏星空是一种高尚的爱好 假如星星一千年才出现一次,设想一下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景象啊!然而由于天空中每晚都有星星,我们几乎难得看上一眼。
普通物理学教程 力学 第一章 物理学和力学.
將軍澳官立中學 中四選科講座 2013年5月3日.
1Q84 --村上春树.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M C A I 机械原理CAI 多媒体课件 张明勤 陈正文 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二章 《诗经》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六章 情绪 知识要点: 情绪的含义及其基本成分 情绪的功能 情绪表达的基本途径 情绪的分类 经典情绪理论 情绪调节的含义、过程和策略.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
土木工程专业调查.
诸法无我 宇宙身心皆是幻化,了无自性。 『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
APS出版社 电子期刊 iGroup · 上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胡莹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宇宙的未来. 宇宙的未来 题 解: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 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 题 解: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 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 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发展的过程,斯 蒂芬•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
第13课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霍金.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调查问卷.
從海洋談人類應有的省思 黃英邦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esented by:李俊達 俞明慧 吳鳳彩
指導老師:鄭淑勻 組員:邱域誌 黃稚雯 鍾佳恩 楊博舒
災難復原與宗教療癒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蔡昌雄 01/19/2010.
天文學和航天科學 I 周海峰博士、蔡達生博士 香港太空館 香港大學物理系 聯合主辦 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合辦.
~ 認識空氣污染! ~ 空氣不好如何自我防護? ~ 保護環境我能做什麼?
~ 認識空氣污染! ~ 空氣不好如何自我防護? ~ 保護環境我能做什麼?
广义相对论基础 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 惠勒(J. A. Wheeler)
心灵沟通与对话 ——学生心理辅导的艺术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增强 教授.
如何編製一份良好的試題-鄭桂華老師 大成國中 鄭桂華 2006/10/24
綠色能源 報告人:70128 陳宇威.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与基本制度.
研思指向 夯基为本 ——浅谈一轮备考策略 衡水第一中学 位维维.
不動產估價.
質量的故事 2009年7月28日.
第三部分 博弈论 §3.1实验二:双方信任博弈 例如:一厂商支付给一名工人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并且期望这名工人能够回报以相应的更多的劳动。主动方厂商出于对被动方的信任,率先背离了标准的不合作博弈论所阐述的最优选择,若工人也提供了回报,则双方得到一个合作的结果。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酒店会给熟客赊账,而客人也不会赖账,我们将这一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合作波已称为双方信任博弈。
講題:活出召命的人生規劃 徒16 : 6-10.
微小光機電的新科技生活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李叔同) 沈志雄 彰化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 光磊科技研發部
微观世界探索 高能物理研究所 杜东生 中科院高能所 杜东生.
第十章 应用程序测试.
第四讲:外交思想(上) 一、定义 二、现实主义 三、自由主义.
数据库检索 APS数据库.
ABC 北美華人基督徒教育大會 Access Bible Convention
期末報告 資訊系統 資管二德 劉龍顏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8/e 0 – Table of Contents
APS出版社 电子期刊和会议论文.
現象學人格理論 --- 自我理論與個人建構.
第 1 章 序論 §1-1 物 理 學 簡 介 §1-2 物理量的單位 輔助教學網站:
106年度「高雄市政府員工健康體能研習社」報名表
上节次课程内容回顾 上节课重点介绍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知识;
Summary for Chapters 24 摘要: 24章
微生物的生命現象 2—4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宇宙的边疆.
課程討論區: e-learning.ncu.edu.tw  「尋找外星生命」 「詢問討論」 以「student」及「student」簽入
第三章 暴力法.
如果夸克的世界只是又一層更細微的翻版,那就沒有太大的意思。
問卷設計.
從前有一棵樹……. 從前有一棵樹…… 她好愛一個小男孩。 每天男孩都會跑來, 收集她的葉子, 把葉子編成皇冠, 扮起森林裡的國王。
全備救恩的計劃.
新北市海山高中數理專班 楊南屏(輔仁大學數學系) 100年12月27日
英国物理学会(IOP)出版社 期刊介绍及其使用指南
宇宙的量子诞生 中科院研究生院:章德海 2019/5/9 Zhang De-Hai.
量子信息 qubit与光速的平方c2 ——信息学基础研究(理论探讨)
讓 好 工 作 找 上 你 林琪雅 洪孟吟 陳雅琪 黃麗燕 指導教授:張華南
先進觀念 •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這一生,你為何而來?》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 2000.
興起於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由馬斯洛A. Maslow創立,以羅哲斯Carl Rogers為代表.
演讲人: 刘向立 中国区经理 IOP Publishing Ltd 第九届国外引进数据库培训周 郑州大学 2011年5月19日
現龍第二代協作交流計劃.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固定污染源細微粒分析 指導教授:楊錫賢 博士 專題生: 羅文靜 蕭翔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大霹靂的前一天發生了什麼事? ――意識, 宇宙的關鍵構成要素 作者:「宇宙從我心中起」一書作者羅伯‧蘭薩博士、鮑伯‧博曼

生命宇宙論七大法則 生命宇宙論第一法則 我們感知到的真實是一個與意識有關的過程。「外在」真實如果存在的話,依照定義應該會存在空間之中。但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空間與時間都不是絶對的真實, 而是人類與動物心智的工具。

生命宇宙論第二法則 外在感知與內在感知密不可分。兩者猶如硬幣的兩面, 無法分割。   生命宇宙論第三法則 次原子粒的行為(意即所有的粒子與物體)與觀察者息息相關。少了有意識的觀察者, 它們充其量只是處於一種尚未確定的機率波狀態。

生命宇宙論第四法則 少了意識的存在,「物質」處於尚未確定的機率狀態。意識存在前的任何宇宙只可能處於一種機率狀能態。   生命宇宙論第五法則 宇宙結構唯有透過生命宇宙論才能解釋。宇宙專為生命量身打造, 這一點合情合理, 因為創造宇宙, 而非宇宙創造生命。宇宙只是自我的全套時空邏輯。

生命宇宙論第六法則 少了動物的感知, 時間根本不存在。我們用時間這種過程來感知宇宙內的變化。   生命宇宙論第七法則 空間跟時間一樣, 並非物體或東西。空間是動物理解的一種形式, 不具有獨立的真實性。我們隨身攜帶空間與時間, 就像烏龜揹負著龜殼。因此沒有生命, 事件就沒有絶對獨立存在的基礎。

大霹靂的前一天發生了什麼事? ――意識, 宇宙的關鍵構成要素   宇宙跟你想得不一樣 基本上, 這世界並不是教科書裡所描繪的模樣。文藝復興之後, 幾個世紀以來世人對宇宙結構所抱持的單一心態主宰了科學思維。這種思維帶我們深入了解宇宙的性質, 並透過無數的實際應用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但是這種思維正逐漸失效, 必須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思維加以取代; 新思維反映出至今仍完全被忽視的更深層的現實(reality)。

這種新思維並非突然從天而降, 反而像是六千五百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改變了生物圈那樣。這是一種深層、漸進, 如板塊移動般的緩慢改變, 而且這改變的根基深刻到永遠無法逆轉。這種新思維源自理性的憂慮, 只要是受過教育的人都能明確感受到。這股憂慮並非奠基於毫無根據的理論, 也不是源自目前大家積極追求的大統一理論(Grand Unified Theory)中的矛盾。這個問題深刻到能讓每個人都察覺到我們對宇宙的想像有點奇怪。

意識到底是怎樣出現的? 舊有思維主張宇宙由無生命的粒子互相碰撞所形成(直到最近這種觀念才有所改變), 遵循起源未知的預設規則。宇宙像一隻會自動上練的手錶, 在一定程度量子隨機性的情況下, 手錶的發條鬆開具有一部分的可預測性。生命經由某種未知的過程出現在地球上, 然後遵循相同的物理原則, 透過演化慢慢轉變型態。生命包含意識, 但是我們對意識不但所知有限, 還把它完全丟給生物學家去煩惱。

可是, 這種想法大有問題。意識不只跟生物學有關, 也跟物理學有關。現代物理學完全無法解釋大腦裡的分子群如何製造出意識。日落之美、墜入愛河的奇蹟、美食佳餚的滋味, 都是現代科學無法解開的謎團。科學無法解釋意識是怎樣出現的。我們現在使用的思維無法說明意識, 而我們對這人類存在最基本的現象一無所知。有趣的是, 目前的物理學思維甚至沒有把這種情況視為問題。

然而意識在一個截然不同的物理學領域中再度出現了, 此事並非巧合。大家都知道量子論擁有完美的數學公式, 在邏輯上卻說不通。我們將在稍後的章節中仔細探討粒子的行為, 粒子似乎會對有意識的觀察者做出回應。   因為這種現象實在太古怪, 所以量子物理學家認為量子論無法解釋, 或是拚命想用複雜的理論來解釋(例如有無限個平行宇宙)。其實最簡單的解釋是: 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會與意識進行某種程度的互動。這個解釋太不符合目前的物理學思維, 所以沒有受到認真對待。有趣的是, 物理學的兩大謎團都跟意識有關。

 大霹靂之前有什麼? 就算暫時不討論意識, 目前的物理學思維依然無法完全解釋宇宙的基本原理。根據最近的修改, 宇宙在一百三十七億年前突然出現, 當時發生了一件被戲稱為「大霹靂」的巨大事件。我們不太清楚大霹靂的發生原因, 只能不斷提出各種細節去拼湊全貎, 例如宇宙擴張; 雖然我們尚未了解宇宙擴張的物理學原理, 但是宇宙擴張可用來解釋我們的觀察結果。

大霹靂理論的死胡同 當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提出「大霹靂之前有什麼?」這種最基本的問題時, 學識淵博的老師應該早有答案: 「『時間』在大霹靂發生之前尚未存在, 因為先有了物質跟能量才有時間,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就好像問『北極的北邊是什麼?』一樣。」這時候學生只能閉上嘴巴、乖乖坐下, 大家都假裝老師剛剛傳授了真正的知識。

有人會間: 「宇宙會擴張到多大?」教授當然也有備而來:「少了定義空間的物體就無法衡量空間, 因此我們只能想像宇宙的空間正在逐漸擴張。此外, 你不能從『由外而內』的角度來想像宇宙, 因為宇宙外面沒有東西,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那麼,你至少能說一下大霹靂是什麼吧. 大霹靂有原因嗎 「那麼,你至少能說一下大霹靂是什麼吧? 大霹靂有原因嗎?」多年來, 當本書的共同作者博曼懶得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 就會用一種人工語音的呆板語氣向台下的大學生引述標準答案:「我們觀察粒子在空無一物的空間出現又消失, 也就是所謂的量子起伏(quantum fluctuation)。如果時間夠長, 就可以觀察到一次量子起伏裡有足以讓一整個宇宙出現的大量粒子。如果宇宙真的是量子起伏的話, 就會呈現我們所觀察到的特性!」

學生安靜地坐下。就是這樣沒錯!宇宙是量子起伏!我們終於搞清楚了。   其實教授自己獨處的時候, 偶爾也會好奇大霹靂的前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心知肚明,切不可能無中生有。大霹靂無法解釋萬物的起源, 充其量只能為一個正在持續而且很可能會永遠的事件提供部分描述。簡言之, 大霹靂是關於宇宙起源和宇宙本質最廣為人知也最普及的「解釋」之一, 但是每當它看似即將觸及問題核心的時候, 就會硬生生撞上一面空白的高牆。

遊行隊伍裡一定會有幾個人注意到, 國王的治裝預算好像被刪減了。敬重權威、承認理論物理學家聰明絶頂是一回事(雖然他們吃飯時候很容易把醬汁滴在衣服上), 但是每個人一定都想過或至少感覺到一件事: 「這是行不通的。這個理論無法解釋最基本的問題。這種說法從頭尾都無法令人滿意。聽起來就是不對。它沒有回答我的問題。這些象牙塔裡面一定出了錯, 而且不是愚蠢的大學男生亂玩硫化氫這麼簡單的錯誤。」

( baryonic matter)‚也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一切有形物體和所有的已知能量,突然減少到僅  就像老鼠在船即將沉沒時湧上甲板, 現行的思維也湧現諸多問題。我們熟悉的重子物質 ( baryonic matter)‚也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一切有形物體和所有的已知能量,突然減少到僅 占宇宙的百分之四, 暗物質約占百分之二十四。宇宙的真實主體突然變成暗能量, 一個極為 神祕的名詞。別忘了宇宙仍在持續擴張, 而非縮小。短短幾年內, 宇宙的基本性質已徹底改 變, 只不過辦公室裡的閒聊並不會討論這種事。

為什麼宇宙好適合生物生存? 幾十年來, 針對已知的宇宙結構裡所存在的基本矛盾曾有過大量討論。為什麼物理定律剛好適合動物生存? 例如, 只要大霹靂的強度提高百萬分之一, 擴張的速度就會快到不可能形成銀河系和生命。如果強核力(strong nuclear force) 減少百分之二, 原子核就無法保持完整,普通的氫就會變成宇宙裡唯一的原子。如果重力再減弱一點點, 恆星(包括太陽)就不會燃燒。太陽系和宇宙有兩百多個物理參數(physical parameters),這只是其中三個。

它們精確到令人難以相信是隨機出現的――儘管這正是當代物理學大膽提出的解釋。這些宇宙基本常數(也就是並非任何理論預測的常數) 似乎都是為了生命與意識的存在精心挑選出來的, 而且通常極為精準 (是的, 矛盾難解的意識第三度抬頭)。舊有思維無法提供合理的解釋,但是生命宇宙論可以提供答案, 繼續看下去就知道。

還沒完呢。能準確解釋無規律運動的方程式與小尺度運動的觀察結果相違背, 說得更明白一點: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不符合量子力學。宇宙起源的各個理論只要一碰到關鍵事件就會走進死胡同, 那就是大霹靂。想要把所有理論融合成一個基礎理論 (目前最流行的弦論) 至少需要再動用八個維度 (dimension), 這八個維度都不存在於人類經驗之中, 也完全無法用實驗加以驗證。

追根究底, 今日的科學很擅長解釋零件如何運作。就像把時鐘拆開後, 正確算出每個轉盤與齒輪上有幾個輪齒, 計算飛輪旋轉的速度。   我們知道火星轉一圈需要24小時37分鐘23秒, 這是完全準確的數據。然而, 我們無法解釋宇宙全貎。我們能提供片段的答案, 也因為愈來愈了解物理過程, 而創造出更為精準的新技術; 對於新發現的應用, 連我們自己都讚嘆不已――我們只有在一個領域表現得很糟糕, 遺憾的是, 這個領域涵蓋了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所謂的「真實」,也就是宇宙整體, 它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泥坑宇宙 任何解釋宇宙整體狀態的比喻, 都把宇宙形成……一個沼澤,而且有常識的鱷魚打死都不會進入這個沼澤。   上帝、萬有理論,還是「我不知道」? 宗教總是避免或拖延回答這些深刻的基本問題, 在這方面宗教是逃避高手。每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棋盤上的最後一格是無法解開的謎團, 而且絶對避無可避。所以, 當我們也無法解釋宇宙為何物, 也說不出宇宙出現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時, 就說「上帝是造物者」。

別誤會, 本書不打算討論宗教或評斷這種宗教思想是否正確, 只是提出神靈曾經是極為必要的手段, 為宇宙的研究提供一個不言自明的終點。一個世紀前的科學文獻在碰到非常艱深而難以回答的問題時, 還經常引述上帝和「上帝的榮耀」。

即使到了今天, 類似的謙卑態度依然屢見不鮮。雖然現在科學家不再引述上帝 (嚴謹的科學研究不能這麼做), 但是尚未出現任何實體或手段能當「我不知道」這個終極答案的代名詞。相反地, 有些科學家 (例如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跟已故的卡爾‧薩根[Carl Sagan])堅信「萬有理論」即將出現, 然後人類將會了解一切――這一天隨時會到來。

但是這一天尚未到來, 也永遠不會到來。原因不是我們不夠努力或不夠聰明, 而是最基本的世界觀有瑕疵。除了過去相互矛盾的眾多理論之外, 仍有許多未知的問題紛沓出現, 令人沮喪。   宇宙的關鍵構成要素,竟然是意識? 其實解決之道唾手可得。隨著舊有思維瓦解, 這個解決之道出現的頻率指引我們看見呼之欲出的答案。其實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長期忽視宇宙的一項關鍵構成要素, 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處它。這個構成要素就是「意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