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賴聲川 創意源源不絕的創作人。一九五四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他二十九歲開始劇場創作,至今編導舞台劇二十七部(包括轟動亞洲的七小時史詩《如夢之夢》)、電影二部(包括享譽國際的《暗戀桃花源》)、電視影集三百集(包括家喻戶曉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另有劇場導演作品二十二部(包括莫札特歌劇三部)等。 更重要的是,他是市場的創造者。先後開創台灣舞台劇市場、劇場影音市場(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開始)、即興時事電視市場(《我們一家都是人》)等。賴聲川被全球媒體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曾兩度榮獲台灣「國家文藝獎」。
林懷民推薦 : 創意與智慧 ● 賴聲川引用鈴本俊榮的話,說「初學者心中可能性很多;專家心中可能性很少。」 ● 近年來,林懷民自覺創作最大的挑戰正是「找出限制來」,然後專心在限制裡做到圓滿。 ● 「創意就是出一個題目,然後解這個題目。」 ● 「超凡的智慧能夠提出超凡的題目;超凡的方法能夠作出超凡的解法。」 ●「智慧要在生活中學習,方法是在藝術中學習。」 ●「心不會一宿之間改變,但慢慢訓練,我們的心確實能改變,變得更寧靜,寧靜的心就充滿開放的空間,充滿透視力……能深度觀看問題,然後問題會自我揭露。」 ● 創意的勃發與完成來自生活的修為。與自己溝通是培養創意的基本規範。他在每一章節結尾丟出問題,讓讀者檢視自己,從自省中建立見心明性的自覺。 ● 大部份談創意的書,多屬功利導向,「點子」是為了致富。這本書讓創意回歸到人的,生命的本位。「創意」是讓人活得更自在,做人做事更圓滿。聲川認為創作者應有「無我」,「無私」,和「利他」的胸懷。 ● 「賴聲川的創意學」像一棵枝葉繁茂的樹,煥發著文學,美學,哲學,宗教與心理學的光芒,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啓發。
余秋雨推薦 : 創意是一種有跡可尋的心靈過程 沒有創意的人生是一串由仿效、無聊、失落組合而成的重複歲月。… 遺憾的是人們連擺脫沒有創意狀態的方法都毫無創意。這是人類的一大悲劇,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創造,而生命的存在卻把創造吞沒了。 創意是一種有跡可尋的心靈過程,經過一系列有效的訓練,很多人都有可能進入源源不斷的創意狀態。 這是一本借助於藝術實例提升生命質量的書,我願意誠懇推薦。
李安推薦 : 一窺創意的奧秘 我沒承認我的創作能力是跟誰學的,我也從沒聽過個創作人承認創作是有方法可學的。 可能創作人經歷的是一種神秘無識的寶貴汁液 ( JUICE ),無從說起,也不願分享。 賴聲川是一位難能可貴的藝術創作者,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並且修持佛法極深。 或許在這本書中,他願意分享的經驗與法門能夠幫助我們去除知識的障礙、啟發心智的能源、一窺創意的奧秘。
政大商學院教授 吳思華推薦 : 今天,我們說創意 心理學家常用「福樂」( flow)理論來形容一個人完全沉浸在一項活動時,所產生的那種「全神貫注、樂在其中」的獨特經驗。 賴聲川在本書中,跳脫科學性的理論流派,回到一種哲學性的本質探究,直接面對「生命」這個議題,展現出他獨特的見解。 賴聲川認為創意是出題目與解題目的歷程,這個歷程中,有兩塊神秘的面紗必須掀開:一是創意的靈感如何產生?二是有了創意要如何具體執行? 好創意必來自人生智慧的細微洞察,在認真努力執行下以適當的方式呈現,因此作品本身也有生命,可以感動人。 更重要的是創意人如何持有一顆敏銳的心靈,刻劃豐富的生活,並擁有覺察事物間特殊關係的心智。這種能耐或強烈的心靈力量,才是創意擁有靈魂的源頭。 知識或技巧能不能融會貫通成為創意來源,是一種長期蘊釀與轉化。顯然,能不能看透、看懂才是關鍵。整體自我生命歷程的關照與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人生智慧需要更多的準備與體驗。
第 1 章 創意魅影 每一項選擇都充滿潛藏的創意 我們居然願意在一切可能之中接受眾人的標準答案,然後花畢生的力量來符合這些標準答案。 第 1 章 創意魅影 每一項選擇都充滿潛藏的創意 我們居然願意在一切可能之中接受眾人的標準答案,然後花畢生的力量來符合這些標準答案。 盲目地追求社會既定價值的生活方式是現代人最深的悲哀,也是創意最大的先天殺手。
創 作 智慧 方法 生活場域 藝術場域 第 2 章 創意二部曲 界定不該界定的創意 創意是生產作品的能力,這些作品既新穎 ( 也就是具原創性、不可預期 ),又適當 ( 也就是符合用途,適合目標所給予的限制 ) 創 作 智慧 方法 生活場域 藝術場域 「智慧」決定創意人為自己所出的題目的深度及挑戰 「方法」決定創意人解題效率以及創意人解題的創意 創意是一場發現之旅,發現題目、以及發現解答;發現題目背後的欲望,發現解答的神秘過程。
第 3 章 靈感的倉庫 呼喚缪斯 ( muse )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直接領悟的心 ( intuitive mind ) 是上天給我們的神聖禮物;理性思考是它忠誠的僕人。 我們的社會居然把一切榮耀歸於僕人,卻忘了禮物的存在。 創意是看到新的可能性,再將這些可能性組合成作品 ( 組合的過程也需要看到新的可能性 )的過程。 《西藏生死書》對賴聲川而言,不是「靈感」,而是一種「催化」, 《西藏生死書》迸發的火花打開了他心中連結的管道,讓《如夢之夢》所有的元素湧入,連結到一起。 要發生這種靈感,需要發生兩件事 : 我生命經驗中的許多事件必須已經被儲藏在某處。 必須有一種機制被啟動,知道在哪裡找這些事件,以及哪些事件能夠和哪些事件串連在一起。
第 4 章 創意的神秘電腦 我們早就養著一台電腦 ● 創意的來源 ●瞭解「靈感」產生的關鍵 : 當我們從事創意工程時,像是從冰山的頂端鑽洞下去探測並採取那下面的一切。重要的是下面的組成成份是什麼,以及自己鑽洞的技術如何。我們的心是神秘電腦的作業系統、硬碟、記憶體。是我們的心連結到所有的檔案庫,是我們的心連結到更深層的神秘泉源。心就是我們的創意來源。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獲得威尼斯影展終生成就獎時,記者問他電影中所有奇幻人物的靈感來自哪裡? ●瞭解「靈感」產生的關鍵 : 重新評估我們如何儲存檔案,並修正這儲存功能。 重新瞭解我們如何開啟檔案,如何組合一些似乎不相干的檔案成為作品。
第 5 章 創意金字塔 創意金字塔會由上方吸取來自底座的創意營養,向上提升,經過精煉的過程,終究提煉出創意的精髓,從金字塔頂端吐出創意作品。 建築師 Louis Kahh : 「一棟偉大的建築物必須從不可測量的元素開始,然後用可測量的方式進行設計,最後的成品必須是不可測量的。」
共同泉源 個人泉源 動機 美感 檔案庫 經驗 技巧 智慧 方法 靈感 內容 形式 構想 執行 創 作 屏障 習性 結構 註 : 如何看 : 作品 生活 藝術 共同泉源 個人泉源 動機 美感 檔案庫 萬物運行原理 經驗 技巧 智慧 方法 組合力 想像力 靈感 內容 形式 構想 執行 創 作 屏障 習性 結構 註 : 如何看 : 如是觀 因果觀 世界觀 意識 潛意識 人類集體潛意識 「創意金字塔」立面圖( 創意地圖 ) 智慧是一種「覺知」的能力,讓我們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間的所有關係。 智慧是一種能量,能夠運用在知識之上,是判斷機制背後的原動力。 智慧也是連結事物背後的原動力、創造創意的力量。創意靠智慧滋養,創作因為智慧而充滿深度和人性。
我們的心猶如和一種更廣大的意識相連結在一起 第 6 章 創意的泉源 ● 泉源與屏障 每個人的創意潛能是相同的,但是為何有些人表現比較多,有些人表現比較少? 因為每個人依據自己的個性與環境,形成自己與創意能量之間不同厚度與硬度的屏障,遮蔽著這不可思議的能量。 ● 培養還是揭露? 向外看的人在做夢; 向內看的人可以覺醒。
第 7 章 創意的智慧 什麼能做? 智慧是一種「覺知」的能力,讓我們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間的所有關係。 阿姆斯特丹工作劇團名導演雪雲‧史卓克 ( Shireen Strooker )對賴聲川說:「我知道舞台上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智慧是一種「覺知」的能力,讓我們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間的所有關係。 創意的智慧必須隨時在生活中累積,創作時備妥才能順利運用。 格式的牢籠 格式化是創意最大的敵人 創意是一種跨越界線的能力 智慧是看到更多可能性的能力
第 8 章 創意三毒 清除障礙變成創意學習最重要的課題 創意三毒 : 經驗、習性、動機 經驗:一場無法停止的累積 習性:習慣是最可怕的滅音器 我們是否可以開始對自己所累積的一切負責? 習性:習慣是最可怕的滅音器 我們的心不只累積檔案,更在不斷地累積作業模式,這些作業模式就是習性 人生大部份時間都是在習性設定的「自動駕駛」下無意識活著。 動機:三毒中最不易注意但卻最重要 因為改造動機,就能直接影響習性,習性又能夠對經驗的累積發揮立即的作用。 不瞭解背後的動機就等於放棄了創意的原動力。
第 9 章 如何看 差異視角 創意的智慧如何取得? 創意空間 改變自己如何看世界、看人生、看事物的方式,進而改變如何看待經驗、習性、動機「三毒」的方式,建立一個新的模式來看這世界。 創意空間 創意需要空間才能「發生」。 培養新「看」法的預備動作就是先擴大自己內心創意可能發生的空間,允許新的可能性介入。 去屏障!去標籤! 創意的旅程不在於尋找新的景觀,而在於得到新的眼睛。 ─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 ( Marcel Proust ) 畫家高更( Paul Gauguin )指出,一個人的左眼和右眼看到的都不一樣。到後來他說: 「我閉上眼睛,目的是為了看。」
第10章 三觀 第11章 轉化 第12章 方法的機器 第13章 技巧的智慧 第14章 重新設定作業系統 第15章 施工中 第16章 結語 第10章 三觀 世界觀、如是觀、因果觀 第11章 轉化 第12章 方法的機器 第13章 技巧的智慧 第14章 重新設定作業系統 第15章 施工中 第16章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