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单片机硬件系统 教学内容 单片机内部结构 8051单片机引脚功能 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单片机并行I/O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授课专业:测控13级 授课学时: 78 学时 理论教学:52学 实验教学:26学时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单片机的C语言概述.
智能控制系统的架构与应用 曾 锦翔.
项目二 中断应用系统设计 本项目学习目标: (1)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彩灯电路。 (2) 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模型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掌握单片机的结构 掌握单片机I/O口的使用
5.4 顺序脉冲发生器、 三态逻辑和微机总线接口 顺序脉冲发生器 顺序脉冲 计数型 分类 移位型.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丁家营镇九年制学校 徐中先.
任务1: 点亮你的LED----初识单片机.
第七章 单片机存储器的扩展.
接口技术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題目:LED電子數位時鐘 第 二組 組員: 陳柏霖 李育昇.
單晶片MCS-51 C語言入門實習 第1章 微電腦與單晶片MCS-51架構 作者:董勝源.
项目2 2个LED发光二极管控制 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单片机的I/O口功能与特性。
得技通电子 问题 1 右何者非為假指令 (1) XRL (2) EQU (3) MACRO (4) ORG.
4.1 MCS-51系列及80C51系列单片机简介 C51系列单片机外引脚功能 C51单片机内部结构 4.4 低功耗运行方式
第6章 MCS - 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 计数器 及串行接口 6.1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2 方式和控制寄存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结构 MCS-51指令系统 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与应用.
第三章 微机基本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 8086程序设计 第二章 MCS-51程序设计 第四章 存贮器与接口 第五章 并行接口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 ● 教学目标:
第二章 89C51单片机硬件结构和原理 C51单片机内部结构及特点 一、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基于Proteus与Keil C 哈工大出版社
第2章 单片机的结构原理与 简单应用 (课时:10学时).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简单I/O扩展 8255A可编程并口芯片 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 单片机键盘接口技术
单片机原理 单 片 机 单片机接口技术 单片机应用技术.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第二部分 微机原理 第2章 MCS-51单片机 的内部结构 主讲教师:喻红.
逆向工程-汇编语言
CPU结构和功能.
第5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扩展 5.1 单片机扩展的基本概念 5.2 存储器的扩展 5.2 I/O接口扩展电路设计.
第2章 单片机系统组成原理 2.1 MCS-51单片机组成原理 2.2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2.3 MCS-51存储器配置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单片机的存储器特点 I/O端口的特点 CPU时序 课时安排:3个课时.
时钟、复位电路、电源与时序 五、时序定时单位 四、电源 三、掉电处理 二、复位电路 一、时钟电路 主讲:吴政江.
第2章 AT89C51单片机内部结构基础 2.1 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内部结构框图和主要部件
第1章 认识单片机 教学要点 1.1 项目一单片机实验电路制作 1.2 知识链接 返回.
80C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80C51的外部引脚及功能 80C51的存储器配置 80C51的并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80C51外围电路设计
单片机系统设计 教师:朱华贵 2016年03月01日
得技通电子 问题 1.0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单片机应用技术 项目一 循环彩灯装置 第3讲 8051单片机的存储器 《单片机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8.4 ADC0809接口电路及程序设计.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课程要求:应用MCS-51汇编语言进行 软件设计。 应用MCS-51及有关芯片进 行硬件接口设计。
微机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 MCS-51定时器/计数器 一、定时器结构 1.定时器结构框图
K60入门课程 02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王甜.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51单片机及最小系统板 MCU起航 QQ: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6.1 存储器概述 6.2 半导体存储器 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CPU中的专用寄存器(SFR) 一、累加器Acc 二、通用寄存器B 三、程序计数器PC 四、堆栈指针SP 五、数据指针DPTR
(Random Access Memory)
什么是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指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的各种功能部件,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memory)、基本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接口电路、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等,都制作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内部基本结构如图1.7所示。由于它的结构与指令功能都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的,故又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第三章 MCS 51的硬件结构.
第四讲: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及引脚功能 一、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二、 AT89C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第五讲:AT89C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一、半导体存储器 二、存储器空间划分方法 三、数据存储器(RAM) 四、程序存储器(ROM)
实验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带进位控制8位算术逻辑运算: ① 带进位运算 ② 保存运算后产生进位
2. MCS-51单片机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2.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结构特点
温度传感器DS18B20 MCU起航 QQ:
得技通电子 问题 三 判断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C语言版) 第8章 单片机系统扩展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第1章 单片机及其开发环境 教学内容 初识单片机 单片机应用系统 Keil µVision软件的使用.
单片机应用技术 (C语言版) 第6章 中断系统.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上节复习(11.7) 1、定时/计数器的基本原理? 2、定时/计数器的结构组成? 3、定时/计数器的控制关系?
第2章 80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单片机的定义、名称、分类方法;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前修课程:数模电、微机原理.
工业机器人入门使用教程 ESTUN机器人 主讲人:李老师
DSP技术与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章 单片机硬件系统 教学内容 单片机内部结构 8051单片机引脚功能 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单片机并行I/O口

单片机内部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8位,运算和控制功能 CPU 并行I/O口:4个8位的I/O口P0、P1、P2、P3。 ROM RAM 时钟电路 CPU ROM RAM T0 T1 中断系统 串行接口 并行接口 P0 P1 P2 P3 TXD RXD INT0 INT1 定时计数器 内部ROM:4KB掩膜ROM,用于存放程序、原始数据和表格。 串行口:一个全双工串行口。 中断控制系统:5个中断源(外中断2个,定时/计数中断2 个,串行中断1个) 时钟电路:可产生时钟脉冲序列,允许晶振频率6MHZ和12MHZ 内部RAM:共256个RAM单元,用户使用前128个单元,用于存放可读写数据,后128个单元被专用寄存器占用。 定时/计数器:两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 复位电路

8051单片机信号引脚 P3口线的第二功能 1、电源线:VCC(+5V)、VSS(地) 2、振荡电路:XTAL1、XTAL2 8031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30292827262524242221 8031 8051 8751 89C51 P1. 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VCC 1、电源线:VCC(+5V)、VSS(地) P0. 0 P0.1 P0.2 P0.3 P0.4 P0.5 P0.6 P0.7 2、振荡电路:XTAL1、XTAL2 3、复位引脚:RST 4、并行口:P0、P1、P2、P3 RST RXD/ TXD/ INT0/ INT1/ T0/ T1/ WR/ RD/ P3. 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EA ALE 5、EA:访问程序存储控制信号 PSEN P2.7 P2.6 P2.5 P2.4 P2.3 P2.2 P2.1 P2. 0 6、PSEN:外部ROM读选通信号 7、ALE:地址锁存控制信号 XTAL2 XTAL1 P3口线的第二功能 VSS

8051单片机引脚逻辑结构

P3口各引脚与第二功能表 引脚 第二功能 第二功能信号名称 P3.0 RXD 串行数据接收 P3.1 TXD 串行数据发送 P3.2 外部中断0申请 P3.3 外部中断1申请 P3.4 T0 定时/计数器0的外部输入 P3.5 T1 定时/计数器1的外部输入 P3.6 外部RAM或外部I/O写选通 P3.7 外部RAM或外部I/O读选通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时钟振荡电路

时 序 关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时序概念有4个,可用定时单位来说明,从小到大依次是:节拍、状态、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时 序 关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时序概念有4个,可用定时单位来说明,从小到大依次是:节拍、状态、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节拍与状态 把振荡脉冲的周期定义为节拍,用P表示,也就是晶振的振荡频率fosc。 2)状态 振荡脉冲fosc经过二分频后,就是单片机时钟信号的周期,定义为状态,用S表示。一个状态包含两个节拍,其前半周期对应的节拍叫P1,后半周期对应的节拍叫P2。 3)机器周期 MCS-51系列单片机采用定时控制方式,有固定的机器周期。规定一个机器周期的宽度为6个状态,即12个振荡脉冲周期,因此机器周期就是振荡脉冲的十二分频。 小提示 当振荡脉冲频率为12 MHz时, 一个机器周期为1µs;当振荡脉冲频率为6 MHz时,一个机器周期为2 µs。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时钟振荡电路 单片机复位条件: 必须使RST引脚持续2微秒高电平(外部时钟12MH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RAM 6264 4K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302928272625242422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EPROM 2764 存 储 器 片内 RAM ROM 8031 8751 8051 89C5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RAM 626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EPROM 2764 256B(字节)

(1)程序存储器 中断入口地址 . 程序存储器资源分布 程序存储器 外部 内部 0000H FFFFH (64K) 中断5 中断4 中断3 0FFEH 外部 0000H FFFFH (64K) 0001H 0002H 0003H 000BH 0013H 001BH 0023H 002BH 中断5 中断4 中断3 中断2 中断1 串行口中断 定时器1中断 外部中断1 内部 定时器0中断 0000H 0FFFH (4K) 0000H 0FFFH (4K) 外部中断0 EA=1 EA=0 0000H是程序执行的起始单元, 在这三个单元存放一条 无条件转移指令 0000H (PC) 8位 程序存储器资源分布 程序存储器

说 明 在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中,用户无需考虑程序的存放地址,编译程序会在编译过程中按照上述规定,自动安排程序的存放地址。 说 明 在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中,用户无需考虑程序的存放地址,编译程序会在编译过程中按照上述规定,自动安排程序的存放地址。 例如:C语言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的,编译程序会在程序存储器的0000H处自动存放一条转移指令,跳转到main()函数存放的地址;中断函数也会按照中断类型号,自动由编译程序安排存放在程序存储器相应的地址中。因此,读者只需了解程序存储器的结构就可以了。

(2)数据存储器 外部 数据存储器 内部RAM存储器 0000H FFFFH (64K) 数据缓冲区/堆栈区 可位寻址区 00H 07H 1 1 第 3 区 18H~1FH 1 0 第 2 区 10H~17H 0 1 第 1 区 08H~0FH 0 0 第 0 区 00H~07H RS1 RS0 寄存器区 片内RAM地址 外部 0000H FFFFH (64K) 工作寄存器区选择位RS0、RS1 30H 7FH 数据缓冲区/堆栈区 20H 2FH 7F 78 07 00 可位寻址区 00H 07H 08H 0FH 10H 17H 18H 1FH 0区 R0 R7 1区 2区 3区 内部 工作寄存器区 00H FFH 专用 寄存器 (高128B) (低128B) 7FH 80H RAM 数据存储器 内部RAM存储器

RAM位寻址区位地址表 MSB 位地址 LSB 单元地址 2FH 2EH 2DH 2CH 2BH 2AH 29H 28H 27H 26H 25H 24H 23H 22H 21H 20H 7F 77 6F 67 5F 57 4F 47 3F 37 2F 27 1F 17 0F 07 MSB 位地址 LSB 7E 76 6E 66 5E 56 4E 46 3E 36 2E 26 1E 16 0E 06 7D 75 6D 65 5D 55 4D 45 3D 35 2D 25 1D 15 0D 05 7C 74 6C 64 5C 54 4C 44 3C 34 2C 24 1C 14 0C 04 7B 73 6B 63 5B 53 4B 43 3B 33 2B 23 1B 13 0B 03 7A 72 6A 62 5A 52 4A 42 3A 32 2A 22 1A 12 0A 02 79 71 69 61 59 51 49 41 39 31 29 21 19 11 09 01 78 70 68 60 58 50 48 40 38 30 28 20 18 10 08 00 注意: 一个单元地址对应有8个位地址 MSB——Most Significant Bit (最高有效位) 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 (最低有效位)

高128个单元 ☆离散分布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 11个可以进行位寻址。

说 明 在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中,可以通过关键字sfr来定义所有特殊功能寄存器,从而在程序中直接访问它们,例如: 说 明 在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中,可以通过关键字sfr来定义所有特殊功能寄存器,从而在程序中直接访问它们,例如: sfr P1=0x90; //特殊功能寄存器P1的地址是90H,对应P1口的8个I/O引脚在程序中就可以直接使用P1这个特殊功能寄存器了,下面语句是合法的: P1=0x00; //将P1口的8位I/O口全部清0

说 明 C语言中,还可以通过关键字sbit来定义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可寻址位,在程序ex1_1.c中,采用了下面语句定义P1口的第0位: 说 明 C语言中,还可以通过关键字sbit来定义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可寻址位,在程序ex1_1.c中,采用了下面语句定义P1口的第0位: sbit P1_0=P1^0; 通常情况下,这些特殊功能寄存器已经在头文件reg51.h中定义了,只要在程序中包含了该头文件,就可以直接使用已定义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如果没有头文件reg51.h,或者该文件中只定义了部分特殊功能寄存器和位,用户也可以在程序中自行定义。

并行I/O口电路结构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四个8位并行I/O口,分别用P0、P1、P2、P3表示。

P0口的结构 输出控制电路 输出驱 动电路

P0口的结构 当P0口作为输出口使用时,内部总线将数据送入锁存器,内部的写脉冲加在锁存器时钟端CP上,锁存数据到Q、端。经过MUX,T2反相后正好是内部总线的数据,送到P0口引脚输出。 当P0口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应区分读引脚和读端口两种情况,所谓读引脚,就是读芯片引脚的状态,这时使用下方的数据缓冲器,由“读引脚”信号把缓冲器打开,把端口引脚上的数据从缓冲器通过内部总线读进来。 读端口是指通过上面的缓冲器读锁存器Q端的状态。读端口是为了适应对I/O口进行“读-修改-写”操作语句的需要。例如下面的C51语句: P0=P0&0xf0; //将P0口的低4位引脚清0输出

P0口的结构 除了I/O功能以外,在进行单片机系统扩展时,P0口是作为单片机系统的地址/数据线使用的,一般称为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引脚。 当输出地址或数据时,由内部发出控制信号,使“控制”端为高电平,打开与门,并使多路开关MUX处于内部地址/数据线与驱动场效应管栅极反相接通状态。此时,输出驱动电路由于两个FET处于反相,形成推拉式电路结构,使负载能力大为提高。输入数据时,数据信号直接从引脚通过输入缓冲器进入内部总线。

P1口的结构

P1口的结构 P1口是准双向口,只能作为通用I/O口使用。 P1口作为输出口使用时,无需再外接上拉电阻。 P1口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应区分读引脚和读端口。读引脚时,必须先向电路中的锁存器写入“1”,使输出级的FET截止。

P2口的结构

P2口的结构 P2口是准双向口,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于为系统提供高8位地址,也能作为通用I/O口使用。 P2口作为通用I/O口的输出口使用时,与P1口一样无需再外接上拉电阻。 P2口作为通用I/O口的输入口使用时,应区分读引脚和读端口。读引脚时,必须先向锁存器写入“1”。

P3口的结构

P3口的结构 P3口是准双向口,可以作为通用I/O口使用,还可以作为第二功能使用。作为第二功能使用的端口,不能同时当作通用I/O口使用,但其他未被使用的端口仍可作为通用I/O口使用。 P3口作为通用I/O的输出口使用时,不用外接上拉电阻。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单片机的硬件结构,为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打下硬件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单片机内部结构。 单片机外部信号引脚功能。 存储器结构:片内128B数据存储器、特殊功能存储器SFR和程序存储器。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单片机并行I/O口结构。 单片机并行I/O口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