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與 生態平衡
環境的定義 空氣、水、土地及存在其間的所有生物與非生物,而彼此間有相互關係者。
生態系的組成 族群(population) 群落(community) 共同生存的動植物群落,加上與它們相互作用的自然環境;非生物因子(abiotic)和生物因子(biotic)所組成。
生態學 特定地質環境中,能量與物質的流動。 個體與物種為了在環境內尋得所居之地位而作的適應。 研究生物與其環境間的交互關係,及生物彼此間的交互關係,內容包括: 特定地質環境中,能量與物質的流動。 個體與物種為了在環境內尋得所居之地位而作的適應。
食物鏈 同一生態系中生物取食與被取食的關係。 生 產 者:綠色植物 消 費 者:動物 分 解 者:腐生物
食物網 由數個相關的食物鏈所形成的複雜網狀結構。
生態系內的能量流動 在自然界,能量自太陽至生產者再至消費者,其流動是單向的,且會形成熱能而逐漸消散,不能循環利用。
物質的循環 生態系中的生物透過食物鏈、食物網,以及C、H、O、N、P等元素的循環,使大自然維持動態的平衡。
地球上主要生態系
海洋系統
濕地和 河口江灣系統
湖泊、河川等淡水系統
陸地生態系統
熱帶雨林生態系統
疏林草原生態系統
沙漠生態系統
溫帶草原生態系統
溫帶落葉林生態系統
濃密常綠闊葉灌叢生態系統
針葉林生態系統
極圈或高山凍原生態系統
極地冰原生態系統
生態平衡 是動態和相對的平衡,主要特徵包括:
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物質與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相對穩定。
物質與能量的循環與流轉保持合理的比例與速度。
生態系統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人類的推理和操縱物理世界的能力,使我們至少暫時能克服在自然生態系平常的限制因子,成功的減低了其他物種的競爭性。
生產豐富食物 建水庫 建棲所 克服其他物種競爭 克服捕食者
然而人類的活動也已經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的平衡,使物種絕滅、污染地球環境,更耗竭生活資源。
地球環境危機 人口成長 物種絕跡 森林消失 溼地破壞 沙漠化 土壤侵蝕 農耕地土壤鹽化 農耕地變更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枯竭 衰減的原油供應 衰微的礦物質供應 表面水短缺 全球溫暖化 酸性沉降 臭氧層耗竭
四大自然律 自然無法承受地球儲存的有限資源不斷被耗用。 自然不可能無限制承受不能分解的人造物質。 自然無法承受更新能力惡化。 生命要繼續就必須有效運用資源。
永續發展 是人類未來的方向與目標。 滿足當世代的需要,且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機會。
天 人 合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