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網路的通訊
學習目標 在學習本章之後,讀者將可以回答下列的問題: 網路的結構為何?是否包括通訊所需的設備和媒體? 在網路通訊中,通訊協定執行哪些功能? 利用階層模型來描述網路功能的優點為何? 在OSI網路模型和TCP/IP網路模式中,每一階層的角色為何? 定址和命名機制在網路通訊中的重要性?
本書將重點放在下列的資訊網路領域: 網路的組成設備 連接設備的媒體 在網路上運載的訊息 管理網路通訊的規則和程序 建構及維護網路的工具和命令
通訊的平台 通訊的元素 訊息的傳遞 網路元件 網路上的終端設備及其角色 網路上的中繼設備及其角色 網路媒體
通訊的元素 訊息的來源端或傳送端 訊息的目的端或接收端 通道 圖2-1 網路通訊的元件
訊息的傳遞 電腦網路可以運載小型或大型的訊息 分割訊息的兩個主要優點包括: 多工(multiplexing) 提高網路通訊的效率
訊息的傳遞(續) 圖2-2 網路上訊息的多工
網路元件 設備和媒體都是網路的實體元件或硬體 硬體通常是指網路平台中可見的元件 無線媒體 在網路設備上執行的服務和程序,皆為通訊程式(軟體)
網路上的終端設備及其角色 終端設備指的是傳送訊息的來源端或目的端設備 電腦:包括工作站、筆記型電腦、檔案伺服器、及網路伺服器 網路印表機 VoIP電話 網路攝影機:包括網頁攝影機(WebCam)和安全監控攝影機 手持式設備,例如無線條碼掃描器和PDA 觀測氣象的遠端監控工作站
網路上的中繼設備及其角色 中繼設備可以將每部主機連接到網路,也可以將多個網路連接,形成一個互連網路 表2-1 中繼設備
網路上的中繼設備及其角色(續) 圖2-3 利用路由器連接區域網路
網路媒體 銅線 光纖纜線 無線電波 表2-2 網路媒體
網路媒體(續) 圖2-4 網路媒體
LAN、WAN和互連網路 廣域網路 網際網路:連接網路的網路 網路的表示
LAN、WAN和互連網路(續) 各類網路間的基本差異: 涵蓋區域的大小 使用者的連線數量 可用服務的數目和類型 區域網路:一群的終端設備和使用者是受到一個共同的管理機制所控制
廣域網路 連接相距甚遠之區域網路的一種網路
網際網路:連接網路的網路 互連網路(internetwork) 「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
網際網路:連接網路的網路(續) 圖2-6 LAN和WAN所組成的互連網路
網路的表示 網路介面卡(NIC):NIC或LAN介面卡提供實體連線,將電腦或其他主機設備連接到網路 實體連接埠:實體連接埠即為網路設備上的連接頭或是插座 介面:互連設備上可連接至其他網路的特殊連接埠
網路的表示(續) 圖2-7 網路設備與媒體符號
通訊協定 所有的通訊都會受到預先定義的規則(稱之為通訊協定)所監督 監督通訊的規則 網路協定 通訊協定套件與產業標準 通訊協定的互動 與技術不相關的通訊協定
監督通訊的規則 通訊協定是人與人間溝通的法則 類似的協定也適用於網路設備 這些規則或協定會協同作業,以確保成功的通訊,這些規則和協定的組合,即為所謂的通訊協定套件(protocol suite)
網路協定 訊息的格式,例如每個資料段(segment)可以包含多少的資料 中繼設備共享路徑資訊的方式 處理中繼設備間更新訊息的方法 啟始和終止主機間通訊的程序
通訊協定套件與產業標準 TCP/IP協定 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IEEE)和網際網路工程任務推動小組(IETF)
通訊協定的互動 超文字傳輸通訊協定(HTTP) 傳輸通訊協定 互連網路通訊協定 網路存取通訊協定
與技術不相關的通訊協定 有一些運用於網路通訊上的協定,與執行此項工作的特定技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網路通訊協定是指出必須完成什麼事情,但不是如何完成它們
使用階層模型 階層模型的優點 通訊協定與參考模型 TCP/IP模型 通訊程序 通訊協定的資料單元與封裝 傳送與接收程序 OSI模型 OSI模型與TCP/IP模型的比較
階層模型的優點 訂定共同的術語來描述網路的功能,將可對運作有更深入了解且可更順利的協同運作 分割程序,讓每一項技術只執行一項功能,以使各項技術可以分別發展。例如,無線媒體技術的發展,不是因路由器的發展才跟著進步 促進競爭,因為不同供應商的產品都可以協同運作,沒有任何一種產品是獨一無二 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語言,來描述網路的功能和機制。 輔助協定的設計,因為特定階層的協定會定義其本身的規範,以及與上層和下層之間的介面
通訊協定與參考模型 TCP/IP模型是一種通訊協定的模型,它可以描述TCP/IP套件(TCP/IP suite)中,每一階層通訊協定的功能 參考模型(reference model)可以提供一個共同的參考基準 開放系統互連(OSI)
圖2-8 OSI與TCP/IP模型
TCP/IP模型 TCP/IP模型是一種開放的標準,具備四項的通訊功能 表2-3 TCP/IP模型
通訊程序 來源端的應用階層建立資料 當沿著通訊協定的堆疊向下傳遞資料時,會進行分割(segmentation)和封裝(encapsulation)的動作 所產生的資料會經由網路存取層傳遞到媒體上
通訊程序(續) 透過一些媒體及中繼設備,將資料傳輸到目的端 目的端的網路存取階層接收資料 當資料在目的端的堆疊向上傳遞時,會進行解封裝(decapsulation)和重組(reassembly)的動作 將此資料傳遞至目的端的相關應用程式
通訊協定的資料單元與封裝 表2-4 協定資料單元的名稱
通訊協定的資料單元與封裝(續) 圖2-9 封裝
傳送與接收程序 圖2-10 通訊程序的步驟
OSI模型 「開放系統互連」模型亦稱之為OSI模型,它提供了一個抽象的概念來描述通訊網路的程序
表2-5 OSI模型
OSI模型與TCP/IP模型的比較 圖2-11 TCP/IP模型與OSI模型的比較
網路位址 如果要成功地進行通訊,傳送端和接收端都必須了解如何相互傳遞訊息 數值的網路位址
網路位址(續) 網路的位址 將資料送達終端設備 讓資料穿越互連網路 將資料送至正確的應用程式
網路的位址 圖2-12 每一階層的不同位址資訊
將資料送達終端設備 第2層是專注於區域網路的訊息傳遞
讓資料穿越互連網路 第3層通訊協定可以將資料從一個區域網路傳遞至另一個區域網路
讓資料穿越互連網路(續) 圖2-13 IP位址
將資料送至正確的應用程式 在第4層中,可以處理PDU資料的特定程序或服務 埠號(port number)
將資料送至正確的應用程式(續) 圖2-14 埠號位址
摘要 有一個來源設備和一個目的設備 處理訊息的設備和運載訊息的媒體必須遵守一套通訊規則,稱之為協定 階層模型可以描述成功通訊的各項步驟 應用資料必須依照協定堆疊的結構,以向下的順序來進行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