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绪论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 分析方法 二、实质:电子的转移 三、特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Advertisements

省质检考前指导.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Oxidation Reduction Titration Redox titration (1)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專題研究方法與化學啟發實例 第一部份:專題研究方法 第二部份:化學實驗引導實例.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学习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绘制所依据的原理。 2.熟悉氧化还滴定法的特点及主要方法。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辛锐中学 张霞.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能斯 特方程的应用 2、掌握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
2009届高三毕业班化学总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
会考知识条目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自然界铁、铜的存在形式 A 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 铁铜的化学性质 B Fe2+,Fe3+的性质及转化 C
EDTA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水总硬度的测定.
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Volumetric Analysis.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制作人:陶文娟.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内 容 提 要 一、氧化数 元素的氧化数是指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它原子形成分子或离子时转移
第9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学习要求: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KMnO4 H2O2.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一、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四、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应用.
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Volumetric Analysis.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 (3) GXQ 分析化学 学年.
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电化学 1 氧化还原反应 2 原电池 实用电池 4 有关电解的几个问题.
第6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Redox Equilibrium and Redox Titration
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nB = nA (2-2) (四) 滴定分析中有关计算 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是“等物 质的量反应规则”。即:在滴定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分 析 化 学 Analytic Chemistry 赵小菁 基础医学部.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硅酸盐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测定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 Ksp= 1.10  10-12
第21、2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课后作业.
第五章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习题 1.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它们有何不同? 化学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 当滴入 的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定组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acid-base titration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第一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 基本原理.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苯 酚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专题2:第二单元 课题3:离子反应 桐乡高级中学 张锦松.
回顾知识: 下列溶液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C A、Na+ H NO S2- B、 Cl- Na+ ClO- Fe2+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离子反应.
理化检验 生活废水中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KMnO4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方法,深化对返滴定法的理解;
氧化还原反应.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离 子 反 应 高二化学教研组 2019/5/5.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第六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一、KMnO4法 (一)方法简介 高锰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在强酸性溶液中与还原剂作用,其半电池反应是: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 (2) GXQ 分析化学 学年.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實驗九 氧化還原滴定-草酸鹽之分析.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第3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讲教师:徐 丽.
碘量法 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2011年1月 化学学科会考复习(六) 氧化还原反应 厦大附中 黄耿阳.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如加入 A- 适当过量至浓度为 cA,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沉淀滴定法 莫尔法 2019/12/2.
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7.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 7.2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7.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绪论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 分析方法 二、实质:电子的转移 三、特点: 第一节 绪论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 分析方法 二、实质:电子的转移 三、特点: 1)机理复杂、多步反应 2)有的程度虽高但速度缓慢 3)有的伴有副反应而无明确计量关系 四、分类: 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 亚硝酸钠法、溴量法、铈量法 五、应用:广泛,直接或间接测定无机物、有机物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电极电位 二、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一、电极电位 Ox1 + ne Red1 Red2 Ox2 + ne Ox1 + Red2 Ox2 + Red1 电对的电极电位衡量氧化或还原能力的强弱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形的氧化能力越强 (还原形的还原能力越弱)——氧化剂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形的还原能力越强 (氧化形的氧化能力越弱)——还原剂

续前 (一)电极电位的NERNST表示式 1. 活度表示式 2. 浓度表示式

续前 3.分析浓度表示式 (二)标准电极电位 影响因素:常数,仅与电对本身性质和温度有关

(一)条件电位: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的 二、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 (一)条件电位: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的 浓度都是1moL/L时的实际电位

(二)影响因素 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及能与氧化还原电对发生 副反应的物质有关 实验条件一定,条件电位一定 1.离子强度(盐效应) 续前 (二)影响因素 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及能与氧化还原电对发生 副反应的物质有关 实验条件一定,条件电位一定 1.离子强度(盐效应) 2.生成沉淀 3.形成配合物 4.酸效应

续前 1. 离子强度(盐效应) 2. 生成沉淀

已知: Cu2+ + e Cu+ I2 + 2e 2I- 理论上 2Cu+ + 2I2 2Cu2+ + 4I- 示例 已知: Cu2+ + e Cu+ I2 + 2e 2I- 理论上 2Cu+ + 2I2 2Cu2+ + 4I- 实际上 2Cu2+ + 4I- 2CuI↓ + 2I2

续前 3. 形成配合物:

示例 例:间接碘量法测Cu2+ Cu2+ + e Cu+ I2 + 2e 2I- Fe3+ + e Fe 2+

续前 4. 酸效应: 例: H3AsO4 + 2H+ + 2e HAsO2 + 2H2O I3- + 2 e 3I-

注:根据电对的电位高低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续前 H3ASO4 + 3I-+ 2H+ HASO2 + I3-+ 2H2O(酸性条件) HASO2 + I3-+ 2H2O H3ASO4 +3I- + 2H+ (碱性条件) 注:根据电对的电位高低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 进行的程度用反应平衡常数来衡量 由标准电极电位→K 由条件电位→K’(条件平衡常数) Ox1 + ne Red1 Red2 Ox2 + ne

续前 p2Ox1 + p1Red2 p1Ox2 + p2Red1

续前

续前

2. 滴定反应SP时:滴定反应的完全度应 > 99.9% 续前 2. 滴定反应SP时:滴定反应的完全度应 > 99.9% 1:1型反应

续前 1:2型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1. 氧化剂或还原剂: 性质不同,机理不同,显著影响速度 1)转移电子——速度快;打开共价键——速度慢 2)元素氧化数越高,反应越慢 3)静电作用力阻碍减慢反应速度 4)分步进行,整个速度受最慢一步影响 2. 浓度:增加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例:Cr2O7- + 6I- +14H+ 2Cr 3+ + 3I2 + H2O

5. 诱导反应:由于一个氧化还原的发生促进了另一 个氧化还原的进行,称~ 续前 3. 温度:升温可加快碰撞,加快反应 每增高100C,速度增加2~3倍 例: 2MnO4- + H2C2O4 2Mn2+ + 10CO2 + 8H2O 4. 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加快反应 同上例:加入Mn2+催化反应,反应一开始便很快进行; 否则反应先慢后快,逐渐生成的Mn2+本身起 催化作用(自动催化反应) 5. 诱导反应:由于一个氧化还原的发生促进了另一 个氧化还原的进行,称~ 例: 受诱体 诱导体 作用体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 一、滴定曲线 二、指示剂 三、氧化还原预处理

一、滴定曲线 1.滴定过程 可逆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计算 2.滴定突跃影响因素 3.根据条件电位判断滴定突跃范围

1.滴定过程 Ce4+ + Fe2+ Ce3+ + Fe3+ 1mol/L H2SO4

续前

续前

续前

图示

可逆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计算 Ox1 + n1e Red1 Ox2 + n2e Red2 p2Ox1 + p1Red2 p1Ox2 + p2Red1

续前

续前 2.滴定突跃大小的影响因素 3.根据条件电位判断滴定突跃范围(电位范围)

二、指示剂 1.自身指示剂 2.特殊指示剂 3.氧化还原指示剂及选择原则

1. 自身指示剂: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 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无须再滴加指示 剂,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称~ 1. 自身指示剂: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 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无须再滴加指示 剂,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称~ 例: 紫色 无色 深棕色 无色 2.5×10-6mol/L→粉红色 2.5×10-6mol/L→浅黄色 有机溶剂中→鲜明紫红色 优点:无须选择指示剂,利用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

2. 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 但可以同氧化还原电对形成有色配合物,因而 可以指示终点 2. 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性, 但可以同氧化还原电对形成有色配合物,因而 可以指示终点 例:淀粉 + I3-——深兰色配合物 (5.0×10-6mol/L→显著蓝色) 特点:反应可逆,应用于直接或间接碘量法

3.氧化还原指示剂:具氧化或还原性, 其氧化型和 还原型的颜色不同,氧化还原滴定中由于电位的 改变而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指示终点 3.氧化还原指示剂:具氧化或还原性, 其氧化型和 还原型的颜色不同,氧化还原滴定中由于电位的 改变而发生颜色改变,从而指示终点 In(Ox) + ne In(Red) 讨论

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 续前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

三、氧化还原的预处理 分类:预氧化处理,预还原处理 对预处理剂要求: 反应定量、完全、快速 过量的预处理剂易除去 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一定选择性 例:铁矿中全铁含量测定 Fe3+——预还原处理Fe2+ K2Cr2O7 一次滴定测全铁 Fe2+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提要 一、碘量法 二、KMnO4法 三、K2Cr2O7法 四、其他氧化还原方法

一、碘量法*** 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建立的滴定分析方法 电对反应 I2 + 2e 2I- I2 + I - I3- (助溶) 注:pH < 9 时,不受酸度影响,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续前 内容 (一)直接碘量法 (二)间接碘量法 (三)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五)淀粉指示剂 (六)应用与示例

(一)直接碘量法: 利用I2的弱氧化性质滴定还原物质 测定物:具有还原性物质 可测:S2-,Sn(Ⅱ),S2O32-,SO32- 酸度要求: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pH小于9) 强酸性介质:I-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拖后; 淀粉水解成糊精导致终点不敏锐 强碱性介质:I2发生歧化反应 4I-+O2 + 4H+ 2I2 + 2H2O(氧化反应) 3I2 + 6OH- 5I- + IO3- + 3H2O(歧化反应)

(二)间接碘量法: 利用I-的中等强度还原性滴定氧化性物质 测定物:具有氧化性物质 可测:MnO4-,Cr2O7-,CrO4-,AsO43-,BrO3-, IO3-,H2O2,CLO-,Cu2+ 酸度要求:中性或弱酸性 强酸性介质:S2O32-发生分解导致终点提前; I-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拖后 碱性介质: I-与S2O32-发生副反应,无计量关系 S2O32- + 2H+ SO2 ↑+ S↓+ H2O(分解) 4 I2 + S2O32- + 10 OH- 8I- + 2SO42-+5H2O

(三)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 1.碘的挥发 预防: 1)过量加入KI——助溶,防止挥发 增大浓度,提高速度 2)溶液温度勿高 3)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磨口塞,封水) 4)滴定中勿过分振摇 2.碘离子的氧化(酸性条件下) 预防: 1)控制溶液酸度(勿高) 2)避免光照(暗处放置) 3)I2完全析出后立即滴定 4)除去催化性杂质(NO3-,NO,Cu2+)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NaS2O3溶液 A.配制: 不稳定原因 a.水中溶解的CO2易使NaS2O3分解 S2O32- + CO2 + H2O → HSO3- + HCO3-+ S↓ b.空气氧化:2S2O32-+ O2 →SO42- + S↓ c.水中微生物作用: S2O32- →Na2SO3 + S↓ 配制方法:煮沸冷却水,加入NaCO3使 pH=9~10, 放置7~8天,过滤

B.标定 K2CrO7基准物标定法 I2标液比较法 续前 Cr2O72-+ 6I- (过量)+ 14H+ 2Cr3++ 3I2 + 7H2O (酸度高) I2 + 2S2O32- 2I-+ S4O62- (加水稀释→弱酸性) I2 + 2S2O32- 2I-+ S4O62- (加水稀释→弱酸性)

A.配制: 避光,防止I-→I2(注:不可用分析天平称) B.标定: 续前 2.碘标准溶液 A.配制: 避光,防止I-→I2(注:不可用分析天平称) B.标定: As2O3基准物质标定法 NaS2O3标准溶液比较法 As2O3 + 6OH - 2AsO33- + 3H2O AsO33- + I2 + 2H2O H3AsO4 + 2 I - + H+

(五)淀粉指示剂 要求:室温;弱酸性;新鲜配制 加入时间: 直接碘量法——滴定前加入(终点:无色→深蓝色) 间接碘量法——近终点加入(终点:深蓝色消失) 变色原理: I2(过量)+ I- I3- (与淀粉形成深蓝色配合物) 注:间接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过早加入,强烈吸附I2, 造成终点拖后

(六)应用与示例 1.直接碘量法: 指示剂加入时间:滴定前加入 终点:无色→深蓝色 例:Vc的测定 2.间接碘量法 指示剂加入时间:近终点加入 终点:深蓝色消失 1)剩余碘量法(返滴定法) 例:葡萄糖的测定 2)置换碘量法 例:CuSO4的含量测定

剩余碘量法测葡萄糖的含量 注:无须知道CI2 葡萄糖 + I2(定过量) 葡萄糖酸盐 I2(剩余)+ 2Na2S2O3 2 NaI + Na2S4O6 注:无须知道CI2

CuI强烈吸附I2造成终点提前,滴定时应用力振摇 或加入KSCN转化CuI沉淀为CuSCN,同时释放I2 置换碘量法测定CuSO4的含量 2Cu2+ + 4I- (过量) 2CuI ↓ + I2 I2 + 2S2O32- 2I- + S4O62- 注: CuI易水解,故以HAc为介质 CuI强烈吸附I2造成终点提前,滴定时应用力振摇 或加入KSCN转化CuI沉淀为CuSCN,同时释放I2

二、KMnO4法: 利用MnO4-的强氧化性建立的滴定分析方法 1.原理 MnO4- + 5e + 8H+ Mn2+ + 4H2O 注:酸性调节——采用H2SO4 ,不采用HCL或HNO3 MnO4- +2H2O+ 3e MnO2↓+ 4OH- MnO4- + e MnO4 2- 酸性——KMnO4法常用 碱性——氧化有机物速度快

2.KMnO4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间接配制法 (2)标定基准物:AS2O3,H2C2O4·2H2O ,纯铁丝, 续前 2.KMnO4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间接配制法 (2)标定基准物:AS2O3,H2C2O4·2H2O ,纯铁丝, Na2C2O4(稳定,易结晶,常用),H2C2O4·2H2O 2MnO4- + 5 C2O42- + 16H+ 2Mn2+ + 10CO2↑+ 8H2O (3)指示剂——自身指示剂

3.应用: (1)直接法:测Fe2+,C2O42-,As(Ⅲ),H2O2 (2)返滴定法:MnO2,PbO2 续前 3.应用: (1)直接法:测Fe2+,C2O42-,As(Ⅲ),H2O2 (2)返滴定法:MnO2,PbO2 (3)间接法:待测物本身不具有氧化或还原性质 2MnO4- + 5 H2O2 + 6H+ 2Mn2+ + 5O2↑+ 8H2O MnO2 + C2O42- (定过量)+ 4H+ Mn2+ + 2CO2↑+ 2H2O 2MnO4- + 5 C2O42-(剩余)+ 16H+ 2Mn2+ + 10CO2↑+ 8H2O Ca2+ + C2O42-(定过量) CaC2O4↓ KMnO4滴定 弱碱性 滤去沉淀 剩余C2O42-

三、K2Cr2O7法: 原理: Cr2O72- + 6e + 14H+ 2Cr3+ + 7H2O 介质:HCL(不受CL-还原性的限制) 可以测一些还原性物质 应用:测定Fe2+ Cr2O72-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四、其他氧化还原方法 1.溴酸钾法 2.溴量法 电对反应:BrO3- + 6e + 6H+ Br- + H2O 配制:KBrO3易提纯,直接配制法 标定:BrO3- + 6I- + 6H+ Br- + 3I2 +3H2O I2 + 2S2O32- 2I-+ S4O62- 2.溴量法 电对反应:Br2 + 2e 2Br- 配制:以溴液(BrO3-:Br - =1:5配制)代替 BrO3- + 5Br -(定过量)+ 6H+ 3Br2 + 3H2O 标定: Br2 + 2I- I2 + 2Br- I2 + 2S2O32- 2I -+ S4O62-

3.铈量法:利用Ce4+的强氧化性测定还原性物质 续前 3.铈量法:利用Ce4+的强氧化性测定还原性物质 4.高碘酸钾法:与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5.亚硝酸钠法:利用与有机化合物亚硝基化反应 和重氮化反应 Ce4+ + Fe2+ Ce3+ + Fe3+ 1mol/L的H2SO4 标定:IO3- + 5I- + 6H+ 3I2 +3H2O I2 + 2S2O32- 2I -+ S4O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