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科 教學資源研發成果發表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 國立臺中文華高中 吳曉菁主任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定義(一) 配合學校 透過體驗 社區需要 省思與實踐 如校園志工、社區服務、公共服務、休閒服務及環保服務等。 掌握服務學習精神 所實施計畫性的學校 社會服務活動 如校園志工、社區服務、公共服務、休閒服務及環保服務等。
服 務 學 習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定義(二)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希望學生透過服務的過程達到學習效果。 發揮杜威所說 (John Dewey) 「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 ) 的精神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定義(三)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是在學校、社區服務之上,以課程為基礎,結合「服務」與「學習」的教學方法。 期許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 養成其社會責任 具備公民素養 動 活 務 服 的 性 畫 計 過 透 結合「服務」與「學習」, 引導學生體驗、省思與實踐, 除了滿足接受服務者的需求之外, 更進而促進服務者學習與成長的教學活動。
學校與社區之間充分合作,使服務活動更有組織、有計畫,有助於目標達成,並延續服務效果。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特質(一) 合作(Collaboration) Chrislip&Larson(1994)認為合作是雙方平等、互利的一種關係,透過一起分享責任、權力,一起努力,來分享成果 。 學校與社區之間充分合作,使服務活動更有組織、有計畫,有助於目標達成,並延續服務效果。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特質(二) 互惠(Reciprocity) 互惠的原則是強調雙方互相教導、學習,學生與被服務的弱勢族群均是教導者也是學習者,學生協助弱勢族群,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其成長;而弱勢族群也幫助學生更加了解他們的困境,與社會問題癥結所在,協助學生對人權更真實的理解。服務學習具備此一特質,而能夠提高服務與學習結合的品質。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特質(三) 多元(Diversity) 即服務學習應包含各種多元的族群,不同年齡、不同社經背景、不同性別、不同地區、不同能力等,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均有機會接觸與自己背景、經驗不同的人,在服務中挑戰自己既有的刻板印象、偏見,學習、了解、並尊重別人的不同而帶來觀念的轉變與自我的成長。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特質(四) 多元(Diversity) 也指服務機構的選擇、安排、服務方式、服務時間、服務完成等,應提供給學生多元的選擇,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興趣、能力與需求,要有彈性,要適合,讓不同的人都能充分應用他們的能力,發揮多元的智慧。 學生學習自由選擇,意味著獨立思考, 知道自己可貢獻何種專長, 也知道受助者需要何種服務。
以學習為基礎(Learning-Based)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特質(五) 以學習為基礎(Learning-Based) 服務學習與志工服務最大不同,乃在其強調學習與服務的結合,設定具體學習目標,透過服務的具體經驗,來達到學習目標。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學校中習得的知能,透過服務歷程來驗證所學。 (黃玉,2000)
社會正義為焦點(Social Justice Focus)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特質(六) 社會正義為焦點(Social Justice Focus) 社會正義為焦點的服務,是讓被服務的人去認識自己的能力與資產,瞭解問題真正的癥結,大家共同努力追求社會改變與社會正義以解決問題。 (黃玉,2000)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功能(一) 對學生的功能 : 獲得實際參與服務之經驗。 發展批判思考與反思之能力 。 增進社會參與及利社會行為之能力 。 獲得正向的自我概念發展 。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功能(二) 對學校的功能 : 師生角色的轉變 社區資源的支持 由於社區服務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學生一方面「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從做中學」,師生之間互動增加,學生不再僅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成為主動的學習探索者。 社區資源的支持 由於學生進入社區服務,有助於建立學校與社區間的友善關係,不僅使學校有機會爭取更多資源的支持,也能擴展學生學習環境。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的功能(三) 對社區(社會)的功能: 社區得到實質幫助。 順暢社區之溝通管道 社區之中的弱勢族群或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因得到學生的幫助,有些問題可得到實際解決,例如:探訪獨居老人、美化清潔社區環境等等。 順暢社區之溝通管道 學生實際與社區居民接觸交流,能成為社區與民眾雙向溝通的橋樑,協助社區推廣活動與理念,並反映民眾的意見給社區,使社區更能發揮功能。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實施步驟(一) 分析學校資源與 選 定 社區需求 擬定實施計畫 服務主題 訂 定 計畫目標 青輔會2001年出版之服務指導學習手冊中提出活動 實施步驟如下: 分析學校資源與 社區需求 -分析學校資源 -評估社區需求 選 定 服務主題 擬定實施計畫 訂 定 計畫目標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實施步驟(一) 分析學校資源與社區需求 分析學校資源 評估社區需求 學校推動服務學習方案時,必須運用的資源,主要為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 評估社區需求 服務活動開始之前,應由教師與準備參與服務的學生,共同針對社區的需求進行評估與分析,以便依據社區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 直接觀察、問卷調查、社區重要人物訪談、分析現有文獻 。
擬定服務學習的實施計畫 (一) 選定服務主題 。 依據學校條件、社區需求,配合學生的意願和能力,經由團體決策的過程,選定服務的主題,做為服務學習計畫的基礎。各科教師再依據課程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內容,與服務主題相互結合,採取合科或單一學科的方式進行。包括:青少年休閒及輔導、環境保護、社區服務、衛生保健、社會福利、文化建設、交通安全、生態保育、市政服務等領域。
擬定服務學習的實施計畫 (二) 訂定計畫目標 。 為確定服務學習的方向,必須事先決定整個計畫所要達成的目標。一般而言,服務學習的目標,可以分為認知、技能、情意三方面,包括加強課程內容的學習、認識相關職業、獲得相關技能、養成關懷社會與服務人群的態度等。這些目標的訂定,最好是由教師、學生、社區機構三者,共同協商訂定。
服務學習實施計畫內容要素 (林至善,民91) 計畫緣起 計畫依據 計畫目標 計畫單位 計畫時間 實施地點 服務對象 籌備會議 工作分配 服務活動配當表 籌備會議 工作分配 經費預算 資源運用 預期績效 附 件
服務學習實施計畫內容要素 (林至善,民91) 計畫緣起 計畫依據 基於學生服務意願調查、社區(機構)需求評估,或基於某種因素而舉辦此項活動。也可以具體摘述類似活動以往的績效,證明主辦單位辦理活動之品質。 計畫依據 依據計畫內容所涉及的層面,引用國家政策、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公文,學校年度計劃或相關會議的決議。
服務學習實施計畫內容要素(二) 計畫目標 計畫單位 具體描述此項計畫所要達成的目標,站在學習的觀點分為認知、技能、情意等三個層面的目標。 依活動之隸屬關係、規模及經費之來源,可包括指導單位、主辦(承辦)單位、協辦單位、贊助單位。 不可遺漏任何單位,這是一種基本禮貌與尊重,且有助於奠定下次再度合作的基礎。
服務學習實施計畫內容要素(三) 實施時間 實施地點 服務學習的安排,應就服務期間和服務次數分別考量。考慮服務提供者與被服務者投入時間的天數與次數,使活動對兩者不夠成負擔,而是一件快樂的事,以達成最佳的績效。 實施地點 學校或學生住家附近的社區、機構、公園或公共場所。地點之選擇應考慮服務提供者的安全性及被服務者的方便性,且有助於促使學校與社區相互結合,學校必須與社區機構相關人員溝通,以確定適合學生去服務且有學習的價值。若由學生申請服務的地點,則應注意安全問題。
服務學習實施計畫內容要素(四) 服務對象 服務活動配當表 為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應考慮服務人員的人數,以及被服務者的年齡、人數之搭配。 從開始到結束之間,透過靜態、動態的安排,這一切的安排都圍繞在如何有效實踐活動的目標,使服務人員有所收穫,是活動計畫的核心要點。
服務學習實施計畫內容要素(五) 籌備會議 工作分配 透過籌備會議,得以相互認識,並分配工作,隨時掌握活動進度,定期確認活動流程。籌備會是報告 “我做什麼?我正在努力完成什麼?” 工作分配 工作分配應考慮成員的興趣及專長,並應鼓勵夥伴們適時挑戰自己的弱點,使自己,使自己從活動中成長 。
服務學習實施計畫內容要素(六) 經費預算 資源運用 服務學習的經費,一般可由訓導或教學相關經費支應,必要時也可以尋求其他資源,包括向相關單位洽請補助、洽請家長會、員生福利社或民間機構贊助,甚至以資源回收的方式籌措一部份經費。 資源運用 在宣傳品或手冊上註明贊助單位,並邀請其參加始業及結業儀式。必要時,註明接受贊助單位應於何時何地履行其義務。
服務學習實施計畫內容要素(七) 預期績效 條列式列舉實施此計畫所欲達成的績效 。 附件 包括需求評估問卷、報名表格、滿意度回饋表等。
活動進行 注意事項
實施服務學習的活動 (一) 直接服務 間接服務 由學生直接與服務的對象接觸,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活動。例如,關懷獨居老人、為兒童說故事、為住院病人表演歌舞、為植物人餵食、為身心障礙者復健等。這種直接服務比較受學生歡迎,因為服務之後,可以立即得到回饋。 間接服務 通常是短期、團體的服務活動,目的在發掘可用的社會資源,以協助社區或處於不利地位的人群解決問題。例如,協助社會福利機構義賣、募款、辦理活動、佈置會場等。這種間接服務,缺少直接與服務對象接觸的經驗,可能比較不容易體會服務學習的價值,所以必須加強指導。
實施服務學習的活動 (二) 倡導或藝文、傳播等活動 主要在配合學校或社區的需求,協助推展相關活動。例如,協助倡導資源回收、節約能源、戒煙、防毒、拒絕搖頭丸、保護生態環境等相關議題;或者以青少年本身對於文化、藝術、傳播等方面的專長,用以服務他人,藉以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學習」 「服務」 指導學生進行反省 「反省」 也是協助學生將「服務經驗」轉化為「學習心得」的酵素。 (reflection) 「服務」 「學習」 也是協助學生將「服務經驗」轉化為「學習心得」的酵素。 若缺乏反省活動,則與一般志願服務或勞動服務沒有多大差別,「學習」的意義和效果必然降低。所以,學生在參加服務活動之後,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反省活動。
常見的反省方式 (一) 參與討論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服務經驗和心得,或者各自陳述自己在服務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然後共同討論,設法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為後續的服務活動預作準備。 撰寫心得 由教師指導學生,將服務過程中所見所聞擇要記錄,並撰寫自己的心得或感想。教師可以事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參考,藉以促進學生反省思考。
常見的反省方式 (二) 慶祝活動 在服務學習的活動結束時,舉辦慶祝活動,藉以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表現。慶祝活動的安排,可由師生討論,採取茶會、野餐、烤肉、舞會、同樂會、博覽會等適當方式。至於參加人員,除了教師和學生之外,也可以邀請家長、社區機構相關人員,以及服務對象,共同參加慶祝活動。
評鑑計畫實施的結果(一) 過程評鑑 也稱為形成性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主要目的在檢視計畫執行過程的優缺點,以及參加服務者(學生)的回應。其評鑑的方法通常可以採用回饋表進行問卷調查,或者採用焦點團體討論法,透過團體成員「互動」與「參與討論」的過程,擴大探討的範圍及接觸問題的各層面,並深入於認知、技能和情意的評價。
評鑑計畫實施的結果(二) 結果評鑑 也稱為總結性評估(summative evaluation),係以計畫的實施成果做為評鑑標的,藉以檢視計畫執行的結果是否符合原先設定的目標?「服務」與「學習」兩者之間是否兼顧?「學校」與「社區」之間互動是否良好?並提出檢討和建議,以做為研擬後續計畫或新計畫時參考。總結評估的方法,可以由學校推動服務學習的單位(如學務處)邀請教師、家長、社區、學生等方面的代表,組成小組,共同進行評鑑。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實例分享~ 1 環境打掃服務計畫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實例分享~2 光音育幼院學習志工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實例分享 ~ 3 歡迎新生班級教室打掃活動。
困境與建議(一) 校園中對服務學習相關知能不足,讓服務學習淪為「勞動服務」。 學校及家長無推展服務學習之準備 。 活動實施時間難以調整及安排 。 執行服務學習缺乏相關人力及經費等配套支持,難有持續性的服務計畫 。
困境與建議(二) 安排校內進修課程, 充實師生服務學習專業知能 。 校方提供行政支援, 協助教師處理行政事宜 。 透過親職教育, 提升家長對服務學習的認識 。 結合社區資源, 循序漸進推動服務學習活動 。
感謝聆聽 敬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