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財政政策 2001–2003之間,台灣發生景氣衰退2002年底, 行政院推出「擴大公共建設方案」,目的是要提振疲弱的景氣。勞委會則推出「擴大公共就業方案」,希望能降低失業率。美國國會在2003年通過減稅政策,目的也是在振興景氣。擴大政府支出或減稅是兩項重要的財政政策,本章主要說明財政政策之影響。
24.1.1 政府收支 政府的經濟活動與國民所得之需求面相關者,最主要的有兩項: 1. 政府消費支出與投資支出: 兩者都是國民生產 淨額支出面的重要項目, 2. 稅收: 課稅使家庭可支配所得減少,進而影響 民間消費。
24.1.1 政府收支
24.1.1 政府收支
24.1.1 政府收支
24.1.2 均衡所得 Y = AE = C + I + G。 Y = C + S + T C = Ca + c(Y − T )。 均衡國內生產淨額為: Y = ( Ca − cT + I + G ) / (1 − c ) 均衡所得=自發性支出 / (1 − c )。
24.1.2 均衡所得
24.1.3 緊縮缺口與膨脹缺口
24.1.4 誘發性投資 因國民所得增加而誘發的投資, 稱為誘發性投資; 國民所得增加1單位所引起的投資增加量, 稱為邊際投資傾向。 均衡所得為: Y =(Ca + Ia )/ [1 − (c + i) ]
24.2 反景氣循環的財政政策 政府藉調整財政收入或支出, 以影響國民所得或經濟景氣之政策, 稱為財政政策。 當景氣衰退、國民所得低於充分就業水準時, 政府增加支出或實施減稅, 以擴大需求,此即擴張性的財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若景氣過熱,則政府減少其支出或提高稅負,以期降低總合支出與產出水準,也就是所謂的緊縮性的財政政策(deflationary fiscal policy)。
24.2.1 政府消費支出乘數 Y = C + I + G = Ca + c(Y − T ) + I + G。 均衡所得為: Y =(Ca + I + G − cT )/ (1 − c )。 當政府消費支出增加1單位時,所得會增加 1/(1 − c) 單位
24.2.2 平衡預算乘數 政府稅收淨額之乘數為−c/(1 − c) 政府消費或投資支出與稅收淨額作同額度同方向的調整, 對均衡所得產生的乘數效果,稱為平衡預算乘數。 在封閉經濟簡單凱因斯模型中, 平衡預算乘數等於1。
24.3 政府收支之自動安定機能 種經由政府積極主動地調節收支, 以影響總合需求及均衡所得的作法, 稱為權衡性財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 各國財政制度中, 所包含可緩和景氣波動幅度的自我調節功能, 稱為自動安定機能。誘發性租稅與失業保險制度為二主要例子。
24.3.1 誘發性租稅 因所得提高而引發的稅收,稱為誘發性租稅。此稅制有縮小乘數效果之作用。 在誘發性租稅制度之下,可支配所得等於: Yd = Y − T = Y − (Ta + tY ) = (1 − t)Y − Ta。 均衡所得將變成: Y =(Ca + ¯ I + ¯ G − cTa )/ (1 − c + ct )。 乘數效果由1/(1 − c) 縮小為1/(1 − c + ct)
24.4.1 出口需求 總出口量與國外經濟之景氣(所得) 以及國外物價作同方向之變動,而與本國出口價格呈反向變動的關係。
24.4.2 進口需求 進口需求與本國所得以及本國物價水準呈同向變動關係, 與進口品價格呈反向變動之關係。 本國增加一單位所得所增加的進口支出, 稱為邊際進口傾向; 進口金額除以所得之比, 稱為平均進口傾向。
24.4.3 開放經濟下之均衡所得 均衡國內生產淨額為: Y ={1 / [1 − (c − m) ]} *(Ca −Ma − cT + I + G + X)。 開放經濟之乘數為邊際儲蓄傾向與邊際進口傾向二者之和的倒數, 比封閉經濟之乘數為小。
24.4.3 開放經濟下之均衡所得
24.4.3 開放經濟下之均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