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西方國家的優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Advertisements

校際 IT 精英挑戰賽 2016 Inter-School IT Elite Challenge 2016 決賽日 2016 年 4 月 23 日.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第三章 近代政治與社會思潮 二十世紀的西方歷史變遷.
十八世紀 哪些重要變革發生於這個世紀?.
第三章 中古歐洲的發展 第一節 從民族遷徙到封建制度的建立.
近代民族主義(19世紀) 三大動力: 1860年代的歐洲代表國家:義、德 建國手段:強制性與靈活外交 (一)法國大革命 (二)工業革命
第三章 西方國家的優勢 第三節 美國南北戰爭.
拿破崙時代,
中國人壽 徐真真.
第三節 法國大革命 一場中產階級的革命.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第四節 近代的社會與文化變遷 工業社會的演變.
第4課 世界主要意識形態 壹、意識形態 貳、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 參、其他意識形態 肆、意識形態的超越.
The Nations Made by Blood and Iron
二、十九世紀歐洲的改革運動.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
課文整理 保守主義 1.時間:十九世紀前期 2.特色 A.承襲西方封建社會的觀念 B.認為國家應由世襲的君王和貴族統治 C.上層社會人士是穩定國家和社會的主力 D.肯定宗教信仰.
第二節 資本國家內部的挑戰 學習重點 十九世紀法國民主政治的發展。 十九世紀英國政治的改革。 美國領土的擴張與內戰。
P46.
World Diary 地球日誌 By Eddie 01/13/2013.
P119.
柬埔寨 U 王詩惠.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國際衝突與軍事力量 政治大學外交系系主任 李 明 教授.
維拉斯 奎茲 侍女圖 典藏拼圖 每按滑鼠一下才進行播放… 侍女圖(Las Meninas) 1656 Museo del Prado,馬德里.
P60.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達利.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經濟學 學經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歐 盟 市 場 經 濟 希臘 進口 系級: 國 際 商 務 4 B 姓名: 黃 顗 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機綠. 在這綠色老屋 碰撞出更多 人與人相遇的機 率 綠.
     中共政治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在羅馬的日子.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從歷史看宣教.
香港中學生國民教育計劃2007 學友社   主辦 教育統籌局 合辦 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慈善信託基金 贊助.
P106.
新事業發展專題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學術交流─2011新加坡萊佛士書院課程交流.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大安國民小學六年級ㄉ社會報告 製作學生: 班許惟傑 同學 指導老師: 吳涵芸 老師 班級:十一 班 座號: 11 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節 西方國家的優勢

學習重點 維也納會議以後的歐洲 自由主義的勝利 民族主義的昂揚 工業資本主義與新帝國主義

維也納會議以後的歐洲 (一) 革命與保守勢力的對壘 1.保守勢力的再抬頭 A.王室復辟 B.貴族再度活躍政壇 C.教會對抗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

梅特涅 梅特涅是歐洲保守 主義的代表人物, 其主導的維也納會 議劃定了十九世紀 前期歐洲發展的脈 絡。

維也納會議 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後的政治地圖,也 奠定了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歐洲秩序。

3. 新興階級興起,要求社會政治改革 A. 背景:工業革命後歐洲出現新的財富 型態與權力分配 B. 新興階級: a 3.新興階級興起,要求社會政治改革 A.背景:工業革命後歐洲出現新的財富 型態與權力分配 B.新興階級: a.中產階級-主張政治改革,分享政治權力 b.工人階級-不滿現狀,要求社會改革 C.影響:成為十九世紀促成歐洲變革的 主要力量

(二) 新、舊意識形態的衝突 1.新的意識形態-舊秩序的融化劑 A.自由主義 B.民族主義 C.社會主義

自由主義 (Liberalism) 源自:啟蒙思想-是中產階級的信條 A.重視個人自由 B.反對特權 C.相信改革與進步 影響:成為19世紀前半葉各地變革的 主要動力

保守主義 (Conservatism) 起於:對啟蒙思潮與法國大革命的反動 主張: A.回歸歷史、傳統、社群與宗教價值 B.反對激烈變革-認為變革會帶來社會 失序與混亂 與其他思潮關係: A.與自由主義對立 B.與浪漫主義契合-反對啟蒙理性

浪漫主義 (Romanticism) 原為:文藝理念-後來成為時代的象徵 A.重視本能、情感與想像 B.美化中古情景

社會主義 (Socialism) 產生背景:工業革命後貧富不均問題嚴重 思想家企圖化解社會矛盾: A.主張分配財富、合作代替競爭 B.設計不同的環境與制度,建立一種理想 的社會組織 派別: A.19世紀前期-聖西門、傅立葉、歐文 B.19世紀後期-馬克思

馬克思 馬克思為十九世紀 著名學者,在政治 、經濟、哲學等方 面皆有影響力。

民族主義 (Nationalism) 激起:法國大革命-宣揚「主權在民」 與「普遍意志」 傳至歐洲各國:隨拿破崙的征伐 激起:法國大革命-宣揚「主權在民」 與「普遍意志」 傳至歐洲各國:隨拿破崙的征伐 主張:以法國1791年憲法為典範 A.制訂憲法 B.成立國會 常與自由主義結合:成為衝撞正統秩序 的力量

(三) 前仆後繼的革命浪潮-1820年代 1.南歐地區 A.西班牙革命-1820 a.中產階級與知識分子不滿復辟的王室 廢除拿破崙時代留下的開明措施 b.遭法國軍隊鎮壓--1823 B.那不勒斯革命-1820 a.義大利 燒炭黨起事-受西班牙革命的 鼓舞 b.遭奧國軍隊鎮壓--1821

C.希臘獨立運動-成功/1828 a.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 b.在歐洲激起熱烈的迴響-英浪漫詩人 拜倫(Byron) 為之效命 c.外力支持-英、法、俄 2.拉丁美洲地區 A.脫離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專橫統治 B.順利獨立之因-外力的支持 a.美國-發表〈門羅宣言〉 b.英國-以海軍作為保障

拜倫 熱愛自由的詩人拜倫 在1823年號召一支義 勇軍,支援希臘獨立 運動。

自由主義的勝利 (一) 從「七月革命」到「二月革命」 1.七月革命-1830 A.起因:國王查理十世保守專制 a.解散自由派占多數的國會 b.厲行出版檢查以箝制言論 c.頒布新選舉法限制選舉權

B.過程: a.共和派反應激烈,鼓動群眾騷動 b.巴黎工人與學生暴動 C.結果: a.查理十世退位 b.推路易腓力為新王-「七月王朝」

查理十世 路易腓力

自由引導人民 此為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 )在受到七月革命的震撼後所繪,畫中的自由女神左手持槍,右手揮舞一面三色旗,引導民眾向前。

七 月 革 命—巴 黎 暴 動

2.二月革命-1848 A.「七月王朝」的政治措施: a.選舉權--有嚴格財產限制 b.經濟--採自由放任 c.外交--主張和平 B.起因:路易腓力企圖專制獨裁 a.高壓控制反對聲浪 b.操縱選舉 c.限制出版與集會自由 C.結果:a.路易腓力下臺,逃亡英國 b.法國進入「第二共和」

3. 「二月革命」引發歐洲革命風潮 A. 奧國 a. 梅特涅下臺 b. 奧國國王頒布憲法 B. 德意志-於法蘭克福召開國民會議 C 3.「二月革命」引發歐洲革命風潮 A.奧國 a.梅特涅下臺 b.奧國國王頒布憲法 B.德意志-於法蘭克福召開國民會議 C.義大利- a.西西里發生革命 b.米蘭反抗奧軍 c.其他各地多頒布憲法

法蘭克福會議 法蘭克福會議為德意志於1848年成立的「國民會議」,以商討統一事宜為目的。

(二) 英國的國會改革 1.背景: A.〈穀物法〉造成社會不安 a.下層階級深受其苦 b.中產階級不滿違反自由放任原則 B.國會無法反映民意 a.席次分配不公 (a)衰廢城鎮仍有代表權 (b)新興工業城市卻無代表權 b.選民人數太少 (a)選舉權限制太高 (b)地主阻撓革命

取消衰敗選區制度的漫畫 圖中的老樹為衰廢市鎮的象徵,在眾人舉斧大力砍伐 之時,另一邊則有不願改革的舊勢力支撐著這棵老樹。

2. 十九世紀的國會改革 A. 1832年「第一次改革法案」 a. 取消衰廢市鎮代表權,分配給新興城市 b 2.十九世紀的國會改革 A.1832年「第一次改革法案」 a.取消衰廢市鎮代表權,分配給新興城市 b.放寬選舉權財產限制-中產階級獲參政權 B.1838年工人發起「憲章運動」 C.1867年「第二次改革法案」- 讓城市工人獲參政權 D.1884年「第三次改革法案」 a.成年男子獲參政權 b.不包括婦女與無業遊民

1832年改革法案 1832年〈改革法案〉改變了下議院由保守派獨占的狀態,加入了中產階級的勢力,是英國議會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英國憲章運動 要求改革的人們將請願書「抬」上議會,進行隊伍吸引許多民眾的圍觀

(三) 美國的內戰 (1861-1865) 1.時代背景: A.人口急遽增加-吸引大量歐洲移民 B.經濟快速發展-紡織業傳入東北部 C.政黨政治漸趨成熟-兩大黨派發展 a.聯邦派→民主黨 b.共和派→共和黨

2. 內戰前的南北差異 A. 政治上 a. 北-希望提高聯邦權力,保護工業 b. 南-主張地方分權 B. 經濟上 a 2.內戰前的南北差異 A.政治上 a.北-希望提高聯邦權力,保護工業 b.南-主張地方分權 B.經濟上 a.北-發展工業,主張保護關稅 b.南-發展農業,主張自由貿易

3. 內戰導火線:黑奴問題 A. 南方-支持蓄奴:供應英國紡織業原棉 B. 北方-反對蓄奴:發展工業不需黑奴勞力 C. 西部新州- a 3.內戰導火線:黑奴問題 A.南方-支持蓄奴:供應英國紡織業原棉 B.北方-反對蓄奴:發展工業不需黑奴勞力 C.西部新州- a.加入聯邦時是否蓄奴,影響南北雙方 在聯邦的實力→成爭奪重點 b.1850年代演變成政治危機

被拍賣的黑人奴隸 此畫呈現出當時黑人被競標拍賣的情景。

解放黑奴與蓄奴對照圖 1850-1860年代反奴隸制度的作品大量出現, 圖中央下方的人像即為林肯。

4. 內戰爆發 A. 林肯當選總統→引起南方恐慌 B. 南方七州先後退出聯邦,另組「美洲 邦聯」→向北方攻擊 C 4.內戰爆發 A.林肯當選總統→引起南方恐慌 B.南方七州先後退出聯邦,另組「美洲 邦聯」→向北方攻擊 C.北方居優勢-人口、財富、工業、交通 D.林肯發表〈黑奴解放宣言〉-宣布所有 奴隸均獲自由 E.南方得不到外援而失敗

林肯發表--〈黑奴解放宣言〉 林肯與內閣閣員合照

5. 內戰後的發展 A. 美國農工生產急遽發展 B. 政治上 a. 1830年代-美國白人成年男子已有投票權 b 5.內戰後的發展 A.美國農工生產急遽發展 B.政治上 a.1830年代-美國白人成年男子已有投票權 b.1869年-憲法規定不得因「種族、膚色或 曾為奴役」而被剝奪 C.社會上-平等精神

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

民族主義的昂揚 (一) 義大利的建國 1.早期的建國運動 A.燒炭黨勢力最大 B.馬志尼鼓吹民族主義

馬志尼 加富爾 為義大利解放運動的思想領袖 ,組織青年義大利黨,致力於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 對內力求富國圖強,對外則運 用外交手段爭取國際支持,為 推動義大利統一的重要功臣

3. 完成統一 A. 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 -爭取法國 的支持 B. 發動薩奧戰爭(1859) -收回倫巴底 C 3.完成統一 A.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 -爭取法國 的支持 B.發動薩奧戰爭(1859) -收回倫巴底 C.加里波底收復兩西西里- 獻給薩丁尼亞 D.1861年成立義大利王國 E.1870年利用普法戰爭收回羅馬城→ 完成統一

克里米亞戰爭

拿破崙三世 為拿破崙之侄路易拿破崙 。為了恢復法國在歐洲及 海外之光榮,他掀起戰爭 ,左右國際局勢,但最後 在普法戰爭中投降被俘。

拿破崙三世在奧 薩戰爭中援助薩國,與薩王伊曼紐二世 拿破崙三世與伊曼紐二世 拿破崙三世在奧 薩戰爭中援助薩國,與薩王伊曼紐二世 一同進入米蘭,受到熱烈的歡迎。

義大利統一示意圖

(二) 德意志的統一 1.統一前的努力 A.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重組為 「萊茵邦聯」→為日耳曼統一奠基 B.學者提倡鼓吹民族意識 a.赫德-提倡文化的民族主義 b.費希特-發表演說喚起日耳曼民族自尊 C.1818年普魯士組成「關稅同盟」→ 建立經濟統一基礎 D.1848年召開法蘭克福會議

2.統一運動核心:普魯士 A.國王:威廉一世 B.首相:俾斯麥-以「鐵與血」為號召 C.積極擴張經濟與軍事實力 3.完成統一 A.策動丹麥戰爭(1864) B.發動普奧戰爭(1866) a.擊敗奧國,組「北日耳曼聯邦」 b.完成日耳曼北部的統一 C.發動普法戰爭(1870-1871) a.巴黎陷落,日耳曼完成統一 b.德意志帝國成立於法國 凡爾賽宮

俾斯麥 威廉一世 有「鐵血宰相」之稱 積極推動改革,擴張軍力

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會戰後與俾斯麥會談情況

德意志統一示意圖

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 描繪威廉一世在法國 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國王盛況

工業資本主義與新帝國主義 (一) 工業資本主義的形成 1.工業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A.特色:a.科學研究與工業發展密切結合 b.政府加強職業教育 B.動力突破性進展 a.法拉第(英) -發明發電機 b.愛迪生(美) -研發中央傳輸系統 C.指標產業: a.煉鋼業-鋼取代鐵成大眾化物料 b.化學工業-開發出許多合成產品

2.工業優勢國家 A.英國-持續進行工業化 B.德國-統一後 C.美國-內戰後 D.日本-明治維新後

(二) 新帝國主義的興起 1.形成背景 A.工業資本主義的擴張 a.競奪原料與市場,為資本尋找出路 b.大企業敦促政府採積極的海外策略 B.民族主義的助長 2.競相建立海外殖民地-十九世紀後期 A.德國-希望提高對世界政治的影響 B.法國-在普法戰敗後,希望恢復聲望 C.英國-防衛其「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