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16 國際貿易 69642020 鄭宇容 69642021 洪曉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艾滋病基本知识和 防治常识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 OO 八年九月.  艾滋病基本知识  艾滋病防治常识.
Advertisements

国际锡业协会. 82 年锡行业历史经验  1932 年国际锡研究所成立  由主要的锡生产国政府发起 成立  1995 年改制为锡行业协会  2003 年引进新的现代化设备  2009 年进入中国.
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交流. 摘 要 建造师制度简介 一级建造师报考要求 一级建造师考试制度 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 一级建造师与二级建造师区别 考试及培训心得交流.
历史组:李丹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自主学习 :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 1 、什么是对外开放 ? 2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 3 、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刚刚听到的歌曲的名字? 1979 年的春天指什么? “ 画一个圈 ” 是指什么?
国内外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刘墨祥. 国内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 21 世纪的第一年我国加入了 WTO ,标志着从此 我国接受了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这一规 则在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因而我们面临着真正的 国际竞争压力、面临着如何解决好本世纪我国的 医疗保健措施、药学事业、医药经济发展等一系 列重大问题。因而加强、加快自主创新药物研究.
国际商务单证-林娟 案例: 国庆期间,张峰到某电子城购买手机,经过比 较,他看中了一款诺基亚 3G 的手机,价格 2700 元。小张有点犹豫,因为他的预算是 2500 元以内。销售员见此,对小张说: “ 如果 不要发票的话,可以便宜 200 元, 2500 元就可 以成交,这个价格绝对是上海最低价,物超所.
公營事業民營化前後績效之比較 -- 以陽明海運公司為例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中華民國 94 年 2 月.
台灣農民的地位與形象 —— 以「無米樂」 (2005 年 ) 為例. 故事大綱  紀錄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 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 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 共生共存著  可是我們曾經想過 , 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Forum 中 国 产 经 论 坛 中国产经论坛是由《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主办、《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常设 会议机构,它紧紧围绕《中国产经新闻》报社办刊宗旨与思路、为《中国产经新闻》报社提供宏观经济 研究、产业研究及深度分析报道。 中国产经论坛的主旨是,围绕中国及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以国际视野剖析中国经济领域的重大.
第四章 全球經營環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沈文华 2012年12月.
第二篇 當代中國與臺海兩岸關係 第二章 「改革開放」後的發展.
教育学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漫谈《教育学》(新编本) 张乐天
专题讲座 台湾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1月,台湾海峡
痛并快乐着 ——新课改前行三年的心路历程 我—— 深圳宝安中学, 一名普通且年轻的历史教师。 我的追求—— 在历史的天空下,
基础与能力并重、 教师和学生同行 ——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站(教学点)网络图.
兩岸互動歷史 陸委會、海協會與九二共識.
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向
艾滋病知识讲座 2012年.
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乐陵市实验小学 李升勇.
人民币汇率制度概述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国商院 杨奕 2007年11-12月.
三十年來的台灣與中國大陸經濟 包淳亮 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大學法修正之前瞻與困境 楊朝祥 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工作的四大要素: 环境-能力-服务-领导力
宏 观 经 济 学 N.Gregory Mankiw 上海杉达学院.
商务谈判礼仪.
福建 简称闽,省会福州,省名取自福州府、建州府二府首字,“闽”是福建最原始的名称,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的简称和别称。
中國加入WTO幹部培訓讀本 第一章至第四章 報告人:邱垂正、姚聖泰
SOUTH AFRICA’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落实全会精神 推动创新发展 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 沈立群.
第九章 經 貿 學前預知 9-1 景氣與不景氣 9-2 經濟成長與創新 9-3 國際貿易活動與外匯 9-4 國際經貿組織.
世新大學全球產業分析碩士班 NAFTA-北美自由貿易組織
石小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二OO七年一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张斌 • 北京
~國際行銷管理~ CH 1 國際行銷緒論 1.
青岛保税港区 QINGDAO FREE TRADE PORT AREA.
第二章 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做佃農贏過當地主, 15個年輕人的希望故事 家佳的讀書報告 荒地闖出百萬年薪.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从历史角度看世博.
走近文科综合考试 东营市一中 杨富民.
中国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Ch 12 農村產業:鄉鎮企業 鄭宇容 洪曉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 △课标要求:
第五章 教育目的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李峰.
全球化趨勢與東亞區域經濟 整合的前景.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规划 前海CBD:打造前海CBD是深圳市在改革开放后下一个30年的发展目标。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前海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围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端服务业。 黄智.
上海梦:城市现代化历程 苏智良.
主要的動物---豬 近年來由於工商業起飛,各行各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但農民的收入卻未因此而增加,因此養豬成為農民的主要副業,並逐漸佔居養豬戶農民的主要收入,全盛時期本地豢養豬隻超過五萬頭,但也相對衍生了許多廢水排放的污染問題。 所幸在有關單位的全力輔導下成立了養豬專業區,並設置了褒忠鄉潮厝養豬廢水共同處理場以處理本村及鄰近村莊.
INDIA EMERGING ECONOMY & VIBRANT MARKET 印度 新興的經濟和蓬勃的市場
主讲: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 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高考政治总复习 ——必修模块知识框架.
——浅谈我国医药行业未来面临的环境机 遇与环境威胁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面对经济全球化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第五章 非关税壁垒.
经济史的课程知识: 政策与市场的无间道 标准要求(教学要点) 概念与结论、经典试题 教学案例 束鹏芳 (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台灣服務業國際化現況與發展 外貿協會 呂文瑞 2007年11月30日.
China and Germany: How to Deepening the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贸易》 学位考试辅导 姚惠峰
视频资料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视频资料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资料卡片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2001年11月11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General Equilibrium & Economic Efficiency 全面均衡 與 經濟效率
中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採購電子商務操作手冊
-51- 关于巴西 About Brazil 巴西与中国 BRAZIL & CHINA 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h3企業經營環境 章首案例:愛情經濟學 3.1 企業經營環境 3.2 全球環境 3.3 經濟環境 3.4 政治與法律環境
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培育与未来 深圳市期货同业协会会长 管焱彬.
第1章 外匯與匯率.
第十一章 經貿2-國際經貿活動與組織 11-1 國際貿易活動 11-2 跨國投資(FDI) 11-3 外匯的收支 11-4 國際經貿組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 16 國際貿易 69642020 鄭宇容 69642021 洪曉莉

outline 16.1 背景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3 二元的貿易體制:出口加工系統 16.4 邁向開放的經濟 16.2.1 最初的改革措施 16.2.2 自由化對外貿易系統 16.3 二元的貿易體制:出口加工系統 16.4 邁向開放的經濟 貨幣的可兌換性 世界貿易組織會員資格 再開放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轉變 出口 進口 高科技貿易 16.6 中國的區域貿易 16.7 結論

前言 2005年中國成為第三大貿易國家,僅次於美國與德國。 2005年總貿易量佔GDP之比例高達64%。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Figure 16.1 二元貿易型態 出口貿易採取相對性的自由 國內市場採取保護的立場

16.1 背景 1949-1960年:中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貿易皆是依賴著蘇聯,主要進口工業原料與機器設備。 五年計劃經濟(1953-1957) 進口:工業原料,例如鋼鐵、柴油和機械設備。 出口:紡織品和食物。 向蘇聯借貸,平衡貿易逆差。 1970年代早期:毛主義的盛行,此時最大的貿易國為香港。 1970年代後期:中國經濟逐漸從文化大革命中復甦。 大慶油田 資料來源:余淼杰《中國對外貿易三十年(1978-2008)》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970年代的外貿體制:典型的蘇維埃式的指令性經濟模型(command-economy model)(即計畫經濟)。 雙氣閘(double air lock) 對外貿易壟斷 十二家國有外貿公司(Foreign-Trade Companies,FTCs)壟斷了進出口,只有授權商品才能通過這道控制體系。 外匯體系 非經嚴格批准,個人無法將人民幣兌換為外幣。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1 最初的改革措施 1978-1979年廣東與福建省採取審慎但創新的政策開啟新的貿易途徑。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1 最初的改革措施 1978-1979年廣東與福建省採取審慎但創新的政策開啟新的貿易途徑。 廣東省為中國外貿體系中第二重要的角色,佔1978年出口入的七分之一。 1978年中國首度開放經濟,允許香港的商業公司跟中國公司簽署出口加工合約(export-processing contract)。 中國在廣東省和福建省打造四個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y Zones,SEZs),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2 外貿體制的自由化 1984年9月通過了「外貿體制改革報告」,內容包含 貶值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2 外貿體制的自由化 1984年9月通過了「外貿體制改革報告」,內容包含 政企分開 簡政放權 實行外貿代理制 改革外貿計畫體制 改革外貿財務體制 至此,高度集權的外貿總公司壟斷全國外貿的局面已被打破。 貶值 對外貿易體制的去獨占化 價格原則的顯著改變 建立關稅體系與非關稅貿易障礙 進口替代與出口提升 資料來源:余淼杰《中國對外貿易三十年(1978-2008)》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2 外貿體制的自由化 貶值 對外貿易體制的去獨占化 改革前,中國貨幣是被高估的。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2 外貿體制的自由化 貶值 改革前,中國貨幣是被高估的。 1980年代,中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是1.5。 1986年形成雙重匯率制度(dual-exchange-rate regime)。 官方的固定匯率體系 市場決定匯率的外匯互換市場 對外貿易體制的去獨占化 同意各級工業部門設立外貿公司 原國有外貿公司轉變為獨立公司 地方政府與經濟特區也自己開設外貿公司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2 外貿體制的自由化 價格原則的顯著改變 建立關稅體系與非關稅貿易障礙 外貿公司開始對成本敏感。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2 外貿體制的自由化 價格原則的顯著改變 外貿公司開始對成本敏感。 建立關稅體系與非關稅貿易障礙 1982年中國關稅平均法定稅率高達56%,1992年下降到43.2%,2003年平均稅率降到11%。 非關稅貿易障礙包含貿易權限制、進口配額、許可證、進口替代名錄、特定商品進口招標要求,以及質量與安全標準等。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2 外貿體制的自由化 進口替代與出口提升 1985年開始實行出口退稅政策。 16.2 外貿體制的改革過程 16.2.2 外貿體制的自由化 進口替代與出口提升 1985年開始實行出口退稅政策。 完全分立的出口加工貿易體制(export-processing trading system)。

16.3 二元的貿易體制:出口加工系統 1986年後:沿岸發展策略(coastal development strategy) 1987年左右,中國實質上建立兩個分立的貿易體系。 出口加工(export-processing, EP) 一般貿易(ordinary trade, OT) 出口加工體制與外商投資企業是中國出口擴張的動力。 Figure 16.2

表一 2007年貨物出口額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进 口 出 口 貿易量 占世界總貿易量之比例 进 口 出 口 貿易量 占世界總貿易量之比例 国内生产 总值 貿易量佔GDP之比例 世 界 142110 138980 281090 543116 中 国 9558 12180 21738 7.73 32508 66.87 伊 朗 450 830 1280 0.46 2941 43.52 日 本 6210 7128 13338 4.75 43838 30.43 美 国 20170 11632 31802 11.31 138438 22.97 巴 西 1266 1606 2872 1.02 13136 21.87

圖一 Trade/GDP rations

Figure 16.1

經濟特區 (Economy Zones,SEZs) 定義:國家在其領土範圍內劃出的﹐為外國投資者提供減免關稅和勞動力﹑市場等優惠條件的一定區域。是一種對外開放﹑對內實行不同於國內其他地區的管理方式並適當隔離的特殊經濟區域。

圖二 中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

Figure 16.2

16.4 朝向開放經濟 中國從1990年代開始朝向開放經濟。 加入WTO為目標。 政府在加入WTO前提出政策使市場更加開放。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1 貨幣的可兌換性 1994年1月1日,廢除原本的外匯市場,改為單一匯率市場。採用較低匯率。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1 貨幣的可兌換性 1994年1月1日,廢除原本的外匯市場,改為單一匯率市場。採用較低匯率。 開放活期帳戶的外幣兌換。 以上政策配合增值稅(VAT),外匯體制更加完善。 中央銀行干預,匯率維持在8.3人民幣兌換一美元。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1 貨幣的可兌換性 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1 貨幣的可兌換性 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 政府不讓人民幣跟著貶值,漸採行固定匯率。 2002年之後,中國貿易快速成長,但仍有些僵固制度: 固定匯率 固定資產帳戶無法兌換外幣 人民幣幣值低 以上造成與美國間出現明顯的外交與經濟問題。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2 世界貿易組織會員資格 1986年申請加入GATT,2001年才正式加入WTO,成為第143個會員國。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2 世界貿易組織會員資格 1986年申請加入GATT,2001年才正式加入WTO,成為第143個會員國。 中國未能馬上進入WTO的原因: 1989年天安門事件。 蘇維埃政權瓦解。 中國強大的出口能力。 對外資仍不夠開放。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2 世界貿易組織會員資格 烏拉圭回合談判最終結果: 開發中國家輕工業產品與農產品被允許進入已開發國家市場。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2 世界貿易組織會員資格 烏拉圭回合談判最終結果: 開發中國家輕工業產品與農產品被允許進入已開發國家市場。 中國被要求開放一般貿易制度。(包含在2004年對外貿易法中。) 中國被要求降低關稅。名目關稅從1994年的43%下降到1992年的17%,2004年關稅即降到9.4%。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3 再開放 Figure 16.3。 1990年代貿易制度沒有明顯自由化,成長幅度有限。 16.4 朝向開放經濟 16.4.3 再開放 Figure 16.3。 1990年代貿易制度沒有明顯自由化,成長幅度有限。 2002年以後進出口大幅成長。 電子部門出口成長快速。 中國貿易快速成長與加入WTO有關。 帶來貿易自由化。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中國外貿體制自由化的每一階段皆與進出口的增加有關。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1 出口 1979年後出口快速成長,以賺取外匯為優先。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1 出口 1979年後出口快速成長,以賺取外匯為優先。 1985年之前,石油為中國最大單一出口。 1985年之後,沿海發展策略、成熟的加工出口及外國投資參與增加出口成長。 1985-1995年間,出口快速成長。 出口勞動密集財與輕工業產品。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1 出口 在1996-2001年間貿易成長緩慢。 出口成長趨緩,未來經濟成長朝向國內需求。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1 出口 在1996-2001年間貿易成長緩慢。 外在事件影響。 1994-1997年間人民幣升值。 自由化貿易未帶來劇烈成長。 出口成長趨緩,未來經濟成長朝向國內需求。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1 出口 2002年之後,受到加入WTO的影響,貿易又有明顯成長。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1 出口 2002年之後,受到加入WTO的影響,貿易又有明顯成長。 中國出口機械設備與電子產品比例增加,帶來出口成長。 此階段出口組成反應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2 進口 中國主要出口最終財,進口中間財。 Table 16.1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2 進口 中國主要出口最終財,進口中間財。 Table 16.1 中國出口商品多為勞動密集財,進口商品多為資本密集財。 Table 16.2 以稟賦的比較優勢從貿易中獲利。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3 高科技貿易 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服務分別有不同國家所組成,中國負責最後的組裝階段。 16.5 結果:快速成長與結構改變 16.5.3 高科技貿易 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服務分別有不同國家所組成,中國負責最後的組裝階段。 中國所負責的階段只是生產過程中勞力密集、中等技術而不屬於高科技的一環。 中國實際價值增加不是高技術的生產,實際上是其他勞動密集產品分類(像是衣服和玩具)近幾年的出口增加。

16.6 中國區域貿易的組成 沿海省分較內陸省分發展快速。 東南沿海地區 廣東與福建為最先發展的省份。 Table 16.3 此區快速發展受益於80年代訂定的對外優惠政策、外國投資成長與出口加工貿易。 廣東省貿易成長特別快速。(Fifth tiger)

16.6 中國區域貿易的組成 長江下游地區 北方地區 1980年代穩定成長。 1990年代中期以後,藉由強大外資的幫助下,貿易劇烈成長。 2005年又回升至佔全國總出口的38%。 北方地區 北方省份藉由輸出包括重工業產品與石油,在80年代早期藉由石油的出口,為中國帶來龐大的外匯存底。 80年代後北方的發展式微。

16.6 中國區域貿易的組成 廣東省的貿易發展突出,2005年就佔了全國總出口量的31%。貿易/GDP的比值高達178%,與馬來西亞的貿易/GDP類似(175%)。 長江下游地區的貿易/GDP比值90%,與東亞國家平均類似(81%)。 其他地區貿易/GDP比值為23%,接近巴西。 反映出中國各地區對於貿易依賴程度與開放程度的巨大差異。

16.7 結論 中國從最封閉的國家轉型成開放大國。 透過國內經濟改革與適應東亞國家轉型帶來的機會與外資,成功的達到經濟成長。 貿易占GDP比例高,但其實國內各地區發展不均。 加入WTO之後,降低了交易成本、貿易機會增加,促成中國成為世界貿易大國。 中國以本身勞動密集比較優勢獲利。

Figure 16.3 進口較低 占GDP12% 一般貿易進口下降 一般貿易進口增加

Table 16.1 Trade by state of production, 2002 Imports (percent) Exports (percent) Primary goods 10.3 2.9 Intermediate goods 63.3 37.1 Parts and components 27.5 15.5 Semifinished goods 35.9 21.6 Final goods 26.3 60.0 Consumer goods 5.1 40.3 Capital goods 21.2 19.7 主要進口中間財 主要出口最終財

Table 16.2 Composition of Chonese trade,2003 and 2006 Imports (billion U.S. dollars) Exports (billion U.S. dollars) Imports (percent of total) Exports (percent of total) 2003 2006 0-1. Food, beverages, tobacco 6.5 11.0 18.6 26.9 1.6 1.4 4.2 2.8 2-4. Crude materials, fuel, oils 66.3 176.1 16.3 26.0 16.1 22.2 3.7 2.6 33. Petroleum 26.7 84.1 5.8 10.6 1.3 1.1 5, 6. Chemicals and manufactured materials 98.7 174.0 61.7 219.3 23.9 22.0 14.1 22.6 (excl. 65. textiles) 51. Organic chemicals 15.9 29.8 5.3 13.2 3.8 1.2 57. Plastics in primary forms 13.9 29.5 0.8 4.4 3.4 0.2 0.5 67. Iron and steel 21.6 4.8 32.5 2.7 7. Machinery and transport equipment 192.9 357.0 187.9 456.3 46.7 45.1 42.9 47.1 71-74. Industrial machinery 51.8 76.4 22.9 59.0 12.6 9.6 5.2 6.1 75-77. Electronic, telecom, and electrical machinery 123.5 251.0 150.0 359.8 29.9 31.7 34.2 37.2 8. Miscellaneous manufactured articles 33.0 71.3 126.1 238.0 8.0 9.0 28.8 24.6 82. Furniture 20.9 0.1 2.1 2.2 84. Clothing 1.7 52.1 95.4 0.3 11.9 9.8 85. Footwear 0.4 0.6 13.0 21.8 3.0 2.3 89. Miscellaneous 5.6 10.2 31.5 55.5 7.2 5.7 Total 412.8 791.5 438.4 968.9 100.0 NB:Specialized machinery, transport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s (71-74, 78, 79, 87) 89.6 154.6 44.1 117.4 21.7 19.5 10.1 12.1 NB:Textiles and garments (65, 84) 15.6 18.1 79.0 144.1 18.0 14.8 NB:Light manufactures (8, minus 87 instruments, plus 65 textiles ) 27.0 39.1 146.8 265.8 4.9 33.5 27.4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統計年鑑 2006年》

Table 16.3 Regional shares of China’s exports (percent) 1978 1994-1998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Southeast 16 46 43 40 37 36 35 Lower Yangtze 34 21 28 39 Northeast and North Coast 23 19 Rest of China 11 10 8 7 Southeast:Guangdong, Fulian, and Hainan. Lower Yangtze:Shanghai, Jiangsu, and Zhejiang. Northeast and North Coast:Liaoning, Jilin, and Heilongjiang; Beijing, Tianjin, Hebbei, and Shandong.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