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共产品最佳供应 第一节 纯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 一、皮古模型 庇古(A.C.Pigou,1877-1959)运用功利主义方法,研究了一个人为一种公共产品支付税收的问题。他从基数效用理论出法,指出个人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受益(获得效用),但效用是递减的;同时,个人为了享受公共产品,必须交纳税收;纳税会给纳税人(即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带来负效用。庇古把税收产生的负效用,定义为放弃私人产品消费的机会成
本。他认为,公共产品应该持续提供到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正边际社会效用,等于为最后一元公共产品而纳税的负边际效用相等时为止。 在图2-1中,GG表示公共产品提供带来的正边际社会效用,TT表示为提供公共产品而纳税所带来的负边际社会效用,NN表示二者相抵之后的边际社会净效用。在该图中,点A是公共产品提供最佳数量所在之处。该点满足|AC|=|AC′|,这时,NN为零。
G 社会的边际效用 N C G A T 公共产品数量 C N T 图2-1
庇古模型给出了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提供水平的需求的决定条件,即个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等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 二、鲍温模型 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鲍温(H.Bowen)在一篇题为“经济资源配置中投票解释” 的论文中,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了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提供之间的差异,给出了公共产品提供的均衡条件。
1.私人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假定一个社会中有A和B两个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种产品。如图2-2所示,A对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A ,B对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B ,那么市场需求D=DA+ DB ,用市场需求曲线DD 表示。私人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S 。 DD和SS 相交,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 和数量Q 。在市场上,个人A和B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在价格为P 的前提下,A消费的私人产品数量为QA ,B的数量为QB ,且 Q=QA+ QB 。对于价格而言,它等于边际成本,即P=MC 。
价格 S D DB P DA D=DA+ DB S N O QA QB Q D 私人产品数量 图2-2
2、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如图2-3所示。个人A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为DA ,B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B,那么市场需求 D=DA+DB 需求曲线DD 与公共产品的供给曲线SS相交于一点,并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和数量Q。在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中,每个人都是数量的接受者,这样,A和B所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数量都是Q ,但A所支付的价格是PA ,B支付的是PB,且P=PA+PB 。对于公共产品的价格而言,它等于边际成本,但这个边际成本是A和B所支付的价格之和,即P=MC=PA+PB 。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即私人消费性与共同消费性所决定的。个人A和B所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之所以一样,是因为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
D 价格 S DB DA P D=DA+ DB PB S PA O Q D 公共产品数量 图2-3
与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不同的是,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消费者购买私人产品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会反映其对私人产品的实际需求,但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信息。这里所假定的某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只是模拟市场作出的。这种假定的意义在于突出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需求上存在的差异。 图2-3中向下倾斜的虚拟需求曲线,表明个人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纯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1)∑个人价格=边际成本 (2)∑边际替代率=边际成本 (3)∑边际评价=边际成本
第二节 准公共产品最佳供应分析 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不是纯公共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如何达到有效供应的呢?本节将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 根据消费时的排他性和对抗性,我们可以将产品分为四类:(1)具有排他性和对抗性的产品;(2)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的产品;(3)具有对抗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4)具有排他性和非对抗性的产品。
在这几类产品中,只有第(2)类产品才完全满足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定义,属于纯公共产品;第(1)类产品则是纯私人产品;公有资源(common resources)属于第(3)类产品,例如任何人都可以在此放牧的公共草原;根据布坎南1965年发展的俱乐部理论,我们可以将第(4)类产品称为俱乐部产品(club goods)。第(3)和第(4)类产品都分别只具备公共产品的一个特征,合称为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或混合产品(mixed goods)。
从服务提供的角度来看,有些私人产品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还会带来正外溢性,而这种正外溢性同样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例如,一个人接受教育,人力资本得到了累积,能够因此在市场上得到其相应的回报。但是,在教育的提供过程中,基础研究可能因此得到发展,所提供出来的知识产品也具有非对抗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图2-8以教育为例,来说明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问题。
qs qs MSB 价格 DP P MC E O q p q s QE/t 图2-4 准公共产品、教育需求
在图2-4中,教育的需求曲线是DP 。它反映了个人对教育私人收益的评价。个人一般根据教育所能够带来的收益差异作出决定的。E是教育给社会带来的正外溢性。将D和E纵向相加,得到线MSB 。教育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发展基础教育会促进国家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认可,并纷纷建立起不同年份的义务教育制度。高等教育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它同样具有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功能,另外还具有保存知识和推进科学研究发展等功能,因此,政府同样需要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图2-8显示,价格为
OP 的私人需求为Oqp,低于社会最佳产出 Ops 。 对于俱乐部产品来说,俱乐部成员的收益取决于俱乐部设施的规模与俱乐部成员人数。以网球俱乐部为例。如果俱乐部成员人数既定,更大的设施意味着一个人具有更多的网球场。 如果俱乐部规模既定,成员人数在变化。当成员人数少时,每个成员会发现难以找到技术水准想当并有共同时间的玩伴。人数增加提高了每个人找到玩伴的机率。但是,增加人数,会增加时间空档的竞争,而这种拥挤会降低
每个成员从俱乐部得到的收益。对俱乐部产品来说,最佳供应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找到最为合适的成员数量。
第三节 公共产品供应的困难与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一、公共产品的困难的问题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不同背景之下公共产品最佳提供的最优条件,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人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如同前文所言,这些需求曲线都是虚拟的。从理论上,只要每个人如实说出自己对某种公共产品的偏好,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但问题是说实话的激励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很充足。以上分析表明,个人支付的公共产品价格是其对公共产品的偏好
程度。越是喜欢该种公共产品,需要支付的税 收价格就越高。这就存在着利益动机促使人们去隐瞒自己的公共产品偏好。由于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是私人信息,其他人无从得知,“免费搭车”心理以及相关的回报激励(少支付税收),使得政府要实现公共产品的最佳提供难上加难。 二、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科斯(Ronald H. Coase,1910-)在《经济学中的灯塔》(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科斯,1994,215-240页)一文中,对公共
产品理论作出了贡献。科斯(1994)回顾了英国早期历史上灯塔的提供情况。 在1610-1675年间,领港公会(当时英国的灯塔制度,是英国领港公会有特权建造灯塔,并向船只收取费用)并没有建造一个新灯塔,但私人却至少建造了10个灯塔。私人建造灯塔需要向政府申请许可证,得到政府授权批准收费,形成过往船只的收费制度。到1820年,英国公营灯塔24个,私营灯塔22个;总共46个灯塔中有34个是由私人投资兴建的。到1842年全部灯塔收归公营,其原因是私人收费过高。
在科斯看来,英国灯塔制度的演变表明公共产品不一定要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存在,不是市场失效的原因。但是科斯忽略了私人收费是在政府许以特权的前提下进行的。政府许以特权,事实上也是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张五常在《卖桔者言》中(1988)就指出,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收费的困难有两种,一为不承认受益而不付费,另一种是承认受益,但就是不肯付费。 科斯理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公共产品就一定需要政府提供吗? 公共产品“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并不
意味着私人就不能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一般要由公共部门提供,是因为私人或者无法提供某些公共产品,或者无法提供充足数量的公共产品。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捐赠现象,就是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典型例子。在这类现象中,人们捐款给慈善机构、政治组织、宗教和文化团体,等等,中国的希望工程也是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例子。1980年代以来,公共产品理论有了新进展。论证公共产品的价值论基础,早已不是理论的核心问题。公共产品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已经转到公共产品该如何生产和提供,即转到对公共产品提供效率上来了。
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也是评价公共部门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公共产品理论仍旧得到重视。 一般认为,公共产品的存在是市场失效的原因之一,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可以解决“免费搭车”问题,更为符合经济效率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假象,即如果要满足经济效率的要求,就只能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私人提供公共产品问题的理论研究。
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多是通过非盈利性组织进行的。非盈利性组织为了吸引私人捐款,是怎么样进行竞争的呢?毕罗德和斯利文斯基(Bilodeau and Slivinski,1997)发展了一个模型,解释了需要通过筹集私人捐款,以提供服务的慈善机构和其他非盈利企业的行为。这类机构和企业为吸引私人捐款展开了竞争。它们要让捐款人觉得捐款人可以影响公共产品组合。这样,这些机构和企业有专业化提供服务的倾向,原因是专业化有助于捐款人了解资金的投向。
个人是否为特定的公共产品捐款,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社会文化因素。有的经济学家通过计量研究,确定社会影响是如何影响个人捐款的。我国沿海地区海外华侨捐资助学,兴办医院,从事各种慈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地传统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迈尔斯(Myles,2000)研究了政府存在挥霍现象、逃税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政府挥霍、逃税可能是对不公平的政府政策的最好反应,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可能更有效率。
思考题 1、私人产品提供和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条件有何差别?模拟研究公共产品的做法有意义吗? 2、你是如何看待准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问题的? 3、私人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产品消费的“免费搭车”是否存在冲突? 4、你是如何看待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公共产品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