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質棲地對台灣大蟋蟀遷徙 及地道形狀之影響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 學 生:龔楓雅 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二月三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Advertisements

雷一雪 周可然 徐超 杨光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 胎儿的发育过程  卵细胞期 从精卵的成功结合开始,卵细胞期大约持续 3 周,是胎儿发育的第一阶段,为胚胎阶段打下坚实 基础.
胎萎不长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目的与要求 掌握:胎萎不长的定义 、 诊断和辨证论治 了解:胎萎不长的病因病机和转归 掌握:胎萎不长的定义 、 诊断和辨证论治 了解:胎萎不长的病因病机和转归.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第八章 土地行政管理.
能量的運用~ ~電與磁 臺中市國中小能源科技教育推動學校 林鴻仁.
「互联网金融2.0时代」与房地产的融合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 方颂.
企业会计学(三) 人大版本 吕 昌.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对应用型本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张家钰
約翰一書2:15-17 V.15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 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 面了,
上 班 族 身心健康操 陽明大學 運動健康科學 研究中心 編著.
盲杖与盲杖技巧.
據點考核與評鑑 報告人:臺南市政府 照顧服務管理中心.
特殊族群運動健康訓練(I).
依据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西方行政学说史》, 竺乾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正 信 讀 書 會 主 持 群 : 姚 永 錩 、 鄭 健 、 陳 淑 珍 佛法的生活應用 2008/07/23.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评析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蔡道通 2016年1月.
专题(二) 交往沟通 掌握技能 命 题 解 读 背 景 材 料 新 题 演 练 考 点 链 接 1.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步入建交 桃李杏村暖一家 迈进职教 活出精彩.
題目:蝴蝶王國的沒落--- 探討台灣蝴蝶的生態危機
以 天 空 为 友 以 大 众 为 天 尹 洁
城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城北区水痘疫苗 应急接种培训 2011年11月25日.
名以清修 利以义制 绩以勤勉 汇通天下 新晋商理念 李安平
第八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严守法律 温州四中 蒋莉青.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高级财务会计.
默写基础知识: 1、家庭是由 关系、 关系或 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 ,家中有 。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0806班 全卷100分 语言基础与阅读60分 作文40分 赵宇成 高 洁 李欣然 龚妙岚 唐紫晔 石峰源 王俊然 游景稀 雷力行 卢倩雯
人类传播的活动 和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物質的變化 陳弦希製作.
密室逃脫在教學上的應用 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 林蓉姿.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 法制與實務講習 銓敘部退撫司 中華民國99年8月.
昆蟲大冒險 豐村國小 吳淑婷.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江苏省震泽中学 丛海啸.
《傅雷家书》 学 科:语文 年 级:九年级 授课教师:王宁宁.
时代发展趋势: 科学人文交融 华中科技大学 杨叔子 2010年2月修改.
项目九 猪的一般饲养管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2.1 整式 (第1课时).
第一節 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 第二節 行政裁量
书 法 鉴 赏.
本课设置5个环节 一、限时秒杀--5分钟 二、摩拳擦掌--9分钟 三、刀锋相见--20分钟 四、现炒现卖--5分钟 五、相约课后--1分钟.
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演进 看联合国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 树洞处理与树体支撑.
玻璃线膨胀系数测定 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然科學教師專業研習 課本中的科學玩具 鹿谷國小 吳長哲老師 *.
特种肥料:有机物质类肥料(不含有机肥)及效果
災害性天氣之探究─ 颱風 文賢國小 李同立老師.
指導教授: 梁 昇 博士 學 生: 張明富 學 號: 日 期: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
廣翅蠟蟬.
第8章 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 主讲教师:李小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的表面积.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加減法文字題 國小低年級學生對加減法文字題的瞭解 小組成員 陳育娟 羅珠綾 侯宜孜
飛行器製作與飛行 講師:劉修建.
两人同心,才能同行。 狮子因抓到猎物,才会在林中咆哮。 少壮狮子抓到东西,才会从洞中发声。 因为有机槛,雀鸟才会陷在网罗里。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3. 活动:降落伞比赛.
因果性:一个形而上学的预设 赵敦华 2008年5月.
暗房技術實驗 顯影 停影 定影 授課教授:莊東漢 林招松 教授 助教:朱峰民 實驗目的 暗房技術 實驗設備與材料 實驗結果 實驗原理
几个容易误解的 土力学问题 河海大学 殷宗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不同土質棲地對台灣大蟋蟀遷徙 及地道形狀之影響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 學 生:龔楓雅 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二月三日 指導教授:梁 昇 教授 學 生:龔楓雅 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二月三日

報告內容 摘要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前人研究 第三章、研究材料與方法 第四章、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緒論(1/2) 一、經濟發展的政策下,威脅到許多生物的生長棲地。 二、「灌蟋蟀」是農業時代孩子有趣的童玩之一。 三、野生生物存在的數量與多樣性是生態環境的指標。

第一章、緒論(2/2) 本研究的目的有下列二項: (一)不同土質棲地對台灣大蟋蟀遷徙之影響? (二)不同土質棲地對台灣大蟋蟀地道形狀之影

第二章、前人研究(1/14) 一、臺灣大蟋蟀的分布 臺灣大蟋蟀在動物的分類學上屬於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昆蟲。 分布自赤道到南北回歸線二千四百公里南北範圍,中國、臺灣、菲律賓、印尼、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等副熱帶和熱帶地區。 在臺灣主要分佈全島平原到低海拔山區,是唯一掘地洞的蟋蟀(俗稱:肚伯仔),亦是民間「灌蟋蟀」的品種,有別於用來「鬥蟋蟀」的黃斑黑蟋蟀(俗稱:黑龍仔)。

第二章、前人研究(2/14)

第二章、前人研究(3/14) 二、臺灣大蟋蟀生態特性 臺灣大蟋蟀成蟲體長32到45公釐 身體黃褐色,也是蟋蟀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

第二章、前人研究(4/14) 土壤中發現。 一年一世代,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生活史中沒有蛹的階段。 臺灣大蟋蟀 臺灣夏季(7、8和9月)常見的昆蟲,易於植物茂盛地方的砂質 土壤中發現。 一年一世代,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生活史中沒有蛹的階段。 雌蟲將卵產於地道中,五週後即可孵化,初生若蟲其身長大 小約3毫米(mm)。 由若蟲育成為成蟲需經過8齡,若蟲期約200~270天。 6月開始陸續羽化成蟲,再來是交配期,每年7-9月為產 卵期,每隻雌蟲約產卵150~200粒。 雌雄在地道中交配後即死亡,每一雌 2009/09/03剛出土一天的台灣大蟋蟀若蟲,體長僅為3mm。 8

第二章、前人研究(5/14) 成蟲的雄雌外形差異主要在於翅膀紋路,以及雌蟲腹部末端有 生殖器---產卵管,產卵管短呈劍狀(約0.5cm)。 繁殖期公蟋蟀會打開洞口,磨擦翅膀發出連續不斷的「喞」聲 ,聲音宏亮來吸引母臺灣大蟋蟀入洞交配繁殖, 雌臺灣大蟋蟀翅膀為順紋,較平順 臺灣大蟋蟀雌性有明顯產卵管 雄臺灣大蟋蟀翅膀 有明顯凹凸花紋,比較亂

第二章、前人研究(6/14) 三、臺灣大蟋蟀地道的介紹 對臺灣大蟋蟀的地道有獨到研究的梁昇教授,進一步配合人工飼養,依地道模型與簡易測定認為地道包括五種功能區,若蟲期以y字型為主要形式如圖( 洪、梁與林,2009 ) 2 圖: 具有五種功能區的臺灣大蟋蟀地道: 1.土塚, 2.穿口, 3.盲側支, 4.活動區, 5.排洩物處理區,5區因一直 使用中,可再分為 5a.已耗用區與 5b.殘留區。 1 3 4 5a 5b

第二章、前人研究(7/14) 穿口(tunnel entrance),供出入、外出覓食、與搬運食物入洞,並供通風排除穢氣,隨身驅增大,穿口直徑愈來愈大。 穿口外面堆積有掘洞時土屑稱為土塚(surrounding exacavated soil),以穿口為中心直徑,隨身軀變大,愈來愈大,已有配對的雌成蟲,離洞後其舊洞則無土塚封口,也不再使用。 盲側支(blind laterial branch)其上端接近表土,用以避敵(側支頂距穿口有20到40cm的水平距離,安全性極高)與具防水氾功能的棲所,也因為地道污濁空氣吹向穿口,具有冷氣房的獨特功能。 活動區(activity zone),其重要功能是儲存食物,因配合搬運食物需求與方便轉身,是最寬敞的部位。 排洩物處理區(excit treatment zone)是堆放糞、尿之處,可偵測到尿素(urea)的分解物NH3來證明,因處理排洩物而失去部分空間後,如造成地道環境不佳,若蟲期會遺棄該舊地道而另築新地道,成蟲期 則不再遷移(除非是母蟲)。

第二章、前人研究(8/14) 若蟲期被放棄的地道, 外觀只看到穿口 臺灣大蟋蟀的土塚

第二章、前人研究(9/14) 沒有完整土塚,內無台灣大蟋蟀 有完整土塚,內有台灣大蟋蟀

第二章、前人研究(10/14) 成蟲交配期,地道發生極為重要的變化。 雌成蟲隨雄成蟲入洞配對後,成蟲共巢期(cohabitating period) 公蟲會控制出口,因此母成蟲只有積極擴建地道,才有自屬的活動區與排洩物處理區,擴建框架十分有規則,有水平與垂直兩種,地道長度向下延伸,因此梁又進一步提出六大功能區更完滿的地道假說 母成蟲擴建區。

第二章、前人研究(11/14) 四、 臺灣大蟋蟀地道的功能 臺灣大蟋蟀地道因為具相當體重的大蟋蟀多次走過,猶如小槌多次輕敲地道。這樣堅實的地洞造成高達7cm³/sec的通水量而不變形 。 在水土保持上可歸納臺灣大蟋蟀的地道有三項顯著的功能: (一)有逕流的條件下呈穩定透水。 (二)地道具有數種功能及灌溉與安全排水功效,能維持草 坪棲地不必規劃灌溉與除草(林,2010)。 (三) 地道沒有促進崩塌或沖蝕的威脅(林,2010)。

第二章、前人研究(12/14) 五、 臺灣大蟋蟀的經濟價值 (一)、在印尼、中爪哇(Edwards,1998)與婆羅乃(Thad Sensarma,1994)有作為食用的報導。中國南部食用也極為普遍(Tasi,1982)。福建、廣東一帶也有食用報 導(Zheng hong,2003)。最近,在泰國食品研究文章 (Raksakantong et al,2010)提出報告,包括臺灣大 蟋蟀在內的數種昆蟲蛋白質含量比雞、牛肉等高出許 多。 16

第二章、前人研究(13/14) (二)、「灌蟋蟀」是早期農村生活中的親子活動之一,也是童年美好的回憶,以中南部較盛行。灌蟋蟀前要先找到台灣大蟋蟀可能的棲所,一般在乾燥土壤的操場、果園、樹林下的土塚,將土塚上的土堆撥開,找出小洞,將水灌入地道。水泡減少,或發現台灣大蟋蟀觸角伸出時要鎮定,待其爬出便可一舉成擒。這種「灌蟋蟀」也是現代孩子有興趣的遊憩活動之一,且兼具生態體驗價值。生態旅遊是國人走入休閒農場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在農業產值低的沿海地區,深悉臺灣大蟋蟀的生態過程,加以利用到農業遊憩,將有無限的增值可能空間(梁,2010;張,2011)。  

第二章、前人研究(14/14) 灌臺灣大蟋蟀 步驟1 是尋找地道外土塚 步驟2 是撥開蟋蟀地道穿口 步驟3 水淹臺灣大蟋蟀地道 待其爬出, 便可一舉成擒

第三章、研究材料與方法 8桶參試 :每種土壤兩桶對照,每桶放入5隻蟋蟀 (公3母2),種5棵草 時間:6月5日~8月28,每二週記錄一次土塚的變化 環境:要有光照,避雨 共分四組: 1.土壤組 2.砂土組 3.紅土組 4.土壤混合砂土組

第三章、研究材料與方法

參考資料 1. 李忻(2009),「蟲蟲與我」中華日報醫藥網http://reading.cdnnews.com.tw/ 20090222/read/zhfk/SB0010002009021114502499.htm 2.張明富(2011) 「台灣大蟋蟀台灣東海岸棲地特徵」興大碩士 畢業論文。 3.吳翠屏(2011) 「適用國小四年級學童體驗教育之棲地概念」興大碩士畢業論文。 4. 范義彬(1999)「昆蟲在現代林業中之角色與重要性」台灣林業 九十四年八月號: 40-46 5. 梁昇、張明富、邱鈺婷,(2010)「台灣大蟋蟀領域行為應用到農業遊憩」2010年海 峽兩岸生命科學發展研討會 6. 梁昇、洪炳煌,(2009)「台灣大蟋蟀地道形狀之研究~木賊葉木麻黃防風林案例」 中華水土保持學會年會論文集。 7. 梁昇、林明鼎,(2009a)「不同海岸防風林台灣大蟋蟀若蟲數量之比較」農林學報 58(2)107-119。 8. 梁昇、林明鼎,(2009b)「台灣大蟋蟀地道」未發表。 9.洪炳煌(2010)「木賊葉木麻黃森林草坪台灣大蟋蟀棲地成蟲地道演化之研究」 興大碩士畢業論文。 10.楊正澤(1997)地棲蟋蟀及棲所保育。台灣省政府農林廳 11.臺灣特有生物中心,(2009) 「地裡的生物--螞蟻與蟋蟀」蔣慕琰(2005)「台灣農地 雜草與生物多樣性維護」台灣植物資源之多樣性發展研討會專刊:153-170 12.臺東林區管理處 2006/6/29最新消息362 13.蔡在壽等(民83)。實驗室內臺灣大蟋蟀之生活史。師大生物學報,2(29),65-70。

14. 7729Chris@台南市安平區億載國民小學, 2009,「洞悉真相」, http://www.greenschool.moe.edu.tw/tags/7729Chris@台南市安平區億載國小。 15. Abdrewatha, H. G., and L. C. Birch (1954)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s of animal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l. 720pp. 16.Labandeira, C. (2007). "The origin of herbivory on land: Initial patterns of plant tissue consumption by arthropods". Insect Science 14 (4): 259–275. 17. Micheneau, C.. F. J. Warren, B. H. Hugel, S. Gauvin-Bialecki, A. Paillea, and Stresberg, T. (2010) “Orthopetera, a new order of Pollinator,” Annals of Botany 105(3)355-364.\ 18. Olff, H., V.K. Brown, and R.H. Drent (editors) (1999) “Herbivores between plants and Predatorsm”, Science p. 639. 19. Poverda, K. I. Steffan-Dewenter, S. Scheu, and T. Tschartke (2003) ” Effects of Below- and Above-ground Herbivores on Plant Growth, Flower visitation And Seed Set,” Oecologia 135P:601-605. 20.Powell, R. A. (2000) “Animal Home Ranges and Territories in Research Techniques “in Animal Ecology: Controversies and Consequences, pp.65- 110.(editor: C. E. Braun and T. K. Full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 Y. 21.Raksakantong, P. N. M. Kubola and Siriamorrpus, S. (2010)”Fatty Acids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Eight Thai Edible Tericolorous Insect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l 43(1)350-355. 22.Vogel, G.. (2010) “For More Protein, Filet of Cricket,”Science 377(5987)p.811.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