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向量组的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线 性 空 间 线性空间的定义 线性空间 的子空间 小结.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 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向量空间概念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 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向量空间概念的推广. 线性空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引入的,它是 某一类事物从量的方面的一个抽象,即把实际问题看作向量空间,进而通过研究向量空间来解决实际问题.
Advertisements

复习: :对任意的x∈A,都有x∈B。 集合A与集合B间的关系 A(B) A B :存在x0∈A,但x0∈B。 A B A B.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1. 预备知识:向量的内积 ★向量的内积的概念 ★向量的长度 ★向量的正交性 ★向量空间的正交规范基的概念 ★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
第12讲 向量空间,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结构解 主要内容: 1. 向量空间 (1) 向量空间的定义 (2) 向量空间的基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 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2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 向量组的秩 §4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线性代数 第六章 矩阵的对角化 6.3 内积和正交矩阵.
第6章 向量空间 6.1 向量空间的定义和例子 6.2 子空间 6.3 向量的线性相关 6.4 基和维数 6.5 坐 标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分析 自强学院 尹剑翀 指导老师 顾传青.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3节 二次型与二次型的化简 一、二次型的定义 二、二次型的化简(矩阵的合同) 下页.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五章 矩阵与行列式 §5.4 逆矩阵 §5.5 矩阵的初等变换.
§1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线性空间的定义 ★线性空间的性质 ★线性空间的子空间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的高等部分,是代数学
第五章 二次型 本章将向量空间具体化,给出欧氏空间的概念,然后讨论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问题。为此,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3.4 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这一节将在上一节建立的概念基础上,转 而讨论 中两个向量组 , 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研究在一向量组中,哪
第四讲:应用MATLAB解决高等代数问题
谢朝德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线性代数自学考试典型题型讲解 谢朝德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第 11 章 矩 阵 上一章讨论的线性方程组,未知数的个 数与方程的个数相等,且系数行列式不等于 零。但是再实际应用中,还会出现未知数的
总结 高等代数 多项式 线性代数 矩阵 向量 方程组 计算.
第3讲 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求解方法 主要内容: 1. 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求解方法 2. 将行阶梯形矩阵化为行最简形矩阵.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线性代数机算与应用 李仁先 2018/11/24.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第2讲 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 主要内容: 1. 线性方程组的解 2.线性方程组的同解变换与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 请记住:矩阵是否等价只须看矩阵的秩是否相同。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I. 线性代数的来龙去脉 -----了解内容简介
第四章 矩阵 §1 矩阵概念的一些 背景 §6 初等矩阵 §4 矩阵的逆 §5 矩阵的分块 §2 矩阵的运算 §3 矩阵乘积的行列 式与秩
第一章 行 列 式 在初等数学中,我们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求解 二元和三元线性方程组,可以看出,线性方程组的解完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前面我们已经用初等变换的方法讨论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并建立了两个重要定理: 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前面我们已经用初等变换的方法讨论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并建立了两个重要定理: (1) n个未知数的齐次线性方程组Ax.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性代数 第二章 矩阵 §1 矩阵的定义 定义:m×n个数排成的数表 3) 零矩阵: 4) n阶方阵:An=[aij]n×n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特 征 值 与 特 征 向 量 一、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复习.
第三章复习及习题课.
§4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第三章 线性空间 Linear Space.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微课作品介绍.
第13讲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结构解,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A经有限次初等变换化为B,称A与B等价,记作A→B.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例1 全体 n 维向量构成的向量组记作Rn,求Rn的一个极大无关组和Rn的秩。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五节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 一、线性方程组的向量表示形式 二、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 三、一般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四、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步骤.
第三章 矩 阵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相容性定理 第一讲 矩阵的秩;初等矩阵 第二讲 矩阵的秩的求法和矩阵的标准形 第三讲 线性方程组的相容性定理.
在发明中学习 线性代数概念引入 之四: 矩阵运算 李尚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5 向量空间.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一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 一、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二、矩阵的初等变换 三、初等矩阵的概念 四、初等矩阵的应用.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1 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1. 内积的定义及性质 2. 向量的长度及性质 3. 正交向量组的定义及求解 4. 正交矩阵与正交变换.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第七章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1 线性空间定义与性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3 向量组的秩

矩阵 系数矩阵 增广矩阵 有限向量组与矩阵一一对应 线性 方程组 有限 向量组 Ax = b 有解 当且仅当 向量 b 可由矩阵 A的列向量组线性表示 课本P. 88定理4: 向量组 A:a1, a2, …, am 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是矩阵 A = (a1, a2, …, am ) 的秩小于向量的个数 m ; 向量组 A:a1, a2, …, am 线性无关的充要条件是矩阵 A = (a1, a2, …, am ) 的秩等于向量的个数 m .

n元线性方程组 Ax = b 其中 A 是 n×m 矩阵 矩阵 (A, b) 向量组 A: a1, a2, …,an 及向量 b 是否存在解? R(A) = R(A, b) 成立? 向量 b 能否由向量组 A线性表示? 无解 R(A) < R(A, b) NO 有解 R(A) = R(A, b) YES x 的分量是线性组合的系数 唯一解 = 未知数个数 表达式唯一 无穷解 < 未知数个数 表达式不唯一

回顾:矩阵的秩 定义:在 m×n 矩阵 A 中,任取 k 行 k 列( k ≤ m,k≤n), 位于这些行列交叉处的 k2 个元素,不改变它们在 A中所处 的位置次序而得的 k 阶行列式,称为矩阵 A 的 k 阶子式. 规定:零矩阵的秩等于零. 定义:设矩阵 A 中有一个不等于零的 r 阶子式 D,且所有 r +1 阶子式(如果存在的话)全等于零,那么 D 称为矩阵 A 的最高阶非零子式,数 r 称为矩阵 A 的秩,记作 R(A). 结论: 矩阵的秩 = 矩阵中最高阶非零子式的阶数 = 矩阵对应的行阶梯形矩阵的非零行的行数

向量组的秩的概念 定义:设有向量组 A ,如果在 A 中能选出 r 个向量a1, a2, …, ar,满足 向量组 A0 :a1, a2, …, ar 线性无关; 向量组 A 中任意 r + 1个向量(如果 A 中有r + 1个向量的话)都线性相关; 那么称向量组 A0 是向量组 A 的一个最大线性无关向量组, 简称最大无关组. 最大无关组所含向量个数 r 称为向量组 A 的秩,记作RA .

例:求矩阵 的秩,并求 A 的一个 最高阶非零子式.

解:第一步先用初等行变换把矩阵化成行阶梯形矩阵. 行阶梯形矩阵有 3 个非零行,故R(A) = 3 . 第二步求 A 的最高阶非零子式.选取行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 的第一个非零元所在的列 ,与之对应的是选取矩阵 A 的第一、 二、四列.

R(A0) = 3,计算 A0的前 3 行构成的子式 因此这就是 A 的一个最高阶非零子式. 结论:矩阵的最高阶非零子式一般不是唯一的,但矩阵的秩 是唯一的.

事实上, 根据 R(A0) = 3 可知: A0的 3 个列向量就是矩阵 A 的列向量组的一个线性无关的部分组. 在矩阵 A 任取 4 个列向量,根据 R(A) = 3 可知:A中所有4 阶子式都等于零,从而这 4 个列向量所对应的矩阵的秩小于 4,即这 4 个列向量线性相关. A0的 3 个列向量就是矩阵 A 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最大线性无关组. 矩阵 A 的列向量组的秩等于 3. 同理可证,矩阵 A 的行向量组的秩也等于 3.

矩阵 系数矩阵 增广矩阵 有限向量组与矩阵一一对应 矩阵的秩等于列(行)向量组的秩 线性 方程组 有限 向量组 Ax = b 有解 当且仅当 向量 b 能否由向量组 A 线性表示 一般地, 矩阵的秩等于它的列向量组的秩. 矩阵的秩等于它的行向量组的秩.(P.90 定理6)

一般地, 矩阵的秩等于它的列向量组的秩. 矩阵的秩等于它的行向量组的秩.(P.90 定理6) 今后,向量组 a1, a2, …, am 的秩也记作 R(a1, a2, …, am ) . 若Dr 是矩阵 A 的一个最高阶非零子式,则Dr 所在的 r 列是 A 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最大无关组,Dr 所在的 r 行是 A 的行向量组的一个最大无关组. 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一般是不唯一的.

例:已知 试讨论向量组 a1, a2, a3 及向量组a1, a2 的线性相关性. 解: 可见 R(a1, a2 ) = 2,故向量组 a1, a2 线性无关, 同时, R(a1, a2, a3 ) = 2,故向量组 a1, a2, a3 线性相关, 从而 a1, a2 是向量组 a1, a2, a3 的一个最大无关组. 事实上, a1, a3 和 a2, a3 也是最大无关组.

最大无关组的等价定义 结论:向量组 A 和它自己的最大无关组 A0 是等价的. 定义:设有向量组 A ,如果在 A 中能选出 r 个向量a1, a2, …, ar,满足 向量组 A0 :a1, a2, …, ar 线性无关; 向量组 A 中任意 r + 1个向量(如果 A 中有 r + 1个向量的话)都线性相关; 向量组 A 中任意一个向量都能由向量组 A0 线性表示; 那么称向量组 A0 是向量组 A 的一个最大无关组.

矩阵 系数矩阵 增广矩阵 有限向量组与矩阵一一对应 矩阵的秩等于列(行)向量组的秩 线性 方程组 有限 向量组 无限 向量组 Ax = b 有解 当且仅当 向量 b 能否由向量组 A 线性表示 向量组与自己的 最大无关组等价

最大无关组的意义 结论:向量组 A 和它自己的最大无关组 A0 是等价的. 用 A0 来代表 A,掌握了最大无关组,就掌握了向量组的全体. 凡是对有限向量组成立的结论,用最大无关组作过渡,立即可推广到无限向量组的情形中去.

例: 全体 n 维向量构成的向量组记作 Rn,求 Rn 的一个最大 量组是 Rn 的一个最大无关组,Rn 的秩等于n . 思考:上三角形矩阵 的列向量组是 Rn 的 一个最大无关组吗?

例:设齐次线性方程组 的通解是 试求全体解向量构成的向量组 S 的秩.

例:求矩阵 的秩,并求 A 的一个 最高阶非零子式. 例:设矩阵 求矩阵 A 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最大无关组,并把不属于最大无 关组的列向量用最大无关组线性表示.

解:第一步先用初等行变换把矩阵化成行阶梯形矩阵. 行阶梯形矩阵有 3 个非零行,故R(A) = 3 . 第二步求 A 的最高阶非零子式.选取行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 的第一个非零元所在的列 ,与之对应的是选取矩阵 A 的第一、 二、四列.

R(A0) = 3,计算 A0的前 3 行构成的子式 因此这就是 A 的一个最高阶非零子式. A0的 3 个列向量就是矩阵 A 的列向量组的一个最大无关组.

思考:如何把 a3, a5 表示成a1, a2, a4 的线性组合? 思路1:利用P.83 定理1 的结论 思路2:利用矩阵 A 的行最简形矩阵. 向量 b 能由 向量组 A 线性表示 线性方程组 Ax = b 有解 令 A0 = (a1, a2, a4) 求解 A0x = a3 A0x = a5

解(续):为把 a3, a5 表示成a1, a2, a4 的线性组合,把矩阵 A 再变成行最简形矩阵 于是 Ax = 0 与 Bx = 0 ,即 x1a1 + x2a2 + x3a3 + x4a4 + x5a5 = 0 x1b1 + x2b2 + x3b3 + x4b4 + x5b5 = 0 同解. 即矩阵 A 的列向量组与矩阵 B 的列向量组有相同的线性关系.

可以看出: b3 = − b1 − b2 b5 = 4b1 + 3b2 − 3b4 所以 a3 = − a1 − a2 a5 = 4a1 + 3a2 − 3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