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8.1 最优关税理论 8.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8.3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8.4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8.1 最优关税理论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一般而言,如果征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或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有弹性,则出口方要承担更多的关税;反之则由进口国承担。
8.1 最优关税理论 8.1.1 最优关税的概念 (一)最优关税(the optimum tariff )定义: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二)最佳关税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一般而言,外国出口商的产品供给弹性越大,最佳关税水平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OA代表自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tH表示禁止性关税,t*为最佳关税,此时dw/dt=0。 8.1.1 最优关税的概念 OA代表自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tH表示禁止性关税,t*为最佳关税,此时dw/dt=0。 最佳关税应该在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 最佳关税确定的图示分析
8.1.2 最优关税的推导 根据最优关税的定义 =1/Sm 额外收益=M’(dP*/d) 额外损失 价格 简化为: P’ (dP/d) 8.1.2 最优关税的推导 根据最优关税的定义 额外收益=M’(dP*/d) 额外损失 价格 简化为: τP*(dM/d) P’ P (dP/d) 进口商品外国供给 τP* 移项后 P* P*’ (dP*/d) P 进口商品的需求 O M’ M 进口量 =1/Sm (dM/d) 结论:外国供给曲线越是缺乏弹性,越陡峭最优关税率越高。
8.1.3 最优关税与报复关税 假定B国对X征收最优关税后,B国的提供曲线旋转至OB′。如果A国不采取贸易报复行动,则B国用较少的Y换取更多的X。A国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 如果A国采取报复行动,对进口商品Y征收最优关税,如曲线OA′所示。提供曲线OA′和OB′使均衡点移至E″。两国的贸易量大大减少。 A E″ A′ G D E O 最优关税与报复关税 X B Pw B′ E′ B国进口X A国进口Y Pw′
8.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8.2.1 幼稚产业的判别标准 核心思想:如果贸易保护的长期利益可以弥补短期的损失,则进行保护是有利可图的。该观点的最早持有者:汉密尔顿、李斯特 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 )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8.2.1 幼稚产业的判别标准 (一)成本差距标准 也称穆勒标准(mill’s test)。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如果任其参与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致最终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加以扶植。 成本差距标准的实质就是强调本国产业的将来成本上的后发优势地位。
8.2.1 幼稚产业的判别标准 (二)利益补偿标准 巴斯塔布尔(C.F.Bastable)认为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大于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加以保护才是值得的。 利益补偿标准强调被保护的幼稚产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之后,不仅能够自立,而且还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
8.2.1 幼稚产业的判别标准 (三)外部经济标准 也称肯普标准(kemp’s test),是经济学家肯普在综合上述两个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肯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即使该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即保护期间所导致的损失大于该产业预期利润的贴现值,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就仍有保护的必要。
8.2.1 幼稚产业的判别标准 (四)自我加强的比较优势标准 8.2.1 幼稚产业的判别标准 (四)自我加强的比较优势标准 克鲁格曼认为,通过正反馈过程,产业似乎能创造自己的比较优势。某一特定产业特别强大,那么,这种情况可以导致外部经济,一是技术性外部经济,即厂商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从而加强该产业的优势;二是金融性外部经济。 如果外部经济非常强大,国际分工模式就难以确定。在产业成长的初期,一个国家可能因政府的支持,在某一产业获得领先地位。这种地位一旦确立,它就能够自我加强,并且一直存在下去。
8.2.2 幼稚产业保护的均衡分析 P,AC T Q O Q1 Q2 Sh1 J L K Sh0 S 幼稚产业保护的局部均衡分析 D 局部均衡分析: 横轴表示进口竞争产品的数量,纵轴表示价格。Sh0Sh0表示初期的幼稚厂商的供给曲线,SS为这种产品的进口供给曲线,DD为需求曲线 经过保护,学习投资的成本可能引起供给曲线在后期移动到Sh1Sh1。在这条新的供给曲线下,最优产量变为OQ2,这时,厂商的边际成本就等于进口成本,在此之后实行自由贸易。
8.2.2 幼稚产业保护的均衡分析 E′ E C′ A′ C A X Y O T T′ 幼稚产业保护的一般均衡分析 PW 一般均衡分析: 保护之前,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TT,生产点为E,消费点为C,贸易三角形为△ACE,进口AC的X,出口AE的Y。 保护后,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发生了变化,为T′T′,生产点为E′,消费点为C′,贸易三角形为△A′C′E′,出口A′E′的X,进口A′C′的Y,国民福利因无差异曲线的外移而有所提高。
8.2.2 幼稚产业保护的均衡分析 幼稚产业的保护评价: 1.此观点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适用。 2.很难确定哪些是幼稚工业; 8.2.2 幼稚产业保护的均衡分析 幼稚产业的保护评价: 1.此观点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适用。 是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政策(Import substitute policy)理论基础。 2.很难确定哪些是幼稚工业; 工业成熟后回报率必须足够高,以致可以抵其消保护成本。 3.经验表明,一旦给予保护就很难取消。 4.保护采用直接生产补贴和减免税比关税或配额更可取。 生产补贴只会导致生产扭曲,而不会造成消费扭曲,因此保护成本更低; 生产补贴和减免税是国内政策,比关税政策更易取消。
8.3 战略性贸易政策 8.3.1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述 (一)定义 8.3 战略性贸易政策 8.3.1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述 (一)定义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指一国政府运用政策干预手段,把国外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垄断利润转移给本国企业或消费者的政策。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8.3.1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述 (二)适用条件 实施前提:规模经济存在,市场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实施对象:战略性产业 8.3.1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述 (二)适用条件 实施前提:规模经济存在,市场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实施对象:战略性产业 属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投资成本巨大,却不能通过市场得到完全补偿; 具有很大的外部性。 实施主体:政府
8.3.1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述 实施手段: 对外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8.3.1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述 实施手段: 对外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国内政策:R&D补贴、生产补贴、税收优惠、贷款优惠和投资政策等。 实施目的:强占市场、扩大生产、转移利润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8.3.2 进口关税摄取外国垄断利润模型 C1 P2 O P1 C2 G MR S E R MC=AC H F q1 q2 q0 P3 利润转移理论模型 D MC+T=AC+T 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本国的进口商品数量是Oq1,价格由需求曲线决定为OP1,显然,OP1>OC1,国外企业取得的垄断利润为C1P1RF矩形浅蓝色区域。 征收关税后,外国垄断利润由C1P1RF减至C2P2SH。区域C1C2HG是本国通过关税获取的部分国外垄断企业的利润。
8.3.3 出口补贴争夺市场份额模型 出口补贴对H国的福利影响有两方面:均衡点变成了E'点一是增加本国厂商的利润;二是增加了政府支出。 8.3.3 出口补贴争夺市场份额模型 出口补贴对H国的福利影响有两方面:均衡点变成了E'点一是增加本国厂商的利润;二是增加了政府支出。 出口补贴在第三国市场上的影响古诺均衡 如果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大于补贴的成本,本国福利将能因补贴而得到改善。
8.3.4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 8.3.4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 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视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 最为重要的一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8.4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8.4.1 贸易政策的制定框架 各经济单位的利益与政策偏好 政策制定者的利益与政策偏好 利益集团的组织 政府政策制定机制 贸易政策制定 贸易政策的需求方 贸易政策的供给方 贸易政策的制定框架 贸易政策制定过程是政治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达成均衡的过程,贸易政策供给方是政府,贸易政策需求方是各种利益集团。
8.4.2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模型 (一)中点选民模型 8.4.2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模型 (一)中点选民模型 政府在选择任何经济贸易政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如何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越接近中点选民意见政策越能得到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二)集体行动模型 由于自由贸易受损的进口替代部门对限制进口政策的需求最为强烈,而其他利益集团的反对活动可能并不明显。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政府最终选择贸易保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