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任务五 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药物. 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主要有: 利尿药 脱水药 概述 利尿药特指作用于肾脏,能增加 水和电解质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临床多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亦 可用于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等。根据 药物利尿作用的强度可分为三类:高 效、中效、低效利尿药。 一、利尿药.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第一节 利 尿 药 利尿药: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影响尿生成 过程,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增加尿量,消除水 肿的药物。 一、利尿药作用的肾脏生理学基础及作用部位 (一)肾小球的滤过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第九章 酸碱平衡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一节 酸碱物质 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目的 : 掌握尿的生成 掌握运动对尿的影响.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3 尿毒症 4 目 录.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 张明.
第三章 水 肿.  定义: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 中积聚,称为水肿。  分类:水肿按分布范围可分全身水肿 和局部水肿。按发生部位分为脑水肿、 肺水肿、皮下水肿等。按发生原因分 为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等。 可见水肿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疾病时 的一种重要病理过程或体征。  正常体腔内只有少量液体,当体腔内.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学法指导:弄清水和无机盐的来源、排出、 作用和调节四个方面。
还记得吗 ? 血液 pH 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 之间? 血液 pH 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 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 H 2 CO 3 / NaHCO 3 NaH 2.
-1-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学习要求 1. 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2. 熟悉机体的排泄途径 ;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 3. 其余均为了解内容 ; 相关中医内容结合其他课程自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第 十 章 泌 尿 系 统.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组织胚胎学 (第二十七讲) 学 时:48 主讲人 姜文华.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水 肿 (Edema) 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 7 章 水 肿 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称为水肿(edema) 积水(hydrops):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腔
水 肿.
第三章 水肿 (Edema).
Water and Electrolyte Imbalance
抗高血压药概述.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第二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
肾 功 能 检 查.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Diuretics and dehydrant agents
《医用基础药理学》教案 利尿药 diuretics 何红喜 漳县职业中专.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水 肿.
第七章 肾脏机能 学习目标: 1、掌握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 2、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3、熟悉肾脏在调节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九章 泌尿系统 诸世居.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高三生物复习课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的环节。 肾脏的主要功能: (1)泌尿功能
第十三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水 肿 诊断学教研室.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一节┃利尿药 定义: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及水排泄,使尿量增加的药物。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第三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of the kidney
影 响 尿 生 成 的 因 素.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 物质的转运功能 重吸收(reabsorption):物质从肾小管液(原尿)中转运至血液中的过程。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尿液生成的过程; 熟悉滤过膜的结构和滤过的动力; 理解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高渗尿=尿浓缩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低渗尿=尿稀释
丁启龙 副教授 药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 G楼557室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尿液的稀释 二、尿液的浓缩
第五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Urinary concentration and dilution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一)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innervation.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重点讨论对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第七章 體液的恆定 第 3 節 體液的恆定.
硬件设备 —生理楼111室..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重点讨论对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局部血流调节 自身调节.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利尿药的分类 1.高效能利尿药 (high efficacy diuretics) 2.中效能利尿药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 代谢的激素 掌握要点: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25 — 二羟VD3的生理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第五节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尿生成的调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1.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ADH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及其作用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临床上:甘露醇、山梨醇利尿 糖尿病人的多尿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肾小管液中溶质含量增多,使小管液渗透压增高,阻碍了水的重吸收而发生尿量增多的现象, 此种利尿方式称渗透性利尿 临床上:甘露醇、山梨醇利尿 糖尿病人的多尿

(二)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1.概念: 指近曲小管对溶质、水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滤过量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的现象。 定比重吸收:(constant fraction reabsorption) 重吸收量/滤过量≈65%~70% 2.机制: 主要与管周毛细血管压和胶体渗透压的改变有关

条件: 肾血流量不变, 重吸收率70% 肾小球 近曲小管 流至肾小 近端小管重 流到远侧 滤过量 重吸收量 管远侧量 吸收量变化 部量变化 条件: 肾血流量不变, 重吸收率70% 肾小球 近曲小管 流至肾小 近端小管重 流到远侧 滤过量 重吸收量 管远侧量 吸收量变化 部量变化 100 70 30 -17.5 -7.5 125 87.5 37.5 0 0 150 105 45 17.5 7.5

3.意义: 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会因GFR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但球-管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打乱

二、神经体液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肾交感神经兴奋 释放NE (运动、高温、大出血、缺O2、剧痛) 1. 收缩肾动脉,入球动脉>出球动脉,GFR↓ 2. 刺激球旁细胞,肾素释放增加 3. 直接作用于近端小管和髓袢(尤其是近端小管),增加其对Na+、水的重吸收

(二)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VP ) 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下丘脑视上核(主)和室旁核(次)神经元合成 作用: 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V1受体→血管收缩 ②作用于远曲小管、集合管V2受体,提高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尿液浓缩. ③促进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促进髓袢升支粗 段对NaCl主动重吸收

图8-15 :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调节ADH分泌的主要因素: (1)血浆晶体渗透压 水利尿(water diuresis) (2)循环血量 (3)动脉血压 (4)其他因素 清水 (3)动脉血压 (4)其他因素 生理盐水 一次饮一升清水和等渗盐水后的利尿率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调节: 血浆晶体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 ADH的合成与释放 (a)机体丢失大量水分 血浆晶体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ADH的合成与释放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尿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大量饮清水) 渗透压感 受器 ADH合成与释放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增多(水利尿)。

(2)循环血量的调节 循环血量 左心房容量感受器 ADH的合成与释放 尿量 (3)动脉血压的调节: 动脉血压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ADH的合成与释放 尿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的减少、血压降低均可刺激ADH的分泌 (4)其他因素: 恶心、疼痛、应激、低血糖、ANGⅡ、 尼古丁、吗啡 乙醇 促进 ADH分泌 抑制

(三)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 1、肾素分泌的调节 (1)肾内机制: 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致密斑 循环血量↓ 肾动脉血压↓ GFR↓、Na+ (2)神经机制 肾交感神经兴奋 (3)体液机制 NE、E 、PGI2、PGE2 ANGⅡ、VP、ANP、内皮素、NO

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的功能 (1)刺激醛固酮合成、分泌 → 保钠、保水、排钾 (2)刺激近端小管对NaCl重吸收 (3)促ADH释放

3、醛固酮(aldosterone)的功能 作用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 主要作用: 保钠、保水、排钾 影响因素: 血管紧张素 血K+和血Na+浓度

(四)心房利尿钠肽 心房肌细胞合成分泌 作用: 1.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2.抑制集合管对NaCl对重吸收 3.抑制肾素、醛固酮和ADH对分泌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心房肌细胞合成分泌 作用: 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利钠、利尿 1.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2.抑制集合管对NaCl对重吸收 3.抑制肾素、醛固酮和ADH对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