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第九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容说明:  本培训内容根据 2001 年注册会计师考 试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和《企业会 计制度》(财会[ 2000 ] 25 号)相关 内容编写.
Advertisements

项目九 财 务 预 算 知识目标:财务预算的含义与作用、 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弹性预算、 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和定期预算的 含义;各种业务预算的编制;现金 预算的编制;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财务预算的编 制方法和编制流程,以及预计财务 报表的编制;具备在实际操作过程.
五、 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 制造费用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内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预算以外预计发生的其他生产费用水平而编制的一种预算。 在变动成本法下,本预算可按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两部分内容分别编制。变动性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 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逐项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
《会计模拟实训》精品课程 青岛城阳职教中心 刘哲爱. 课程定位与设计 课程定位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出纳岗位 会计岗位 主管岗位 课程设计 面向职业发展 面向工作岗位 面向典型任务 面向实际应用.
学习目标 应知目标 了解全面预算的基本概念 熟悉编制预算的具体方法 熟悉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应会目标 会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制.
第十一章 财务预算  第一节 财务预算概述  第二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 第 三节 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四节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 在对企业全部产品及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 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应对企业主要 产品 ( 指对降低额、降低率影响大的产品 ) 进行 深入分析,以便取得降低成本的具体途径。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 是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二是技术经 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兹分析如下:
第 9 章 战略规划与全面预算 管理会计. 第八章 全面预算 第一节 全面预算的基本体系 第二节 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全面预算编制的其它方法.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知识点11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应用.
第十章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财务状况) 利润表 (经营成果) 总 账 明细账.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关于汇率计算.
第七章 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概述 资本取得成本的计算 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第六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会计基础—平行登记 2012年03月.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成本会计》 子项目三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单元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其他 分配方法 单元设计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狄具亮.
八 统计 第三课时 认识特殊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拓展练习.
第七章 生产成本计算原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了解成本的分类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形成和积累,进而掌握成本的计算。 重点与难点问题: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形成和积累;理解和运用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内容提要:本章首先介绍成本的概念、分类以及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形成与结累;接着分析了企业不同的生产类型以及不同的生产类型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最后对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作了介绍。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第八章 流动负债 第十节 其他应付款.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 利润与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
初级会计实务 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 主讲人:杨菠.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巫山职教中心欢迎您.
第五章 存货 本章结构 存货概述 存货数量的确定 存货的计价 MS1 Lesson summary 5.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大丰职教中心 张春平.
《国民经济核算》 作者:张裕民.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章 要素费用分配的核算.
“原材料”:核算库存材料成本的增减变动及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K/3 Cloud V6.1新增功能介绍 ——产品成本核算
《成本会计》 【第一章、第二章】 静静
综合费用的核算.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如何写总结和规划 演 说 非 常 道.
网中网的登录地址,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成 本 会 计 成 本 会 计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系 主讲:杨淑娥.
第二讲 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主讲教师:孙颖.
6.4 你有信心吗?.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1、某项目变动对总资产的影响是用某项目本年
成本核算 一、成本和费用的分类 1.费用的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费用的主要特征为:
第二章 成本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费用的的概念 一、成本的概念(Cost) (一)成本的认识 1.W=C+V+M
第三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概念
第二节:成本报表的分析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1、成本分析的概念 2、成本分析的方法 3、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相关知识】
第一节 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第六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供应过程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第二十一讲 产品成本核算的品种法 主讲教师:孙颖.
第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三十三讲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成本分析 主讲教师:孙颖.
Sssss.
第七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 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成本会计》 第九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成本报表的编制 第二节 成本报表的分析

【知识目标】 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掌握商品产品成本表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理解并掌握报表的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会根据有关资料编制商品产品成本表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会根据有关资料对商品产品成本表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进行分析 会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和分析 会根据有关资料进行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和分析

第一节:成本报表的编制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相关知识】 【任务实施】 1 1、认识成本报表 2、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编制 4、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及分析 5、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编制与分析 【相关知识】 2 【任务实施】 3

东方机械厂设有两个基本生产车间。一车间生产甲产品,二车间生产乙﹑丙两种产品。其中甲﹑乙产品为可比产品,甲产品为该企业重点生产的重要产品,丙产品为不可比产品。企业实行定额成本制度,成本核算采用品种法,基本生产成本设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该厂201×年12月相关成本资料如表9-1、表9-2和表9-3所示。

表9-1 商品产品生产资料 201×年12月 补充:① 可比产品本年计划降低额为32 200元。 ② 可比产品本年计划降低率为4%。 项 目 表9-1 商品产品生产资料 201×年12月 项 目 可比产品(甲) 可比产品(乙) 不可比产品(丙) 单位生产成本(元) 上年实际成本 600 420 本月实际 555 414 276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573 417 273 本年计划 580 400 270 生产量(件) 90 105 60 本年累计实际 765 960 630 720 890 650 销售量(件) 75 780 870 48 年初结存数量(件) 120 135 补充:① 可比产品本年计划降低额为32 200元。  ② 可比产品本年计划降低率为4%。

表9-2 甲产品成本资料 201×年12月 单位:元 单位生产成本 直 接 材 料 直 接 工 资 制 造 费 用 合 计 历史先进水平 表9-2 甲产品成本资料  201×年12月        单位:元 单位生产成本 直 接 材 料 直 接 工 资 制 造 费 用 合 计 历史先进水平 279 135 114 528 上年实际平均 315 156 129 600 本年计划 300 150 130 580 本月实际 285 147 123 555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294 153 126 573

表9-3 甲产品其他资料 201×年12月 小张是东方机械厂成本核算员,需要按月提供企业商品产品成本表和主要产品成本表。具体要求如下。 表9-3 甲产品其他资料 201×年12月 项 目 单 位 上 年 实 际 本 年 实 际 单位产品售价 元 900 930 单位产品税金 120 123 产品计划销售量 件 765 770 产品实际销售量 750 780 小张是东方机械厂成本核算员,需要按月提供企业商品产品成本表和主要产品成本表。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东方机械厂201×年12月商品产品成本表(见表9-4)

表9-4 商品产品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表9-4 商品产品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产 品 名 称 计 量 单 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 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 月 本年 累计 上年 实际 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实际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本月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⑴ ⑵ ⑶ ⑷ ⑸= ⑼÷⑴ ⑹= ⑿÷⑵ ⑺= ⑴×⑶ ⑻= ⑴×⑷ ⑼ ⑽=⑵×⑶ ⑾= ⑵×⑷ ⑿ 可比产品合计 甲产品 件 乙产品 不可比产品合计 丙产品 全部商品 产品成本 补充资料(本年累计实际成本): ①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为    (本年计划降低额为    )。 ②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    (本年计划降低率为    )。

表9-5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2)根据以上资料的有关资料编制该厂甲产品的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见表9-5)。 表9-5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产 品 名 称 本月实际产量 规格 本年累计实际产量 计量单位 销售单价 成本项目 历史先进水平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实际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1) (2) (3) (4) (5)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产品生产成本

一、认识成本报表 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水平和费用支出情况,是据以分析企业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和结果的报告文件。

一、认识成本报表 成本报表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所以它的种类、格式、编报时间等不是由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都由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而定。

1.成本报表的种类 (1)按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反映产品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报表 反映费用支出情况的报表 反映生产经营情况的报表 商品产品成本表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制造费用明细表 反映产品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报表 管理费用明细表 销售费用明细表 财务费用明细表 反映费用支出情况的报表 反映生产经营情况的报表 生产情况表 材料耗用表 材料差异分析表

1.成本报表的种类 年报 半年报 季报 按报表编制的时间分类 月报 旬报 周报

2.成本报表的作用 反映企业报告期内产品成本水平 反映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为企业的成本决策提供信息 为制定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1 2 4 3 为企业的成本决策提供信息 为制定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3.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要求 报表的内容要明晰、完整 编报及时

二、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 定义 作用 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状况的报表 。 通过该表可以了解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以便分析成本变化的原因,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

一般格式 商品产品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行次 产品 名称 计 量 单 位 本 月 本 年 累 计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产品 名称 计 量 单 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 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 月 本 年 累 计 上年实际平均 计 划 实 际 本年 累计 实际 平均 按上年实际平均 单位成 本计算 按本年 计划单 位成本 计算 本年 实际 行次 (1) (2) (3) (4) (5)=(9)/ (1) (6)=(12)/ (2) (7)=(1)× (3) (8)=(1)× (4) (9) (10)=(2)× (3) (11)=(2)× (4) (12) 可比产 品合计 — 25 500 24 000 23 600 305 000 287 500 300 000 甲产品 件 100 1 000   55   50   48   5 500   5 000   4 800 55 000   50 000   55 000 乙产品 200 2 500   95   94   98 20 000 19 000 18 800 250 000 237 500 245 000 不可比产品合计 24 500 24 200 260 000 263 400 丙产品   500 250 240 255 12 500 12 000 125 000 127 500 丁产品   40   450 300 305 302 12 000 12 200 135 000 135 900 全部商 品产品 制造成本 48 500 47 800 547 500 563 400

1.商品产品成本表(按产品种类)的结构 将全部商品产品分为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并分别列示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本月累计总成本 不可比产品是指企业本期初次生产的新产品,或虽非初次生产,但以前仅属试制而未正式投产的产品,缺乏可比的成本资料 可比产品是指企业过去曾经正式生产过,有完整的成本资料可以进行比较的产品 将全部商品产品分为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并分别列示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本月累计总成本 基本部分 主要列示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两项指标。 补充资料

2.商品产品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的编制方法 填列方法 (1)“实际产量”项目:反映本月和从年初起至本月止各种主要商品产品的实际产量,根据本月成本计算单提供的资料填列,也可以根据“库存商品明细账”中有关完工入库产品数量资料填列。

填列方法 (2)“单位成本”项目:反映各种主要商品产品的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本月实际和本年累计实际平均的单位成本。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本年计划 单位成本 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中“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栏的数字填列 根据企业本年产品成本计划资料填列

填列方法 根据本月“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或“产品成本计算单”)提供的资料填列 本月实际 某产品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该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该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产量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3)“本月总成本”项目 反映各种主要商品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和本月实际的总成本。 (3)“本月总成本”项目 反映各种主要商品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和本月实际的总成本。 根据本月“产品成本计算单”提供的资料填列 本月实际生产总成本 用本月实际产量乘以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填列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用本月实际产量乘以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填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4)“本年累计总成本”项目 (5)补充资料各项目 反映各种主要商品产品本年累计实际产量的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和本年累计实际的总成本。 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本期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3.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100% 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3.商品产品成本表(按成本项目反映)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案例9-1] 东方机械厂201×年12月产品生产成本(按成本项目反映)表 表 商品产品生产表(按成本项目反映) 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项 目 本年计划数 本月实际数 本年累计实际数 生产 费用 原材料 132 600 10 490 132 000 工资及福利费 64 200 5 600 61 000 制造费用 91 870 6 600 93 000 合计 288 670 22 690 286 000   加: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期初余额 14 100 2 900 19 300   减: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期末余额 12 140 2 110 17 100 产品成本合计 290 630 23 480 288 200

三、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编制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构成情况和各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执行情况的报表。该表是对商品产品成本报表进行补充说明的报表。

1、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主要内容 历史先进水平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实际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的单位成本

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作用 1 2 3 可以按照成本项目分析、考核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执行结果 可以按照成本项目将本月实际单位成本和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与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历史先进单位成本进行对比,了解产品单位成本变化、发展趋势 3 可以分析和考核主要产品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执行情况

本表中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本年累计实际平均”的单位成本合计,应与商品产品表中的该产品各单位成本金额分别相等。 主要产品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产品名称 甲产品 本月计划产量 100 规格 — 本月实际产量 110 计量单位 件 本年累计计划产量 1 100 销售单价 本年累计实际产量 1 000 成本项目 行次 历史先进水 平20 × 8年① 上年实际 平均② 本年计 划③ 本月实际④ 本年累计 实际平均⑤ 直接材料 1 20 21 22.5 22 直接人工 2 9 12 10 11   制造费用 3 8 10   合计 4 37 43 39 43.5 44 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 5 单位用量 ① 主要材料 ② 工时 本表中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本年累计实际平均”的单位成本合计,应与商品产品表中的该产品各单位成本金额分别相等。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应按主要产品分别编制: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应按主要产品分别编制: (1)“本月计划产量”和“本年累计计划产量”项目,分别根据本月和本年产品产量计划填列。 (2)“本月实际产量”和“本年累计实际产量”项目,根据统计提供的产品产量资料或产品入库单填列。 (3)“成本项目”各项目,应按具体规定填列。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4)“历史先进水平”栏各项目,反映本企业历史上该种产品成本最低年度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实际单位用量,根据有关年份成本资料填列。 (5)“上年实际平均”栏各项目,反映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根据上年度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的资料填列。 (6)“本年计划”栏各项目,反映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根据年度计划资料填列。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7)“本月实际”栏各项目,反映本月实际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根据本月产品成本明细账等有关资料填列。 (8)“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栏各项目,反映本年年初至本月月末止该种产品的平均实际单位成本和单位用量,根据年初至本月月末止的已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等有关资料,采用加权平均计算后填列。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反映主要产品每一单位产品产量所消耗的主要原材料、燃料、工时等的数量。

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各种制造费用情况的报表 四、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及分析 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各种制造费用情况的报表 1 2 3 可以了解报告期内制造费用的实际支出水平 。 可以分析考核制造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可以评价制造费用的变化趋势

1.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内容 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是根据制造费用项目内容,分别反映各项目制造费用的“本年计划数”、“上年实际数”和“本年实际数”资料。

2.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方法 01 02 03 “本年计划数”栏各项目数字,根据本年制造费用预算填列 。 “上年实际数”栏各项目数字,根据上年度本表的“本年实际数”栏相应的数字填列。 “本年实际数”栏各项目数字,根据本年“制造费用明细账”中各费用项目累计数填列。

五、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编制与分析 期间费用明细表具体包括管理费用明细表、财务费用明细表和销售费用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各种期间费用情况的报表。

1.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内容 01 02 03 “本年计划数” “上年实际数” “本年实际数” 01 02 03 根据本年度各项费用预算填列 . 根据上年度本表的“本年实际数”栏相应的数字填列。 根据本年度“管理费用明细账”、“财务费用明细账”和“销售费用明细账”中各费用项目的累计数填列。

2.期间费用的编制方法 (1)“本年计划数”栏各项目数字,根据本年度各项费用预算填列。 (2)“上年实际数”栏各项目数字,根据上年度本表的“本年实际数”栏相应的数字填列。如果表内所列费用项目与上年度的费用项目在名称和内容上不一致的,应对上年度的各项数字按本年度表内项目的规定进行调整。 (3)“本年实际数”栏各项目数字,根据本年度“管理费用明细账”、“财务费用明细账”和“销售费用明细账”中各费用项目的累计数填列。期间费用明细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际与计划对比分析各种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

3.期间费用明细表的分析 期间费用明细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际与计划对比分析各种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

表9-13 商品产品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产 品 名 称 计 量 单 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 表9-13 商品产品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产 品 名 称 计 量 单 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 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 月 本年 累计 上年 实际 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 实际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本月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1) (2) (3) (4) (5)= (9)÷(1) (6)= (12)÷(2) (7)= (1)×(3) (8)= (1)×(4) (9) (10)=(2) ×(3) (11)= (2)×(4) (12) 可比产品合计 98 100   94 200 93 420 862 200 827 700  838 665 甲产品 件   90 765 600 580 555 573 54 000   52 200 49 950 459 000 443 700  438 345 乙产品 105 960 420 414 417 44 100   42 000 43 470 403 200 384 000  400 320 不可比产品合计   16 200 16 560 170 100  171 990 丙产品   60 630 270 276 273 全部商品产品 110 400 109 980 997 800 1 010 655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产 品 名 称 甲 产 品 本月实际产量 90 规格 本年累计实际产量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12月 单位:元 产 品 名 称 甲 产 品 本月实际产量   90 规格 本年累计实际产量 765 计量单位 件 销售单价 930 成本项目 行次 历史先进水平 19××年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实际 本年累计 实际平均 (1) (2) (3) (4) (5) 直接材料 1 279 315 300 285 294 直接人工 2 135 156 150 147 153 制造费用 3 114 129 130 123 126 产品生产成本 528 600 580 555 573

第二节:成本报表的分析 相关知识 【任务引入】 1、成本分析的概念 2、成本分析的方法 3、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相关知识】 4、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5、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编制与分析 【相关知识】 2 【任务实施】 3

(1)东方机械厂 2010 年生产甲、乙、丙3种产品,其中甲、乙产品为可比产品,丙产品为当年投产的新产品,甲、乙两种产品的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分别为103元和98元。 (2)各产品有关成本计划的资料如表9-15所示。 表9-15 成本计划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计划单位成本(元/件)   95   85   28 计划产量(件) 360 540 800

表9-16 本年1~11月产品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表 表9-17 本年12月产品实际产量及成本表 (3)各产品本年1~11月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如表9-16所示。 表9-16 本年1~11月产品累计产量和累计成本表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累计产量(件)       360      550      720 累计总成本(元) 34 200 43 890 14 328 (4)本年12月实际产量及成本如表9-17所示。 表9-17 本年12月产品实际产量及成本表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实际产量(件)      40       50        80   实际总成本(元) 4 200 4 110   1 672   单位产品成本(元/件)   105 82.20 20.90

(5)根据以上资料,企业成本核算员编制的商品产品成本表如表9-18所示。   产品名称   指标项目 可比产品成本 不可比产品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 合计数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实际产量(件) 本月份 40 50 80 本年累计数 400 600 800 单位成本(元/件) 上年实际平均 103 98 本年计划 95 85 28 本月实际 105 82.2 20.9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96 20 本月总成本(元) 按上年实际平均 9 020 4 120 4 900 按本年计划计算 8 050 3 800 4 250 2 240 10 290 本月实际成本 8 310 4 200 4 110 1 672 9 982 本年累计总成本(元) 100 000 41 200 58 800 89 000 38 000 51 000 22 400 111 400 本年实际成本 86 400 38 400 48 000 16 000 102 400

要求如下: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计划成本降低额、计划成本降低率、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成本降低率。 (2)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产量因素、品种结构因素和单位成本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根据成本核算资料和成本计划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成本水平及其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企业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认识和掌握降低成本费用的规律,查明影响成本升降的各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成本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事前分析 事中分析 事后分析 成本分析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对比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指通过计算和对比经济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 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下)的成本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客观存在的差异的一种方法 。 指通过计算和对比经济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 指根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从数值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实际平均数 据和本行业先进企业实际数据比较 分析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据相比较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实际数据比较 对比分析法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本行业实际平均数 据和本行业先进企业实际数据比较

2.比率分析法 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 . 相关比率 分析法 构成比率 分析法 指某一个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 趋势比率 分析法 将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用以反映分析对象的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

3.因素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2)差额计算法。

(1)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衡量各个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好地分析、管理经济活动。

(1)连环替代法 计算程序 ① 确定综合经济指标与各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并将其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确定实际脱离计划差异,作为分析对象。 (1)连环替代法 计算程序 ① 确定综合经济指标与各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并将其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确定实际脱离计划差异,作为分析对象。 ② 以计划数为基础,依次、逐个地以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计划数,将每次替换所算出的结果,与这一因素被替换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化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 ③ 将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其代数和应同该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总差异数相符。

(1)连环替代法 计算公式: 假设某一经济指标N由相互联系的A、B、C 3个因素组成,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和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数的公式如下: (1)连环替代法 计算公式: 假设某一经济指标N由相互联系的A、B、C 3个因素组成,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和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数的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实际指标N1 = A1 × B1 × C1   差异数D = N1 − N0

(1)连环替代法 计算顺序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1) 第一次替代N2 = A1 × B0 × C0 (2) (1)连环替代法 计算顺序 计划指标N0 = A0 × B0 × C0 (1) 第一次替代N2 = A1 × B0 × C0 (2) 第二次替代N3 = A1 × B1 × C0 (3) 第三次替代N1 = A1 × B1 × C1 (4)

测定的结果: A因素变动的影响 = (2) − (1) = N2 − N0 B因素变动的影响 = (3) − (2) = N3− N2 C因素变动的影响 = (4) − (3) = N1− N3 综合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 D = (N2−N0) + (N3−N2) + (N1−N3) =N1−N0

[案例9-2] 东方机械厂原材料费用相关资料如表9-19所示,材料费用的实际数和计划数存在差异。运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变化对其差异的影响程度。 表9-19    材料费用分析资料表 项 目 计 划 数 实 际 数 产品产量(件) 100 11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千克) 62 64 材料单价(元) 4 5 材料费用总额(元) 24 800 35 200

材料费用的实际数超过计划数10 400元,形成差异的因素有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各因素变化对差异的影响程度计算如下 : 计划指标 = 100 × 62 × 4 = 24 800(元) (1) 第一次替代 = 110 × 62 × 4 = 27 280(元) (2) 第二次替代 = 110 × 64 × 4 = 28 160(元) (3) 第三次替代 = 110 × 64 × 5 = 35 200(元) (4)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 (2) − (1) = 27 280 − 24 800 = 2 480(元) 材料单耗增加产生的影响  = (3) − (2) = 28 160−27 280 = 880(元) 材料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 (4) − (3) = 35 200−28 160 = 7 040(元)

(2)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化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 。

(2)差额计算法 计算程序 : ① 确定各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额。 (2)差额计算法 计算程序 : ① 确定各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额。 ② 用各因素的差额,乘以计算公式中该因素前面的各因素的实际数,以及列在该因素后面的其余因素的计划数,就可求得各因素的影响值。 ③ 将各个因素的影响值相加,其代数和应同该项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相符。

[案例9-3] 根据表9-19的资料 各因素变化对材料费用总额差异的影响程度计算如下: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案例9-3] 根据表9-19的资料 各因素变化对材料费用总额差异的影响程度计算如下: 产量增加产生的影响  = (110 − 100) × 62 × 4 = 2 480(元) 材料单耗增加产生的影响  =110 × (64 − 62) ×4 = 880(元) 材料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110 × 64 × (5−4) = 7 040(元)

是全部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实际总成本对比, ,然后再与计划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比较, 从而了解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1、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是全部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实际总成本对比, 确定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首先计算实际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然后再与计划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比较, 从而了解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1、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 ∑(实际产量 × 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 × 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 ∑(实际产量 × 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 × 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率 =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数 ×100% ∑(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案例9-4]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情况表 201×年12月 产 品 名 称 计划总成本 实际总成本 降 低 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甲产品 降 低 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甲产品 5 000 4 800 +200 4   乙产品 19 000 18 800 1.05 合 计 24 000 23 600 +400 1.67 不可比产品 丙产品 12 500 12 000 +500 丁产品 12 200 −200 −1.67 24 500 24 200 +300 1.22 全部产品合计 48 500 47 800 +700 1.44

分析: 东方机械厂12月全部产品总成本实际比计划节约700元,降低率为1.44%,超额完成计划。但分别从可比和不可比产品来看,计划完成的程度不同。总的节约额700元中,不可比产品成本节约300元,可比产品成本节约400元。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计划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降低额 计划降低率= 全部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实际降低额 =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降低额 实际降低率=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接前例: 表9-2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表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计划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表9-2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表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计划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降低额 降低率(%) A产品 1 000 250 245 250 000 245 000 5 000 2  B产品 400 398 400 000 398 000 2 000 0.5 合计 650 000 643 000 7 000 1.076 9

表9-2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元 表9-2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元 可比 产品 实际 产量 单 位 成 本 总 成 本 实际降低情况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本年 实际 降低额 降低率 (%) A产品    800 250 247.5 200 000 198 000 2 000      1 5 000          2 B产品 1500 400 396.8 600 000 595 200 4 800   0.8       0.5 合 计 800 000 793 200 6 800 0.85 7 000 1.076 9

计划降低额为7 000元 计划降低率为1.076 9%。 实际降低额为6 800元 实际降低率为0.85%。 (1)根据表9-21及表9-22 计划降低额为7 000元 计划降低率为1.076 9%。 实际降低额为6 800元 实际降低率为0.85%。

(2)确定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产品产量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 产品品种构成 产品单位成本

①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800 000×1.076 9% − 7 000 = 1 615.2(元)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计划降低率 − 计划降低额 =800 000×1.076 9% − 7 000 = 1 615.2(元) 特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单纯产量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②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 ∑(本年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计划降低率 = 800 000 − 793 000 − 800 000 × 1.076 9% = − 1 615.2(元)

②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 ×100% ∑(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 − 1 615.2 −0.201 9% 800000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本年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793 000−793 200 = −200(元)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 ×100% -200 = ×100% 800000 =−0.025%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降低额的影响 =  ×100% ∑(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200 = ×100% 800000 =−0.025%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2.产品单位成本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分析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是指将分析对象的各成本项目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确定差异额和差异率以及各成本项目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查明造成产品单位成本升降的原因。

1.主要产品成本计划情况分析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产品:A产品 201×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单 位 成 本 与上年实际比 与本年计划比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成本降低额 成本降低 率(%) 直接材料 21 20 22.5 −1.5 −7.143 −2.5 −12.5   直接人工 12 10   11 1     8.333 −1 −10.00 制造费用  9   10 0   −11.11 合计 43 39 43.5 −0.5 −1.163 −4.5 −11.54 以上分析表明:A产品本年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超支了4.5元,主要是直接材料超支了2.5元,直接人工费用超支了1元,制造费用超支了1元,影响了单位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因此还应对各项费用作进一步的分析。

2.产品单位成本项目分析 (1)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费用 = ∑(直接材料消耗量 × 材料单价)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费用 = ∑(直接材料消耗量 × 材料单价)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差异额 =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实际费用 −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计划费用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 ∑(实际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耗)× 计划材料单价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价变动影响 = ∑(实际材料单价−计划材料单价)×实际材料单耗

(2)直接人工项目分析。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 =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小时工资率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差异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  =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小时工资率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差异  =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实际费用 −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计划费用 = 单位产品人工效率差异 + 小时工资率差异

(3)制造费用项目分析。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 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数 × 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 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数 × 每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差异额=单位产品实际制造费用−单位产品计划制造费用   =工时消耗量变动差异+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差异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计划单位工时消耗量)×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实际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计划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

[案例9-6] 东方机械厂A产品单位成本资料 表9-24 A产品单位成本资料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编制单位:东方机械厂 201×年 单位:元 成本项目 计 划 金 额 实 际 金 额 直接材料 20 22.5 直接人工 10 11   制造费用   9 10   合计 39 43.5 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 计划 实际 数量 单价 金额 1.甲材料 1 8 12 2.乙材料 4 3 3.5 10.5 3.人工费用 2.5 2.75 11 4.制造费用 9

(1)直接材料项目分析。 直接材料差异额 = 22.5 − 20 = 2.5(元) 直接材料差异额 = 22.5 − 20 = 2.5(元) 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 (1−1) × 8 + (3−4) ×3=−3(元) 材料单价变动影响数额 = (12−8) × 1 + (3.5−3) × 3=5.5(元) A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超支了2.5元, 其构成因素为:乙材料耗用量减少,节约了3元;甲材料价格提高,超支了4元,乙材料价格提高,超支了1.5元

(2)直接人工项目分析。 直接人工差异额=11−10=1(元) 人工效率差异= (4−4) ×2.5=0(元) 人工效率差异= (4−4) ×2.5=0(元) 小时工资率差异= (2.75−2.5) ×4=1(元) A产品单位成本直接人工超支了1元,其构成因素为:小时工资率提高超支了1元。

(3)制造费用项目分析。 制造费用差异额 = 10−9 = 1(元)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4−3) ×3 = 3(元) 制造费用差异额 = 10−9 = 1(元) 工时消耗量变动影响数额= (4−3) ×3 = 3(元)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数额 = (2.5−3) ×4 = − 2(元) A产品单位成本制造费用超支了1元,其构成因素为:工时消耗增加,超支了3元;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减少,节约了2元。

(1)计算计划成本降低额、计划成本降低率、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成本降低率。 ① 计划成本降低额 =计划产量 ×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 =360 × (103 − 95) + 540 × (98−85) =2 880 + 7 020 = 9 900(元)

计划成本降低额 ② 计划成本降低率 = 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③ 实际成本降低额=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400 × (103 − 96) + 600 × (98 − 80) =2 800 + 10 800 = 13 600(元)

实际成本降低率 =实际成本降低额÷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3 600÷(400 × 103 + 600 × 98) × 100% =13 600÷100 000 × 100%=13.6%

(2)用因素法分析各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 ①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 (400−360) × 103+(600−540) × 98] × 11% =110 0(元) ② 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400 × 103 + 600 × 98)− (400 × 95+600 × 85) − (400 × 103+600 × 98) × 11% =100 000 − 89 000 − l00 000 × 11% = 0(元)

③ 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400 × (95 − 96) + 600 × (85 − 80) =− 400 + 3 000 = 2 600(元) ④ 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2 600÷(400 × 103 + 600 × 98) × 100% =2 600÷100 000 × 100% = 2.6%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指下列指标与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的比率( )。 A.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B.可比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C.可比产品上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D.可比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额 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有( )。 A.产品产量 B.产品成本构成 C.产品单位成本   D.本年计划总成本 E.上年实际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