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音樂家及作品欣賞 Beatrice Chan
請注意以下影片,可能令各位同學不安!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German dead, Flanders, 1917
Americans burying their dead France, 8 Nov, 1918
World War II(1939-1945) Adolf Hitler at Rally
A Woman Sent to be Gassed at Auschwitz
新音樂誕生
二十世紀先鋒派音樂 『先鋒派音樂』法文原名Musique d’ avantgarde 有前衛的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到今日。 具備創奇實驗性質的現代音樂。 『反聽眾』及『反音樂』口號。
二十世紀先鋒派音樂 序列音樂 具體音樂 電子音樂 偶然音樂 組合音樂 直觀音樂等等
班特維斯基1933~(K.Penderecki) 波蘭人 摒棄傳統的旋律與和聲及西方的序列主義 一團團、一堆堆及一層層聲音為基礎,充滿戲劇性和色彩 作品:廣島受難者的輓歌、第三交響曲及蛻變等
第三交響曲 一九九三年完成 音樂語言的新融合的作品。 由上行半音音階及下行半音音階組成 無調性及不容易演唱,令聽眾有些迷惘的感覺,由大提琴不斷重覆出現。 有五個樂章。
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行板是『引子』。 第一樂章行板是持續F音,由低音開始不斷有半音上升加入,低音大提琴奏出旋律,這節奏成為樂曲逐部份發展獨特的基礎,而樂曲由獨特的半音階組成,而旋律以變奏法加以演變。重複不斷的F,降A及B小調和弦帶出深沉的音樂色彩。
第三交響曲-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很快的快板以定音鼓『碰、碰、碰』有力的樂句開始, 連續擊出三全音音程。 漸漸地音色形成不斷晃動的音形,由小號、英國號及中提琴互相對應的樂句, 最後整隊樂團也加入,這部份籠罩全首音樂,將樂章帶領到高峰的境界。
第三交響曲-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慢板的主題是前樂章的音樂動機及音形間接的回應, 以半音組成旋律,長笛演奏佔重要的位置, 增加聽眾對這段音樂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
第三交響曲-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帕薩卡牙舞曲採用班氏metro-rhythmic groupings 的節奏組合, 對位連接處細緻地互相纏繞, 由低音小號獨奏再由大提琴仿卡農式緊接模仿, 好像籠裏的圍欄,有很多鐵柱插入,鐵柱後面充滿人群,預備出來獲得自由。
第三交響曲-第五樂章 最後樂章甚快板,較為容易辨認, 旋律不停地重覆, 由不同樂器演釋及加入, 類似古典音樂的最後樂章清澈明晰, 令聽眾有舒服及完結的感覺。
廣島受難者的輓歌(1960) 原名八分三十七秒,是班氏聽過錄音和現場演奏,深受感動送給廣島受難者。 為五十二枝弦樂早期的音群作品 一群聲音時而擴闊、時而收窄、時而增強、時而減弱 演奏技巧:用手指頭打在琴身上和各個位置拉弓、無傳統的旋律、和聲及拍子。
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