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汇率理论 第一节 西方汇率理论概述 第二节 金属本位制时期的汇率理论 第三节 购买力平价说 第四节 利率平价说 第四章 汇率理论 第一节 西方汇率理论概述 第二节 金属本位制时期的汇率理论 第三节 购买力平价说 第四节 利率平价说 第五节 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第六节 孟德尔-弗莱明模型
第一节 西方汇率理论概述
一、汇率理论的研究对象 研究汇率的决定因素 研究影响汇率变动的客观原因及其变化过程,以及分析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使人们能够充分了解汇率变动的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 研究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
汇率理论的产生: 二、汇率理论的历史发展渊源 早期的汇率论不是很发达,由于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相对稳定。 汇率理论与货币学说融合在一起,成了研究货币银行学的一个副产品。
二、汇率理论的历史发展渊源 汇率理论的发展 一战爆发后,汇率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理论是购买力平价说。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这一时期的均衡汇率说和利率平价说,大大丰富了汇率理论的内容。 二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产生了孟德尔-弗莱明模型,该模型形成了现代汇率决定模型的基础。
二、汇率理论的历史发展渊源 汇率理论的深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开始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这一时期汇率理论研究进步一步深化。 进一步完善原有理论,同时提出新的理论。 将研究的目光从商品市场转向国际货币市场,把研究的重心从宏观分析转向微观分析。 研究方式进一步借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即运用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方法。
三、汇率理论的理论特色 汇率理论不带有学派的色彩 汇率理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继承性 现代汇率理论尽管存在不同的分支,但理论的互补性非常强 大量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并强调实证分析方法
第二节 金属本位制时期的汇率理论
一、中世纪的汇率理论 汇率的决定是以铸币平价为基础的 汇率的变动受货币丰裕或稀缺程度的影响
二、重商主义的汇率理论 外汇的供求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汇率货币供应理论 投机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金块论战”前后的汇率理论 17-18世纪的汇率理论 外汇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国际收支对汇率的影响 “金块论战”时期的汇率理论 汇率由通货的含金量决定 汇率取决于一国国际收支的情况 马歇尔和马克思的汇率理论 马歇尔认为一国货币汇率定值偏高还是偏低只能通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 马克思认为汇率的变动受诸多因素影响,只要会引起对外的现金收付,就会影响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
四、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的主要内容 对国际借贷说的评价 国际借贷关系是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国际间的商品进出口,劳务的输出入,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 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才会对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 一国流动借贷出超时,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流动借贷入超时,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借贷平衡时汇率不变动。 对国际借贷说的评价 国际借贷说是以一国国际借贷差额作为决定汇率变动基础,该理论在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了解和接受。但不可避免的仍存在一些缺陷。
第三节 购买力平价说
利率平价理论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汇率及其汇率决定的基础—利率平价的理论。
历史背景 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的理论。 由于国际间资本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利率的变动成为影响货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利率平价理论。 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的理论。
理论前提条件 国际金融市场发达和完善,没有资本流动的障碍; 国际资本市场无外汇投资行为; 套利活动不考虑交易成本; 外汇金融资产有充分的替代性; 套利资金的供给弹性无穷大。
基本观点 利率与汇率关系通过套利交易行为产生,使得不同货币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进而得出汇率决定的基础是利率平价。 即,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汇率及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 具体: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套利交易的结果 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 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的差额,由此 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基本内容 理论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 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投资者按风险分类: 风险厌恶者需要获得一定的风险报酬才愿意持有风险资产; 风险爱好者愿意获得承担风险的权利,但其会付出一定代价; 风险中立者则愿意在没有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承担风险。
(一)无抛补利率平价 定义: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 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二) 抛补的利率平价 定义:抛补利率平价,与无抛补利率平价相比,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 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 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期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
理论发展 理论的思想起源19世纪6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沃尔塞·洛茨提出了利差与远期汇率的关系问题。 20世纪初期,凯恩斯第一个建立了古典利率平价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1、决定远期汇率的基本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 2、远期汇率围绕利率平价上下波动。 3、不论远期汇率与其利率平价偏离多大程度,获得足够利润的机会使套利者把资金转移到更有利的金融中心。 4、如果外汇交易被少数集团控制,或在主要交易人之间达成交易协议,那么,挂牌汇率可能偏离其利率平价。 5、套利资金有限,常常不能大到足以使远期汇率调整到其利率平价水平上。 6、在不兑换纸币的条件下,银行利率变化直接促使远期汇率重新调整。
理论发展 20世纪30一40年代,保罗·爱因齐格运用动态均衡思想,发展了利率平价的动态理论。经过罗伯特·z·阿利布尔等人的进一步完善,现代利率平价理论框架趋于成熟。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特森·格鲁贝尔、沃费克尔和威利特等人。 与传统的利率平价理论不同:认为,套利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不具有完全弹性(传统理论认为是呈完全弹性)。这就是说,远期汇率不仅受套利者行为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贸易商、投资者和中央银行等诸多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的影响。因此,远期汇率就不仅由套利决定,而且与套利者对即期汇率的预期有关。
理论的评价 利率平价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贡献: 由以往的即期汇率决定转向远期汇率的角度阐述了汇率变动的原因——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及其一般规律; 在总结外汇市场经验的基础上解释汇率与利率的相互作用机制; 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重要性,同时为各国对汇率的调节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理论的缺陷 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国际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达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但实际上,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 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但事实上,从事抛补套利的资金并不是无限的。 基于以上因素,在现实世界中,利率平价往往难以成立。
补充: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如果以同一种货币计价,其价格应是相等的。 按照一价定律的理论,任何一种商品在各国间的价值是一致的。(通过汇率折算之后的标价是一致的)若在各国间存在价格差异,则会发生商品国际贸易,直到价差被消除,贸易停止,这时达到商品市场的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