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經濟觀念與經濟指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Advertisements

經濟學 .方文碩、楊永列、葉志權 合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2 章 國民所得的衡量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之衡量 瞭解各種國民所得之間的關係 瞭解物價水準與物價指數 瞭解實質國民生產毛額 瞭解國民所得會計之限制 瞭解家計單位所得分配衡量 瞭解新經濟福利指標 瞭解綠色國民所得帳.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Notes appear on slides 4, 5, 42, and 43.
13.1 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第十四章 貨幣供需與中央銀行.
貨幣三項重要功能 貨幣有三項重要功能為交易的媒介、計價的單位、價值的儲藏, 其中以「交易的媒介」為貨幣最重要的功能。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第一部份:企業經營本質 第一章、現代經濟與企業活動 第二章、經濟體制與創業活動 第三章、整體環境與企業經營 第四章、企業經營與任務環境
景氣與不景氣 演示者:黃馨玫.
中國人壽 徐真真.
第四章經濟理念概論.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第九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物價膨脹與失業.
股票的基本分析.
第一篇 總體經濟政治環境分析 第一章 總體經濟環境分析.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第十七章 經濟波動.
第 11 章 失業與物價指數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人民痛苦指數 第七組 吳政穎 陳顯榮 許家嘉 張巧吟
第三章 古典學派.
經濟指標 總體經濟指標 股票市場指標 外匯市場指標
消費、儲蓄與投資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基本分析的目的: 基本分析是一種證券估價的方法,利用經濟理論、產業分析及財務分析等研究來評估企業價值或預測證券價值的走勢。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菲力普曲線 授課老師:_____.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國民所得會計帳 國民所得會計帳 1.
第十章 國際金融.
經濟學 I 第三章 消費行為的研究.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第二章 如何衡量總體經濟.
16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必須有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具體指標。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第15章 總體經濟分析.
洋華光電 2009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 Aug 19, 2009.
開放經濟之儲蓄與投資 國際收支會計 開放體系商品市場均衡 小型開放經濟體系之儲蓄與投資分析 大型開放經濟體系之儲蓄與投資分析
第八章 財金1-貨幣 8-1 貨幣與匯率 8-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8-3 貨幣與物價.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之定義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方式 解構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3章 古典學派.
第五章 貨幣市場.
十二、貨幣與金融 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 貨幣的功能與制度 貨幣成長與物價膨脹 貨幣政策.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菲力普曲線.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需要量變動與需要變動 影響需要變動之因素-其他因素 1.
第十章 證券投資組合.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Solid State System (3S) 鑫創科技: 年第二季 投資人說明會 08/15/2016.
圖解經濟學 第二篇 個體經濟活動.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公司債 發行公司債 But 我需要2億 資金不足… 元資金興建廠房… 甲企業 債權人 透過發行二十年期公司債的方式籌得資
百一電子 4Q, 2017 營運報告.
授課老師:   教授 第5章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ch5 國際平價條件與匯率預測 黃志典: 國際財務管理概論.
第十六章 總合供需模型.
17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利 本章將首先介紹物價指數的衡量方法,並用以計算平均每人實質國民所得; 再說明國民所得作為福利指標的失。
第 3 章 彈 性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第三單元 評價模式(4) CAPM及其延伸.
第六章 利率 Dr. Mei-Hua Chen.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十四、景氣波動與財政赤字 景氣波動的特徵 失業 財政收支 公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經濟觀念與經濟指標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一、經濟運作基本流程 經濟運作大致由四大部門所構成,即企業部門、政府部門、家 計部門與金融體系。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一)從三方面闡述其意義如下: 1‧生產面(產品面):即國民生產=消費財(C)+資本財(I)+公共財 (G)+出口收入(X),指在一期間內(通常為一年)一經濟體的各 種生產因素所生產的最後財貨與勞務 按成本計算之總淨價值 2‧所得面(分配面):即國民所得=工資+利息+地租+利潤。指在 一期間內(通常為一年),一經濟體的各要素所有者因參與生產 活動所獲得報酬之和。 3‧支出面:即國民總支出=消費支出(C)+儲蓄(S)+租稅(T)+進口 支出(M),在一期間內(通常為一年),一經濟體的購買最後財 貨與勞務所支付貨幣之和。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二)國民所得的計算 1‧國民總生產(GNP)(或稱國民生產毛額):指一國「全體國民」在一特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包括其國內外生產各種財貨與勞務的市價總額。GNP=C+I+G+(X-M)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二)國民所得的計算 2‧國內生產毛額(GDP):指一國「境內居民」在一特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僅計算其國內生產各種財貨與勞務的市價總額。即國民生產毛額加外國人在本國生產總額減除本國人在國外生產總額。 簡而言之,一特定期間(通常為一年)在一國境內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總成果稱為GDP。 GDP與GNP之差異係GNP包括國外要素所得收入淨額,但GDP則不包括。1’9 GNP=GDP+(本國生產要素在外國所得-外國生產要素在本 國所得) =GDP+國外要素所得收入淨額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二)國民所得的計算 8 3‧國民淨生產(NNP)(或稱國民生產淨額):在一期間內(通常為一年),一經濟體生產各種財貨與勞務的市價淨額。即國民總生產(GNP)減除資本折舊。9 4‧國內淨生產(NDP)(或稱國內生產淨額):指一國「境內居民」在一特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僅計算其國內生產各種財貨與勞務的市價淨額。即國民淨生產(NNP)減資本折舊後之餘額。 5‧國民所得(NI)=從所得面觀之為各生產要素所獲得所得之總和。即NNP減企業間接稅後之餘額。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二)國民所得的計算 6‧個人所得(PI):個人經由各種方式實際所獲得所得之總和,即NI減公司未分配盈餘、社會保險費支付、公司所得稅,再加上政府移轉性支付(失業救濟、公債利息、退休金等)之餘額。 7‧個人可支配所得(DI):個人可直接支配使用的所得,即PI減個人直接稅。 8‧儲蓄(S):可支配所得中減個人消費後之餘額。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二)國民所得的計算 9‧綜合國民所得各項計算關係如下: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三)衡量一國所得分配是否平均,常見的有五分位高低所得差距法 及吉尼係數法。 1‧五分位高低所得差距法:將全台七百萬戶家庭所得,依序由高 至低排列,將最高五分之一(20%)組所得占全國所得的百分比 除以最低五分之一(20%)組所得占全國所得的百分比,所得到 的結果叫「最高最低所得組倍數」。倍數越大表所得分配越 不 平均,倍數越小表所得分配越平均。台灣近六年此倍數變化如 下,近二十年五分位家庭所得差距倍數已由四倍升至六倍。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三)衡量一國所得分配是否平均,有五分位高低所得差距法及吉尼係數法。 1‧五分位高低所得差距法:近二十年五分位家庭所得差距倍數已由四倍升至六倍。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三)衡量一國所得分配是否平均,常見的有五分位高低所得差距法 及吉尼係數法。 2‧吉尼係數法:經濟學家羅倫茲(Lorenz)所提出,橫座標為由低 所得戶往高所得戶數累積戶數百分比,縱座標為對應於橫座標 戶數的所得百分比。倘一國所得皆相等,依羅倫茲曲線應為與 橫軸呈450角的直線,叫絕對均等線。一國所得差距越大,羅 倫茲曲線彎度越大,羅倫茲曲線與絕對均等線所夾半月形面積 占右下方三角形面積的比例,稱為吉尼係數。吉尼係數越大, 表示所得分配越不平均;越小,分配越平均。台灣的吉尼係數 如下: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二、國民所得 (三)衡量一國所得分配是否平均,常見的有五分位高低所得差距法及吉尼係數法。 2‧吉尼係數法:台灣的吉尼係數如下: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三、經濟成長率 (一)經濟成長率是衡量一國經濟成長幅度的工具。一般以國民生產 毛額(GNP)或國內生產毛額(GDP)實質成長率來觀察,是衡量國家總體經濟非常重要的指標。 (二)經濟成長率的算法 1‧衡量經濟成長率通常有二種方法,二者均須以平減指數調整之 (1)實質GNP=名目GNP÷(GNP當期物價平減指數/ GNP基期物價平減指數) 經濟成長率=(本期實質GNP-上期實質GNP)÷上期實質GNP (2)實質GDP=名目GDP÷(GDP當期物價平減指數/ GDP基期物價平減指數) 經濟成長率=(本期實質GDP-上期實質GDP)÷上期實質GDP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三、經濟成長率 (二)經濟成長率的算法 2‧經濟成長率的計算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四、儲蓄與投資 (一)儲蓄是所得中扣除消費支出與稅捐剩餘之部份,儲蓄等於投 資,是總體經濟也就是國民所得達到均衡的條件。 (二)儲蓄>投資時,就整個經濟而言,資金總供給大於總需求,資 金無法有效運用,閒置資產太多,致使利率下滑。10 (三)儲蓄<投資時,就整個經濟而言,資金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因 投資太多,致閒置資產少,促使利率上升。 五、輸出與輸入 一國輸入與輸出佔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越高,受國外景氣與匯率 變動影響越大。台灣此項比重很高,因此輸出入的成長是影響台灣濟成長率的最重要變數。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六、物價、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殖利率曲線 (一)與消費者較有關係的物價指數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格,求取其加權平均的物價水準,以了解消費者日常生活支出 的狀況。又稱生活成本指數 (living cost index)。CPI容易反應物價上漲,也容易反應物價下跌。 (三)CPI反眏的物價包括食物及飲料、家計支出、衣物支出、交通 支出、醫療支出、休閒支出、教育及通訊支出、其他物品及勞 務支出,共八項消費類別。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六、物價、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殖利率曲線 (四)CPI是應用最廣的通貨膨脹指標,是央行相當關切之經濟數 現金、債券均無法增值,持有黃金最具增值潛力,通常股、 債價格下滑;但如CPI大幅下跌將造成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 不利,央行可能降息,對股、債市均是利多,通常股、債價 格上揚。 (五)通貨膨脹的類型: 1‧以成因而分 (1)需求拉動型:因財貨需求超過供給,形成供不應求而造成者 (2)成本推動型:因生產要素價格提高帶動產品銷價提高而造成者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六、物價、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殖利率曲線 (五)通貨膨脹的類型: 1‧以成因而分 (3)輸入型:因進口物價上漲帶動國內產品售價提高而造成者。 (4)結構型:經濟發展過程中因產業失衡發展,使某些少數產業發 展迅速帶動工資產品價格上漲,而使整體物價跟著上漲,此型 態謂之結構型通貨膨脹。如台灣電子業發展迅速,但紡織、造 紙業等卻發展緩慢。 (5)停滯型:高通貨膨脹率與高失業率同時並存,採行緊縮政策亦 無法抑制通貨膨脹率,經濟成長呈停滯現象,此謂之停滯型通 貨膨脹。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六、物價、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殖利率曲線 (五)通貨膨脹的類型: 2‧以物價上升速度而分 (1)爬升型:指每年以約3%以下之速度在成長的通貨膨脹,又稱温 和型通貨膨脹。有利經濟發展。 (2)惡性型:指每年以約10%(兩位數)以上之速度在成長的通貨膨 脹,又稱奔馳型通貨膨脹。不利經濟發展。 (六)CPI是通貨膨脹指標,而投資理財中最基本的投資目標,就是 報酬率一定要大於通貨膨脹率。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六、物價、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殖利率曲線 (七)隱藏性通貨膨脹,如一項物品售價未變、外觀未變,但實質 已變差,這是隱藏性通貨膨脹。 (八)殖利率曲線:到到期日之報酬率叫殖利率,一系列之殖利率 描繪所成將形成殖利率曲線。殖利率曲線為正斜率,表示對 未來經濟趨向樂觀;殖利率曲線為負斜率,表示未來經濟趨 向隱憂。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七、利率水準 (一)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 1‧名目利率:指票面上的利率。 2‧實質利率:指名目利率減去 通貨膨脹率後的利率。 3‧名目利率(R)與實質利率(r)的關係為 精確關係為r=(R-i)÷(1+i),近似關係為r≒R-i,其中i表通貨膨脹率。 (二)費雪(Irving Fisher)恒等式為R=r+E(i) 其中R表短期利率,r表實質無風險利率,E(i)表物價膨脹率。 (三)持有股票的預期報酬率 ,其中E(r)表預期報酬率,p(s)表發生機率,r(s)表報酬率。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七、利率水準 (三)持有股票的預期報酬率 預期報酬率變異數(σ2)的計算方式如下: 是預期報酬率差異平方值之和。預期報酬率的標準差σ,是風險 的衡量值,為變異數(σ2)的開平方根。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七、利率水準 (三)持有股票的預期報酬率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七、利率水準 (四)無風險利率與風險溢酬 1‧無風險利率:指將資金投資在國庫券、貨幣市場基金等無風性 險產,所能賺取的報酬率。以國庫券的報酬率為無風險利率。 2‧風險溢酬:預期報酬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部份,或稱超額報酬 八、就業率、失業率 (一)勞動力=就業人口+失業人口 就業率=(就業人口÷勞動力)×100% 失業率=(失業人口÷勞動力)×100% 就業率+失業率=(就業人口+失業人口)÷勞動力)=1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八、就業率、失業率 (二)失業的種類 1‧循環性失業:因景氣循環到衰退、蕭條所造成的失業,是最受 經濟學家重視的失業型態。政府可以用減稅、降低利率、增加 政府支出等刺激景氣,降低循環性失業。 2‧摩擦性失業:指在換工作中或初尋找工作中所造成的失業,又 稱過渡性失業。可透過政府單位如青輔會、私人人力銀行協 助,降低摩擦性失業。 3‧結構性失業:指產業結構改變造成的失業,是經濟發展中無法 避免的失業型態。例如台灣電子業發展快,紡織、鞋業等迅速 没落,原紡織、鞋業員工技能不符電子業所需造成失業。政府 須不斷地舉辦教育訓練改善。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八、就業率、失業率 (二)失業的種類 4‧特殊失業型態: (1)自願性失業:指有工作能力卻没意願工作所造成的失業。 (2)隱藏性失業:指有工作但卻非其所長無法發揮才能,形同 失業。 (3)季節性失業:指某一段時間有工作但過此時間就没工作之 (三)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是無法避免的失業型態,故二者合 稱為「自然失業」。 自然失業率=(摩擦性失業人口+結構性失業人口)÷勞動力×100% (四)痛苦指數=物價膨脹率+失業率。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九、簡易經濟模型 (一)簡易個體經濟供需模型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九、簡易經濟模型 (一)簡易個體經濟供需模型 1‧供給曲線由左下往右上移動,代表: (1)產品價格下跌時,供應商利潤低,供貨量少。 (2)產品價格上揚時,供應商利潤高,供貨量增。 (3)故產品價格與供貨量呈正相關。 2‧需求曲線由左上往右下移動,代表: (1)產品價格下跌時,消費者需求大,願多買。 (2)產品價格上揚時,消費者需求小,會少買。 (3)故產品價格與需求量呈負相關。 3‧所以,當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交會點,才是供需均衡下的價格 與數量。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九、簡易經濟模型 (二)簡易總體經濟供需模型

壹、經濟的基本概念 九、簡易經濟模型 (二)簡易總體經濟供需模型 1‧個體經濟供需模型從個別產品供需研究,總體經濟供需模型 從整體經濟觀點研究,以一般物價水準取代個別產品價格,以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取代個別產品的供應量。 2‧解釋經濟現象 (1)總供給曲線會隨科技進步、生產力提升而向右下移動,使產品 價格下跌。2’13’2 (2)總供給曲線會因全球原物料上漲而向左上移動,使產品價格上漲。 (3)總供需曲線因而失衡,政府透過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來移動總 需求曲線,使總體經濟恢復均衡。 (4)刺激景氣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減稅等,使總需求曲線往右上 方移動2;景氣降温政策如減少政府支出、增稅等,使總需求曲線往左下方移動。最後,使總體供需達到均衡。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的指標 1‧貨幣供給額:以M1a、M1b、M2之日平均、月底值或年增率 表示: M1b= M1a+活期儲蓄存款,故當定存解約轉至活儲時, M1b會增加。14’15 M2= M1b +準貨幣 7 準貨幣=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總額+ 附買回易餘額+外人持有之新台幣存款。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的指標 2‧準備貨幣:係中央銀行之貨幣負債,為決定貨幣供給額之重要 變數。當央行作出改變準備貨幣的政策時,透過貨幣乘數效 果,將對市場具有重要影響。 (1)準備貨幣=銀行庫存現金+準備性存款(銀行在央行之存款)+銀行體系以外流通之通貨。14’15’3 (2)準備貨幣:準備貨幣之增減影響存款貨幣機構與郵 局可貸資金之增減,對社會大眾信用具有倍數收縮或擴張效 果,又稱強力貨幣或貨幣基數。 3‧貨幣乘數= 1÷法定準備率, 亦即貨幣乘數等於法定準備率之倒 數。補充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二)外匯存底 1‧外匯存底又稱外匯準備金,依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之規定: (1)廣義的外匯存底 包括 a‧政府持有之黃金。b‧政府持有之可兌換外幣。c‧國際貨幣 基金的準備部位。d‧特別提款權。 台灣非IMF會員,故無c及d兩項,但應加計央行資產負債表中 之國外資金及全體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之國外資產淨額。3’4 (2)狹義的外匯存底不包括黃金及握有之外幣現鈔。 2‧外匯存底除可以當作穩定外匯市場之籌碼外,亦提供與各國 經濟往來清算之後盾,外匯存底多,代表國家經濟實力強。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三)國際收支概況 1‧國際收支是一種統計報表,用以紀錄一經濟體在一特定期間內 (通常為一年)與其他國家經貿往來狀況。國際收支分經常帳、 資本帳與金融帳三大類。3 2‧經常帳:包括全部商品與勞務的輸出與輸入、所得及經常性移 轉。 3‧資本帳:包括所有對外資產與對外負債之增減的交易,長期性 資本設備及片面贈與移轉。 4‧金融帳:主要以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其他投資為主。 5‧國際收支帳表達一國對外收支情形,是影響匯率走勢主要指標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四)貨幣政策的目的 1‧避免惡性通貨膨脹發生:通貨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準長期而持 續達一定幅度上漲的現象,温和的物價上漲有助經濟維持活 絡,但惡性通貨膨脹會造成貨幣失去功能。 2‧避免通貨緊縮發生:物價水準大幅下跌,將使消費與生產同步 衰退,經濟活動停滯。 3‧刺激經濟成長:在景氣不佳時,降低利率可刺激投資意願,增 加出口競爭力。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五)央行採行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四項主要工具及二項次要工具: 1‧四項主要工具如下:6 (1)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藉由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公債、國 庫券、可轉讓定存單等,以達到控制貨幣供給量的方法。是央 行最常用之方式,也是影響短期利率最便利且最有彈性的方 式,其操作方式如下: a‧當景氣過熱時,央行在公開市場賣出國庫券等,同時收縮資金 減少貨幣供給量,引導利率上漲,以達到緊縮信用政策。 b‧當景氣衰退時,央行在公開市場買回國庫券等,同時釋出資金 增加貨幣供給量,引導利率下跌,以達到擴張信用政策。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五)央行採行貨幣政策的工具: 1‧四項主要工具如下: (2)重貼現率政策 a‧貼現與貼現率:民眾持未到期的商業票據向銀行請求變現, 謂之貼現。銀行向民眾收取貼現費用占貼現票據金額的比 率,謂之貼現率。 b‧重貼現與重貼現率:一般銀行有資金需求時,持客戶所貼現的商業票據,請求央行重貼現窗口再予貼現,謂之重貼現。央行向一般銀行收取重貼現費用占重貼現票據。 c‧當景氣過熱時,央行可提高重貼現率,收縮資金減少貨幣供給量,引導利率上漲,會達到緊縮信用目的。 d‧當景氣衰退時,央行可降低重貼現率,擴張資金增加貨幣供給量,引導利率下跌,會達到擴張信用目的。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五)央行採行貨幣政策的工具: 1‧四項主要工具如下: (3)法定存款準備率政策:指央行藉由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準備 率,來影響各銀行的法定準備金比率,並透過乘數效果,削弱或增強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央行操作方式如下: a‧當景氣過熱時,央行可提高存款準備率,以降低貨幣乘數, 收縮資金減少貨幣供給量,使銀行減少放款,引導利率上 漲,以緊縮信用。 b‧當景氣衰退時,央行可降低存款準備率,以提高貨幣乘數, 擴張資金增貨幣供給量,使銀行增加放款,引導利率下跌, 以擴張信用。6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五)央行採行貨幣政策的工具:4 1‧四項主要工具如下: (4)外匯市場操作:指央行藉由買入外匯釋出新台幣,或賣出外匯 收縮新台幣,以達到控制貨幣供給量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藉此 穩定新台幣的匯率。央行操作方式如下: a‧當新台幣持續升值時:央行為阻止新台幣持續升值,進場買入外幣同時釋出新台幣,此舉一方面增加央行外匯存底,一方面釋出新台幣增加貨幣供給,會引導下率下跌,擴大新台幣與外幣間之利差。 b‧當新台幣持續貶值時:央行為抑制新台幣持續貶值,進場賣出外幣同時收縮新台幣,此舉一方面減少央行外匯存底,一方面收縮新台幣減少貨幣供給,會引導下率上漲,縮小新台幣與外幣間之利差。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一、貨幣政策 (五)央行採行貨幣政策的工具: 2‧二項次要工具如下: (1)選擇性信用管制:指央行在不改變貨幣供給量的情況下,對金 融機構某些業務採限制措施,以控制資金流向與流程,達成特 定目標,是屬於一種質的控制。如2000年~2004年間,推動優惠購屋貸款、首購低利房貸等,以刺激房地產景氣。 (2)道德勸說:指央行對國內銀行口頭遊說,請其配合央行各項政 策,以達到緊縮或擴張信用的目的。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二、財政政策 (一)財政政策指標 1‧政府預算赤字:政府入不敷出會產生赤字,將會響財政健全, 大量發行公債彌補政府赤字會造成資金排擠效果,不利經濟發 展,破使長期利率走高。我國政府負債已高,將使擴大公共支 出財政政策受到限制。預算法規定政府公債當年新增餘額不得 超過當年歲出總額15%上限,公債未償餘額不得超過GDP的 40%。 2‧失業率:復甦期失業率的減少,會落後經濟成長;在衰退期失 業率的增加,會急劇增加。失業率及失業種類的研判,可提供 政府擬訂公共政策的方向。

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二、財政政策 (二)財政政策目標 1‧降低失業率:降低失業率是政府施政的主要目標。 2‧刺激消費提振景氣:擴大公共建設支出,降低稅率擴大需 求,提振景氣。失業率計算請參考課本p.209 (三)財政政策的運用工具 1‧增加基礎建設支出:例如民國93年之新十大建設,均帶動長期經濟發展。 2‧增加公共費用支出:政府以補貼方式鼓勵民間僱用失業勞 工,以擴大就業,減低失業率,但此種效果比較短暫。 3‧減稅或利息貼補:例如以土地增值稅減半刺激房地產交易等

參、消費與所得 一、消費與所得的關係:所得是影響消費最大之因素。 消費是可支配所得的函數,所得愈高,消費愈高。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C= a+bYd C表消費, a表基本消費支出, Yd表可支配所得, b為邊際消費傾向。38’39

參、消費與所得 二、其他影響消費的因素 (一)財富效果:股市房地產熱絡時,財富增加,消費提高;反之, 財富縮水,消費降低。 (二)預期價格變動心裡:預期商品將漲價,消費者提前買;反之, 延後買。 (三)對景氣信心:消費者信心指數會影響到消費,當消費者認為景 氣將轉差,會降低消費意願,多儲蓄一些,以備萬一失業時所 需之開銷。 (四)季節變動:有些消費支出如服飾、旅遊、飲料等受季節或廠商 折扣戰影響。 (五)廣告影響:廣告會改變消費者在各項支出比重,或相同項目支 出品牌選擇。 (六)消費借貸難易度:當信用卡、現金卡申請容易時, 人們使用消 費借貸容易,增加消費支出,但也使個人信用破產情況增加。

參、消費與所得 三、消費的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一)替代效果:當消費預算固定,產品價格變動或嘗試使用新品會 產生替代效果40,消費者對滿足同樣效用替代品,會選價格較低 者,新產品也可能替代舊產品。 (二)所得效果:消費受所得影響,當所得增加對所有產品消費都可 能增加,這是所得效果。但對劣等財貨(如廉價質差地攤貨), 當所得增加對其需求可能減少41。故: 1‧劣等財所得效果為負。 2‧奢侈品所得效果為正。 3‧景氣低迷時奢侈品, 如珠寶、名牌服飾等,受影響比一般必需 品或劣等財大。 4‧食品支出隨著所水準提升而下降,醫療支出隨著所得水準上升 而提高。

參、消費與所得 四、滿足曲線的運用 (一)邊際效用遞減法則39:邊際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單位商品消費所引起的效用增加額,特定財貨的消費量增加時,總效用會增加,而邊際效用會減少,此即邊際效用遞減法則。除個別產品外, 對整體消費而言,也同樣存在著邊際效用遞減現象。 (二)滿足曲線:人們消費需求可分為「基本水準」、「平均水準」 和「滿意水準」。如果個人的財富已高,效用已達滿意水準, 若再增加消費不但不會提高效用,反而會因過度奢華而產生不 安全感而降低效用。

參、消費與所得 四、滿足曲線的運用 (二)滿足曲線: 1‧效用曲線為越往上越平緩的弧線,代表著邊際效用隨消費金額增加而遞減。 2‧C1為基本水準的消費金額,C2為平均水準的消費金額,C3為滿意水準的消費金額。基本水準的消費金額雖不及滿意水準金額的四分之一,但其效用卻約為滿意水準的二分之一。 3‧滿足點後效用曲線開始下降。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一、我國經濟指標 (一)工業生產變動概況 1‧生產量指工廠實際生產數量,含代客加工數量,不含委託他廠 加工回收量。工業生產指衡量全國工廠、礦產與公共事業實質 總產出,「工業生產指數」是景氣同時指標。 2‧台灣地區房屋建築申請面積,是景氣的領先指標。 3‧工業生產數提高, 顯示經濟成長轉強,有利股市;經濟成長 過高,會促使利率提高。 (二)外銷訂單金額與年增率 1‧外銷訂單是景氣領先指標,其金額增加,對股市是利多。 2‧外銷訂單經過一至三個月,才會轉為外銷金額。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一、我國經濟指標 (三)景氣動向領先指標 領先指標是有用的預測工具,用以預測未來經濟表現狀況,如 領先指標下跌,對股市是利空;如領先指標上升,預期經濟成 長將趨於強勁,如處於經濟成長循環末期,而預期中央行將緊 縮信用調升利率,導致幣值升值,但股、債市會下跌。 (四)景氣對策信號 是經建會利用經濟指標產生之綜合分數轉換為代表景氣的燈 號。是台灣最常用來衡量經濟景氣的工具。 (五)票據交換金額及退票統計 票據交換金額是商業活動熱度指標,退票多發生在景氣衰退期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二、美國的重要經濟指標 (一)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是美國實質GDP成長率,以判斷整 體經濟榮枯,若連續二季下跌,預測經濟恐進入蕭條期,FED 可能降低利率寬鬆通貨,對債市與股市投資有利;若大幅成長 恐造成通貨膨脹隱憂,FED可能調高利率緊縮通貨,不利債市 與股市投資。 (二)失業率:美國就業報告包括失業率及非農業就業人口數。若失 業率下降,非農業就業人口數增加,表經濟狀況好轉,長期利 率可能上揚,對股市、債市不利,但匯市會上揚;若失業率上 升,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減少,表經濟狀況轉壞,長期利率可能 下跌,股市、債市通常會上揚,但匯市會下跌;如處充分就 業、低失業率環境下,有通膨之虞時,FED可能調升利率,對 股市將不利。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二、美國的重要經濟指標 (三)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是一個以百分比表示的衡量美國製造業的指標,每月第一個星 期公佈: 1‧當PMI>50%時,尤其是接近60%時,是經濟擴張訊號,有通膨 之虞,FED可能提高利率,緊縮通貨以壓抑過熱的景氣。 2‧當PMI<50%時,尤其是接近40%時,是經濟衰退訊號,有通縮 之虞,FED可能調降利率,增加通貨以刺激低迷的景氣。 (四)耐久財訂單 耐久財是指不易耗損的財貨,如製造業的機器設備及汽車、飛 機等重工業產品。耐久財訂單代表未來一個月製造商生產情 形,耐久財訂單增加,若無通膨壓力時是正面消息,如有通膨 壓力時,FED可能調高利率,對股市不利。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二、美國的重要經濟指標 (五)消費者信心指數 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表對未來經濟前景看法樂觀,景氣可望 好轉或持續攀升。 (六)通貨膨脹率 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觀察,追蹤物價變化狀況,CPI上揚表 示通貨膨脹壓力大,FED可能採升息緊縮政策,股市、債市將 下跌;CPI下挫表示通貨膨脹壓力小或有緊縮之虞,FED可能 採降息寬鬆政策,股市、債市將上揚。 (七)工業生產指數與設備利用率 1‧工業生產指數代表製造業、礦業與公用事業的實際生產狀況。 2‧設備利用率表當前企業產能狀況,若利用率>85%,表不有潛在通膨壓力。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三、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一)經濟循環意義:指總產出、就業量、投資、消費、物價水準等 總體經濟變數,呈現周而復始波動現象,謂經濟循環。或稱景 氣循環、商業循環。 (二)經濟循環階段:熊彼得將經濟循環分為二個時期、四個階段: 1‧擴張期: a.復甦階段:由D→E階段,經濟在長期趨勢線下方上升階段。 b.繁榮階段:由A→B階段,經濟在長期趨勢線上方上升階段。 2‧收縮期: a.衰退階段:由B→C階段,經濟在長期趨勢線上方下降階段,由頂峰B點反轉向下,直至步入蕭條的過程。 b.蕭條階段:指由C→D的階段,經濟在長期趨勢線下方下降階段,直到陷入谷底D點的過程。albertyghwang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三、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二)經濟循環階段: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三、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三)經濟指標─景氣預測工具之一,經建會編製台灣景氣指標,常 見者,包括景氣動向指標及景氣對策信號。 1‧景氣動向指標:包括領先指標、同時指標、落後指標三種。 (1)領先指標:依能「反應未來」景氣變動情況指標編製而成,可用來預測「未來」景氣狀況。是用來判斷未來濟走向最準確指 標。若領先指標連續三個月下滑,表景氣將陷入衰退;若領先 指標連續三個月上升,表景氣將恢復好景或持續榮景。領先指 標由七項指標構成,含:a.製造業新接訂單指數(指耐久財新訂單),b.製造業平均每月工作時數,c.海關出口值,d.貨幣供給M1b,e.躉售物價指數,f.股價指數,g.台灣地區房屋建築申請面積。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三、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三)經濟指標 1‧景氣動向指標:25’30 (2)同時指標:依能「反應當時」景氣情況指標編製而成,用來判斷「目前」景氣狀況。同時指標含經濟成長率、工業生產指數變動率、製造業生產指數變動率、製造業銷售值、製造業平均每人每月薪資變動率、票據交換金額變動率、國內貨運量等。 (3)落後指標:依能「反應過去」景氣情況指標編製而成,用來判 斷「過去」景氣狀況。落後指標含失業率、生產者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等。當落後指標達景氣循環 高峰轉折點時,表真實經濟情況已跨過此高峰而邁入下階段。 當落後指標達景氣循環谷底轉折點時,表真實經濟情況已經由 谷底開始上升。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三、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三)經濟指標 2‧景氣對策信號 (1)是經建會根據下列九項數據,綜合判斷分數, 並以五個燈號表示景氣狀況編製而成。包括:a.M1b年增率、b.直接及間接金融增長率、c.票據交換及跨行通匯總額年增率、d.股價指數成長率、e.製造業新接訂單年增率、f.海關出口成長率、g.工業生產增加率、h.製造業成品存貨率、i.非農業部門就業人口成長率。 (2)經建會每月27日公佈,用以預測未來3~6個月的景氣 狀況。是台灣最常用來衡量經濟景氣的工具。其燈號及分數所代表之意義如下: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三、經濟指標與景氣循環 (三)經濟指標 2‧景氣對策信號 (2)其燈號及分數所代表之意義如下:18

肆、經濟指標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四、景氣循環與資產配置 (一)訂定策略性資產配置:以風險承受度或目標年限,訂中長期投 資組合。 (二)調整戰術性資產配置:視短期經濟景氣變化,調整投資組合中 資產配置比例 (三)資產配置應隨著景氣循環,作不同的調整: 1‧復甦階段:企業獲利增, 通膨壓力未出現,股市獲利最佳。 2‧繁榮階段:通膨壓力出現,以投資保值的黃金、房地產等最佳 3‧衰退階段:經濟成長減緩,股市步入空頭,房地產需求減少, 利率下跌,此階段投資債券最佳。 4‧蕭條階段:經濟陷入谷底,在谷底盤旋,股市、房地產均持續 低迷,債券 因企業倒閉風險大增,應大量保持現金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