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階:最早為『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 五音中,每一音都可當主音,排成五種不同的調式。 判別: 結尾音 西洋調式思考 樂理:中國五聲音階 中國音階:最早為『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 五音中,每一音都可當主音,排成五種不同的調式。 判別: 結尾音 西洋調式思考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協奏曲(concerto): 原文“競爭”或 “協力”之意 十六世紀–有伴奏之聲樂曲 區別無伴奏聲樂曲 十六世紀–有伴奏之聲樂曲 區別無伴奏聲樂曲 十七世紀–大協奏曲 獨奏協奏曲 十八世紀–獨奏協奏曲 快慢快 樂團引導–主角–樂團–追逐 對話 模仿–齊奏
目的:為慶祝建國十週年 作曲者: 1 9 5 9 年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何占豪(26歲時) 陳鋼(24歲時) 何占豪:主修小提琴 後轉作曲 陳 鋼:主修作曲 作曲手法:綜合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越劇,梁為主要劇種) 一九六五因文化大革命禁奏長達十年 單樂章協奏曲 相愛 抗婚 化蝶 越劇:在我國地方戲曲中最年輕劇種。民國初年發源於浙江紹興,紹興是古越國的國都,演出方式活潑。
第一部份:呈示部 主題A:「愛情主題」(ABA) 獨奏:小提琴(祝英台)與 大提琴(梁山伯)的對答。 主題B:獨奏與樂團交替(ABACA)出現描寫梁祝共同讀書玩樂的歡樂情景。 轉入慢板:與主題A同樣使用大小提琴(描述兩人長亭惜別,依依不捨的情景)。
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復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 ,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 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複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在獨奏小提琴的自由華彩的連接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變奏反復),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插部為副部主題動機的變化發展,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信弦樂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輕鬆活潑,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 這段音樂以輕鬆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抒情而徐緩(B徵調,2/4拍子) 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出色地描寫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捨的畫面。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台”。 主部,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