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1 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安徽省巢湖散兵中心学校 王新华
旧知复习,引入新课 问题1: (1)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分别是什么? (2)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运用的前提是什么?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问题2: 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 (1)若∠CBE=70°,则∠A为多少度?为什么? (2)若∠CBE=70°,则∠C为多少度?为什么? (3)若∠CBE=70°,则∠D为多少度?为什么? ∠A = 70° ∠C = 70° ∠D = 110°
巩固知识,强化应用 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º, ∠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因为梯形上、下底AB与BC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与∠D互补,∠B与∠C互补.于是 ∠D=180º-∠A=180º-100º=80º, ∠C=180º-∠B=180º-115º=65º.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º,65º.
梳理知识,归纳方法 对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题3:填空并比较: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对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知识对比,归纳方法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 得到 判定 两直线平行 性质 得到 已知
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例2.如图所示,∠1=∠2,∠3=110°,求∠4. 解: 因为∠1=∠2,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3=∠4, 而∠3=110°, 所以∠4=∠3=110°.
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练习1.如图,已知:点C是直线BD上一点,∠A=75°, ∠1=55°,∠2=75°,求∠B的度数. ∠B=55°
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练习2.如图,AB∥CD,∠A=∠C, 试说明∠E=∠F. 解:∵AB∥CD(已知), ∴∠C=∠ABF( ), ∴AE∥FC( ), ∴∠E=∠F(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F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练习3.如图,△ABC的边AB∥CE,则: ∠A=∠_( ), ∠B=∠_( ), 所以有, ∠A+∠B+∠ACB=∠_+∠_+∠ACB=__.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1 180° 思考: 通过本题的解答,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具体的问题中,你能区别何时运用平行线性质,何时运用平行线判定吗? 已知角之间的关系(相等或互补),要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结论,用平行线的判定. 已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相等或互补)的结论,用平行线的性质. 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你还有哪些疑惑?
作业布置 第23-25页 习题5.3 第7、8、14题.
初稿:王新华(安徽省巢湖市散兵中心学校) 审校:张永超(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