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質點與波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物理思想与方法 1. 量子化的思想 能量发射和吸收时的量子化 —— 黑体辐射; 能量传输时的量子化 —— 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 能量状态的量子化 —— 能级; 角动量的量子化;角动量空间取向的量子化; 自旋的量子化; 2. 波粒二象性的思想 一切物质都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即两面性; 粒子性:整体性(不可分割),抛弃轨道概念;
Advertisements

工職數學 第四冊 第一章 導 數 1 - 1 函數的極限與連續 1 - 2 導數及其基本性質 1 - 3 微分公式 1 - 4 高階導函數.
©2009 陳欣得 統計學 —e1 微積分基本概念 1 第 e 章 微積分基本概念 e.1 基本函數的性質 02 e.2 微分基本公式 08 e.3 積分基本公式 18 e.4 多重微分與多重積分 25 e.5 微積分在統計上的應用 32.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莫名其妙的量子世界 『從原子到宇宙』課程第四週 胡維平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 10/08/2015.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物理学 第五版 1 光电效应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1 “ 光量子 ” 假设 光可看成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单个光 子的能量为. 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逸出功与 材料有关.
近代物理之發展簡單之固態理論. 量子力學之發展 馬克斯 · 蒲朗克 Max Planck 馬克斯 · 蒲朗克 (Max Planck , 1858 年 4 月 23 日- 1947 年 10 月 4 日 ) ,德國物 理學家,由於他在黑體輻 射方面的研究獲得諾貝爾 物理學獎。 1900 年 12 月.
第 26 章 早期的量子物理和光子.
三百年來物理的發展史 陳 國 鎮 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
诸法无我 宇宙身心皆是幻化,了无自性。 『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
第 1 章 波函数与Schröinger方程 §1.1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1.2 Schrödinger 方程 §1.3 量子态叠加原理.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邮票上的数学 所有的科学,要么是物理,要么是邮集。 ——卢瑟福 熊梦杰 光电子技术科学.
我最敬佩的科學家 班級:6年1班 姓名:陳柏宇 製作日期:4月5日 完成日期:4月10日 指導老師:李興雲.
粒子與波 (II) 光是粒子還是波? 電子是粒子還是波? 究竟是什麼波?電磁波、物質波、機率波? 物質波的方程式:薛丁格方程式
黑體輻射與普朗克光量子假說 十九世紀末,黑體輻射的問題困擾了很多科學家,紛紛提出很多理論與假設來解釋,但總是不盡理想。1900年底,普朗克(Planck, 1858~1947)用了一個能量不連續的簡諧振子假設,依照波茲曼的統計方法,提出了黑體輻射公式。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假設:E = hf,
Ch11 近代物理的重大發現 § 11-1 電子的發現 § 11-2 X 射線 § 11-3 量子論 § 11-4 光電效應
第五章 牛光的干涉和繞射 5-1 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 5-2 光的干涉 5-3 薄膜的干涉現象 5-4 光的繞射.
第十章 近代物理的簡介 10-1 電子的發現 10-2 X射線 10-3 量子論 10-4 光電效應 10-5 康普頓效應 10-6 物質波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氫原子光譜量度與浦朗克常數 目的: 瞭解原子光譜(atomic spectrum) 原理: 氫原子(H)光譜 (質子+電子)
『從原子到宇宙』課程第四週 胡維平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 10/06/2011
99新課綱內容: 量子現象 1. 光電效應 1-1 黑體輻射 1-2 愛因斯坦 光電效應 1-4 光電效應的應用
量子力学 主讲:张鲁殷 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教 材:陈鄂生《量子力学基础教程》 参考书: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第十四單元 弧長與旋轉體的表面積.
量子,量子,何所指? 陳義裕 台大物理系.
量子星 Quantum Stars 朱明中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
Dept. of Physics, Tunghai Univ. 生物物理 C. T. Shih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新世界的表格物理令人迷惑! 舊世界的王子前來拯救!.
5.光 陽光照耀下,呈現出美妙的色彩及多變的景象!每天清晨整理儀容,在鏡中為何可見到自己清晰的面貌?光遵循什麼原理,使得這個世界色彩豐富、奇麗變幻呢? /09 國立苑裡高中.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1-1 氫原子光譜 1 1.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禪意的歷史公案.
CH05. 選擇敘述.
CH9 近代物理的特質 9-1 古典物理到近代物理.
§2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of light)
中二 (綜合科學) 中三 (物理 PHYSICS Yau CY 化學 CHEMISTRY Wai CP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The Flow of PMOS’s Mobility (Part2)
聖安多尼的簡介.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光電科技介紹 基礎光電 雷射原理及應用 光子晶體 光電半導體與光電元件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波與粒子 波的類型 機械波 電磁波 物質波:matter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黑體輻射 「從今以後,物理學將不再有任何新的進展。剩下來的 工作只是不斷的改良測量的精確度,如此而已。」 (There is nothing new to be discovered in physics now. All that remains.
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97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原子/分子系統架構 Quantum Chemistry Dynamics Monte Carlo.
量子力学 复旦大学 苏汝铿.
103學年度穀保家商辦理 推動家庭教育 教師宣導講座
量子物理 QUANTUM PHYSICS
美真老師 光的行進.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 :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Ch11 近代物理的重大發現 § 11-1 電子的發現 § 11-2 X 射線 § 11-3 量子論 § 11-4 光電效應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2-1波的傳播 安南國中 李蕙珍 製作.
聲音的產生.
第一章 狹義相對論.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從社會實例談兒少保護 辨識及通報之重要 查顯良校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4 章 質點與波動

波耳模型尚有其他困難。比方說,它只能圓滿解釋氫原子模型。至於其他更複雜的原子, 其光譜有著被稱為「精細結構(fine structure)」、較氫原子光譜複雜甚多的細微變化。關於這些實驗結果,波耳模型則無能為力。

波耳和索莫非(Arnold Sommerfeld)在稍後提出了一個含有一系列離心率不同的橢圓電 子軌道的原子模型,藉由以量子化條件來調控這些橢圓軌道的形狀,以及引入相對論來 修正計算結果,成功的解釋精細結構。兩人並以此發展出波耳-索莫非量子化關係式 (Bohr-Sommerfeld quantization),此一結果至今依然在部份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的領域大行其道。

物質波的實驗 圖 4-2 Bohr 軌道中之n=3 及 n=6 的駐波

然而,隨後,又有實驗結果指出,在電子數更多的原子 中,又有更複雜的「超精細結構(hyperfine structure)」使得其光譜顯現出其他變 化。這一次,波耳再也無法修正其模型以符合之。

然而,波耳對於原子光譜的大膽假設,已經在物理學界掀起漣漪。以能量躍遷,而非古 典的電荷加速度運動,來說明電磁輻射來源,這樣的變革性假設引起了許多物理學家的 注意,並試圖以這個觀念出發,推演出其他的結果。

1923年,德布羅依(de Broglie) 為了尋找一個能圓滿解釋波耳模型、並將其推廣至適用於所有原子的理論,提出了「物 質波(matter wave)」概念。該概念的核心為「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即是說,任何物質都具有波的性質,無法定義出其確切位置。以公式表達 此學說,即為: λ=h/p λ是某物體的「物質波」波長,h是蒲朗克常數,p是物體的動量。

利用物質波的觀念,可進一步解釋波耳先前關於角動量的假定:原子中電子的角動量必 須是蒲朗克常數h的整數倍。推導過程如下: 考慮圓周運動的情況,則電子角動量與動量的關係為: L = n(h/2π) = rp r是電子與原子核的距離,亦即原子半徑。 代入德布羅依的物質波公式 λ = h/p: nh/2π = r.h/λ 整理可得:

2πr = nλ 此式左側是圓周長,右側則是電子物質波波長的整數倍。這條公式的含意即是: 電子的物質波必須在其軌道上形成駐波,宛若某種「共鳴」。此一結果之大膽、創新,在當時 極具震撼力。

行進波的一些性質 圖 4-1

1927年Davisson和Germer以電子進行Bragg方法當作物質波的實驗 (如圖4-3所示)。在此實驗中,物質波 (電子線) 的波長λ與散射角θ僅在滿足下式 (4-28) 時,才有其甚強的反射波 。證實了電子確實能表現出波才有的繞射效應。德布羅依因此以物質波理論獲得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質波

物質波(matter wave) 物質波又稱德布羅意波(de Broglie wave),是1923年由法國物理學家 路易‧德布羅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提出,是指所有粒子都存在波動的特性,例如電子經過雙狹縫會干涉。 而物質存在粒子與波動的特性,就是所謂的波動-粒子二相性(wave-particle duality)。

物質波(matter wave) 粒子性與波動性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為,粒子性符合牛頓運動定律所描述的粒子,例如古典物理中所認知的電子、原子、棒球等等,而波動通常是一種藉由介質(群體粒子的行為)來傳遞能量的行為,例如聲波、水波;但有些波動則不需要介質傳遞能量,例如光波。

物質波(matter wave) 最先提出二相性的看法是因為對光的研究。於1704年牛頓(Isaac Newton)在光學這本著作中,認為光是由一群非常微小的粒子所組成,但直到楊氏雙狹縫干涉實驗以及馬克士威的波動方程式之提出,人們才從實驗與理論上奠定了光的波動性,並推翻了牛頓的微粒說。

物質波(matter wave) 由於光子的能量是E=hν=hc/λ,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 ν為光的頻率、c為真空中的光速,但另一方面古典電磁理論又說E=Pc ,其中P為電磁波的動量,故可得到光子的動量是P=h/λ,德布羅意遂將此觀念推廣到所有的物質粒子,假設其物質波之波長跟動量成反比,即 λ=h/P。

物質波(matter wave) 但是在1905年愛因斯坦由光電效應的實驗結果提出了光是由一顆一顆的光量子(light quantum,後來被稱為光子photon)所組成之概念,所以光同時俱有粒子或是波動的特性,而當實驗中光若顯現粒子性的時候波動性則不明顯,反之亦然。

物質波(matter wave) 由於光子的能量是E=hν=hc/λ 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 ν為光的頻率、c為真空中的光速 但另一方面古典電磁理論又說E=Pc ,其中P為電磁波的動量,故可得到光子的動量是P=h/λ,德布羅意遂將此觀念推廣到所有的物質粒子,假設其物質波之波長跟動量成反比,即 λ=h/P。

物質波(matter wave) 物質波概念的實驗證明首先由戴維森(C. Davisson)與革末(L. Germer)以及湯姆森(G.P. Thomson)所分別完成。 此實驗證明了電子的波動性並在2002年被Physics World雜誌讀者選為最美麗的物理實驗。1999年,大分子如C60 (直徑約 0.7 nm)也觀察到波的特性。

物質波(matter wave) 每0.1秒從上端射出一顆經過50kV加速的電子,速度大約是0.4倍光速,經過一個中間是1微米的金屬細絲的平行板,電子只能走左邊或右邊這兩條路徑,最後抵達下面的屏幕記錄下來 Double-slit experiment with single electrons

物質波(matter wave) 屏幕累積20分鐘(記錄了12000顆電子)如圖2(d),已經可以看出明顯的干涉條紋,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結果,因為每次只發射一顆電子落到屏幕上,跟第二顆電子完全沒有關係,但是統計了12000顆電子之後,卻有亮暗紋的產生,代表每一顆電子會落在屏幕的機率分布是確定的(波函數的絕對值平方就是電子出現的機率),但每一顆電子落在屏幕的位置卻是無法事先預測[3] 對此實驗結果,可以解釋在屏幕上的機率分佈是同一顆電子經過左狹縫跟右狹縫路徑干涉的結果,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顆電子會落在屏幕的哪個位置,只能算出電子落在屏幕的機率分佈。而這個波動的特性,就是電子的物質波。

物質波(matter wave) 理論上,我們也可以計算現實生活中的物質波,例如投手王建民將一顆150克的棒球以時速144公里/小時丟出,物質波的波長約為1.1 x 10-34公尺,遠小於可以量測的極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不到這個現象。

p=mv, E=mc2

測不準原理 圖 4-6 電子束經狹縫所產生的繞射

https://www. youtube. com/wat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6o9XjQOvHc&index=5&list=PLnn_HCASz-P9ZlNIbZbPAIysMOfKppr8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KELOE9eY4&index=1&list=PLnn_HCASz-P9ZlNIbZbPAIysMOfKppr8c 測不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