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的改變對颮線與地形交互作用的影響 姓名:林昌鴻 指導教授:楊明仁 老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熱烈歡迎 各級長官 貴賓 全體會員 蒞臨會場.
Advertisements

2, 多情总为无情伤 3, 南屏晚钟 4, 绿岛小夜曲 5, 千里之外 6, 月圆花好 1, 一剪梅 按上键选择或自动播放, 退出按 :  费玉清演唱的歌 请听费玉清演唱的歌 6301 编制.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主讲教师 刘晓丹 教授.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教育部 輔導教官:林家豪 年度育達商職紫錐花運動 強化反毒健康小學堂輔導課程 簡 報.
历尽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四人终于到达天竺, 取得真经,完成任务。 四人想着难得到天竺一趟, 不如在此游览一番。
一、中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目前,湿地污染严重,湖泊 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随着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污 染在很长时期内依然严重。 湿地污染 1.
【演示】:将硬币从高处静止释放。 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1 ) v 0 =0 ;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2 )竖直下落。
大象報告 製作:周泓宇圖片:姚勝騰、柯俊安資料:林岑祐. 大象的食物 大象吃青草、樹皮、樹葉等多種不同的食 物。大象用長鼻攀折樹枝、把樹連根拔起, 還把另一些樹的樹皮剝光,讓樹木枯萎。 大象就這樣把森林變為開闊的林地,使燎 原野火易於發生,終於把那個地帶變為無 樹平原。大象喜愛有樹的地方。從前大象.
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市北初中 谢爱娟.
中共盘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
生 命 教 育 「讓愛傳出去」 組別:第10組 組員:495i0004 陳靜宜 495i0009 郭品秀 495i0011 林千玉
我们毕业了 毕业留念册 再见老师 姓名:黄巧灵 班级:六(1)班 毕业时间:2012年6月.
得獎作品.
专题二:城市化与城乡规划 授课教师:周栋文.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2.1 2.2 车辆与车辆段 2.3 轨道交通限界
延庆县“十二五”时期城乡基础设施 建设规划 2011年03月.
2011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课件 拉丁美洲 高三地理备课组.
物业管理实务 主讲人:黄快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系 二零零八年二月 湖南·长沙.
狗的種類 作者:麥澤洋.
自我介紹 班級:運促一甲 學號:D 姓名:張晉輔.
藝術與人文---太鼓.
彰化市南郭國小 六年級 健康與體育領域 〈健康小記者〉單元教學 教學者:蔡美蘭.
自傳 82410陳信宏.
合能锦城项目招商手册 合能地产
白酒生产工艺 项目三 酒曲生产技术.
愛錢又搞笑的日本警察 兩津勘吉.
顳縫言語二區及暈聽區 相當於言語二區及暈聽區 目窗 顳縫言語二區 顳縫暈聽區.
青铜器的器型 炊食器: 炊具:鼎、鬲、甗等 食器:豆、簋、敦、盨、簠等 酒器: 饮酒器:爵、角、觚、觯等 温酒器:斝
水产课商品知识.
中國古鎖大觀 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鎖具發展至今有五千年歷史。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於門閂。春秋戰國至魯班於木鎖內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所之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實際上還有一類密碼鎖,只是不太常見罷了。
一 单位制 1984年2月27日,我国国务院颁布实行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法定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单位. 力学的
烟草栽培学 南平农校 杨志和.
牛品种介绍及繁殖技术 张金山 研究员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0一三年三月.
第十章 树脂类中药.
走进哆啦A梦的生活.
吳 慎 宜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講師 FM91.3 台北勞工教育電台台長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 數學科之數學遊蹤.
拒绝危险驾驶  安全文明出行 2015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课件.
 第20讲 中国的交通.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
歡迎來認識黃金獵犬 黃金獵犬的神祕小世界.
7-1 能量的形式和轉換 1 of 12 能量是促成自然現象變化的根源,太陽能替我們將水搬到高處,人類再利用高、低水位差發電。
江苏省大丰市农广校.
蔬菜生产技术 茭白栽培.
健康體位講座 如何增進健康體適能 演講者:張書軒 老師 96.09.28.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行行重行行:走了一程又一程 生別離:在有生之年分離 語出楚辭:「悲莫悲兮生別離,
報告者:紀瑋欣(Wei-Hsin Chi) 指導老師:楊明仁老師(Prof. Ming-Jen Yang)
Reporter: Prudence Chien
Orographic effects on a conditionally unstable flow over an idealized three-dimensional mesoscale mountain 報告人:魏士偉 時間:2009/11/11 參考文獻: Chen, S.-H. and.
IMPROVE-2 期間內於Oregon 海岸山脈 & Cascades的對流動力及地形修改
自我介紹 大同國中 湯晴雯.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第2课时  惯性).
个 人 简 历 R e s u m e 2019/4/12.
铺地面.
滑車DIY & 應用 台中縣烏日鄉明道中學 伍瀀肇老師.
第四单元:比 比的意义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郦 丹.
Yang, Y., and Y.-L. Chen, 2008: Mon Wea. Rev., 136,
點 與 線.
台灣藝術家──李梅樹 李梅樹 班級:708 組別:第五組 指導老師:陳育淳.
專題討論 (Seminar) 授課老師: 游政谷 Seminar(3).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能解释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小孔成像 3、日食、月食的形成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學習面積之前,要先知道…… 面積是用來表示面的大小 面的組成來源: 點 線 面 ․ ․ ․ ․ ․
資管人的規劃 -學校生活資源 1 1.
~˙好吃餅乾˙~ 不吃光看就可讓人有百分百幸福感的烘焙點心,絕對非餅乾莫屬。簡單易學的過程和不算麻煩的製作過程,都一再吸引著初學者躍躍欲試的心。想體會餅乾的好滋味嗎?想從點心烘焙上獲得莫大的成就感嗎?不論是薄的或厚的餅乾,輕輕咬上一口,心中馬上就可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心動了嗎?準備好,跟著我們一起在家動手作屬於自己特有的餅乾吧!
颮線與山脈間的交互作用 Frame, J. W. and P. M. Markowski, 2006: The interaction of
Reference: Bryan, G. H., and R. Rotunno, 2009, The maximum intensity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準理想中尺度對流系統中的動量傳輸 Mahoney, K. M., G. M. Lackmann, and M. D. Parker, 2009: The role of momentum transport in the motion of a quasi-idealized mesoscale convectiv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環境的改變對颮線與地形交互作用的影響 姓名:林昌鴻 指導教授:楊明仁 老師 Letkewicz, C. E., and M. D. Parker, 2011: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on simulated squall lines interacting with terrain. Mon. Wea. Rev., 139, 3163–3183.

大綱 關鍵字 前言 研究方法 敏感度實驗 結果

Hydraulic jump (水躍) 當高速流體(水或其他流體)進入流體流速低的區域 中,流體的速度突然變慢,因此部份動能轉換為位能, 造成液面明顯變高,這樣的現象即為水躍。 水由水龍頭進入水槽時,水在進入水槽前的流速較高,而在水槽後的流速突然變慢,因此會有水躍的現象,部份動能轉換為位能

CAPE (對流可用位能) 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由於空氣塊於氣層內所沿升之絕熱線溫度均大於四周 環境之溫度,因此空氣塊能自由上升。 熱力剖面圖中,正能區的大小代表著空氣塊在上升過 程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也就表示大氣所潛藏之 不穩定程度。

CIN(對流抑制) CIN:convective inhibition 當空氣塊於某氣層內所沿升之絕熱線溫度均小於其四 周環境之溫度時,此空氣塊於該氣層內無論上升或下 降均需仰賴外界環境能量的輸入才可運動。 熱力剖面圖中,負能區的大小代表著外力需對上升空 氣塊作功使其達到自由上升之作功量。

前言 使用40個颮線遇到阿巴拉契山的觀測資料。 颮線分為‘‘crossers’’和‘‘noncrossers’’兩種,分類的標準 是基於其是否持續在背風面造成劇烈天氣(回波大於40 dBZ且垂直速度大於5 ms-1)。 從觀測中發現,颮線越山的環境特徵為,高度不穩定 且對流抑制較低。 某些颮線越山的觀測資料,其環境為較弱垂直風切以 及較弱的平均風。 兩類型的颮線上層類似,故只探討低層。 在低平均風和低風切下颮線仍可橫越過山脈,作者利用FM06概念模式來解釋此結果。 FM06概念模式:為一描述對流系統橫越山脈前後的現象。

FM06概念模式 Frame and Markowski 2006 (FM06)

根據FM06概念模式,做了兩種說明弱平均風和弱風切 維持MCS的假設。 第一:弱平均風會引發弱背風下沉抑制 第二:弱風切提供冷池和風切之間的平衡,造成強烈 上升氣流。 冷池造成負渦度,風切產生正渦度平衡之,而弱風切太強,會導致環境益入對流而減弱系統。

模式設定

模式設定 使用1.14板的BryanCloud Model (CM1; Bryan and Fritsch 2002),三維非靜力數值模式。 垂直網格為從模式表面150 m至上方500 m。 垂直網格到達20 km-26 km使用Rayleigh damping layer。 Y方向上的範圍為60 km。 X方向上為600 km。 降水微物理過程使用Thompson et al. (2004)參數化。 Y方向為一週期邊界條件

對流生成: 水平環境與FM06相同。 使用理想的熱力剖面和風場。 空氣塊溫度 相較於環境高4 K 隨機亂流 0.1 K 邊界層混合比為14 g kg-1

山脈在Y方向上為無線長,且沒有Y方向上的變數。 一鐘形的山脈: h(x) : 山脈高度 H:山脈最高高度 (1km) Xp:山脈最高鋒位置 a:山脈一半的寬度 (50km) 山脈在Y方向上為無線長,且沒有Y方向上的變數。 (defined as 1 km in these simulations 模擬的颮線設定為在冷池達到山脈底部前,發展三小時達到成熟。

實驗設計 熱力剖面 平均風 低層風切 改變風切,維持平均風的大小 Q:d圖2.5km以下平均風不變

當熱力環境不利於颮線橫越山脈時,垂直風場的 影響。 第一種:在背風面引入低層冷卻,當颮線到達山 峰時,高度低於2km,表面溫度減少至6或12k。 第二種:減少邊界成的混合比從14至11g kg-1。

控制實驗 控制模擬的部分,是為了確定以上的設定與FM06概念模式相同。

surface simulated reflectivity contour : -2 K θ’

surface simulated reflectivity contour : -2 K θ’

有無地形的比較 Θ’ (K)

A) B) shaded: w (ms-1) contoured: θ’ (k) C) D) E) F)

shaded: U (ms-1) contoured: W (ms-1 ) shaded: w (ms-1) contoured: θ’ (k) W (m/s) shaded: w (ms-1) contoured: θ’ (k)

敏感度實驗 (平均風)

dBZ θ’ w dBZ θ’ w

CTL W + 5 m/s

dBZ θ’ w

敏感度實驗 (低層風切)

dBZ θ’ w

Rotunno–Klemp–Weisman (RKW) theory: 冷池和風切之間的平衡,影響垂直上升氣流的強 度。 計算密度流速C和體積風切ΔU之間的不平衡,以 說明冷池和風切之間平衡的變化。

H: 冷池厚度 B: 浮力 Θ: 位溫 qv , qc ,qr: 水氣、雲滴和水滴的混合比

根據RKW定律,C/ΔU = 1為理想陣風鋒面抬升。

Shear -5 m/s

-5 m/s +5 m/s dBZ Θ’

平均風: 造成較大尺度的抬升和下沉運動,使得對流增強和消 散。 風切: 主要影響冷池溫度和深度,以及背風面的C/ΔU。

敏感度實驗 (熱力環境的變化)

dBZ Θ’ -6 k CTL SBCAPE 825 J kg-1 1790 J kg-1 SBCIN -150 J kg-1 -20 J kg-1 θ/W

dBZ Θ’ -12 k CTL SBCAPE 0 J kg-1 1790 J kg-1 SBCIN -20 J kg-1 θ/W

shaded: θ

敏感度實驗 (Lee drying) 在非橫越颮線觀測中發現其環境較乾,故在下游改變濕度剖面,減少不穩定度及增加對流抑制。

結論 只改變垂直風場,沒有扮演決定理想颮線越過山脈的 角色,但仍影響MCS的發展。 改變低層風切會改變低層外流的強度,以及影響陣風 鋒面在背風面抬升的狀態。 在每個風場實驗中,在背風面的水躍過程造成在冷池 前緣重新生成新的上升氣流。

透過低層冷卻和乾燥化,增加下游的穩定性,仍然造 成MCS橫越山脈,但MCS的強度較弱。

THE END

CAPE (對流可用位能,正能區) 1.由LCL沿濕絕熱線上升至與探空溫度曲線相交所在 之高度。 2.因舉升作用所形成:(如:地形、鋒面、輻合) 由自由舉升凝結面(L.F.C.)沿濕絕熱線上升至與 溫度探空曲線相交,此溫度探空曲線與濕絕熱線 所圍成的區域即為因舉升作用導致之正能區 1. ( 1)由氣壓(P)與露點(Td)之交點沿飽和混合比線上升。 (2)由氣壓(P)與溫度(T)之交點沿乾絕熱線上升。 兩者之交點即為舉升凝結面。 2.由LCL沿濕絕熱線上升至與探空溫度曲線相交所在之高度。 3.因舉升作用所形成:(如:地形、鋒面、輻合) 由自由舉升凝結面(L.F.C.)沿濕絕熱線上升至與溫度探空曲線相 交,此溫度探空曲線與濕絕熱線所圍成的區域即為因舉升作用導致 之正能區

CIN(對流抑制,負能區) 由地面沿乾絕熱線上升至L.C.L.,再從L.C.L.沿濕絕熱 線至與探空溫度曲線相交為止(此點即為舉升凝結面 (L.F.C.)),此所圍成的區域即為因舉升作用所導致 的負能區。

探討新MCS生成起源: 不考慮水氣: 考濾水氣但無初始基本颮線: 沒有呈現任何環境山脈重力波會使得在山脈東面有新對流胞。 在山脈東側造成新的對流系統,其與 ”平均風為 -5 ms-1”的位置類似。 兩個額外的模擬執行確定新MCS的起源:一不考慮水氣和一考慮水氣但不考慮初始熱力剖面來形成基本颮線。 檢查此模擬呈現水氣在迎風面受到抬升形成對流系統。模式內的小尺度擾動將部分空氣塊抬升至自由對流面,形成對流系統。 由地形產生的颮線造成解釋原始MCS發展的困難,其顯現出第一個MCS呈現與其他模式中的地形阻礙和增強類似(cf. Figs. 2d,g,j)。

Θ’ (K) W (m s-1)

為了決定是否現在的模擬在包含冰像投入至和FM06相同的參數空間,一額外相同模式架構的控制模擬但只考慮暖雨的為物理已被執行(Kessler 1969)。 圖6為比較兩個控制模擬實驗的示意圖,顯示出一完全相似的發展; 但是,其清楚的看出包含冷雨為物理允許更大的層狀範圍(Figs.6a,b)以及較低的θe在近的表面的外流(Figs. 6c,d)。 由後向前的入流與冰像有強烈的關係,且其下沉量更多。其後,在中層θe的量被空氣帶到至地面也相對增加(Figs. 6e,f)。 除了這些差異,上游兩個模式內的冷池內的Froude numbers相似。 在考慮冰晶的為物理控制模式包含更冷且更乾的冷池而有更高的穩定性,然而下沉的由後向前的入流藉由增加動能至冷池補償不穩定性,造成較只考慮暖雨模擬的物流Froud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