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理解 “ 惟妙惟肖 ” 、 “ 举世无双 ” 、 “ 享誉 世界 ” 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 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 它的 “ 惟妙惟肖 ” 。
Advertisements

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学生:刘雨欣 指导老师:马岩.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过程  3. 研究结果 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 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 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 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
大教育家孔子 年 1 月 11 日,一座总高为 9.5 米的孔 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2011 年 1 月 11 日,一座总高为 9.5 米的孔 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王学谦. 第二十一章 80 年代小说 第五节 莫 言 莫言( ) 生于山东高密农村一个大家庭。生活 艰苦,自称像一个小动物一样,悄悄 地长大的。 生于山东高密农村一个大家庭。生活 艰苦,自称像一个小动物一样,悄悄 地长大的。 只读完小学五年,就回家务农。 只读完小学五年,就回家务农。
弟子规 带读简说. 一、弟子规之名称由来 原名【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
古诗鉴赏 (常用答题方法 ).
欣赏美.
《金匮要略方论》 汉 · 张仲景.
授课人:王苗.
中國語文科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修辭手法.
第三课 氓.
梦想的力量 博湖一小 赵秀珍. 梦想的力量 博湖一小 赵秀珍 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相互交流一下。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梦想的力量是什么? 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相互交流一下。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导入 一个女子,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the first period. 学习目标 重点单词 (会听,说,读,写新单词) : pencil, book,eraser, pencil box, schoolbag, dictionary, his,mine, hers,Excuse.
2、加一笔成新字 一 →二 二 →三、干、工 十 →土、士 口 →日、中 日 →目、白、田 月 →用 目 →自 木 →禾、本 大 →天、太、犬 人 →大、个 了 →子.
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 虞超群 执教 《诗经》选读 卫风·氓.
作文训练: 突出中心.
一、蜀中时期(705—724) 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愛情直播不NG -破解戀愛迷思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學生輔導中心.
苏教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的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执教者:唐晨曦.
中国功夫 Zhong guo gong fu.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智取生辰纲 刘晓玮 王麦喜.
人琴俱亡 刘义庆.
四组制作: 许顺楠、姬少丽、李澎、刘伏、 徐娅丽、李頔
经典诵读.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猜一猜 此物不稀奇, 生命不能离, 用刀切不断, 用网捞不起。 答案:水. 猜一猜 此物不稀奇, 生命不能离, 用刀切不断, 用网捞不起。 答案:水.
名人名言: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冰心 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 学过的山水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模块4 短文改错 目 录 专题一  语法句法习惯用语运用型 专题二  篇章结构逻辑前后照应型.
中國語文科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修辭手法.
墨池记 曾巩.
导入新课 请欣赏川剧变脸的视频以及各种变脸的脸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玲玲的画 山东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曹雪敏. 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 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 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 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 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歌咏对象是谁?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项羽之死 司马迁.
第三章 古代汉语语法 3—1古汉语语法及其研究 一、《马氏文通》以前的《古汉语研究》
日常管理方法培训 东莞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注塑部 2008年08月29日.
游褒禅山记.
词 五 首.
主辦單位:彰化縣政府教育處 承辦學校:彰化縣大村國中 時 間:102年11月1日(五) 教學者:袁玉芳老師 孫寶蓮老師
第一章 神话.
—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重点字词: 1、吾党之小子狂简 3、暴虎冯河 5、无所取材! 6、予所否者,天厌之 8、子哭之恸.
十五音乐 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登 飞来峰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一单元 自然奇观.
Unit1 What’s the matter? 单 位: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一中 授课人: 温 菲 (初中英语)
Wentao Ding Linfeng Shi Jiajie Yu
16 葡萄沟.
29 父亲和鸟.
  你喜欢鸟吗?这些鸟可爱吗?.   你喜欢鸟吗?这些鸟可爱吗?   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课后“我会认”里出现的字多读几遍。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课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一九九四年九月五日.
Unit Three Is this your pencil? Section A 1a-2d.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主讲教师:赵璟智 ( Emily ).
take, spend, cost 和pay 的用法
定语从句(16).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說話的藝術 香港仔工業學校 盧仲衡老師.
同位语从句(续) 名词从句(1).
语文S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天上偷来的火种.
14、梅兰芳学艺.
毕业论文答辩模版 电子信息专业 2015级本科08班 北京大学 论文宝 答辩人: 教授 导师: 深蓝与灰白搭配 简洁严谨学术风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唐宋八大家”之一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写作背景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

朗读正音 1、庐冢(zhǒng) 2、盖音谬(miù)也 3、窈(yǎo)然 4、咎(jiù) 5、无物以相(xiàng)之 6、何可胜(shē ng)道 7、王回深父(fǔ) 8、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实”之“华(huá )”者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齐读课文

作者游踪示意图 小结:写游记须有明确的方位感。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 这里作“在”讲。   第一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舍: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址:山脚 卒:死后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 这里作“在”讲。 阳:山的南面 (也可指水的北面)

   第二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侧: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以:与 “上”“下”“东”“西”连用,表示  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穷:尽,指走尽洞的深处,走到尽头,形容词 作动词 十一:古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 或:有的人 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第二自然段 → → → 深 难 奇 悔 平旷 前洞 记游者甚众 略述前洞后洞概况 对 比 窈、寒、深 后洞 记游华山 洞的经过 记游者少 对 比 窈、寒、深 后洞 记游华山 洞的经过 记游者少 详记游后洞的经过 → → 深 难 奇 补叙出洞后的心情 → 悔

游 褒 禅 山 记 第二课时

回顾本文写作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代词,它(指仆碑)。 ——前“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作“好游者”定语)。 ——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后“其”:代词,那些(代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视其左右 9、谬其传 10、咎其欲出者 11、其孰能讥之乎? 12、既其出 ——代词,他们(指古人)。 ——代词,指自己。 ——代词,它(指洞,洞壁)。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助词,无义。

总结用法 人称代词:他、它、我 …… 代词 其 指示代词: 这、那…… 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助词:无实义

学以致用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6、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 代词 它(指郑国) —— 代词 这(指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 代词 它的 (指赵国)        —— 代词 这        —— 代词 他们 ——助词,无实义。

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古文观止》的编者

明确思路  叹 古人求思之深 余之所得 志 奇观常在险远 尽吾志 无悔矣 力 物

思考题 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 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第一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结论:求学要深思而慎取

山名(本名、别名) 洞名(前洞、后洞) 仆碑、音谬 游后洞 记游 议论 怠而出 音谬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音谬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布置作业 : 1、夯实背诵 2、迁移运用——完成《导与练》P 3、预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理清作者演讲的思路

游 褒 禅 山 记 第二课时

回顾本文写作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代词,它(指仆碑)。 ——前“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作“好游者”定语)。 ——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后“其”:代词,那些(代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视其左右 9、谬其传 10、咎其欲出者 11、其孰能讥之乎? 12、既其出 ——代词,他们(指古人)。 ——代词,指自己。 ——代词,它(指洞,洞壁)。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助词,无义。

总结用法 人称代词:他、它、我 …… 代词 其 指示代词: 这、那…… 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助词:无实义

学以致用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6、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 代词 它(指郑国) —— 代词 这(指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 代词 它的 (指赵国)        —— 代词 这        —— 代词 他们 ——助词,无实义。

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古文观止》的编者

明确思路  叹 古人求思之深 余之所得 志 奇观常在险远 尽吾志 无悔矣 力 物

思考题 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 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第一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结论:求学要深思而慎取

山名(本名、别名) 洞名(前洞、后洞) 仆碑、音谬 游后洞 记游 议论 怠而出 音谬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音谬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布置作业 : 1、夯实背诵 2、迁移运用——完成《导与练》P 3、预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理清作者演讲的思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