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第2組
研究源起 ~17歲 18-25歲 26-40歲 41-60歲 60歲以上 年紀 女性 男性 內衣、褲 衛生棉 內褲 內衣 保險套 成人影片 保險套 26-40歲 不孕症治療 微波食品* 生髮液 41-60歲 更年期治療 陽痿 60歲以上 成人紙尿褲 看護、養老院 *視都市化程度而定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目錄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及重要性 研究方法 結論 未來研究建議
研究 動機
研究動機 避免消費者購買時的尷尬 減少消費者在選購過程中負向情緒的影響
研究目的 及重要性
研究目的及重要性 了解 購買行為 之現況 降低尷尬感 促進健康
研究 方法
研究架構 H1 H2 無 有 行為反應 Behavior (有尷尬反應/無尷尬反應) 在場者相關性 Presense of others (男/女) 受測者知覺 Perception (有尷尬/無尷尬) 尷尬程度 Embarrassing degree (高/低) H1 有 商品擺放位置 Place of goods (依性別區分/未依性別區分) H2 相關文獻:張光慈(2008)。尷尬對消費順從意願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論文。
實驗一 H1 無 有 行為反應 Behavior (有尷尬反應/無尷尬反應) 在場者相關性 Presense of others (男/女) 受測者知覺 Perception (有尷尬/無尷尬) 尷尬程度 Embarrassing degree (高/低) 有 H1 無
實驗一 控制實驗環境 受測對象 進行實驗觀察 整理資料及分析 安排不同性別之在場者於保險套貨架附近逗留 架設隱藏攝影機 18-25歲之男性 觀察受測者打開任務卡時的反應 根據影片觀察受測者是否有尷尬反應 任務完成後進行顧客知覺之分析 以影片驗證訪問與行為是否一致 進行實驗觀察 整理資料及分析
實驗一 Q:打開任務紙後,你有什麼想法? A:害羞、難為情……等
實驗一 Q:打開任務紙後,你有什麼想法? Q:購買時是否有其他顧客? Q:購買時身旁顧客是否為異性?
實驗一 受測者 A 「剛剛在打開紙條的時候,我嚇一跳,想說怎麼會要買這個,然後在拿的時候旁邊有一個女生,我有點不敢過去。」 受測者 B 「打開紙條的時候,我傻眼,沒注意旁邊有沒有人,拿了就趕快去結帳了。」 受測者 C 「我就知道要買這種奇怪東西,旁邊的女生在玩手機沒有注意我,所以我覺得還好,找到之後就去結賬了。」
實際購買行為 實驗一
實驗一 徘徊 迴避 遮掩
實驗一 86.7% 13.3%
實驗二 H2 商品擺放位置 Place of goods (依性別區分/未依性別區分) 尷尬程度 Embarrassing degree (高/低) H2
實驗二 圖1 圖2 圖3 圖4 便利商店內設有男性專區,旁邊無顧客 便利商店內設有男性專區,旁邊有女性顧客 便利商店內原始擺設,旁邊無顧客 便利商店內原始擺設,旁邊有女性顧客 圖3 圖4
實驗二
小結 在場者為異性,顧客知覺尷尬,尷尬程度高 H1 未依性別區分商品擺放位置,尷尬程度高 H2
結論
結論 理論 貢獻 增加店舖的營業額與獲利 讓尷尬產品不再尷尬 實務 意涵 促進健康與生活滿意 降低青少年愛滋病發生率 降低少女墮胎比率
限制一 : 實驗場地限制 限制二 : 消費者結帳時的尷尬 研究限制 限制一 : 實驗場地限制 限制二 : 消費者結帳時的尷尬
未來 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時電子報(2009)。六成二男生出夜不戴保險套。 中時電子報(2016)。怕女友尷尬 超商偷100元保險套被罰2000元。 文化一周 (2015)。1239期 販賣機進校園 愛滋問題須正視。 林思潔(2005)。零售擁擠對消費者情緒、調適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光慈(2008)。尷尬對消費順從意願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論文。 陳雨鑫(2014)。保險套販賣機進校園「卡關」。 黃琳凱(1994)。消費者情緒、涉入程度與商店購物經驗對購物意願影響,東吳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雉倫(2003)。尷尬對消費順從之影響 ,國立中央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珮妤(2011)。體驗行銷的秘密。Cheers雜誌,第22期。 翟本瑞(2000),〈性教育的限制與困境:. 台灣社會青少年性觀反省〉,《教育與社. 會》,台北:揚智文化,頁134。 鄭伊婷(2013)。探討尷尬之情境規則與沉默行為之運作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學士論文。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Aspler, R. (1975),” Effects of Embarrassment on Behavior Toward Oth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32, No.1, 145-153. Dahl,R.W,Manchanda, R.V ,and Argo, J. J, (2001),Embarrassment in Consumer Purchase; The Role of Social Presence Familiart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8, 473-481 Edelmann, R. J.,(1987),The Psychology of Embarrassment, John Wily & Sons Metts, S. and Cupach, W. R. (1989), Situational Influence on the Use of Remedial Strategies in Embarrassing Predicaments,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151-162 Miller, R. S. (1996), Embarrassment Poise and Peril in Everyday Life, New York:Guilford Press. Modigliani, A. (1971), Embarrassment, Facework, and Eye Contact: Testing a Theory of Embarrass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7, 15-24. Moore, S. G., Dahl, D. W., Gorn, G. J., & Weinberg, C. B. (2006). Coping with condom embarrassment.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11(1), 70-79. Schlenker, B. R. and Leary, M. R. (1982), Social Pstchology amd Self-presentation: A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2, 641-669. Schlenker, B. R., (1980), Impression Management; The Self-concept,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Monterey, CA: Brooks/ Cole Publishing
THANK YOU
Q&A 尷尬不在,不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