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質的組成及其變化
物質的形成 原子結合方式 起源 道耳吞原子說 原子不可分割嗎? 原子的構造
道耳吞原子說 一切物質都由原子所組成-原子是組成物質之最基本粒子,不可再分割。 同種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和性質,不同種類的元素的原子,質量和性質不同。 不同種類元素的原子,能以簡單整數比,互相結合成化合物。 化合物分解所得的原子,與構成化合物的同種原子,性質相同。
原子的構造 原子核外的電子 (由湯木生發現) 原子核 (由拉塞福發現) 軌域 中子 質子 電子在原子核外分布情形 質量數
陰極射線 在近真空玻璃管內,通高壓電(104 V)從陰極射出不可見的射線稱之 1atm 不導電,電子被眾多氣體分子阻擋,未加速的電子無法激發氣體分子中電子 10-2 ~ 10-4 atm 氣體外層電子受撞擊產生離子而導電,內層電子被激發至高能階後掉回低能階而產生氣體發光,不同氣體呈不同色光大電流(射出的電子加上激出的電子) 10-6 atm 以下 氣體發光消失,陰極射線撞擊螢光劑 ZnS 管壁產生螢光(與TV同) 因氣體分子稀薄,電子由陰極直射陽極而導電,與氣體種類無關小電流(僅射出電子)
湯木生Electrons
α粒子散射實驗Nucleus
名稱 成 分 粒 子 實 驗 成 就 科 學 家 原子 核外《電子》 陰極射線 發現 ─《電子》 1879克魯克斯 英 Crookes 電子荷質比〈一種〉 e/m = 1.76×108Coul/g 1897湯木生 英 Thomson 核內《質子》 《中子》 a → 氮實驗 發現 ─《質子》 1919拉塞福 紐 Rutherford a → 鈹實驗 發現 ─《中子》 1932查兌克 英 Chadwick 原子模型 西瓜原子模型《無核》 1898湯木生 a 散射實驗 核原子模型 《有核》 1911拉塞福 電子→金屬靶 生不同 X-ray 建立原子序週期表 1913莫士勒 紐 Moseley
原子結構 名 稱 原子結構 組成粒子 電 性 質量(公斤) 表 示 原 子 [2r=10-10m] 電子雲 電子[e-] 負 電 名 稱 原子結構 組成粒子 電 性 質量(公斤) 表 示 原 子 [2r=10-10m] 電子雲 電子[e-] 負 電 9.11 × 10-31 化學性質 原子核 [2r = 10-15-10-14m] 質子[p] 正 電 1.673 × 10-27 元素種類 中子[n] 不帶電 1.675 × 10-27 同位素
X 元素 標示為 質量數 ( A ) = 質子數 + 中子數 = 原子量 ( 取整數 ) 質子數 ( Z ) = 原子序 = 原子核電荷數 = 電子數 ( 原子 ) 中子數 (A-Z) = 質量數 - 原子序 價 數 ( m ) = 失去或獲得電子數 個 數 ( n ) = 組成的個數
同位素:(isotope) 定義:質子數(原子序)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
元素 同位素 名稱 自然界存量(%) 氫 99.999 0.001 極微量 碳 碳-12 98.892 碳-14 1.108 氧 氧-16 99.759 氧-17 0.037 氧-18 0.204 鈾 鈾-234 鈾-235 0.725 鈾-238 99.275
由同位素 39K 40K 41K 求鉀原子量: 39K 38.9637 amu × 93.2518 % 40K 39.9640 amu × 0.0117 % +) 41K 40.8618 amu × 6.7302 % ─────────────────── = 39.0983 amu
相 同 相 異 同位素 電子數 質子數 (原子序) 化學性質 (非核反應) 中子數 質量數 (原子量) 物理性質 39K 19 20 39 40K 21 40 41K 22 41
核外電子的排列方式 軌道說:早期科學家(拉賽福、波耳)認為電子繞核公轉,有一定的軌道。 軌域說(orbital):現代科學家們根據理論與實驗,隨無法知道電子在核外確切位置與運動的軌跡(因為電子質量極小,運動速度又極為快速)但可以用數學方式算出電子核外出現的機率之大小,把出現機率較大的區域勾畫出來該區域即稱為軌域。
殼層(shell):電子於核外並非隨機分佈而是有幾個固定的能量層,,依次為K,L,M,N…即最內層為K層,其餘按英文字母順序。且由內而外,每一層能量逐漸升高。 價電子(valence shell electron):一原子內排列在最外層的電子稱之為價電子,元素的性質是由價電子決定之,而非決定於元素之總電子數。
週期 原子 K[2] L[8] M[18] N[32] 一 [2] 1H 2He 1 2 二 [8]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3 4 5 6 7 8
三 [8]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2 8 1 3 4 5 6 7 四 [18] 19K 20Ca 21Sc 9 22Ti 10 23V 11 24Cr 13 25Mn 26Fe 14 27Co 15 28Ni 16 29Cu 18 30Zn
或以 表示
或以 表示
電子點式表示原子結構 由於原子的化學性質和最外層的電子關係最為密切,因此常用的表示法僅畫出最外層的電子如:
原子結合的方式 NaCl的形成 H2O的形成 例題 例題 常見各種物質的化學式
試寫出氯化鈣的電子點式表示法及化學式。 解:一般化學式可按照下列步驟書寫 Cl為非金屬,Ca為金屬,他們形成的鍵結應為離子鍵。 Ca的電子排列為2,8,8,2容易失去二個電子成為Ca2+;Cl的電子排列為2,8,7,希望得到一個電子成為Cl-。 寫出不帶電的化學式,應由一個鈣和二個氯構成,其化學式為CaCl2。 寫出化合物的電子點式
試寫出氟化氮的化學式及電子點式的表示法。 解:氮與氟的化學式可按照下列步驟完成 F為非金屬,N亦為非金屬,它們形成的鍵結應為共價鍵。 F的電子排列為2,7,若得到一個電子可成為鈍氣組態。N的電子排列為2,5需要3個電子方可成為鈍氣組態。 每個氮原子必須和三個氟原子共用電子,其化學式為NF3。 其電子點式可寫成:
化學鍵(chemical bond) 定義:原子與原子相互靠近所產生的作用力稱為化學鍵。 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價電子數,因此靠近時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學鍵。 種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隅體理論(Octet rule) 不論共價鍵或離子鍵在形成穩定粒子時,各組成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等於鄰近的惰性氣體原子的價電子數(除He以外,每個惰性氣體元素之價電子數均為8個),亦即最為層以8個價電子為全滿,故呈安定的狀態。
共價鍵(covalent bond) 在_________與___________之間所形成的化學鍵。 非極性共價鍵:兩個_______的非金屬原子之間所形成的化學鍵。 極性共價鍵:由兩個_______的非金屬原子之間所形成的化學鍵。
Na原子與Cl原子經電子轉移後,形成帶正、負電荷的離子而相互吸引的鍵結方式稱為離子鍵。
NaCl的形成 由Na+與Cl-形成離子鍵 NaCl(s) 離子固體
離子鍵(ionic bond) 定義:由於金屬容易失去電子形成_______;非金屬原子容易接受金屬原子所放出之電子而形成_______兩個不同的離子靠正負電荷的靜電吸引力結合在一起,該引力即為離子鍵。 含離子鍵的化合物稱之為「______________」,常溫下以固體存在稱為____________。
NaCl在固體中,每一個Cl-被6個Na+包圍 其化學式以Na+:Cl-=1:1表示為NaCl(S)此式稱為實驗式或簡式。
離子固體中離子鍵多而強,故______及______均甚高。 離子化合物是以______來表示,因為離子化合物為三度空間之連續網狀結構,沒有單獨分子存在,因此不能用分子式表示,只能以簡式(實驗式)表示,例如:NaCl即為簡式。
金屬鍵(metal bond) 金屬原子的價電子常很少,容易失去,故可以在原子間自由的移動,因量多而形成_________,這些原子失去價電子而形成帶正電荷的陽離子,但靠電子海的引力而不會互相排斥故可以形成穩定的金屬物質,該引力就是金屬鍵。
原子量的定義與發展 西元1905年國際原子能委員會決定,以自然界存在的氧訂為16.00做為原子量的比較標準;但後來發現氧的三種同位素16O、17O、18O,而這些同位素的組成也非完全固定。 西元1961年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合會( IUPAC ),決定以12C同位素 = 12.0000 a.m.u.做為原子量的比較標準。
分子量為分子中所有原子的原子量總和。
克原子量、克分子量、亞佛加厥數與莫耳 克原子量為1莫耳原子的質量。 克分子量為1莫耳分子的質量。 亞佛加厥數:為一克原子量或一克分子量的任何物質,均含有6.02 × 1023 個原子或分子,此值為了紀念科學家亞佛加厥,故稱為亞佛加厥數常以N表示。
莫耳(mol) 莫耳是化學計量的「單位」,所謂的1 莫耳是含有 6.02 × 1023 個粒子
計算 ×6.02×1023個/mol 原子莫耳數mole 原子個數 重 量 × 原子量 g/mol g [分子] [分子] = 克原子數 重 量 g 原子莫耳數mole [分子] = 克原子數 原子個數 [分子] × 原子量 g/mol ÷ 原子量 g/mol ÷6.02×1023個/mol
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生化學變化時,可由肉眼辨認、儀器測量的性質,例如:顏色、b.p.、m.p.、質量、密度、溶解度、導電、導熱性… 化學性質: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所表現的特性,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力、還原力、酸鹼性、腐蝕性…
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NaCl(aq) C12H22O11(aq)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可以導電的物質。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不能導電的物質。
阿瑞尼士(Arrhenius) 解離說 定義:物質在水中(或熔融狀態)會釋放出帶正電的陽離子、及帶負電的陰離子時,稱為解離。 此時溶液呈電中性,代表陽離子所帶的總電量會等於陰離子所帶的總電和量。但是,溶液中陽離子數目不一定等於陰離子數目。 當溶液通電時,陽離子會往負極移動,陰離子會往正極移動。
解離 Cu2+ + Cr2O72- 藍 橙 CuCr2O7
沈澱反應 Precipition Reactions 鹽類的溶解度: 可溶:溶解度大於0.1M。 微溶:溶解度接於0.0001M與0.1M之間。 難溶:溶解度小於0.0001M。 不溶:溶解度極小。
不同的兩種電解質互相混合時,陽離子與陰離子互相吸引形成化合物,若在水中的解離度小,則析出沈澱,此現象稱為離子沈澱反應。
氯化鋇與硫酸鈉皆易溶於水,兩水溶液互相混合後,溶液中的Ba2+與SO42-互相碰撞後,會產生白色固體沈澱硫酸鋇。此種固體物質由溶液生成的過程稱為沈澱。 BaCl2(aq) + Na2SO4(aq) → BaSO4(s) + 2NaCl(aq)
離子反應式: 2Na+(aq) + SO42- + Ba2+(aq) + 2Cl-(aq) → BaSO4(s)_+ 2Na+(aq) + 2Cl-(aq) Ba2+(aq) + SO42- → BaSO4(s)_
其反應方程式為: Pb(NO3)2(aq)+ 2KI(aq) PbI2(s)+2KNO3(aq) 淨離子方程式為: Pb2+(aq) + 2I-(aq) PbI2(s)
重要的沈澱反應 AgNO3(aq) + NaCl(aq) → AgCl(s) + NaNO3(aq) Ca(OH)2(aq) + CO2(g) → CaCO3(s) Pb(NO3)2(aq) + 2KI(aq) → PbI2(s) + 2KNO3(aq)
酸鹼中和反應Acid-Base Neutralization Reactions 阿瑞尼士學說( 1887 Arrhenius ) 酸(acid):水溶液中,游離或與水作用產生 H+的物質。 鹼(base):水溶液中,游離或與水作用產生 OH-的物質。 鹽(salt):由酸與鹼_中和所產生的化合物稱為鹽。如NaCl、CaCl2。
酸鹼中和反應(Acid-Base Neutralization Reactions) 水溶液中 H+ 與 OH- 反應生成 H2O 的反應。 當達到中和時,H+的莫耳數=OH-的莫耳數
其反應方程式 HCl(aq)+KOH(aq) KCl(aq)+ H2O(l)
常見指示劑 指示劑 變 色 範 圍 適用類型 橙色 IV 紅 1.3 ~ 3.2 黃 強酸-弱鹼 甲基橙 3.1 ~ 4.4 黃橙 甲基紅 4.2 ~ 6.3 石蕊 5.0 ~ 8.0 藍 強酸-強鹼 溴瑞香草藍 6.0 ~ 7.6 酚 無 8.3 ~ 10.0 強鹼-弱酸 茜素黃(R) 10.1 ~ 12.0 靛藍 靛 11.0 ~ 13.0
氧化還原反應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氧化數(價數) 元素單質 = 0 離子 = 帶電數 化合物總氧化數 = 0 非金屬常為:鈍氣族 = 0,鹵素 = - 1,氧族 = - 2,氮族 = - 3,碳族 = - 4
I A 必為 +1 Li+ Na+ K+ Rb+ Cs+ Fr + II A 必為 +2 Be+2 Mg+2 Ca+2 Sr+2 Ba+2 Ra+2 III A 必為 +3 B+3 Al+3 Ga+3 In+3 Tl+3(+1) F 必為 - 1 H 常為 +1 O 常為 - 2
氧 化 反 應 還 原 反 應 早期 與O化合 失去O [or與H化合] 電子轉移 失去電子 得到電子 氧化數變化 氧化數↑ 氧化數↓ 氧還劑 還原劑 氧化劑 氧還力 還原力 氧化力
+ + + 2NaOH(aq) Cl NaClO(aq) NaCl(aq) H O(l) 2(g) 2 由方程式可知: .aq表水溶液,s. l. g. 分別表固液氣三態 .方程式各物質的係數比,即為粒子的莫耳數比 .反應前後,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只是原子重新 排列組合,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由方程式不可知: .反應物是否完全反應 .無法得知反應起始莫耳數 .反應速率有多快?
解題步驟 1.列出方程式,並平衡係數 2. 反應物重量 產物重量 反應物莫耳數 產物莫耳數 依方程式係數作用
根據方程式3-5,假設有7.09公克的氯氣和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則會消耗多少公克的氫氧化鈉?生成多少公克的次氯酸鈉? 解:先將氯氣的質量換成莫耳數(Cl2=70.90), ,方程式中的係數比即為莫耳數比, (消耗的NaOH).將NaOH 的莫耳數換成重量(NaOH=40.00), ×0.200mol=8.00g,生成的NaClO的克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