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洁净机械制造实验室是 2009 年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秉承“突出特色、创新发展“的宗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实验室主任为黄传真教授,实验室副主任为刘战强教授和李方义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教授。实验室固定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教授,教育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 of Nuclear Detection & Electronics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 Tech. of China 1.4 核电子学 ASIC 研究 虚实结合 -- 核与粒子物理 实验教学的探究 报告人.
Advertisements

戴 万 阳 ( 教 授 ) 南京大学 数 学 系 2015 年 5 月 13 日
病案管理在医院统计中的作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余晓红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暨现代远程教学院 院长
中央大學機械系 吳育仁(Yu-Ren Wu).
曲延棣 副教授兼系主任 義守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华东师范大学61周年校庆学术报告 清松化学学术系列讲座
2012年 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說明會 落實成果導向認證機制 與國際接軌.
信息技术与旅游的交叉研究进展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黎巎 张凌云 2012年4月21日.
图书馆订购的纸质外文期刊目录 F:经济 H:语言、文字 I:文学 O:数理科学和化学 Z:综合性图书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Welcome to QUT The Sky is the limit.
学术论文写作 与投稿指南.
個人簡介 施再繁 台大電機所計算機組博士.
新新經濟(時代)的職場競爭力- 應屆畢業生初入職場應有的認識
報告大綱 系務發展 學生來源 師資陣容 研發資源與成果 課程規劃 學生成就與發展 2. 報告大綱 系務發展 學生來源 師資陣容 研發資源與成果 課程規劃 學生成就與發展 2.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 留学项目专场讲座 昆明理工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国留学服务部.
2010「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 私人辦學的機會與挑戰 元智大學 彭宗平 Nov. 4, 2010.
He said: What is a team? Team is not to let the other person failed, and do not let any team member fail!
Chinese hot pot - Harvard Project
汇报人:李臻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持续创新 合作共赢 山东华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树德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電資學院 院長候選人 蕭鳳翔 2010年4月29日.
前進美國實力再造— 展現台灣留學生競爭力 聯合大學電機系 吳有基 教授.
UTS:INSEARCH 课程培训.
2010级 年级大会 出国、免研、就业、毕业.
管理系统工程案例 Management systems engineering cases
陆哲明 博士、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对抗技术研究所
管理系统工程案例 Management systems engineering cases
EUKE MAGTECH LIMITE 欧科磁业技术有限公司
近期申请问题及相关案例 Justin 22/12/14.
libD3C: 一种免参数的、支持不平衡分类的二类分类器
Innovation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开关磁阻电机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 电力电子研究中心 Dep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汇报人:王晓东 单 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 期:2016年9月
優質教育基金研究計劃研討會: 經驗分享 - 透過Web 2.0推動高小程度 探究式專題研習的協作教學模式
Special English for Industrial Robot
Eva Lerner-Lam, M.ASCE, F.ITE 林意华, M.ASCE, F.ITE
Elderly Suicide in Hong Kong 香港長者的自殺状况研究
Dr. Jeffrey N. Phillips Senior Program Manager
IET Digital Library 電子電機電通全文資料庫
第 10 章 生產管理 授課教師:__________ 工業工程與管理概論 陳潭,洪堯勳,姚銘忠,黃欽印 著 前程文化出版.
「嗨!老同學…」 S. Chen & F. Che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大学 堪培拉大学 本科国际双学位项目 专升硕项目.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Lab. 行動通訊網路實驗室
緣由 由於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製造技術的精進,系統設計已由運用個別積體電路功能整合的方式進步至系統晶片(System-on-a-Chip, SoC) 設計的世代。原本分屬不同設計範疇的類比(Analog)積體電路設計與數位(Digital)積體電路設計已經必須同時整合,而進入新的混合訊號(Mixed-Signal)積體電路設計的世代。
现代信息检索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基于自适应同步的网络结构识别 陆君安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Wuhan University (复杂网络论坛,北京,April.27-29th,2011)
生命科学概论 授课教师:牛登科 助教: ; 助教: 李希希 兰欣然.
BSDTW 2017.
Connecting Education and Career through Learning
学术论文:如何写?往哪投? 范崇澄 2000年11月.
ACS电子期刊平台 使用指南 iGroup 亚太资讯集团公司.
IFRS 之衝擊與因應 Annie
沙勇忠 Sha Yongzhong 兰州大学图书馆 Libra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介绍 2017年8月.
I Mech E 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使用指南 王茜,iGroup中国 2009年2月
資訊安全概論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ecurity
Georgia Tech Summer Program
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全文电子期刊 iGroup亚太资讯(中国)有限公司.
Highlight in cooperation-branch breakthrough I&S Branch 财年行业突破—冶金行业
IEEE Computer Society 長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理學院 願景、現況、規劃 College of Science, NTHU Vision, Status and Planning
ACM Digital Library 進階利用與實作 郭珮琪主講
(二)盲信号分离.
LIDAR資料精度之探討 Lin Shin-Hung 93/01/16.
大學部學生專題研究 指導計畫說明 鄭士康 台大電機系.
学术报告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生态环境系.
2052 Jorgen Randers (2012) 下個40年的全球生態、經濟與人類生活總預測
緣由 由於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製造技術的精進,系統設計已由運用個別積體電路功能整合的方式進步至系統晶片(System-on-a-Chip, SoC) 設計的世代。原本分屬不同設計範疇的類比(Analog)積體電路設計與數位(Digital)積體電路設計已經必須同時整合,而進入新的混合訊號(Mixed-Signal)積體電路設計的世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效洁净机械制造实验室是 2009 年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秉承“突出特色、创新发展“的宗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实验室主任为黄传真教授,实验室副主任为刘战强教授和李方义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教授。实验室固定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教授,教育部 “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人, 山东省 “ 泰山学者 ” 特聘教授4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7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 人, 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 博士生导师 24 人,教授 38 人,副教授 14 人,讲师 6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 91% ,现有在校博士生 80 人、硕士生 200 人、博士后 20 人。形成了一支基础较强、梯队健全、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师队伍和研究生科研队伍。 实验室所依托的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 “211 工程 ” 和 “985 工程 ” 重点建设学科。 实验室拥有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先进精密加工设备、大型高精度电子测量仪器、各种实验台等,这些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室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五年共获得科研经费近亿元,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 “863” 计划、军工项目以及省科技厅等资助的科研项目 450 多项。 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出版专著 10 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 文共计 2000 多篇,被 SCI 、 EI 和 ISTP 收录约 450 篇,获得 全国优秀 博士论文 2 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2 篇,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2 篇,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3 篇, 获得省部级奖励 50 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效显著。 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围绕环保、高效加工制造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凝练高效洁净加工理论与方法、绿色设计与制造、节能机械装备设计、机电设备与控制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高效、洁净、节能、精密、复合创新设计和加工制造理论方法及其技术应用体系。注重以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为特色,以本领域重要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科技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经过建设,将 “ 高效洁净机械制造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成在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框架下的、国内领先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经过 5 ~ 10 年建设,使 “ 高效洁净机械制造 ” 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水平。

Authors WANG Teng, received his B.Eng degree from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2016, and now is a master candidate at Shando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 includes machine monitoring,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LU Guoliang, received the B.E. and M.E. degrees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China, in 2006 and 2009, respectively. He received his Dr. degree from the Graduat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okkaido University, Sapporo, Japan, in March 2013. H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Shando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mainly include signal processing, machine monitoring, machine vision and visual servo control.

LIU Ji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t LIU Ji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t. of Mechanical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t Carleton University, Ottawa, Canada. He obtained his B.Eng. in Electron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from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in 1998, his M.Sc. in Control Engineering from Lakehead University (Canada) in 2005, and his Ph.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in 2008. Prior to his graduate studies, he worked at Invensys Controls Inc as a Product Engineer and then Production Manager for three years. Before joining Carleton, he worked as an Postdoctoral Fellow in the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UC Berkeley for one and half years. Dr. Liu has been engaged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intelligent mechatronic systems,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more than thirteen years. His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disseminated through over 35 journal publications and 20 conference papers. He is a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of Annual IEEE PHM Conference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an IEEE Senior Member, and a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in Ontario, Canada. YAN Peng, received the B.Eng and M.Eng. degrees from Southeast University in 1997 and 1999 respectively, and the PhD degree from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 in 2003, all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2004 to 2005, he worked as postdoctorate researcher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From 2005 to 2011, he held various industry positions including a Senior Staff Engineer at Seagate Technology at Shakopee MN and a Staff Scientist at Unite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UTRC) at Easthartford CT. Currently he is a full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robust control and control of high precision mechatronics.

Other related papers of our research group in this direction [1] Lu, Guoliang, J. Liu, and P. Yan. "Graph-based structural change detection for rotating machinery monitoring." Mechanical Systems & Signal Processing 99(2018):73-82. [2] Guoliang Lu, et al. A novel framework of change-point detection for machine monitoring.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Elsevier), 2017, 83: 533-548. [3] Teng Wang, Guoliang Lu, Peng Yan, Changhou Lu,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for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Rotating Machinery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nsing, Diagnostics, Prognostics, and Control,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