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建築學-8 邁向永續都市 授課教師:梁佳美 授課日期:20131106
Sustainable City 101 邁向永續城市 向美國學習「永續城市」規劃 1.「聰明成長」(Smart Growth) 2.不智的橫向發展:「都市蔓延」 3.控管土地開發,抑制都市蔓延 4.低密度的困境 5.聰明成長=永續發展? 6.規劃目的並非目的本身 7.「對抗愚昧」 8.批判性思考,才是邁向永續城市的第一課
Learning Path to Green Living 綠色生活的學習之路 1.工業污染在地域間轉移,並未消失 2.生活習慣變革,寧靜革命潛力 3.反射性的消費決策 4.低密度的困境,出門全需仰賴耗能的交通工具代步 5.商品背後的環境和人道成本 6.了解環境和人道成本,決策不再單純 7.減少物質浪費,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8.買二手家具還是新家具? 9.不情願支持跨國企業的理由 10.支持獨立商店,卻排放二氧化碳? 11.節省水資源,還是當影響社區房價的害群之馬? 12.綠色生活大不易 13.只要願意思考,就種下了改變的種子
The Traffic and Green City 從交通談健康綠城市 1.整體的大眾運輸規劃與管理 2.統一的資訊窗口與明確的時刻表 3.無縫的資訊提供 4.整合的票證與優惠的長期票 5.大眾運輸優先與無障礙空間 6.普及的自行車道與大眾運輸結合 (1)限速30公里 (2)交通寧靜區的劃設 強調的是人車共享的公共空間(有別於人車分道概念) a.改善路網結構 b.設置單行道、死巷(囊底路)等,阻隔不必要的穿越性車流 c.降低「交通元素」,也就是減少道路常見的柏油鋪面、標 誌、標線與號誌,改用地磚、植栽、景觀設施與採用視線 接觸來取代 7.生活化的社區道路
人行步道與馬路間的高低差降至最低:考量有障礙人士的用路權
Mass Transportation and Mass Transit 「大眾運輸整體規劃」與「捷運系統建設計畫」 1.「捷運」只是大眾運輸的一環 2.單一建設計畫的迷思 3.整體大眾運輸規劃的項目 (1)根據該地區的地理環境與旅次特性,說明規劃的基本理念,以及預期 達到的目標。 (2)從供給的角度檢視現況,有哪些大眾運輸服務、運輸能量、營運狀況 、服務品質、使用情形與財務營收等項目。 (3)從需求的角度,調查現況與預測未來旅運行為,並在合理假設的運輸 供給下,客觀推估個運輸走廊的旅客需求量。
Mass Transportation and Mass Transit 「大眾運輸整體規劃」與「捷運系統建設計畫」 (4)依據預估的需求量,擬定整個都會區大眾運輸供給的形式與規模。 包括: a.都會區的大眾運輸系統,是由哪些運輸系統所組成? b.都會區內該有幾條大眾運輸的路線? c.這些路線之中,哪些適合用公車,哪些適合用輕軌,哪些必須依賴捷 運,哪些路線得協調台鐵以通勤電聯車提供服務? d.這些路線要用多密集的班距來營運? e.哪些是主要幹道路線,哪些是次要接駁路線? 透過供給概念路網的建立,架構出大眾運輸基礎的服務型態。
Mass Transportation and Mass Transit 「大眾運輸整體規劃」與「捷運系統建設計畫」 (5)除了概念路網的建立外,政府規劃那些措施以提高大眾運輸的方便性、 舒適性、準時性與可靠度?例如:候車空間的改善、旅客資訊系統的 提供、轉乘車站的改善、優先號誌系統更新、票證系統整合、車輛汰 舊換新補貼等等。 (6)詳細條列並實施上述方案的財政來源與預算規模,包括歷年的票箱總 收入、政府營運補貼預算、設施維護預算、新建工程預算,以及政府 對客運業者油價及燃料稅減免的預算額度等等。 4.政府在大眾運輸的角色定位 (1)大眾運輸的統籌協調者 (2)進出大眾運輸市場的管理者 (3)大眾運輸系統的投資者 (4)業者營運狀況的監督者 5.量身訂做最適合的大眾運輸系統
Construction a Disabled Accessible Public Transit 進一步落實無障礙的大眾運輸 1.用「公車岬」取代「公車彎」 2.檢討車站的安全淨空 3.降低緣石高度 4.調整緣石外型 5.調整合適的營運型態 6.人人皆有機會成為廣義行動不便人士
Connection Services between Mas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改善大眾運輸的轉乘設施 1.通勤電車與區域快車 2.輕軌 3.公車 4.計程車 5.接送轉乘 6.短時間停車轉乘 7.長短時間停車轉乘與購物車輛 8.腳踏車 9.遊覽車
Some Myths about Bus Rapid Transit 公車捷運系統的迷思 1.公車捷運系統 (1)提供隔離路權 (2)路口優先號誌 (3)車廂月台齊高 (4)旅客資訊系統 (5)改善收費方式 2.公車捷運系統的迷思 (1)運輸能量 (2)土建成本 (3)車輛成本 (4)環保效益 (5)對民眾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