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寬頻介接網路與IoT實務應用-實驗課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Speaker: 黃柏燁  Introduction Wireless Network ◦ 基本的無線傳輸概念 ◦ 介紹目前無線傳輸的標準 ◦ 介紹各種常用的無線傳輸方式  Introduction Wireless Network.
Advertisements

WCDMA基本信令流程 11通信①班 吴炯天.
中数爱信网络科技(Actioncable)
第十四章 無線通訊安全 本投影片(下稱教用資源)僅授權給採用教用資源相關之旗標書籍為教科書之授課老師(下稱老師)專用,老師為教學使用之目的,得摘錄、編輯、重製教用資源(但使用量不得超過各該教用資源內容之80%)以製作為輔助教學之教學投影片,並於授課時搭配旗標書籍公開播放,但不得為網際網路公開傳輸之遠距教學、網路教學等之使用;除此之外,老師不得再授權予任何第三人使用,並不得將依此授權所製作之教學投影片之相關著作物移作他用。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 Wireless Network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 陳以德 副教授: 濟世CS202-3
PART III 10 無線網狀網路簡介與佈建  無線網狀網路的架構  SEE 網狀網路  無線網狀網路之網路規劃技術
TD-LTE 系统介绍.
中国行业发展报告 介 绍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EPC系统基础培训 廊坊移动 屈文杰 2014 年 12 月.
實驗 9: 無線安全網路之建設.
第 4 章 网络层.
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 103 年度「行動公務訊息平台研習班」 新一代智慧網路通訊應用趨勢 及電磁波知識簡介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第1章 概述.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Chapter 6 電腦網路
TD-LTE 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中兴通讯学院.
Windows系統 入侵偵測與防制工具 成大計網中心 楊峻榮 2003/10/2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網路基本概念與設定方法 林文宗 資管系助理教授
Mode Sele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5G Cellular Networks 林柏毅 羅傑文.
教育部補助「行動寬頻尖端技術跨校教學聯盟第三期計畫-行動寬頻網路與應用-小細胞基站聯盟中心」 Cloud RAN: 雲端無線接取網路與應用 課程單元:多基地台協同運作 (CoMP) (Draft) 計畫主持人:許蒼嶺 授課教師:萬欽德.
LTE网络概述及原理 v1.0.
通訊協定 OSI分層模式 與 TCP/IP協定
無線區域網路 IEEE 標準 1997年制定 規範不同層的運作方式 不同特性的標準
教育部補助「行動寬頻尖端技術跨校教學聯盟計畫-行動寬頻網路與應用-小細胞基站聯盟中心計畫」 Small Cell創新應用與服務專題 實驗單元: Small Cell實驗-觀察Management Report 計畫主持人:許蒼嶺 授課教師:李宗南 國立中山大學 資訊工程系.
光通信发展的几个热点问题 张成良 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 2009年10月 无线宽带、 前端的
TD-LTE 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中兴通讯学院.
網路技術管理進階班---區域網路的技術發展
课程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 了解NTP协议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掌握NTP协议的基本原理 掌握NTP协议的网络结构及实现模型
BTS3911E 一体化站点解决方案 支持UL平滑演进,降低CAPEX 小站点,大容量,提升用户体验 高集成度 ,降低部署成本
乙太被動式光纖網路中 具流量感知性質之節能機制設計 The Design of Loading Aware Power Saving Mechanisms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學生:簡嘉志 指導教授:吳和庭 博士 2016/07/31.
教育部補助「行動寬頻尖端技術跨校教學聯盟計畫-行動寬頻網路與應用-小細胞基站聯盟中心計畫」 Small Cell創新應用與服務專題 課程單元: LTE/SAE網路架構與元件 計畫主持人:許蒼嶺 授課教師:李宗南、簡銘伸、李名峰 教材編撰:李名峰 國立中山大學 資訊工程系.
Small Cell創新應用與服務專題 實驗單元:建立Small Cell執行環境
教育部補助「行動寬頻尖端技術跨校教學聯盟計畫-行動寬頻網路與應用-小細胞基站聯盟中心計畫」 Small Cell創新應用與服務專題 課程單元: LTE之安全需求、安全特性 與安全機制簡介 計畫主持人:許蒼嶺 授課教師:李宗南、簡銘伸、李名峰 教材編撰:李名峰 國立中山大學 資訊工程系.
The Network Core 由互相連結成網狀的router所組成 資料在網路中傳送的方式 Circuit switching
附錄 通訊協定堆疊.
TCP/IP Protocol Suite TCP/IP協定 第二組 投影片製作by簡嘉宏 綦凱宏 林睿敏 滕孟哲.
第4讲 以太网组网及故障排除.
Access Networks.
概述 水平(horizontal)換手 使用相同的無線存取 技術的基站之間切換 垂直(vertical)換手
第 6 章 廣域網路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附錄 傳統電信網路的行動管理機制 (Mobility Management)
指導教授:陳偉業 老師 碩專資管二甲 n 蔡侑峻 正修科技大學 圖書資訊組-組員 2006/12/02
什麼是網際網路? 面臨攻擊的網路 網路邊際 總結 網路核心
第八組 劉佳衢.
第二十二章 電子商務網路架構.
Jia Zhao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BC, Canada
「寬頻匯流網路管理」教材 模組四: 第一章 網路管理架構
報告人:林冠丞 指導教授:陳偉業 班級:碩研資管一甲 學號:MA490212
第5讲 网络层 本讲目的: 概述: 理解网络层服务原理: 因特网的实现实例 网络层的服务 路由选择原理 分层的路由选择 IP协议
Part 2 無線網路的技術.
LTE 协议原理介绍 中兴通讯学院.
具通訊傳輸品質認知性之IEEE e網路形成和快速加入演算法設計
Channel Multiplexing 陳洋升 (2018/9/10).
LTE信令流程 研究院无线所 2010年12月.
LWA (LTE-WiFi Aggregation)
傳輸控制協議 /互聯網協議 TCP/IP.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apacity Based CoMP
Source: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125, No
期未報告:公眾無線網路的架構,比較 通訊所 鍾國麟 主要的內容還是S.Y.
指導教授:梁明章 A 許之青 國立高雄大學 2010/06/25
Wireless Link Layer and IEEE
報告者: 通訊所 陳瑞文 學號: 授課教授: 潘仁義 老師
Mobile IPv4.
教育部補助「行動寬頻尖端技術跨校教學聯盟第二期計畫 -- 行動寬頻網路與應用 -- 小細胞基站聯盟中心」 課程模組: 「LTE-Small Cell 核心網路架構及服務」 實驗-L2:UE在兩個Small Cells間的換手(Handover) 計畫主持人:許蒼嶺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行動寬頻介接網路與IoT實務應用-實驗課程
Link Layer &一點點的Physical Layer
教育部補助「行動寬頻尖端技術跨校教學聯盟第二期計畫 -- 行動寬頻網路與應用 -- 小細胞基站聯盟中心」 課程模組: 「LTE-Small Cell 核心網路架構及服務」 實驗二: QoS網路效能指標 (Delay, PLR, Throughput) 的量測 計畫主持人:許蒼嶺 (國立中山大學.
Requirements for SPN Information Modelin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行動寬頻介接網路與IoT實務應用-實驗課程 實驗三 : 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系 教材編撰:余遠澤 教授      陳星孝

章節要點 熟悉LTE Small cell的環境架構 透過實驗了解LTE行動網路環境的架構與運作原理 介紹實驗相關設備時的基本理論與相關基礎指令 透過平台所提供之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介面,熟悉了解SDN/NFV相 關之功能設計 透過設計SON模組,觀察網路流量狀態,並因應環境變化 自動調整與修正small cell設定 了解如何介接IoT gateway與sensor裝置 設計一個可能的IoT應用情境,了解IoT與small cell兩者間 的關係

章節目錄 1 2 3 4 實驗一:小細胞基站建置實驗 實驗二:SDN/NFV for small cell開發實驗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4 實驗四:Small cell及IoT環境中行動視訊串流介接技術建置實驗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目的 實驗環境 實驗步驟 問題與討論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目的 延續上一個實驗的架構,更進一步了解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模組。 介紹Small cell的Handover機制與SON相關功能。 設定Small cell中的SON相關功能,當網路流量狀態或訊號更動時,如何因應環境變化自動調整與修正small cell之設定。 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自我組織網路,使基地台根據當前環境,自動調整與修正,優化自己的訊號。 自我組織網路其功能可細分為自我設置(Self-configuration)、自我優化(Self-optimization)、自我修復(Self-healing)。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本次實驗要做的事情有: 了解Handover換手機制與相關知識。 設定ITRI Small cell內建的SON功能參數 請同學設計一個Shell script程式,此程式需包括以下功能: 須從外部執行檔案,連線至Small cell,做參數設定。 可以手動輸入參數數值與選擇參數模式。 確認是否成功執行參數功能。 Page. 6 Page. 6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可以看出傳統布建基地台由初期的基地台Planning開始,包括尋找合適的基地台架設位置,基本基地台參數的設定,例如發射功率、天線角度等等,而每當架設一台基地台就必須重複設定相關參數,這會造成重複性的成本增加。 到了中後期,有一定的基地台數量時,要避免鄰近的基地台互相干擾,以及周圍環境的改變,例如大樓的興建,這時必須對基地台做最佳化的調整(Optimization),包括控管路測工具的開發成本、實際路測(Field Trial)的成本,加上針對基地台做最佳化,這將是日以繼夜不間斷的工作。 可以試想,尖峰時間的通話量、離峰時間的通話量、晴天、雨天、白天、晚上,無線環境隨時隨地在改變,這些都必須投入人力的付出成本。 資料來源:http://www.2cm.com.tw/technologyshow_content.asp?sn=1309260004 Page. 7 Page. 7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自我組織網路其功能可細分為自我設置(Self-configuration)、自我優化(Self-optimization)、自我修復(Self-healing)、用戶可感知的品質強化(User Perceived Quality Enhancement)、功率節省(Energy Saving)、SON for Home eNodeB、混合管理架構(Hybrid Management Architecture)等部分,其中前三項為SON主要的三大功能。 資料來源:http://www.2cm.com.tw/technologyshow_content.asp?sn=1309260004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Handover (訊號換手)   什麼是Handover(訊號換手)?Handover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通話者得到更好的通話品質,所以無線通訊系統(GSM/3G)可將正在進行中的通話連線,轉移到不同的基地台或是更改通話連線所使用的頻道,已較佳的基地台或是頻道來對只用者提供服務。而一般手機使用者並不會察覺通話有任何的中斷,這就是Handover(訊號換手)。 Handover換手機制為SON一個著名的重要功能。 Page. 9 Page. 9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Handover換手機制) 3GPP規範中的X2-Handover流程圖 在 3GPP 的規範中定義了兩種換手方式,第一種為 X2-Handover, 如圖所示, 在 X2-Handover 中,當 S-eNB 決定要讓 UE 換手到 T-eNB 時, S-eNB 是直接跟 T-eNB 做溝通,且當 T-eNB 與 UE 完成 RRC Connection 後才 通知 MME 做 Path switch。 Page. 10 Page. 10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3GPP規範中的S1-Handover流程圖 在 3GPP 的規範中定義了兩種換手方式,第二種為 S1-Handover, 如圖所示, 當 UE 換手時,S-eNB 是透過 MME 與 T-eNB 做溝通, 這種換手方式是全程都請 MME 協助換 手這是跟 X2-Handover 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Page. 11 Page. 11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在ITRI中,是使用X2-Handover換手方式。 此圖為 ITRI 的換手流程, ITRI 的換手方式是採用 X2-Handover, 換手決定都是由 RRM 傳出訊號給 T-eNB , 而 UE 的訊號同步則是由 RRM 傳 Message 給 RRC,告訴 RRC 請跟 UE 做同步。 Page. 12 Page. 12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RSRP Measurement Report Mapping UE會測量自己周遭eNB的訊號強度並回傳給S-eNB,S-eNB會根據此訊號強度來決定是否要讓UE換手。 下表為在ITRI中,所接收到的RSRP代號範圍。 Page. 13 Page. 13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在 3GPP 的規範中有定義五種是否要換手的事件,分別用不同的代 號代表著不同的換手條件。 在 3GPP 的規範中有定義五種是否要換手的事件,分別用A1、A2、A3、A4和A5不同的代號代表著不同的換手條件, A1:服務中的Cell訊號強度高過訊號強度門檻值。 A2:服務中的Cell訊號強度低過訊號強度門檻值。 A3:鄰近的Cell訊號強度勝過服務中的Cell的訊號強度。 A4:鄰近的Cell訊號強度高過訊號強度門檻值。 A5:服務中的Cell訊號強度低過訊號強度門檻值A以及鄰近的Cell訊號強度高過訊號強度門檻值B。 Page. 14 Page. 14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ITRI Small cell Handover 的換手訊息可以透過終端機視窗看到 畫面回到MME的終端機視窗上輸入指令s或show,可以看到目前有一台行動設備連線至第一台的Small cell上(IP為10.101.131.8),如下圖所示。 若要觸發Handover換手機制,必須至少要有兩台以上的Small cell才可以觸發Handover換手,但在本實驗中,只有一台Small cell,所以無法執行Handover換手機制,以下以圖片介紹觸發換手後,會發生的情況。 ITRI Small cell Handover 的換手訊息可以透過終端機視窗看到, 畫面回到EPC上MME 的終端機視窗上輸入指令後,可以看到目前有一支手機正在連上第一台 Small cell (IP Address 為 10.101.131.8),如圖所示。 Page. 15 Page. 15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當UE觸發換手機制時,在Small cell(IP:10.101.131.8)的RRC與RRM視窗均會出現提示訊息。 當UE觸發換手機制後,從第一台Small cell (IP Address為10.101.131.8)換手到第二台 Small cell (IP Address 為 10.101.131.14)時,可以從第一台 Small cell(IP:10.101.131.8) 的終端機視窗看到 UE 換手的訊息出現。 左圖為RRC畫面,右圖為RRM畫面。 Page. 16 Page. 16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視窗在回到MME上,再次輸入指令s或show,可以看到這台行動設備已經連到第二台Small cell上了。 此時,Handover換手機制已經完成,我們可以再回到EPC上的MME終端機視窗上查看。 再次輸入指令 s或show,可以看到目前行動裝置已經從原本的Small cell(IP:10.101.131.8)換到第二台 Small cell (IP 為 10.101.131.14)上了,如圖所示。 Page. 17 Page. 17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Handover換手機制) 而在第二台Small cell(IP:10.101.131.14)上,也可以從RRC與RRM視窗看到換手訊息。 當行動設備換手到第二台 Small cell (IP為 10.101.131.14),也可以 從第二台 Small cell 的RRC與RRM終端機視窗看到 UE 換手的訊息出現。 左圖為RRC視窗,右圖為RRM視窗。 Page. 18 Page. 18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相關知識) Transmission Mode   LTE在下行鏈結的傳輸共定義了七種模式,主要目的是為因應通道特性的變化,在不同傳輸模式(Transmission Mode, TM)中作切換,如此可最佳化傳輸效能與通訊品質。如圖所示,定義了這七種傳輸模式及其相對應技術特徵。 Transmission Mode TM1為單根傳送天線模式,屬於LTE基頻訊號最基本模式(Baseline Mode)。而用戶端可能配置一至兩根天線,因此此接收模式可歸類為接收分集(Receive Diversity)的架構。在多根天線接 收模式下,接收端採用最大比例結合的方式(Maximum Ratio Combine),結合多個接收訊號以得到最大訊噪比(SNR),因此可改善在較差通道環境下的通訊效能。 TM2為傳送分集(Transmit Diversity)的傳輸模式,此模式利用傳送端的多根天線透過開迴路(Open-loop)之空頻區塊編碼方式(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 SFBC)來增進接收訊號對於通道不佳的容忍度。當LTE基地台配置四根天線時,將結合空頻區塊碼(SFBC) 與頻率交換傳送分集(Frequency 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 FSTD)來得到級數為四的傳送分集。 TM3為開迴路的空間多工傳送模式(Open-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支援二或四根傳送天線,而用戶端則必須配備二根接收天線。在此模式下,多個流層的資訊將被映射至多根天線以空間多工的方式同時傳送,此法在通道環境佳的情況下可增加系統的傳輸量,因其屬於無回授機制的傳送模式,可減少控制訊息的交換。此架構的預編碼矩陣設計方式結合了大延遲週期性延遲變異(Large Delay Cyclic Delay Diversity),藉由刻意製造延遲所產生的多路徑效應,同時實現空間多工與傳送分集的增益。 TM4為閉迴路的空間多工傳送模式(Closed-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所需天線的架構和TM3相同。在閉迴路模式中,用戶端須估測無線通道資訊,然後藉由碼本(Codebook-Based)回授的方式,將預編碼矩陣相關資訊告知所屬基地台。其回授內容可包含決定通道容量的秩(Rank)、偏好預編碼矩陣的引數(Prefer Matrix Index, PMI)和通道品質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CQI可以讓所屬基地台決定用戶端通道編碼(Channel Coding)和調變(Modulation)方式。 TM5為多用戶的MIMO傳輸模式(Multiuser MIMO, MU-MIMO),MU-MIMO因為多了空間上的自由度,所以可用空間分工多重存取(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的方式來區分不同的用戶端,不同用戶端的無限資源將配置在相同的資源區塊中。基本上,此模式為TM4的延伸應用,只是此時不同的Codeword將配給不同的用戶端,基地台將藉由各用戶端回報的通道資訊作為用戶選擇與排程的參考。 TM6為閉迴路單秩模式(Rank 1)。基本上,此模式為TM4的精簡版,此單秩模式雖然限制用戶端傳送Codeword數為1,然而相對於TM4,其減少傳送相關控制訊息回基地台的負載量,同時也降低了用戶端估測無線通道的複雜度。 TM7為透過波束成形的方式增加資料的傳送範圍,各用戶端將透過其專屬的參考訊號(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來解調其資訊。在此模式中,基地台藉由天線陣列合成波束,將用戶端資訊載送於與參考訊號相同的波束合成上,並且於專屬的資源區塊中傳送。此模式並毋須透過用戶端回傳通道資訊,因此,基地台須能直接透過用戶端在上行鏈結中的探測訊號(Sounding Signal)來估測用戶的方位角,進而產生所需的波束型式(Beam Pattern)。 Page. 19 Page. 19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相關知識) 基地台透過手機回報CQI判定訊號品質   為了讓基地台隨時知道手機的通道狀況,手機必須定期向基地台回報,或是當基地台詢問時必須即時回報,這就是所謂的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的回報。 長程演進計畫(LTE)手機會量測訊號雜訊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的好壞,然後回報一個通道品質指標(CQI)給基地台。 Page. 20 Page. 20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相關知識)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   LTE會使用來自UE的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動態調整 MCS 以降低傳輸錯誤率。UE 測量 PRB (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接收功率和干擾得到 SINR 值,在 BLER 值不超過 10%,將測量值轉換成 CQI,eNodeB 會根據 CQI 值選擇最合適的 MCS,CQI 報告是由 eNodeB 主動發起,可以是定時或是不定時。 Link Adaptation an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MC) Page. 21 Page. 21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相關知識) MCS index table Page. 22 Page. 22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相關知識) Adaptation an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MC)   隨著使用者的移動、地點的改變、周遭環境的變化,手機接收的訊號品質也不斷變動,而基地台為了讓傳輸更有效率,必須依據手機的訊號品質調整傳輸的格式、調變(Modulation)格式和編碼機制等,這種概念稱為可適應性連結(Link Adaption)或可適應性調變與編碼(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技術。 Page. 23 Page. 23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相關知識) AMC技術可以使得eNB能夠根據UE feedback的通道狀況即時調整不同的調製方式和編碼速率,使資料傳輸可以跟上通道的變化狀況。 Page. 24 Page. 24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LTE實驗架構) EPC Switch Internet eNB 此為本次實驗LTE架構圖,本次實驗是延續實驗一的實驗架構作為基礎,並使用裝有工研院開發之SIM卡的行動設備連線至Small Cell 。 此為本次實驗LTE架構圖,本次實驗是延續實驗一的實驗架構作為基礎,並使用裝有工研院開發之SIM卡的行動設備連線至Small Cell 。 此為本次實驗LTE架構圖,本次實驗是由一台eNB連接EPC(電腦),EPC擁有兩張網路卡,一張對內部網路連接eNB,一張對外連線,對外部分透過Switch連接網路(Internet)。 這次實驗會使用到行動設備(手機), 為了要與工研院的Small Cell做連線溝通, 所以此行動設備必須裝有工研院所開發的SIM卡。 Page. 25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環境 (UE設備) 由於使用工研院所提供的Small Cell , 需使用工研院所提供的SIM卡才可連線到基地台 使用支援4G LTE的行動設備 Page. 26 Page. 26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執行MME) 依照實驗一的執行MME步驟,輸入「./mmed」執行mmed檔案,以下畫面為成功執行畫面。 本次實驗是建立在實驗一的實驗, 所以在整個實驗開始前, 必須先把實驗一的步驟完成, 首先必須要將Small Cell成功啟動起來, 進到ITRI的資料夾中, 找到mmed_v2.5.160219資料夾, 再進到mmed資料夾裡 過程中可以使用ls指令查看目錄底下的資料, 輸入./mmed執行EPC中的MME。 輸入./mmed 執行檔案 指令詳細: ./mmed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依照實驗一的連線Small Cell步驟,連線到Small Cell ,執行寫好的 shell script (.sh file),輸入「sh run_enb_umac_only.sh」 啟動 Small cell 的 PHY、MAC、RLC 和 PDCP 功能,看到右圖表示成功執行。 啟動好MME後, 要連線到Small Cell中啟動PHY、MAC、RLC、PDCP、RRC與RRM功能。 開啟一個新的Terminal, 輸入連線指令 ssh root@10.101.131.15, 其中要注意的是10.101.131.15為此Small Cell的IP, 每台Small Cell的IP均不相同 為了要啟動Small cell 的 PHY、MAC、RLC 和 PDCP 功能 連線到Small Cell後, 進到agent_v2.5.160219資料夾內 輸入指令 sh run_enb_umac_only.sh 看到右圖表成功執行。 指令詳細: sh run_enb_umac_only.sh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依照實驗一的步驟連線到Small cell後,進入agent_v2.5.160219資料夾內,並輸入「./ltel23」,執行RRC檔案,如左圖。右圖為RRC成功執行的畫面。 接著執行RRC功能 開啟一個Terminal 連線到Small Cell後 進入agent_v2.5.160219資料夾後, 輸入指令./ltel23執行RRC功能 看到右圖為RRC成功執行的畫面 指令詳細: ssh root@10.101.131.15 enter ls cd agent_v2.5.160219 ./ltel23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依照實驗一的步驟輸入「./enbd_nat」,執行RRM檔案。看到Receive S1AP_SETUP_RSP表示執行成功且以連接上MME,如右圖。 執行RRM功能 開啟一個Terminal 連線到Small Cell後 進入agent_v2.5.160219資料夾後, 輸入指令./enbd_nat執行RRM功能 看到右圖為RRC成功執行的畫面 指令詳細: ./enbd_nat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依照實驗一的步驟,視窗回到RRM,為了要和RRC做連接,輸入「add」,會看到訊息湧入,看到cell 0 setup ok表示安裝成功,看到Receive RRC_START_CFM表示RRC已有回應,如右圖。 將RRC與RRM互相做連線 在RRM視窗中, 輸入指令add後, 將會看到RRC與RRM視窗同時有訊息湧入, 表示正在做連線 看到右圖的畫面, 表示RRM已成功連線 指令詳細: add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視窗回到RRC上,可以看到RRC上有訊息湧入,出現Send RRC_START_CFM status:STAT_OK表示Small cell成功啟動。 RRC得視窗 與連線後 RRC也會有訊息湧入, 右圖表示有成功連接 可以使用s或show指令查看當前服務中的設備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在ITRI Small cell的SON相關功能中,有參數可以調整Transmission Mode(TM)、下行MCS(DLMCS)和上行MCS(DLMCS)的設定。 此功能有AMC模式與恢復預設模式,依照輸入的參數而啟用。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首先開啟一個新Terminal,用來執行設定參數使用。 在左方Terminal圖示點擊右鍵,開啟新的終端機視窗。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設定參數的檔案在agent_v2.5.160219資料夾中,輸入指令到資料夾裡。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此參數這定檔案為testmcs,為應用程式需用./執行。 在執行檔案時需注意,後面需帶入參數設定如下: -m:設定TM數值 -d:設定DLMCS數值 -u:設定ULMCS數值 Ex: ./testmcs –m 2 –d 10 –u 13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在ITRI Small cell中,目前提供的兩種Transmission Mode有TM2和TM3: TM2 為兩支天線會 打相同的訊號避免 bit error。 TM3 會打不同的訊號來提升 UEs 的 Throughput。 TM數值範圍:2~3 設定 MCS 則可以固定 Small cell 的 modulation。 DLMCS數值範圍:0~28 ULMCS數值範圍:0~20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若要設定TM=3、DLMCS=15、ULMCS=15,則指令如下圖所示。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輸入指令後,將會看到設定成功的提示,如下圖所示。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直接輸入./testmcs,將會有預設值輸入,TM=2、DLMCS=9、ULMCS=9。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視窗回到RRC終端機上,我們可以看到有訊息出現,代表正在設定。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若只填入其中一項或兩項的參數時,其他向參數也會直接填入預設值。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啟用AMC機制模式 在此功能設定中,若要根據UE設備所回報的CQI去設定去動態調整MCS,即啟用AMC機制功能的話,可以將DLMCS與ULMCS均設定為29。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UMAC自行排頻寬模式 MAC 排程不使用 SR,改成定期給予上行頻寬,可以改善 TD-LTE 系統的 RTT 效能,如下圖所示,將DLMCS設定成254、ULMCS設定成1,切換成 UMAC 自行排頻寬模式。 SR 調度請求(SR)用於請求上行共享信道資源用於發送上行數據所用,當觸發了SR時,它就會一直處於掛起的狀態知道它被取消為止,也就是要麽當這次請求得到滿足或者這個SR沒有必要了等。由於必須有上行資源,UE才能夠發送上行的數據,UE要求被調度的緩沖區狀態報告(BSR),它是MAC控制信息單元,在共享信道上發送的,也是需要資源來發送的,那麽如何獲得用於發送BSR的上行資源呢?這就要先在PUCCH上發送SR或者通過PRACH發送。由於分配給UE的PUCCH是周期性的獨占式的資源,UE應該總是有資源的;但是如果在PUCCH上發送的SR總是失敗,那麽也就需要通過PRACH的競爭方式來獲得調度機會。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若要設定多少時間給予一次UL grant,可以將DLMCS設定為255,並依照ULMCS的參數數值設定給予時間間格(1 = 10ms 給一次 UL grant, 2 = 20ms 給一次 UL grant,3 = 30ms 給一次 UL grant) (10ms給一次UL grant) UL Grant 是一種來自網絡(eNB)的物理控制信息,其用於告訴UE多久可以傳送數據。 UL Grant攜帶訊息中,最主要的訊息是“資源分配”和“MCS”。 (40ms給一次UL grant)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預設USCH自行排頻寬模式 要復原成開機預設之 USCH 自行排頻寬方式,則將TM設定為3、DLMCS設定為254、ULMCS設定為0。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請同學設計一個Shell script程式,此程式需包括以下功能: 須從外部執行檔案,連線至Small cell,做參數設定。 可以手動輸入參數數值與選擇參數模式。 確認是否成功執行參數功能。 以下展示範例程式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回到桌面,點右鍵New Document選項中的Empty Document開啟一個文字檔,並命名為Shell_for_smell_cell.sh。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點擊shell檔,便會開啟編輯器開始編輯,下圖為編輯器的畫面,右上方有save儲存按鈕。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因為我們使用的是 bash ,所以,必須要以#!/bin/bash 來宣告這個檔案內的語法使用 bash 的語法!那麼當這個程式被執行時,他就能夠載入 bash 的相關環境設定檔 , 並且執行 bash 來使我們底下的指令能夠執行。 主要環境變數的宣告PATH,可以直接下達一些外部指令,而不必寫絕對路徑。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常用指令用法表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程式一開始的提示字程式碼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使用read指令,讓使用者輸入想要的模式,並存在mode變數之中。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使用if判斷式使用者所輸入的數值mode,讓使用者選擇想要的輸入模式與要數入參數的數值。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並連線到終端機,其中會要求輸入連線密碼。 連線至Small cell後,將各參數的數值放入指令中,並執行,執行完畢後,結束程式。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展示範例程式 輸入指令,開啟shell檔案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展示範例程式 此為開啟後的畫面,出現一開始所打的提示字元。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展示範例程式 此為進入開啟AMC模式,並看到有回傳設定值訊息表示程式成功執行。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展示範例程式 此為進入UMAC自行排頻寬模式,並看到有回傳設定值訊息表示程式成功執行。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展示範例程式 此為進入復原預設USCH自行排頻寬模式,並看到有回傳設定值訊息表示程式成功執行。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實驗步驟 (Shell script程式) 展示範例程式 此為進入手動設定模式,並看到有回傳設定值訊息表示程式成功執行。

實驗三:SON for small cell數據量測實驗 問題與討論 請說明SON的三大功能? 請說明何為Handover換手? 請說明SON的三大功能? 自我組織網路其功能可細分為自我設置(Self-configuration)、自我優化(Self-optimization)、自我修復(Self-healing)、用戶可感知的品質強化(User Perceived Quality Enhancement)、功率節省(Energy Saving)、SON for Home eNodeB、混合管理架構(Hybrid Management Architecture)等部分,其中前三項為SON主要的三大功能。 請說明何為Handover換手? Handover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通話者得到更好的通話品質,所以無線通訊系統(GSM/3G)可將正在進行中的通話連線,轉移到不同的基地台或是更改通話連線所使用的頻道,已較佳的基地台或是頻道來對只用者提供服務。而一般手機使用者並不會察覺通話有任何的中斷,這就是Handover(訊號換手)

Appendix Acronyms eNB : Evolved Node B EPC : Evolved Packet Core MAC : Medium Access Control MME :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P-GW :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PDCP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HY : Physical RLC : Radio Link Control RRC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M :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GW: Serving Gate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