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 H-O模型的扩展 要素均等化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H-0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 H-O模型的扩展 要素均等化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H-0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H-O模型的假设条件 H-O模型的分析基础 H-O模型的主要内容
新古典贸易思想 俄林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这一学说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俄林的古典研究《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使他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显示,生产要素将决定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形态,并且说明了国际贸易对资源配置、相对价格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伯利蒂·俄林(B.Ohlin,1899-1979)
一、H-O模型的假设条件 1.2×2×2假定 2.自由贸易假定 3.要素流动性假定 4.完全竞争假定 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 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因而,国内劳动力和资本收益相等。 4.完全竞争假定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实现完全竞争。 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 f(tK、tL)= tf(K、L)
6.技术相同假定 7.要素密集度假设 8.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 9.资源充分利用假定 没有要素密集度转变的情况 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形状和位置上一致 9.资源充分利用假定
二、H-O模型的分析基础 (一)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的总量。依据要素禀赋的多寡(总供给量)可以把国家区分为资源丰富的国家和资源贫乏的国家。 2.要素价格(Factor Price) 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价格是租金,劳动的价格是工资,资本的价格是利息,管理的价格是利润等。
(二)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1.物理量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 即物质定义法,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 KA/LA和KB/LB,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2.价格定义法(Price Definition) 在A、B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A/wA和 rB/ wB,而且有rA/wA> rB/ wB,就可以认为相对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B国而言,A国为劳动丰裕型国家。
表4-1 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1966) 国 家 资本/劳动 资本/土地 劳动/土地 澳大利亚 7415.5 67.2 0.009 巴 西 表4-1 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1966) 国 家 资本/劳动 资本/土地 劳动/土地 (每个劳动力比美元数) (每公顷土地比美元数) (每公顷土地比劳动人数) 澳大利亚 7415.5 67.2 0.009 巴 西 1151.6 42.8 0.038 加 拿 大 10583.1 198.0 0.019 日 本 3358.5 5286.5 10574.000 香港地区 1368.5 90739.1 66.308 美 国 10260.9 1058.6 0.103
(三) 要素密集度与要素密集型产品 1.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要素密集型产品 假设两种产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和L,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分别为KX/LX 和KY/LY。如果有KY/LY小于KX/LX,就可以称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K-intensive),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intensive)。
(四)等产量线与成本价格线 1.等产量线 k A B O (四)等产量线与成本价格线 1.等产量线 Q1、Q2、Q3表示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等产量线是建立在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MRTSLK = —△K /△L =dK/dL k K1 A K2 B Q3 Q2 Q1 O L L1 L2
2.成本价格线 C=w×L+rⅹK 按照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原则,当产量既定时,生产者按要素价格的比例来选择要素组合点。 按照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原则,当产量既定时,生产者按要素价格的比例来选择要素组合点。 即MRTSLK = w/r K C=w×L+rⅹK A 与等产量线确定最优产量 O L
3.要素密集度的判断 KX/LX >KY/ LY X为资本密集型产 品, 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K QX kX k/X A kY A/ w//r/ w/r B k/Y B/ w//r/ w/r O L KX/LX >KY/ LY X为资本密集型产 品, 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QY
三、H-O模型的主要内容 (一)要素供给比例论(H-O定理) 的主要内容 1.基本命题 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即:各国的比较优势是由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2.推理过程 (1)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驱动力。 (2)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造成的。 2.推理过程 (1)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驱动力。 (2)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造成的。 (3)各国生产产品成本不同,是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4)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是由他们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度不同造成的。 (5)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比例的不同,使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
(二)H-O定理的简要证明 资本相对丰裕的B国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更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Y,劳动丰裕的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X。 P1 P1∥ P2 P2,即两国具有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Px/ Py.,OR2 的斜率小于OR1 ,说明Y2/X2>Y1/X1 Y R2 P2 国家B Y2 B P2 R1 P1 Y1 国家A A P1 O X X2 X1
(三)H-O定理的图示 1.封闭状态下的贸易均衡 国家A出口X进口Y、 国家B出口Y进口X,各国都是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2.国际贸易后的均衡 E点为两国消费点。国家A、B 通过国际贸易提高了本国消费水平。 国家A的生产点沿PPFA从A向X轴方向移动,国家B的生产点沿PPFB从A‘向Y轴方向移动,直至两国X商品相对价格都变成PB E点为两国消费点。国家A、B 通过国际贸易提高了本国消费水平。
【案例4-1】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应该处于劣势,农产品对外贸易方面应当主要以进口为主。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每年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达到5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中 国的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1.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是从一方面来考虑的,而是应该将所有的生产要素综合起来考虑。 【案例分析】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1.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是从一方面来考虑的,而是应该将所有的生产要素综合起来考虑。 2.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1)禀赋优势 (2)出口商品类别优势 (3)出口商品品种优势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显示性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The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 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 关税提高受保护产品的相对价格,将增加该受保护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 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丰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 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在均衡的条件下,两国商品贸易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相等,由于两国具有相同的的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同质,因此,两国商品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相同,两国的国内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必然也相同。 国际贸易可以替代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过程 WX=PX×MPL rY= PY×MPK 由于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同,从而一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价格较低,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较高 各国教多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要素的产品,较少生产并进口密集使用本国教稀缺要素的产品,因此各国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程度发生了变化 生产要素需求程度的变化影响到生产要素的价格 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价格水平上升,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商品价格均等化 要素价格均等化 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A(外国):劳动价格相对较高,应出口Y,进口X 3.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PX/PY A (PX/PY)1 A(外国):劳动价格相对较高,应出口Y,进口X B(本国):资本价格相对较高,应出口X,进口Y (PX/PY)E E (PX/PY)2 B O (w/r)2 (w/r)E (w/r)1 w/r
4.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 (1)贸易壁垒使各国价格不等 (2)国际技术差异使得工资不同 (3)各国产品不同质,使用的要素也不同质 (4)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存在垄断价格 (5)贸易成本
【案例4-2】 南北贸易及收入不均 在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工人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急剧增长。例如,1970年—1989年间,工资收入在90%的人之上,10%的人之下的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5%,工资收入处于10%的人之上,90% 的人之下的工人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25%。有很多人认为,美国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使美国的社会问题更加恶化。为什么工资不均的现象在急剧增长呢?
观点一: 国际贸易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案例分析】 南北贸易及收入不均 观点一: 国际贸易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新兴工业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比重在迅速增长 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丰裕,新兴工业经济非技术劳动力丰裕。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双方之间的贸易将提高资本和技术丰裕国家中高技术工人的工资,降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 观点二:国际贸易不是收入扩大的主要原因 贸易造成收入差距的至多只适用于说明收入分配在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转移 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没有有明显的上涨。 模型预测要素价格会趋于一致 发达国家同新兴工业化经济之间的贸易贸易只占发达国家总支出的很小比重
二、雷布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 Theorem (一)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下降。 如果假定密集使用非增长要素的产品是一项出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恶化;反之,如该产品是一项进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改善。
(二)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图形说明 QY R:雷布津斯基线——描述要素供给变动所引起的生产均衡点的变动轨迹。 A A1 R P P1 O QX
四、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一)积极方面 (二)局限性 1.从两个方面发展深化了比较优势理论 2.指出生产要素在各国贸易中的地位 以两种要素投入为前提 假定技术水平相同 2.指出生产要素在各国贸易中的地位 (二)局限性 1.忽略需求因素 2.资源禀赋差异并非国际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 3.假设前提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 (一)定义 一国j的出口商品i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由该种商品占国家总出口的比重相对于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来衡量。则其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为: 如果RCAij值大于1,表示该国家在此种产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反之,若该指数小于1则表示该产品没有显示比较优势,或有显示比较劣势。
(二)中国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 年 SITC0 SITC1 SITC2 SITC3 SITC4 SITC5 SITC6 SITC7 1980 1.72 0.49 1.42 0.89 0.53 0.82 1.27 0.11 1.89 1983 1.47 0.51 1.55 1 0.71 1.29 1985 1.94 0.46 2.01 1.79 0.79 0.69 1.24 0.1 1.48 1987 1.88 0.54 2.1 1.36 0.63 0.77 1.67 0.16 1990 1.46 0.48 1.23 0.83 0.64 0.7 1.26 2.26 1993 1.22 0.81 0.87 0.6 0.57 0.55 1.15 0.44 3.03 1995 0.94 0.72 1.35 2.82 1996 0.97 0.78 0.47 1.25 0.59 2.92 1997 0.93 0.62 1.28 0.61 2.96
第三节 H-O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更广泛更全面的检验
一、里昂惕夫之谜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内容 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行比较。他发现,美国实际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要素禀赋理论。
美国每百万美元进出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 进口商品 1947年 资本(美元) 2550780 3091339 劳动(年劳动人数) 182 170 资本-劳动比例(美元/人) 14010 18180 1951年 2256880 2303400 174 168 12977 13726 1958年 1876000 2132000 131 119 14200 18000
(二)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K/L)研究 1.美国其他经济学家对美国其他年份的净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也作了分析,“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 学 者 数据年份 (Kx/Lx)/(Km/Lm)= (H-O预测: >1) 威特尼(Whitney,1968) 1899 1.12 里昂惕夫 (Leontief,1954) 1947 0.77 鲍德温 (Baldwin,1971) 1958/62 0.79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 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 (Sternand & Maskus,1981) 1972 1.05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
4. 对苏联和原民主德国 的分析,结果表明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致。 2.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和日本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要比进口的多,而这两个国家的主要贸易是跟美国进行的 。 3. 同期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印度主要出口产品中的K/L高于其从美国进口的产品。 4. 对苏联和原民主德国 的分析,结果表明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致。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一)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小岛清指出,俄林的生产要素丰裕度指的是考虑价格因素以后的要素丰裕度,而里昂惕夫指的是单纯的生产资料的技术配比。 罗纳德.琼斯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产品时,使用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因而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同,在一个国家上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在另一个国家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明哈斯(B. S. Minhas)于1962年发表的研究结果中发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研究样本中出现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的情况。
要素密集型的逆转 的图形说明 K L A B C D 钢铁 棉布 o o
(二)要素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依据原来根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要素需求逆转 Y PW B PB A PW PA O B’ A’ X 如果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A国将出口X产品,B国将出口Y产品。但是,在封闭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反而高于B国, A国不是出口X产品反而进口X产品。需求逆转改变了H-O模型原来假设两国需求相同的条件 。
(三)贸易壁垒 在赫克歇尔-俄林的模型中,贸易被假定为自由的,而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美国)都或多或少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尤其在战后初期。对于美国来说,保护程度较高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四)技能和人力资本 不同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要素投入是不同的,同一要素之间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就劳动而言,劳动技能的高低在各国之间有很大区别。一般劳动可以区分为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即人力资本。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要素占世界总要素的比例 (20世纪90年代) 实物资本 高度熟练劳动力a 中等熟练劳动力b 不熟练劳动力c 可耕地 森林 美国 25.80% 28.50% 13.60% 0.50% 24.10% 15.80% 加拿大 3.60% 5.80% 1.30% 0.10% 6.00% 27.30% 日本 15.00% 10.40% 7.20% 0.30% 1.40% 德国 9.30% 4.60% 4.50% 0.20% 1.50% 0.60% 法国 5.60% 3.40% 2.90% 2.40% 0.80% 英国 6.50% 3.00% 其它 19.50% 14.20% 13.10% 0.90% 13.70% 所有发中国家 17.60% 26.60% 54.40% 97.80% 51.00% 39.80% 总计 100%
(五)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然的或人为造成的),如石油。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美国出口品与进口相竞争品要素构成简图 非熟练劳动 熟练劳动 资本(工厂、设备和库存) 开矿权 每百万美元出口品要素构成 农田地租 开矿权 每百万美元出口品要素构成 每百万美元与进口相竞争产品要素构成
三、更广泛更全面的检验 美国经济学家利莫(Leamer)提出了里昂惕夫检验H-O理论的方法问题。 伯文(Bowen)、利莫和斯维考斯克斯(Sveikauskas)的研究表明H-O理论对于全球实际贸易模式的解释是不够有力的。 伍德通过研究证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主要基于资源禀赋上的不同。 我国迄今为止的贸易格局仍可以用H-O理论来解释。
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2001年)金额单位:万美元 商品构成 (按SITC分类) 出口 进口 净出口 总 值 26608899 24361327 2247572 一、初级产品 2635293 4577356 -1942063 0类 食品及活动物 1277894 497634 780260 1类 饮料及烟类 87399 41176 46223 2类 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417300 2212782 -1795482 3类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 关原料 841622 1749495 -907873 4类 动植物油、脂及蜡 11079 76269 -65190 二、工业制品 23973606 19783971 4189635 5类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1335369 3210605 -1875236 6类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4382276 4193921 188355 7类 机械及运输设备 9491772 10704192 -1212420 8类 杂项制品 8712302 1507617 7204685 9类 未分类的商品 51886 167636 -115750
本章思考题 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 2.假设A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1)A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2)A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工资和地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设突然有大批移民进入A国,对该国的生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 3.美国国会在2000年就是否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投票表决。此案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各方都在努力游说。反对该提案的主要是美国的各个工会组织,而支持的多是大公司。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