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綱 理念與精神
大綱 新課綱精神 綜高新舊課綱架構比較 課程發展注意事項 課程發展之實務探討 Back to school
新課綱精神
新課綱的研修標的 素養導向 配套整合 連貫統整 適性揚才 終身學習 多元適性 彈性活力 學習、情境與表現的整合 兼顧學習歷程 各階段間學習內容的連貫。 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橫向統整 建構協作平台、強化支持系統 發展學校特色課程、彈性組合學校課程 五育均衡、適性探索、拔尖扶弱
基本理念 (一)自發: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促進學習者主體生命之開展與完成,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不只是被動的等待、承受,亦能主動的參與、創生。
(二)互動:教育在協助個人得以抗拒或逾越被給定的主體框架,而開創一種可能性的世界。然而,世界萬物並非獨立的存在,而是彼此相互連動依存。
(三)共好:學習不在只求自身的發展,朝向「以生命為中心」的教育不能簡化為「以兒童為中心」;「以生命為中心」包括孩子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之間的圓滿完整。
課程目標 一、啟發 生命潛能 啟迪學習動機、持續增益自我價值感 二、陶養 生活知能 培養基本知能、統整運用解決問題 三、促進 生涯發展 四、涵育 公民責任 厚植民主素養、道德勇氣與共好理念 三、促進 生涯發展 引導適性發展、盡展長才以適應潮流 二、陶養 生活知能 培養基本知能、統整運用解決問題 一、啟發 生命潛能 啟迪學習動機、持續增益自我價值感
總綱以「核心素養」連貫各教育階段與統整各領域/科目課程 之發展,核心素養給予十二年 國教 課程綱要實踐的動能。
三面九項核心素養 在學習脈絡中整合諸多能力 自主行動 溝通互動 社會參與 身心素質與 自我精進 符號運用與 溝通表達 道德實踐與 公民意識 系統思考與 解決問題 科技資訊與 媒體素養 人際關係與 團隊合作 規劃執行與 創新應變 藝術涵養與 美感素養 多元文化與 國際理解 學習者圖像 學習的圖像 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在學習脈絡中整合諸多能力
課程架構 每週共5節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領域/科目及學分數
綜高新舊課綱比較
綜高新舊課綱架構比較 12年國教 課綱 100課綱 48 54 4-12 0-16 12-18 為空白課程,無時數規定 180 部定必修科目 一般科目 48 54 校訂必修科目 4-12 0-16 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12-18 為空白課程,無時數規定 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總學分數 180 180-198 總上課節數 210 192-210 畢業條件 畢業總實得學分數為160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15
綜高課綱新增與差異 99課綱之生活領域改為綜合活動領域、科技領域。 99課綱之綜合活動時間改為團體活動時間。 99課綱之空白課程改為彈性學習時間。 高一部定必修降低6學分,校訂必修最低學分由0學分提高至4學分﹔最高學分由16學分降至12學分,以增加高一之深度職業試探選修課程學分數。
部定必修降低6學分:分別於社會、自然、綜合/科技領域各減少2學分。 自然領域新增地球科學可以選開。 社會、自然科學、藝術領域各任選 4學分,但是自然科學與藝術兩領域所選開之科目每科至少應開 2 學分。因此,自然科學與藝術兩領域分別所開設的是二科目,開設的二科目每科二學分。 綜合領域增加生命教育。 計算機概論改為資訊科技。
彈性學習時間 可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 廣)/補強性教學或學校特色活動等。 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採全學期授課者,高 一、高二每週至多 1 節。 計畫需提課發會通過 學校特色活動:例行性或獨創性活動。如教學參觀、媒體識讀、學習成果發表、節日慶祝、 健康體適能、國內外交流、聯誼活動、校際活動、始(畢)業活動、親職活動及其他 創意活動。 彈性學習時間得安排教師授課或指導,並列入教師教學節數或支給鐘點費。全學期授課者列入教學節數;短期性授課或指導支給鐘點費。
團體活動時間 包括:班級活動每週 1 節;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活動、學生服務 學習活動、週會或講座等每週 1-2 節。
課程發展注意事項
一般科目 綜合高中課程之一般科目可開設在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及校訂選修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為48學分。 校訂必修一般科目為4-12學分。
學校課程之開設應注意五育均衡發展的原則,提供學生修習各類課程的機會。 一般科目開設之選修課程原則應提供全部綜合高中學生選修,不限學程,但也可依據學程需要開設需要之一般科目。
專精科目 專精科目係屬校訂選修科目,為綜合高中學生高二分流後選讀之課程,分為學術學程和專門學程兩大類。 學術學程之專精科目得參照「普通型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專門學程之專精科目得參照「學程歸群表」及「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學校應就每一學程至少規劃60學分,內含基本必要的核心科目26至30學分,各校需另行開設專題實作至少2學分供學生選讀
校訂科目 校訂必修科目為4-12學分,係學校為發揮教育理念,發展教學特色,於一般科目範疇中,擇定或自行設計之必修科目。 須包括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並安排於高一、高二修習為原則。 原則係延伸各領域/科目之學習,以專題、跨領域/科目統整、實作(實驗)、 探索體驗或為特殊需求者設計等課程類型為主。 並得參照「普通型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中之部定必修及選修科目,或「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之部定必修一般科目,且須包括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校訂選修科目為120-128學分。學校宜考量學生進路需求及學程特色,依其本位課程規劃開設一般科目及專精科目。 並得參照「普通型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中之部定必修及選修科目,或「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之部定必修科目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校訂必修科目為4-12學分,須包括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因此應設計必修課程給予特殊教育及特殊類型班級學生修習。4-12學分中的科目可以部分與一般生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
開課彈性 學校宜就學生個別差異較大的必修科目,開設不同難易程度的班別,輔導學生修習。 部定必修各科目之開課學期別,各校得視科目之差異需求,彈性調整授課學期,惟仍應兼顧課程之邏輯性且學分數不得調整。
「跨領域/科目專題」或「實作及探索體驗」課程 學生修習需至少合計 4 學分之相關課程 (一)以課程型態處理:①可開設於高一之職業試探、②開設一般科目各領域跨科之統整型、探究型或實作型課程、③於學群中開設跨學程之統整型、探究型或實作型課程(可於高一作為職業試探,也可於高三作為專精課程)。 (二)以選修方式處理:由學生於學程選修科目中自行跨學程選修。
選修學分數倍數 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提供)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 分數之 1.2-1.5 倍,以使課程多元,學生能有選擇性。 選修開課人數 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 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班、跨校選修。
學術學程 學術學程至少需開設一個學程供學生修習,名稱以「社會學程」和「自然學程」為 原則 分為社會學程(升讀文法商等系組為主)和自然學程(升讀理工醫農等系組為主)。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之一般課程不能再列入學術學程中的專精課程,學術學程的專精課程可以開設國文、英文、數學、社會及自然等一般科目。 可自行設置或合作設置。
學術學程開設之專精科目得參照「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之部定必修科目 且應注意社會學程及自然學程之學程特性,開設對應於學程名稱之適當比例相關科目學分數
專門學程 專門學程數至少需開設二個學程供學生修習,但不宜超過各年級綜高班級數的1.5倍。 專門學程名稱以學程歸群表為原則,專門學程需有師資、設備等配合措施,可自行設置或合作設置。 學校新設學程(全國未有學校設置者)須依「高級中等學校群科學程設立變更停辦辦法」之規定辦理。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選修之一般課程不能再列入專門學程中的專精課程。
專門學程之開設及專精科目(含核心科目)得參照「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各群部定必修專業及實習科目。
核心科目 核心科目是指特定學程培養核心能力時應修習之科目,屬校訂選修科目範圍;學術 學術學程得參照普通型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專門學程得參照該學程所歸屬職群之群部定必修專業及實習科目,規劃26至30學分做為該學程之核心科目 參照意指,科目應都列入,但冊數及學分數可依各校需求自行調整。
「專題實作」 學術學程及專門學程皆須於適當年級開設「專題實作」至少 2 學分,並納入畢業主修學程認證的40學分中,但非核心科目。 課程為專題的性質,具備統整及應用的功能,因此不宜於高一開設,又因「專題實作」是學程認證之必需條件,亦不宜於高三下開設,以免重補修不及。
分流課程 課程分流 高一不得開設分流課程,亦即高一課程要適合所有學生。 分流課程 課程分流 高一不得開設分流課程,亦即高一課程要適合所有學生。 學校得視學生需求,於高一開設以學群/學程核心能力探索為主之職業試探課程。 強調適性發展,提供學生依照其興趣、性向與能力,可以選擇不同學程、不同程度分級的選修科目,並可開設大學先修課程或與產業及訓練機構合作的課程。
課程實務
技高新課綱部定必修專業與實習課程 學程發展問題 部定必修專業與實習課程總計45-60學分 技能領域 群共同實習科目 群共同專業科目 38
15 群各科之專業科目學分數 機械群 16 農業群 16 動力機械群12 食品群 12 電機與電子群30 家政群 20 機械群 16 農業群 16 動力機械群12 食品群 12 電機與電子群30 家政群 20 化工群28 餐旅群 14 土木與建築群10 水產群12 商業與管理群26 海事群11 外語群8 藝術群12 設計群10
15 群各科之實習科目學分數 機械群 18 農業群 10 動力機械群22 食品群 18 電機與電子群9 家政群 10 機械群 18 農業群 10 動力機械群22 食品群 18 電機與電子群9 家政群 10 化工群17 餐旅群 12 土木與建築群22 水產群9 商業與管理群4 海事群9 外語群7 藝術群18 設計群28
15 群各科之技能領域學分數 機械群 11-17 農業群 22 動力機械群12-18 食品群 18 機械群 11-17 農業群 22 動力機械群12-18 食品群 18 電機與電子群24-30 家政群 16-18 化工群無 餐旅群 22 土木與建築群22 水產群36 商業與管理群16 海事群28 外語群31 藝術群16-24 設計群10-17
專門學程開設推演 48+12+60=120 180-120=60 60=國英數4*4*3+體育2*4+?4 60=國英數2*4*3+體育2*4+?28 48+4+60=112 180-112=68 68=國英數4*4*3+體育2*4+?12 68=國英數2*4*3+體育2*4+?36
普高課程加深加廣學分數 加深加廣選修:提供學生加深加廣學習課程,以滿足銜接不同進路大學院校教育之需 要。本類選修之課程名稱、學分數與課程綱要由教育部研訂,各領域/科目選修課綱 可規劃之學分數原則: 國語文(含中華文化基本教 材)部定必修及選修至少須 24 學分 英語文部定必修及選修或加 第二外國語文至少須 24 學 分 數學領域 8 學分 社會領域 24 學分 自然科學領域 32 學分 藝術領域 6 學分 綜合活動領域 6 學分 科技領域 8 學分 健康與體育領域 6 學分
補強性選修:因應學生學習差異與個別學習需要(如轉銜),補強學生在部定必修課程學習之不足,確保學生的基本學力。 多元選修:本類課程由各校依照學生興趣、性向、能力與需求開設,各校至少提供 6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本類課程可包括本土語文、第二外國語文(含新住民語文)、全民國防教育、通識性課程、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大學預修課程或職涯試探等各類課程。
學群與系群對照表 十八學群 主要學類 1 資訊學群 資訊 10 社會與心理學群 社會、心理 2 工程學群 電機與電子、機械、化工、土木 11 大眾傳播學群 傳播 3 數理化學群 數學、物理、化學 12 外語學群 外語 4 醫藥衛生學群 醫學、食品營養 13 文史哲學群 文史、哲學 5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 14 教育學群 教育 6 生物資源學群 農學 15 法政學群 法律、政治 7 地球與環境學群 地球與環境 16 管理學群 管理 8 設計與建築學群 建築與景觀、設計 17 財經學群 經濟、財金 9 藝術學群 美術、音樂 18 休憩與運動學群 體育、舞蹈
學術學程開設推演 48+12+60=120 180-120=60 60=體育2*4+學程選修科目52 48+4+60=112 180-112=68 68=體育2*4+學程選修科目60
數學銜接 部定必修課程綱要差異問題:考量綜高高二分流學術與專門學程之需求,特以普高與技高高一數學最大交集為共構設計,在不違背認知發展、經驗建構與學習鷹架原則下,修訂編撰綜合型高中部定必修數學課綱草案,在參照普高數學課綱及技高A、B、C版共同需求,故將三角函數與向量編於高一,將數據分析編於高二。因此,綜合型高中部定必修數學課綱草案含包含技高A、B版高一全部內容,但不含技高C版「三角函數」cot、sec、csc三個函數及普高之「數據分析」。
數學銜接 若綜高高一採用普高數學課本,高二分流專門學程者在高二要銜接「向量」;若綜高高一採用技高數學課本,高二分流學術學程者在高二需銜接「數據分析」。 可採用高二上之彈性學習時間全校性實施數學銜接課程
課程發展組織 與運作 發展課程以具體展現的學生圖像: 不分學程的共同圖像-全校的校定必修 學程的圖像-核心科目 Value
T型人才
全球化對教育方法與內涵的影響 強調整合 取向 強調概念與原則的學習 強調公民 素養 強調探究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學校所實施的全部課程,都屬於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範疇,包含「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 由下而上
部定課程如何學校本位化? 就部定課程的 單元進度、授課順序、課程資源、內容深淺、教學素材、教學方法、課程連貫與統整、議題融入及評量方式等進行課程差異設計、課程連結、順序調整與內容轉化等
校訂課程如何學校本位化? 分析學校特性、區位脈絡、資源條件、學生身心條件、適性發展需求等因素,再根據高一統整試探、高二試探分化、高三分化專精之原則,以延伸各領域/科目之學習,或是以加深加廣、補強性、多元性為考量進行校訂課程之發展。
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步驟為何? 知識地圖與課程地圖 組織建置及計畫研修 背景分析及需求評估 訂定課程願景及目標 設計課程架構及目標 發展課程內容及活動 規劃學習評量及輔導 建立課程評鑑及回饋機制
課程地圖 依據課程的知識連結點編織成一個學習網 學生從課程地圖中將了解每一門課程的學習與前後學習課程的縱向連結關係,以及橫向與不同領域/科目之間橫向關係 不同類型課程與課程級別的佈局(與願景、學習進程以及與進路發展的關係) 以學生未來進路發展的適性課程群組需求為考量,發展「課程地圖」路徑,以引導學生適性選擇、主動學習
建置課程地圖,要如何進行? 設定課程 架構 設定各類課程所屬之科目 分析各領域/科目之知識連結 設定各個科目的學習進程 設定各個科目與願景的關係 設定各個科目與進路發展的關係 設定各個科目與畢業要求的關係 製作矩陣表圖示化各項關聯 建立目標及能力檢核標準 修正校務行政系統以配合課程地圖之運用
部定科目及學分數確定 團體活動及彈性學習節數安排確定 校訂必修科目確定 發展彈性學習及選修科目 編制簡式課程地圖 繪制進路導向的課程地圖 系統化並設計學年雷達圖
課程地圖與學習地圖 生涯進路藍圖 E-Portfolio 學生 E-Portfolio 教師 E-Profile 生涯計劃 性向測驗 學習 歷程 設定 學習 計劃 升學 計劃 知能 領域 課程計劃 E-Portfolio 教師 修課 抵免 成績 輔導 機制 目標檢核 開課 就業 升學 分析 預警 E-Profile 課程大綱 人力資源庫 畢業檢核
部分辦理之綜高學校須注意其課程與學校其他部別之競合 補足型:設學校未有科別之學程 增加型:學校熱門科之等待者 預備型:學校籌畫轉型 分流型:因應學校轉型需求
選課輔導 1 為落實學生適性輔導,學校應發展課程手 冊,規劃完整課程架構,說明學生進路發 展與課程選修之關係,作為學生選課時之 參考。 2 強化課程輔導諮詢,每學期各校應提供學 生適性選修輔導與諮詢,包括參考性向及 興趣測驗、進路發展建議的選修課程等, 諮詢紀錄應列入學生檔案。教師若擔任此 輔導諮詢教師得酌減教學節數,師資認證 及相關辦法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課程評鑑 面向 項目 課程規劃 1.組織建置及計畫 2.背景分析及需求 3.型塑課程願景 課程設計 1.課程架構及目標 2.課程內容及活動 3.學習評量 課程實施 1.課程實施的準備 2.課程實施 實施成果 1.學生學習表現 2.教師專業成長 行政運作及制度化 1.組織運作 2.行政支援 3.制度化
學校的課程發展 1.組成課發核心小組或相關組織 2.形成學校願景目標 3.型塑學校學生圖像 4.擬定校本核心能力 5.確立學程的教育目標 106/7 106/7-8 106/7-8 106/9 1.組成課發核心小組或相關組織 2.形成學校願景目標 3.型塑學校學生圖像 4.擬定校本核心能力 5.確立學程的教育目標 6.檢視環境設施配套 7.研擬校訂選修課程 8.規劃彈性學習時間 9.確立學校課程地圖 10.推動教師專業增能 11.建立課程評鑑制度 106/9-12 106/9-12 106/9-12 106/9 106-1規劃、106-2試行。可以區分前段任務與後段任務。 106/9-12 106/9-12 106/9-12 106/12 12.完備學校課程計畫
Education is working both-ways Karl Theodor Jaspers once interpreted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a thought-provoking way: Education is a tree shaking another tree, another cloud to promote a cloud, a soul awakening another soul. 綜高21 持續與發展 需要您的協助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