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9 、少年王勃. 探望 南昌 滕王阁 都督 宴会 庆贺 文章 野鸭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顺序 读书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滕王阁序》 téng dūdu 序.
Advertisements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学生:刘雨欣 指导老师:马岩.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过程  3. 研究结果 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 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 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 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
陈二军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 我很矛盾:生在 《水浒》的世界,却 长了一颗《红楼》的 心,在这个《三国》 纷争的年代,独自去 《 》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澜中学部 沈 华.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欣赏美.
看云识天气 (说明文).
语文园地二.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导入 一个女子,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窗 泰格特(澳大利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智取生辰纲 刘晓玮 王麦喜.
人琴俱亡 刘义庆.
经典诵读.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前提测评 阅读训练 段落层次 思考讨论 导学达标 归纳小结 作业布置 背 影 朱自清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 海 音.
猜一猜 此物不稀奇, 生命不能离, 用刀切不断, 用网捞不起。 答案:水. 猜一猜 此物不稀奇, 生命不能离, 用刀切不断, 用网捞不起。 答案:水.
名人名言: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冰心 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
五 柳 先 生 传 陶 渊 明.
语文园地五.
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十八岁和其他.
墨池记 曾巩.
蜀道难 (李白).
童年的发现 (俄)费奥多罗夫.
第八课 童年的发现 R 五年级下册.
搭 石.
燕 子.
冀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北 清 北 京 城 1 2 乾隆15年 南 钟楼 故宫 E D C F A G B.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周至县辛家寨中学 王菊文.
雷电颂.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古之遗爱也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十五音乐 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夹 竹 桃 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 曹洁.
一 导入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暴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惑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 韩愈.
欧 阳 修.
对 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第一单元 自然奇观.
李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惠慧.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31 女娲补天.
背 影 —朱自清 主讲人:方敏 天河口中学.
教材:北京、开明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26课
看 动画 成语 (    ) 揠苗助长 (    ) 滥竽充数 猜 (    ) 狐假虎威 (    ) 叶公好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11 成长 梅江区金山小学肖月梅.
这条小鱼在乎 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
第二十六课 父亲、树林和鸟 会认字: 拼 音 lí níng wù chòng shùn lüè 黎 凝 兀 畅 瞬 掠.
芦 叶 船.
第 9 课 土地的誓言 hóng 端 木 蕻 良.
观 潮 观 潮.
邓州市小杨营乡安众小学 李冬.
电脑.
咏雪.
15 画风.
读一读 害怕 相遇 喜欢. 读一读 害怕 相遇 喜欢 猜 字 谜 “ ” 来 相 尊 重, “心” 至 人 感 , “日” 出 里 无 云, “水” 到 透 明。 言 互 令 动 万 纯 净 读一读 cāi zì mí 猜 字 谜 (二) “ ” 来   相 尊 重, “心” 至.
17、小壁虎借尾巴 授课班级:一年三班 授课人:马海燕.
学习目标:.
2、郑成功.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语文S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天上偷来的火种.
二十四节气.
四时田园杂兴 麻丘中心小学 尚隆丹.
观 潮 观 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挖 荠 菜 张 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 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宣传家 中国近代著名的 教育家 史学家 文学家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

梁启超先生的书法

了解作者: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 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 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评论者说 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断来刻画人物。 ——苏振元 以一次演讲写梁任公先生

整体感知: 1、字词正音 戊戌(wùxū)叱咤(chìzhà)风云 莅校(lì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的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整体感知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的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问题探究: 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成功吗?何以见得? 明确:相当成功,听众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 依据:“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2、梁启超讲演有何特点?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作些旁注。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动作:

3、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形象呢? 明确:梁任公是位有学 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 学者。

? 探讨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补充介绍: 《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解】: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

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 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韵译】: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评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 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 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 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 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