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交期管理
本章大綱 9.1 何謂交期與前置時間? 9.2 構成交期的基本要件 9.3 影響交期的主要因素 9.4 交期對總成本的影響 9.5 從供應鏈看交期的變化 9.6 如何有效管理交期? 9.7 供應商交期延誤原因的分析 9.8 如何有效改善交期?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交期與前置時間之定義。 確認構成交期的基本要件與影響交期之因素。 瞭解交期與總成本間的關係與影響。 學習如何有效管理供應商交期,以及可以運用的方法。 確認交期之所以發生問題的原因為何。
何謂交期與前置時間? 「交期」具有「期限」與「期間」兩種意義。 期限指的是約定交貨的日期,或生產計畫所設定完成的日期,一般稱為截止日「Due Date」。 期間則是指生產期間(自製造工令發出,至完成該工令所定之數量為止的期間),或是接受訂購期間(自接受訂單至交貨為止的期間),即是一般所稱的「前置時間」。
表9-1 各種生產型態的比較
圖9-1 不同生產型態之交貨前置時間
構成交期的基本要件 行政作業的前置時間 採購原料的前置時間 生產製造的前置時間 運輸的前置時間 驗收與檢驗的前置時間 因應偶發狀況的前置時間
影響交期的主要因素 需求與產能的關係 需求的型態 產品的複雜性 供應商本身的策略 運輸的距離
圖9-2 不同的需求型態
交期對總成本的影響 較高的存貨 較多的安全庫存 較長的生產計畫時區 不穩定的製造環境 催貨
圖9-3 生產計畫的正向與逆向排程
圖9-4 產品A的零件結構關係圖
從供應鏈看交期的變化 PCBA供應鏈 原料供應商 變壓器製造商 PCBA組裝廠
交期管理的步驟 第一步:確認每一項前置時間要素,以及各要素間的關聯性 第二步:估算每一項前置時間的長度及其變異 第三步:確認每一項前置時間要素之間的關係 第四步:檢視關鍵路徑是否可以改善
表9-2 各作業活動的關係與前置時間分析
圖9-5 關鍵路徑圖
圖9-6 各活動的變異表
如何有效管理交期? 降低供應商接單的變異性 降低整備時間 解決生產線上的瓶頸 降低運送的時間 降低行政作業時間 及時供貨採購 讓供應商管理存貨 縮短交期之優點
圖9-7 功能佈線與群組佈線圖示
圖9-8 供應商管理存貨示意圖
供應商交期延誤原因的分析(1/2) 供應商的責任 生產狀況 生產管理 配合人員 採購人員的責任 與供應商溝通 其他部門的配合 採購組織內部
供應商交期延誤原因的分析(2/2) 不可抗的的偶發事件 天災 人禍 經濟 法律或政治
圖9-9 交期改善追蹤流程
交期的改善指標 每月(週)遲延總批數 交貨遲延率(%) = ×100 每月(週)交貨總批數 每月(週)重大遲延總批數 重大交貨遲延率(%) = 每月(週)重大遲延總批數 自訂購日起至訂單交期止之日數 自訂購日起至實際交貨日止之日數 遲延日數率(%) = 每月(週)訂購件數 每月(週)交期遲延總件數 遲延件數率(%) =
本章重點 (1/2) 「交期」具有「期限」與「期間」的兩種意義。期限一般稱為截止日;而期間則是一般所稱的前置時間。 基本生產型態可以分為接單後設計生產型、訂單生產型、組合生產型與存貨生產型。 構成交期的基本要件包括行政作業、採購原料、生產製造、運輸、驗收與檢驗,以及因應偶發狀況的前置時間。 影響交期的主要因素有需求與產能的關係、需求的型態、產品的複雜性、供應商本身的策略及運輸的距離。 交期對總成本的影響包括較高的存貨、較多的安全庫存、較長的生產計畫時區、不穩定的製造環境及催貨。
本章重點 (2/2) 交期可透過降低供應商接單的變異性、降低整備時間、解決生產線上的瓶頸、降低運送的時間、降低行政作業時間、及時供貨採購以及讓供應商管理存貨,來有效地管理。 供應商交期延誤並不都是供應商的過失,採購的一方也有相當大的責任。 對供應商交期的追蹤改善,應從交期改善指標的建立,以及瞭解問題發生的原因開始,逐步地將實績與計畫目標相互比較,以尋求改善交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