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讀經教育  第一組:吳碧霞、陳鍾仁  第二組:吳雪華、謝濰萁  第三組:邱國峰、林佳玫. 不論上智下愚 成功的教育 讓每個孩子 都能成為最優秀的人才.
Advertisements

护理部教学管理 南医大二附院 张淑芬. 护理部主要工作:  培训  质量  教学科研 临床教学的秘诀 What – 需要的、喜欢的 Who – 教师的角色 – 学生的程度、学习方式 How – 教学方法.
口試準備及口語表達技巧 民國 98 年 2 月 26 日 12:00pm 國立三重高中 陸芳瑜老師 1.
補救教學理念與實施分享 新豐國中姜瑞玉. Why ─ 為何要實施補救教學 各國老年人口變化圖 國中在學階段 2 大重點 1. 國中教學正常化及 學力品質確保 2. 國中適性輔導 適時進行校、班本位 診斷性測驗及 補救教學.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 新闻导语 二.新闻主体 三.新闻结构 四.角度选择.
如何為妳(你)自己禱告 Stormie Omartian
企业培训师培训(上) 王 囤 副教授.
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 第七至十章導讀 宏仁國中 林珮瑜
2016夏季成人主日學課程 洛麗華人基督教會 林牧師 8/14/2016
對於學習不力學生的學習輔導經驗分享 張其清 新北市立新北高工 主任輔導教師.
公文寫作 演講人 高 文 民.
東風西合一堂 姊妹学校情谊深长 東風西路小學李海鷹副校長 合一堂學校 梁秀芳副校長
使用說明 高年級 破解賽恩思 (Science)密碼 編輯群 明湖國小 吳立明 老師 李惠雯 老師 林宜璇 老師.
學歷: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畢業) 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結業) 3.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
第六章 顾客购买行为分析 学习目标 了解顾客购买行为分析的模式 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和类型 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推論與自我提問 閱讀教學師資培訓研習營.
要SHOW才會贏 教你在生活中學企劃 救國團總團部活動處 文耀忠.
防災教育管理與資源整合 主講者:康麗娟.
办 公 室 礼 仪 杨海龄 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
快乐猜猜猜 “旧四大件”?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 “新四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大家好!.
授课人:柏加中学 陈彩萍.
【HR故事】上海通用汽车(SGM)的“九大门坎”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高雄區入學方式說明 報告人:中山工商 楊薇主任.
數學解題王 ~從閱讀策略談起 分享者:吳祥銘老師.
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教学分析(一) 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周玫.
思维,决定一切 -公司战略、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思辨
案例研究报告撰写.
胜利油田高素质人才综合能力提升讲座 基层班组长的角色认知与岗位胜任力培养 主讲:刘乐柱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副教授 国家级高级企业培训师.
資2-6-3 能發現並討論問題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樂 樂 西 玩 西 玩 門 門.
南山区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南山区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李斌.
1、什么是工具?你能给“工具”下个定义吗? 2、您在工作、学习中都使用哪些工具? 3、您知道(或使用)的第一本工具书是什么?
讀 報 活 動 報紙版面知多少.
如何準備新聞採訪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 老師:簡陳中
班級:商四甲 姓名:林妤芝 12號 詹芳祺 15號 蘇曉珊 39號 李育嘉 43號
九十四學年度行政人員教育訓練 結案報告 主辦單位:人事室 報 告 人:羅際芳主任.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过程 人口普查方案设计 入户登记调查和复查 资料分析和公布 资料整理汇总.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 提供特別評估安排 教育局 2011年12月2日.
出隊服務經驗分享 分享人:大丁.
義工訓練 程序設計須知.
學習共同體實施心得分享 新泰國中 報告者 張國振校長.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离职流程精细化标准推进材料 人事行政处.
國語科補救教學 龍華國小 許如菁.
你的潜能是无限的 ——高三心理辅导.
新聞報導 一、什麼是新聞? 1、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2、大眾關切的事 3、讀者有興趣知道的事 4、接近性.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架構行銷企劃立案 - 架構行銷及企劃案的撰寫之道 - 一頁企劃書的魅力與撰寫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t 1a Team work.
食記書寫教學 授課教師: 何素月 師 授課TA: 四語四甲 楊育瑄.
教案名稱: 「KANO行銷;引領國片風潮」 本教案製作者:毛俞婷
資10-5 能統整與評估資訊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贈與契約.
教育部增置國中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課程綱要及教案設計小組(國中組) 設計者:苗栗縣致民國民中學梁語喬老師
107學年度高雄區國中技藝技能 優良學生甄審入學說明會
107學年度高雄區 實用技能學程輔導分發 五福國中說明會
新生與傳承 不同世代諮商心理師的交會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107年度公會主辦研習課程.
102-2金融法規(2~4) ~03..
南投縣106年度 結合家長會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
創造思考的開發與培養.
108學年度高雄區國中技藝技能 優良學生甄審入學說明會
大學部學生專題研究 指導計畫說明 鄭士康 台大電機系.
构件图和部署图.
欢迎参加新晋员工职业化训练教程 GEC Program.
活動主題:能「合」才能「作」 指導教授:張景媛教授 設 計 者:協和國小團隊 李張鑫 × 陳志豪.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Sus 系統使用性尺度評量 │ NASA-TLX 主觀量測分析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中英文大不同 Min-Shiang Hwang (黃明祥)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sia University Email: mshwang@asia.edu.tw http://isrc.ccs.asia.edu.tw/ 19:00

1.肯定疑問句 vs. 否定疑問句 在肯定疑問句的部分,中英文的差異並不大, 例如:「你吃過了沒?Did you eat yet?」,回答時通常會說:「有,我吃過了。Yes, I did.」或「沒有,我還沒吃。No, I did not.」。 但是,當問題採否定句的形式時,兩種語言就出現了很大的差異,例如:「你不快樂嗎?Aren’t you happy?」,這個時候中文的回答會是:「對,我不快樂」或「不會啊,我很快樂」,英文則是「No, I am not」或「Yes, I am」。 中文在回答「對」的時候,是指同意發問人所問的這句話,所以會說「對,我不快樂」,而在回答「不會」的時候,則是代表不同意發問人所問的話。然而,英文的架構卻非如此,也就是說,不論提問人的問法是肯定句或否定句(Are you happy? 或Aren’t you happy?),只要答案是「I am happy」,回答時就需要說「Yes」。反之,就要說「No, I am not」。Yes跟No是跟隨著後面是I am還是I am not來使用,與同意不同意提問人的話沒有關係。

2. 「What do you call. 這東西怎麼形容. 」 剛開始學英文的時候,常會遇到很多英文生字,因此常問老師「這東西怎麼形容 2. 「What do you call... 這東西怎麼形容...」 剛開始學英文的時候,常會遇到很多英文生字,因此常問老師「這東西怎麼形容...」。由於「怎麼」的英文是「How」,所以我很自然地便會問: How do you call a person who is not very generous? 一個做人很不大方的人要用什麼字來形容? 此時,就會被老師糾正,要說 「 What do you call a person who is not very generous?」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是What而不是How,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講久了就習慣了。

3. 在過去式中形容將來要發生的事時切記要用過去式 由於中文沒有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之分,所以初學英文的人在碰到過去式與未來式交雜的句子時,可能就會出現一些以英文為母語的人不會出現的小錯誤,如: I thought you are going to Canada next month. 我以為你下個月要去加拿大。 在這個地方應該要用 I thought you were going to Canada next month. 因為句子的開頭I thought you 為過去式,所以就算後面的事情尚未發生,也必須維持過去式。此道理就如同上面所提過的Yes, I am. 跟No, I am not. 一樣。

4. 英文多變化,中文多重複 熟悉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在表達相同的意思時往往會變換表達方式。在表達「我認為...」的時候,第一次可以用「I think…」,但再用第二次就顯得很乏味,因此會改用「I believe...」或「I imagine...」等詞彙來表達。相較之下,中文在這方面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在翻譯時通常使用相同的詞彙就行了,請看下面的例子: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monkey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 這隻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學會駕駛曳引機。到九歲的時候,這隻猴子已經學會單獨表演駕駛曳引機了。 此句中的tractor意為曳引機,為了避免讀者讀到重複的詞彙而感到無趣,故在第二次提到曳引機改用了vehicle來做替代。然而中文並沒有這樣的限制,於翻譯時均寫成曳引機即可。

5. 中英比較式用法之差異 在學術寫作中,常常要用到比較式來描述一份研究與先前研究間的差異,進而從中指出新的研究有何貢獻。不過,英文中比較式的用法較中文來的更為嚴謹,作者須多加留意。不當的呈現方式可能導致閱讀上的困難,進而增加文章被拒絕的可能性。 以下針對常見的中英比較式用法差異進行討論。 不完全的比較 不對等比較

不完全的比較 在中文的文法邏輯上,可以不用指出比較的物件,而以單單一個「較」字帶出其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別,例如: 本模式在改善護理系統上有較佳的表現。 未實施介入的組別,其記憶能力明顯較差。 這些句子以中文來看,是可以接受的句子,但若是直譯成 This model exhibited better performance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system. 將會變成不完全的比較句。 在英文中,比較句必須明確地指出進行比較的物件,如 This model exhibite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did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system. 同理,第二個例句可以譯成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had substantially poorer memory tha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did.

不帶比較意思的英文句 此外,有些時候作者會使用「較」這個字來增加句子的通順度,但其實並沒有要進行物件間的比較。在審視完上下文後,可視情況將這類句子翻成不帶比較意思的英文句。如以下的範例: 在實驗環境的溫度較高時,樣本出現脫水現象的機率會上昇。 這句話雖然提到「較高的環境溫度」,但並沒有指出其他可用來相互比較的環境溫度,在這種情況下,則不應該翻譯成比較句,而用直述的方式進行翻譯,如: The probability of sample dehydration increased when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was high. 若以比較式處理,則會成為: The probability of sample dehydration increased when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was higher. 這樣不完整的比較具會造成語意不清,使讀者在閱讀時產生疑問「比什麼的溫度高?」,採用直述句避免這樣的問題。

不對等比較 在中文的語法中,當比較兩物件時,可以用簡短的句子闡述,不必特地點出所比較的內容,如:甲公司的營運策略比乙公司好。 在以上例句中,中文讀者可以很明確地知道是在比較兩間公司的營運策略,但若是將此句逐字譯為英文: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Company A are better than Company B. 這樣的句子可是會讓英文讀者感到非常困惑,因為這個英文句所比較的是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Company A 以及 Company B,兩者是完全不對等的項目。正確的作法是補上 that 或 those 來使比較的物件相等,如: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Company A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mpany B. 在這裡,those 代替了前面的 strategies,避免重述造成的累贅感,同時兼具語意的對等。 為了清楚呈現研究的結果,作者必須瞭解如何正確寫作比較式,萬萬不可將中文的習慣轉移到英文寫作中。唯有正確地於文章中運用比較式,才能突顯研究的貢獻,提昇文章的易讀性,進而增加文章成功出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