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一、考点分析 考点 要求 13年题号 14年题号 15年题号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25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13
考点一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 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4 V~6 V的交流电源. ②电火花计时器:220 V的交流电源.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 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4、……,若v2-v1= (3)纸带上各点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 物体的运动情况. 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 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4、……,若v2-v1= v3-v2=v4-v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 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即a= =……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分别为s1,s2,s3,s4……,若Δs=s2-s1=s3-s2=s4-s3= ……,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s=aT2.
3.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 (1)“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即vn= ,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 板、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电源、导 线、复写纸片. 【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 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 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 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 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2所示, 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 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 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 三次. 图2
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 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 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 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s,并记录填入表中. 位置编号 1 2 3 4 5 时间(t/s) s/m v/(m·s-1)
5. 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 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 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 6.增减所挂钩码数,重复实验.
【数据处理】 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 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 如图3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 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 图3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3,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考点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装置图
对小车:T=Ma 对重物:mg-T=ma 当m<<M时,T=mg
当平衡好摩擦力后,挂上重物绳子的拉力就是小车的合力 如何平衡摩擦力 θ N Gcosθ Gsinθ G θ 当平衡好摩擦力后,挂上重物绳子的拉力就是小车的合力
二、实验原理 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重物、砝码、夹子、细绳、天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重物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后挂上重物 4、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
A、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实验基本思路: 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测量小车在不同的合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 分析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B、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 实验的基本思路: 保持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相同,改变小车的质量在该合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五、注意事项 1.一定要平衡摩擦力,平衡后改变小车质量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了 2、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重物的总质量 3、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 5、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 6、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
利用气垫导轨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光电门1 光电门2 挡光板 △x X t △ 21
二、小高考真题赏析 1、(2010年考题21)小明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 纸带的一端运动,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 由此判断纸带的运动情况是( ) D A.先匀速后减速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减速后加速 D.先加速后减速
2、(2012年考题11)库仑通过实验研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时,先保持电荷量不变,寻找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再保持距离不变,寻找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常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是( ) A.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B.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D.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C
3、(2011年考题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为研究并直观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应当( ) A.改变合力大小,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m图像 B.改变合力大小,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 1/m 图像 C.保持合力大小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m图像 D.保持合力大小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1/m图像 D
4、(2009年考题25)“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题25—1图所示。 (1)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 (选填“小”或“大”)得多。 小
(2)题25—2图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 (2)题25—2图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为了由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他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求出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其中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0.1 0.46
三.典型例题 例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按打点时间先后顺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得到A、B、C、D、E五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得B、C、D、E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为AB=7.60cm,AC=13.60cm,AD=18.00cm,AE=20.80cm,由此可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在B和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加速度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0.1 0.68 0.52 1.6 相反
交流 匀加速 例2(2011年考题25)、小明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在实验过程中: (1)打点计时器应使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 (2)他打出一条纸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计算出相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左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面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 交流 计数点 A B C D E F 时刻t/s 0.1 0.2 0.3 0.4 0.5 瞬时速度v/(m·s-1) 0.150 0.205 0.270 0.330 0.395 0.450 匀加速 (3)由作出的v-t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 (填“匀速”“匀加速”或“变加速”)直线运动.
例3、某同学利用一架固定好的自动相机,用同一张底片多次曝光的方法,拍下了一辆小轿车启动后不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照片 例3、某同学利用一架固定好的自动相机,用同一张底片多次曝光的方法,拍下了一辆小轿车启动后不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照片.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2.0s,已知小轿车的车长为4.5 m.他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估算这辆小轿车的加速度大小 m/s2和小轿车在照片中第二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 m/s. 1.875 7.875
①应把长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阻力 ②应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表面平行 ③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例4、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图所示是他正要释放小车时的情形,对此另一同学提出了实验应改进的几点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 ①应把长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阻力 ②应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表面平行 ③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④应使小车离打点计时器稍远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A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M》m
(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B
(3)测得同一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后,以加速度以为纵坐标,力F 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描绘 a -F 图象,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说明 a 与 F 成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测得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相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后,以 a 为纵坐标, 1/ m 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描绘 a-1/ m 图象,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说明 a 与 1/ m 成_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正比 正比
C 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两位同学得到的 a-F 关系分别如下图 C、D 所示(a 是小车的加速度,F 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其原因分别是: C 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摩擦过度(斜面倾角过大) 平衡摩擦不够(斜面倾角过小)
(5)某同学将打出的一条纸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 5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得到了 O、A、B、C、 D 等几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1s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A =1.50cm , AB = 1.90cm , BC=2.30cm , CD=2.70cm .由此可知,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打 B 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 0.40 0.21
例6、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小车搁置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纸带连接车尾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来测定小车的加速度a,小桶通过细线对小车施拉力F。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 F/N 0.21 0.30 0.40 0.49 0.60 a /(m.s-2) 0.10 0.29 0.41
⑴根据测得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a-F图象。 ⑵由图象可知,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 ⑶若要使作出的a-F图线过坐标原点,需要调整实验装置,可采取以下措施中的( ) A.增加小车的质量 B.减小小车的质量 C.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 D.适当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 0.1 C
四、课后巩固 1、(2015年第13题)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消除打点计时器和木板对小车阻力的影响,关于该操作环节,下列四种装置图中正确的是( ) B
2、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实验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象,则: ①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平衡摩擦不够(斜面倾角过小) F a O 图甲 图乙
②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 1两点间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0.3 0.6 图丙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考点分析 考点 要求 13年题号 14年题号 15年题号 探究、实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a 25 3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9 8
考点3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3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原理
二.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学生电源. 三.探究步骤 1.安装装置: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交流电源相连接.
2.接电源,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在重物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重复几次,打下3~5条纸带. 3.选纸带:选取点迹较为清晰的,挑选纸带上第一个点和第二个点距离为2mm左右的纸带,并依次标上0,1,2,3….
5. 用1/2mv2=mgh验证
四. 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中重物的机械能守恒 误差分析: 因为纸带和限位孔之间有摩擦以及重物下落时收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略大于动能的增加。
五、注意事项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个限位孔的中线严格竖直,以减小摩擦阻力. 2.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考点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 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力 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 和F2 的合力F的图 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 明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 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 芯铅笔. 三.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 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 两个细绳套. 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 拉像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1所示,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 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图1 3.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 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 方向.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 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 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 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 力F的图示.
四.注意事项 1.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 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 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2.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零刻度,使用时不超量 程,拉弹簧秤时,应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3.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伸长时的结点位置要相 同. 4.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沿着 纸面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5.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6.两拉力F1和F2夹角不宜过小,作力的图示,标度要 一致.
二、小高考真题赏析 1、(2012年考题13)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实验中,下列不正确的实验要求是( ) 定则”实验中,下列不正确的实验要求是( ) 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 B.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其量程 B
2、(2014年考题25)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合力的方法: (1)实验所用的一只弹簧测力计如题25-1图所示,在用它测力前应对它进行的操作 是 . (2)在测出F1 、F2和对应的合力F后,他在纸上画出了F1 、F2的图示,如题25-2图所示.请你帮助他在图中画出合力F的图示(测得F=4.9N,图中a、b为记录F方向的两点)。 调零
(3)小明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 、F2的箭头末端连接起来;观察图形后,他觉得所画的图形很像平行四边形。至此,为正确得出求合力的一般方法,你认为小明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① ②
3、(2012年考题25)如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频率是50Hz 则纸带上打出的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 . (2)实验时,应使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做可以 (选填“消除”、“减小”或“增大”)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3)在实际测量中,重物减少的重力势 能通常会 (选填“略大于”、 “等于”或“略小于”)增加的动能. 0.02 减小 略大于
三.典型例题 例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F’ B
例2、(2010年考题25)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P点。 (1)如题图所示,用A、B两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至O点,分别记录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此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_______N。接下来,为了测出这两分力的合力,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沿PO方向拉伸橡皮条,使橡皮条的长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PO,记录下该力的大小和方向。 (2)图为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两个分力F1、F2的图示,请在图中作出这两个分力的合力F合(保留作图痕迹),并在图中空格处填写F合的大小。 1.8 等于 4.5
例3、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在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 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 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时,两弹 簧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B A F1 F2 F′ F O
例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有位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例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有位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②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③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④两分力的夹角一定要取90°角 ⑤两分力的大小应该适当大些 ⑥记录拉力方向时可以用铅笔沿细线画一条线来表示 ⑦作力的图示时,不同的拉力标度应相同 A.②③⑤ B.③⑤⑦ C.①④⑤ D.①③④ B
例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重物增加的动能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其主要原因是( ) 例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重物增加的动能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其主要原因是( ) A.重物的质量过大 B.重物的体积过小 C.电源的电压偏低 D.重物及纸带在下落时受到阻力 D
例6、(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 ①铁架台 ②打点计时器 ③复写纸 ④纸带 ⑤低压直流电源 ⑥天平 ⑦秒表 ⑧导线。 其中实验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序号); 缺少的器材是 。 (2)若应用公式v=gt计算即时速度进行验证,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甲、乙两条实验纸带如图所示,应选________纸带好。 ⑤⑥⑦ 重物,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甲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9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9.80 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J。(取三位有效数字) 7.62 7.56
例7、(2015年第25题)如图所示为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通过研究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增加的 与减少的重力势能的关系,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应接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正确操作得到的纸带如题25—2图所示,O点对应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位置,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A、B、C到O点的距离如图,已知重物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打下O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 动能 交流 mgh2
四、课后巩固 1、某小组做本实验时得出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______是F1与F2合力的真实值,______是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需要进行比较的是______和______。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______。 F' F F F'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A F1 F2 F′ F O
2、(2015年第3题)如图所示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则( ) 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线越短越好 2、(2015年第3题)如图所示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则( ) 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线越短越好 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 C.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D.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0 B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除铁架台、铁夹、学生电源、纸带和重物外,还需选用下述仪器中的哪几种?( )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除铁架台、铁夹、学生电源、纸带和重物外,还需选用下述仪器中的哪几种?( ) A.秒表 B.刻度尺 C.天平 D.打点计时器 BD
4、用图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于安装不到位,电火花计时器两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的阻力,这样实验造成的结果是( ) A.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明显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B.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明显小于动能的增加量 C.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A
ΔEK= J,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 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9.8m /s2) 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点,可以看做重物运动的起点,若重物的质量为0.50kg,己知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0.02s,图中长度单位是cm,则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重物的速度vB= m/s.从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动能的增加 ΔEK= J,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 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9.8m /s2) 0.96 0.23 0.24 6.97 3.14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