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soonal influence on Typhoon Morakot (2009). Part II: Numerical study. Liang, J., L. Wu*, X. Ge, and C.-C. Wu, 2011: Monsoonal influence on Typhoon Morakot (2009). Part II: Numerical study. J. Atmos. Sci. 68, 2222-2235
前人研究 Carr & Elsberry(1995)利用理想正壓渦旋的模擬 結果指出西北太平洋颱風路徑的急遽變化,多 跟颱風與季風渦旋的合併有關 島嶼效應會使颱風路徑偏折 (Brand & Blelloch 1973; Tuleya and Kurihara 1978; Chang 1982; Tuleya et al. 1984; Bender et al. 1985) 至今已有不少關於臺灣地形對颱風影響的研究
Part I簡介 在PartI (Wu et al. 2011a)中,作者利用觀測資料 分析不同時間尺度的季風性流場對颱風莫拉克 路徑、降雨的影響 颱風登陸前先與一個準雙週震盪時間(QBW)尺度的 氣旋性渦旋合併,接著再併入一個MJO尺度的氣旋 性渦旋 綜觀尺度下的西南風與QBW、MJO尺度的渦旋合併 使得颱風西行速度減慢 颱風與低頻渦旋間的交互作用讓南臺灣的雨帶得以 維持
Dudhia Shortwave / RRTM Longwave 模式設定 初始場:NCEP FNL 1ox1o 海溫:每六小時更新一次 模擬時間:108 h Bogus:最低海平面氣壓970hPa、RMW=100km、 渦旋大小=1000km(Vt=0) (Ge et al. 2010) Domain 1 2 3 Horizontal Grid Spacing 27km 9km 3km Vertical Levels 28 levels η coordinate Microphysics WSM-3 WSM-5 Cumulus Kain-Fritch N/A PBL YSU Radiation Dudhia Shortwave / RRTM Longwave
實驗設計 濾波方法:Lanczos filter MJO尺度:Low Pass (20天以上) Unfiltered 綜觀尺度 QBW MJO 700 hPa 12Z Aug.5 實驗設計 地形 濾波 CTL 正常 無 T100 If > 100m; =100m OCEAN 海洋 NO-QBW 濾除準雙週震盪(QBO) NO-SYN 濾除綜觀尺度波動 ONLY-MJO 濾除準雙週震盪、綜觀尺度波動 濾波方法:Lanczos filter MJO尺度:Low Pass (20天以上) QBW尺度:Band Pass(10-20天) 綜觀尺度:無濾波場 - 10天Low Pass之結果 濾波時會一併修改邊界場
模擬結果 中心定位:使最大對稱切線風出現之處(Wu et al. 2006) Precipitation Aug.5 1200 UTC ~ Aug.10 0000 UTC CWB CTL D2 Precipitation Aug.7 0300 UTC ~ Aug.8 0300 UTC CTL D3 CWB 中心定位:使最大對稱切線風出現之處(Wu et al. 2006) 模擬出來的結果在登陸前路徑有逆時針的走勢(curving upward)
CTL Run模擬結果 對流不對稱性 D3 雷達回波 D1 700 hPa風場
地形敏感度實驗 隨著地形的移除,登陸後颱風強度越強 地形非颱風行進方向突然轉北之主因 路徑不同會導致降水分佈不同
流場敏感度實驗-NO SYN 受低頻波動影響,移速緩慢 Unfiltered 綜觀尺度 QBW MJO 流場敏感度實驗-NO SYN 受低頻波動影響,移速緩慢 模擬結果與Carr & Elsberry (1995)之結果相近, 該研究指出當渦旋嵌在季風渦旋中時,路徑會 有突然往極區偏折之現象 此實驗顯示綜觀尺度的流場對莫拉克登陸前西 行之現象有顯著的影響
10-day High Pass (Synoptic Time Scale Wind Field @500hPa) 00Z 8/4 00Z 8/5 12Z 8/5 00Z 8/6 00Z 8/7 00Z 8/8 C M G E A1 A2 A3 A4 流場敏感度實驗-NO SYN Wave Train like pattern AC reduced the north- ward moving tendency
NO-SYN 700hPa Wind Field(D1) monsoon gyre Rossby Wave dispersion
流場敏感度實驗-NO QBW 模擬出來的颱風登陸臺灣後沒有往北偏折 隨著颱風越來越接近臺灣,西南季風讓颱風結 構越來越對稱 700 hPa Wind field in NO-QBW 模擬出來的颱風登陸臺灣後沒有往北偏折 登陸後因沒有颱風與QBW交互作用產生的北風分 量,故沒有此偏折現象 隨著颱風越來越接近臺灣,西南季風讓颱風結 構越來越對稱 西南風的增強是肇因於颱風與MJO尺度的流場 間的交互作用,會使颱風行進方向偏北
流場敏感度實驗-ONLY MJO 颱風的移動主要是受與季風槽有關的東南風影 響 MJO
結論 CTL實驗有捕捉到莫拉克的變化 如路徑往北的偏折、移入臺灣後的減速現象等 地形會影響雨量分佈,但不會造成此偏折現象 登陸前,颱風向西移動的現象與經向綜觀的 wave-train like pattern有關,莫拉克與Goni間的 反氣旋也造成颱風往北移動的分量減少 在臺灣附近的路徑偏折與低頻的季風流場有關 當颱風靠近臺灣時,與QBW尺度的渦旋合併,使其 南側的西南氣流增強,讓路徑往北偏折 進入臺灣海峽後,颱風併入MJO尺度的渦旋,並 再次往北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