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学电源 空气电池 锂电池 干电池 上图是锌-锰干电池 1 、干电池 --- 普通锌锰电池 干电池用锌制筒形外壳作负极,位于 中央的顶盖上有铜帽的石墨棒作正极, 在石墨棒的周围由内向外依次是 A : 二氧化锰粉末(黑色) 用于吸收 在正极上生成的氢气(以防止产生极 化现象); B.
Advertisements

化 学 电 源. 电池的分类 化学电源的分类 原电池知识复习 几种电池介绍 实践活动 科学视野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化 学 电 源 典例精析研究性学习.
思考:电能是一种常见的二次能源,通常可 由哪些一次能源转化而来? 思考: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燃烧蒸汽发电机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思考:火力发电有哪些优缺点?还有哪些 方式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笑傲高考 杭州二中 王彩芳. 什么是考试? 知识水平展现 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试技能 应试心理 从应试者角度,考试就是将自己的 给主考看。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卢龙镇中学 高丽伟. 中考说明要求:能用金属活 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 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 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 第三节电解池(四课时)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它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 你 猜 有这样一种反应:从古代的炼铜冶铁到今天的飞船遨游;从“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到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从哈伯的合成氨到工业制硝酸硫酸;从蓝天工程到漂白粉的杀菌消毒;从金属的腐蚀到交警查酒驾……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从生产到生活,从现在到未来……可以说,它的原理与规律不仅一直熠熠生辉,而且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化学电源.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电化学基础知识 1、电化学的研究内容: 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 2、电化学反应过程(及装置)分类 依据:反应产物与电流的关系
电池探秘 高一化学组 张红燕.
原电池及化学电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 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看课文](p70)回答: 1.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过程应遵循什么原 则?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转化?在设计这种转
第二节化学电源.
电池探秘2.
原电池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 刘肃林
化学选修1:主题3课题1《电池探秘》 广东 Z景W007.
第一节 原电池.
§1-2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2.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探秘 电池的工作原理,知道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际应用的电池。 3.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 学电池,了解电池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 三 课 时.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息县三高高二化学组 赵玲玲.
干电池 化学电源 纽扣电池 锂电池.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一课时).
电 化 学 复 习 珠海四中 刘川 教学重点: 1、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原电池正负的判断方法。
由于金和铁(钢的主要成分)是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唾液中含有电解质,故构成原电池,产生微小的电流,使得格林太太头痛。
欢迎指导 电化学知识复习 第一节 原电池 扶风高中 李杰.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2017年9月13日星期三.
选修4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 电化学部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8章 蚀刻技术 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十一章 电 化 学 11-1 引言 如何学好电化学.
酸的警示标志 第二节 常见的酸 二、硫酸.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教师:刘桂军.
第四章 卤族元素 氟F 氯Cl 溴Br 碘I 砹At 临河三中化学教研组 主讲人:兰明.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慧眼识金属:.
离子反应.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 电 池.
氧化还原反应.
选修4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 龙威.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四课时.
化学扑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电化学专题 2006年12月23日星期六.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 化学能 电能 化学能 电能 右图是将 转化为 的装置,称为_______。 原电池 Zn为___极,发生 反应。
如果将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 取出来,铺在地球的陆地
2011年1月 化学学科会考复习(六) 氧化还原反应 厦大附中 黄耿阳.
化学电源.
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 化学科 张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复习: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习题一: 原电池的判断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 C A Zn Cu H2SO4 酒精 A B C D

B C 习题二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 2.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 A.Mg B.Fe C.Al D.Cu B 3.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 PH ( ) A.不变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C

BD 3、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H2SO4溶液中,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增大 B、负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增大 C、正极负极附近基本不变 D、锌片、铜片同时有气泡冒出时,说明锌片不纯。 BD

习题四 4.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Zn+Cu2+=Zn2+ +Cu, 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 ) 原电池构成条件 C A B C 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 ) C A B C D 正极 Zn Cu Fe 负极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HCl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设计思路: ①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② 通常须两活性不同的电极 ③ 电解质溶液 ④ 构成回路. 1、加快反应速率 2、从理论上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 3、判定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4、制作化学电源 原电池设计思路: ①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② 通常须两活性不同的电极 ③ 电解质溶液 ④ 构成回路.

请根据反应 2Fe3+ + Fe = 3 Fe 2+ 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 思 考 题 Fe-Cu FeCl3 思 考 题 请根据反应 2Fe3+ + Fe = 3 Fe 2+ 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 Fe-Cu FeCl3 Fe-C Fe(NO3)3 Fe-Ag Fe(SO4)3

思考? 1、如何在一个地处僻远的 小岛上设置一 座灯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如铝等 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等 电解质溶液:海水

病 例 分 析

病 例 分 析

病 例 分 析

你能为她开一个药方吗?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干电池 负极:Zn-2e-=Zn2+ 正极:2NH4++2e-=2NH3+ H2 正极产生的NH3又和Zn2+作用: Zn2++ 4NH3 =[Zn(NH3)4]2+ 产生的H2和MnO2作用: H2+ 2MnO2 = Mn2O3 + H2O

铅蓄电池的反应原理 负极: Pb - 2e- +SO42- = PbSO4↓ 负极:Pb - 2e- =Pb2+ 正极: PbO2+4H++ SO42- +2e-= PbSO4↓+2H2O 总反应: PbO2+ Pb+H2SO4== 2PbSO4↓+2H2O 放电 PbO2+ Pb+H2SO4 2PbSO4+2H2O 充电

氢氧燃料电池 O2+2H2O+4e- =4OH- 2H2+4OH--4e =4H2O :KOH

作业: 完成导学大课堂相关习题 预习下节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

巩 固 练 习 请同学们根据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下列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是什么?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为什么?假如要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你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证据和结论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