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的原因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恐龍在某一時期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迷至今仍無人能解。       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樹 枝 恐 龍 指導教授:傅士峯 助教:田章靖 日期:105/05/30.
什麼是恐龍? 恐龍時期 科學分類 恐龍之最 恐龍滅絕 資料來源
生命的演變 3-3 生物的演化.
考点作文十大夺魁技法 第28课时 写作(二) 考点作文十大夺魁技法 6-10 ·新课标.
喇沙書院 中文科專題報告:恐龍.
舊石器時代 位置: 亞洲大陸東緣,西太平洋弧狀列島一部份 背景 形成: 兩千多萬年前逐漸隆起,形成島嶼 生物: 大角鹿、猛瑪象、亞洲大陸原始人 臺東 長濱文化 苗栗 網形文化 臺南 左鎮人目前臺灣發現最早人類化石 代表 文化 1.住在海邊洞穴-短期定居小型隊群 2.以採集、狩獵為生 3.使用礫石砍伐器、片器、尖器.
比與比值 -齒輪傳動的轉速變化.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英國最新科學研究指出,恐龍這種生物自發韌以來,曾熬過兩次生物大滅絕,歷經三千萬年漫長的演化,適應與調變,才成為地球的霸主。
1.認識統計表和長條圖 2.製作長條圖 3.認識橫式長條圖 4.認識圓形圖 5.認識折線圖
溫鹽圖的意義與用途 溫鹽深儀的測量原理.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5.1 自然對數函數:微分 5.2 自然對數函數:積分 5.3 反函數 5.4 指數函數:微分與積分 5.5 一般底數的指數函數和應用 5.6 反三角函數:微分 5.7 反三角函數:積分 5.8 雙曲函數.
科學小遊戲 507第4組 1目錄 2是什麼 3為什麼 4怎麼做 5測驗ㄧ下 6參考資料 製作者:蔡玫萱 報告者:陳思柔.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生命樹 (種系發生樹)
恐龍 研究者:高勤恕 指導老師:賴鈺芳.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認識太陽系 目的: 認識太陽系的成員: 太陽 九大行星 小行星 慧星.
尋找EBM心得分享 資料整理: 報告者:.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新一代數學》(第三版) 六下D冊 20 行程圖.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6B冊 趣味活動 認識立體圖形中的頂、棱和面 柱體的頂、棱和底邊 錐體的頂、棱和底邊.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牙齒的構造與功能 牙齒大發現.
動物世界.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詞:曲麗華 / 曲:林婉容 小羊創作詩歌集 9《一粒麥子》 CCLI#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9.搜索令、羈押令、法院開庭傳票、 偵查庭開庭傳票、 證人開庭傳票。
雷雨 Thunderstorm
詞:曲麗華 / 曲:林婉容 小羊創作詩歌集 9《一粒麥子》 CCLI#
太 陽 的 秘 密 檔 案.
圓周率在中國.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全球暖化 自然組 第三組 組員:楊凱翔、呂家萱、黃思賢.
福建中學﹝小西灣﹞ 科學學會 第四期 科學月刊.
健康生活 林思敏 五禮.
Meteorology: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phenomena
鯨生鯨世 生機一 卓泰羽 B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如何使用檢索表辨認生物.
討論.
12797: Letter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活動三 食物的循環.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組員資料 組員資料 組員姓名及班別: 潘慧萍 Poon Wai Ping﹝3858-B22﹞
生活摺紙.
甚麼是恐龍? By 6d 14 林彥朗.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問題一:長週期的彗星是指他的週期超過幾年?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教師檔案系統資料如何填寫? 如何對應教師評鑑共同基準?.
AOT-銀面異常分析報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恐龍滅絕的原因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恐龍在某一時期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迷至今仍無人能解。       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關於恐龍絕種的真正原因,自古以來即眾說紛云,但都沒有一個一定的論點,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究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在此僅將一些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分述如下: 1.隕石碰撞說: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曾撞擊地球,使得君臨地球長達一億數千萬年的恐龍絕種。此理論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路易.阿爾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學家所提出的。       這一顆巨大的隕石,直徑大約十公里。因撞擊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徑達兩百公里。因撞擊而產生的能量,若換算成黃色火藥,則相當於一百萬億噸(megaton)。粉塵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數個月的黑暗狀態。在這段期間中,以恐龍為首的許多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2.彗星碰撞說:      『彗星碰撞說』是以古生物學者─大衛.勞普以及約翰.塞普柯斯基發表的「古生物的絕種是每兩千六百萬年發生一次」論點為開端而產生的。路易.阿爾巴勒茲將這個論點及自己的理論送給天體物理學者─查理.謬拉,後來謬拉就認為是由於太陽的半星復仇女神星的引力,週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緣故。 3.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後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草食性恐龍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一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終至在地球上絕跡。 4.氣候變動說:       由於大陸移動的結果,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巨幅的改變。嚴寒的氣候使植物死亡,食物缺乏而導致了恐龍的滅亡。 5.火山噴火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

6.海洋潮退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潮退,陸地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       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 7.溫血動物說: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獺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牠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範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牠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 8.自相殘殺說:       有人認為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自相殘殺的結果─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恐龍為食,肉食恐龍增加,草食恐龍自然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消失,肉食恐龍因無肉可食,就自相殘殺,最後終於同歸於盡。

9.壓迫學說:       恐龍的數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況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龍的滅絕,接著靠食用草食性恐龍為生的肉食性恐龍也因為食物的不足而跟著死亡。       何以恐龍會在歷經了長達約兩億年的生態平衡之後突然增加,為此學說成立的重要關鍵,也直接地造成了許多學者對恐龍異常增產的原因檢討。 10.哺乳類犯人說:       在中生代後半,已有哺乳類的祖先生存。根據化石的記錄,當時的哺乳類體型甚小,數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紀的後期,數量才開始急速增加。推測牠們屬於以昆蟲等為主食的雜食性,這些小型哺乳類發現恐龍的卵之後,即不斷取而食之。       真的是如此嗎?如果哺乳類戰勝了恐龍,那麼隨著哺乳類化石的增加,恐龍的化石應逐漸減少才對,但事實上並沒有出現這種化石交替的現象。       哺乳類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龍的時代終了之後。而且,恐龍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間消失。因此,恐龍被哺乳類消滅之說是不能成立的。

11.種的老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間長達一億數千萬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他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終於導致絕種。       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龍,體長二十五公尺,體重達三十噸,由於體型過於龐大,使動作遲鈍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龍等則因不斷巨大化的三隻角以及保護頭部的骨骼等部位異常發達,反而走向自滅之途。       不過,並非所有的恐龍體型都如此龐大,也有體長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龍。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夠輕快奔跑的恐龍。但為什麼這種恐龍也同時絕種了呢?       而且,異常發達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動物體內,推測能夠吸收外界的溫度,也能放出體內的熱,以調節身體的溫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 由此可知,恐龍曾生存於很長的期間內,因此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有不少人對於恐龍因種的老化而絕種的說法表示懷疑。 12.生物鹼學說:       這種學說認為恐龍所生存的最後時期─亦即白堊紀,開始出現顯花植物,其中某些種類含有有毒的生物鹼,恐龍因大量攝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為,哺乳類能夠藉味覺和嗅覺來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龍卻沒有這種能力。       不過,含有生物鹼的植物並非突然出現於白堊紀後期,在恐龍絕種的五百萬年前已經可以見到。此學說未說明何以恐龍在這段期間內仍能生存。 FROM: http://bio-serendipity.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