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內容 媒介內容研究
媒介組織研究 媒介 內容 閱聽人 媒介內容研究
媒介內容研究 訊息的內容(content)分析 實證主義(positivism)典範 量化(quantitative)的內容分析 對傳播中顯著的內容進行客觀、系統、量化的描述性研究 以客觀的方式計算指涉對象出現的頻率,用以代表內容所主導的意義 例如媒介內容中男性英雄或女性英雄的頻率 著重明顯的內容意義 大量資料的內容推論 媒介表現(media performance studies)研究、資訊理論(Information Theory )
文本(text)的結構分析 批判詮釋(critical and hermeneutical )典範 質化(qualitative)的詮釋分析 對傳播中的文本進行整體、深入的詮釋性解讀 文本意義來自於文本肌理(context)間關係、相對位置與背景脈絡 例如男性英雄解救女性英雄的故事描述 著重隱藏且深入的意義 選擇性的特定文本 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女性主義(Feminism)、符號學(Semiotics)
媒介表現研究 媒介內容的自由度與獨立性 研究媒介是否反映自由表達的精神 媒介內容的意見多元性 例如報紙新聞、評論和意見論壇所刊登有關「核四」議題的正反評價比例
媒介內容的多元性 研究媒介內容是否反映不同的社會經驗,以及提供接近社會中各種消息和聲音的機會 媒介消息來源的多元性 例如報紙新聞對「核四」議題的消息來源比例,如政府官員、民意代表、社會賢達、專家學者、一般市井小民
媒介內容的真實性 研究媒介內容是否扭曲事實 媒介內容與社會真實的符合程度 例如電視節目中暴力或色情內容的多寡,比較社會暴力和色情犯罪的氾濫程度;電視節目中主角的性別比例,比較社會中實際的性別比例
新聞的客觀性 研究媒介是否能提供完整、正確、公平的外在事實 媒介內容與事件的符合程度 例如新聞中所呈現的事實和其報導的外在事件的差異程度;球賽報導的特定角度和取鏡
資訊理論 Shannon & Weaver(1949) 根源-傳送模式(transmission model) 傳播是傳訊者藉由各種充滿噪音與干擾的(物理)管道,將訊息傳送給收訊者的活動 例如大眾媒介組織透過媒介將訊息傳給大眾 傳播是以效率(容量與花費)以及規劃中「傳送」目標的達成率為評估標準
中心概念-「減低不確定性」 媒介內容被視為資訊,並予以量化 傳播者將資訊完整的傳送給接收者,達成傳播的目標 媒介內容被視為資訊,並予以量化 例如數位的雙元編碼系統 測量媒介內容的資訊性(informativeness) 、可讀性(readability) 、多元性(diversity) 、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
資訊性測量 計算一個文本中有多少「事實」(fact) 一項事實-在客觀的資訊中能被區分出來的單位
可讀性測量 內容重複性愈高愈具有可讀性 文本的資訊愈少愈容易被閱讀與理解 填充過程(cloze procedure)的測量 文本中有一些被刪掉的字詞空位 讀者必須找字來代替被刪掉的字 填充的難易程度等於閱讀的難易程度 文本中一再出現重複的字可以減少閱讀的困難
多元性測量 測量媒介內容的資訊量,並將資訊逐一歸類 比較不同類別的資訊量即可得知文本的(內在)多元性 例如新聞媒介對不同政黨候選人所給予報導(資訊量)的比例
資訊流測量 以資訊容量的通用測量單位來普查資訊 通常的測量單位是「字」,或相對於字的符號 較為粗糙的資訊容量計算法 例如將播放一段音樂的時間轉換成相同時間內出現的字的數量(以正常的說話速度為基準) 較為粗糙的資訊容量計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