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2.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1.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 2.征税与纳税: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
Advertisements

九十五年國文科命題知能 研習分享.
第10讲 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与国共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就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及国情相结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经过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复习时注意中共在各个时期重大会议及国共关系的复习。
2011年会计初级职称全国统考 初级会计实务 教案 主讲:高峰 2010年12月.
人口与环境 邯郸市第一中学 王贺渠 2015年4月2日.
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考证(四级) 总体情况说明.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Company Logo.
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契机 —努力搞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
第2讲 中国的文学、艺术、教育 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艺.
第十六专题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 技术和文学艺术
2013年初级会计实务 主讲: 冯毅 教授.
二审司法考试题目.
第二章 遺傳 2‧4 突變.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
服务热线: 菏泽教师招聘考试统考Q群: 菏泽教师统考教育基础模拟题解析.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新闻追踪 请问:1、失去秩序的后果是什么? 2、是否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会计从业资格 主讲:栗银芳.
案例分析题 主讲蔡影.
新准则框架与首次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 主讲人:陈清宇.
1.6 中国人口迁移.
聊聊天 微积分的产生——17、18、19世纪的微积分. 很久很久以前, 在很远很远的一块古老的土地上, 有一群智者……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当我们深陷房价的困扰 食品安全却令人担忧.
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2014年高速公路考试备考指导 中公教育陈修晓.
1.中国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2)古代农具的发明、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3)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 (4)古代土地制度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5)古代重农政策及以农立国的思想。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
第二章 股票.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 10.5《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微观解释》.
2011年11月3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筷子巷35号发生一场大火。火灾过后,住在35号的大部分居民回忆火灾发生的情况时,一个名字不约而同地从他们口中说出。夏娟,一名12岁的初二女生,在发现大火时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敲开邻居的门,让至少15名居民因此幸免于难。 你认为夏娟同学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举动呢?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作者:陈永刚.
会计学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七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所得税.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授课教师 张爱岭 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 政治教研组 2013年11月27日.
安全系着你我他 安全教育知识竞赛.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民法概念 P4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三、民法的分类 四、民法的渊源 P10 五、民法的适用范围(效力范围)
刑法分论5-2 周铭川.
第七章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及其目标: 1、概念: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第16课 抗日战争.
发展心理学 王 荣 山.
《做自立自强的人》单元复习.
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九龙坡区交通巡逻警察支队.
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2012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课件 :高效提分区.
第 十一 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复习: 诚实内涵 诚实二个表现 诚实意义 1、对自己要诚实2、对他人诚恳实在.
中国高等教育 质量保证情况介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评估处 朱洪涛 2005年5月24日.
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辩 证 法.
狂賀!妝品系同學美容乙級通過 妝品系三甲 學號 姓名 AB 陳柔諺 AB 陳思妤 AB 張蔡婷安
经济法基础习题课 第7讲 主讲老师:赵钢.
10.2 排列 2006年4月6日.
练习: 由三个不同的英文字母和三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一个六位号码(每位不能重复),并且3个英文字母必须合成一组出现,3个阿拉伯数字必须合成一组出现,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学案16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一)
乘法公式 (1) 乘法分配律 (2) 和的平方公式 (3) 差的平方公式 (4) 平方差公式.
经济法基础习题课 主讲:赵钢.
会计基础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刘颖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育 才 中 学.
考什么 1.参考系和质点 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 4.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应用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
全港性系統評估 題型分析 (中三).
9.1.2不等式的性质 周村实验中学 许伟伟.
坚持,努力,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章 四大金融资产总结 主讲老师:陈嫣.
美丽的旋转.
中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总论 主讲:孙文静
相关知识回顾 1.垂线的定义: 2.线段中点的定义: 3.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2-2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匀变速直线运动2

正式课代表:高琪,纳米,小绵羊,海绵A梦,普陀,多来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关于章章课代表: 正式课代表:高琪,纳米,小绵羊,海绵A梦,普陀,多来 名誉课代表:万睿,啸龙,彩灯,雨倩,安妮、肥熊,海琪,风铃,墨子,胡杨 认证标准: 1、乐于分享 2、乐于助人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时间:18:30-19:30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万能章知道你们有“勤奋”症 7月8日:1-3讲 7月10日:5到6讲 7月12日:6到8讲 7月14日:9-10讲 7月16日:11-12讲 7月18日:13-14讲 7月20日:15-16讲 7月22日:17-18讲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公式回忆: △x= V中= H= V= t=

公式回忆: Vt图的斜率代表: Vt图围成的面积代表: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公式回忆: Vt图的斜率代表: Vt图围成的面积代表: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1 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45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1 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C )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45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例1 解: A、根据位移公式𝒉= 𝟏 𝟐 𝒈𝒕𝟐,有 𝒕= 𝟐𝒉/𝒈 = 𝟗𝟎/𝟏𝟎 =𝟑𝒔,故A正确.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1 解: A、根据位移公式𝒉= 𝟏 𝟐 𝒈𝒕𝟐,有 𝒕= 𝟐𝒉/𝒈 = 𝟗𝟎/𝟏𝟎 =𝟑𝒔,故A正确. B、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𝒗𝟐=𝟐𝒈𝒉,得 𝒗= 𝟐𝒈𝒉 =𝟑𝟎𝒎/𝒔,故B错误. C、最后1s下落的位移为前3s的位移减去前2s的位移,前2s的位移为:所以最后1s的位移为 △𝒉=𝒉−𝒉𝟐=𝟒𝟓− 𝟏 𝟐 ×𝟏𝟎×𝟒=𝟐𝟓𝒎.故C正确.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𝒗 =𝒉/𝒕=𝟒𝟓/𝟑=𝟏𝟓𝒎/𝒔,故D错误. 故选:AC.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2 一条悬链长5.6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10 m/s2)( ) A.0.3 s B.0.4 s C.0.7 s D.1.2 s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2 一条悬链长5.6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10 m/s2)(B ) A.0.3 s B.0.4 s C.0.7 s D.1.2 s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2 解: 链条下落12.8m时的速度为𝒗,由运动学可得: 𝒗𝟐=𝟐𝒈𝒉 解得:𝒗= 𝟐𝒈𝒉 =𝟏𝟔𝒎/𝒔 设通过该点时间为t,由运动学可得: 𝑳=𝒗𝒕+ 𝟏 𝟐 𝒈𝒕𝟐 代入数据解得:𝒕=𝟎.𝟒𝒔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3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最初运动的0.8 s内(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反弹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 m/s C.小球反弹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1.25 m D.小球在空中下落、上升的加速度相同,始终为10 m/s2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3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最初运动的0.8 s内(ABD)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反弹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 m/s C.小球反弹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1.25 m D.小球在空中下落、上升的加速度相同,始终为10 m/s2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3 解: A、由图可知物体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其最大速度为𝟓𝒎/𝒔.故A正确. B、当小球的速度为负数时表示物体反弹,故反弹的初速度大小为𝟑𝒎/𝒔.故B正确. C、当小球的速度再次为0时,小球反弹到最高点,故小球反弹的最大高度为𝒉= 𝟏 𝟐 ×𝟑×𝟎.𝟑=𝟎.𝟒𝟓𝒎,故C错误; D、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 下落过程加速度𝒂=𝟓/(𝟎.𝟓−𝟎)=𝟏𝟎𝒎/𝒔𝟐, 上升过程加速度𝒂= 𝟎−(−𝟑) 𝟎.𝟖−𝟎.𝟓 =𝟏𝟎𝒎/𝒔𝟐, 故D正确. 故选ABD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4 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末通过C点关闭发动机匀减速前进,再经6 s到达B点停止.已知AB长为3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C点时速度大小为3 m/s B.通过C点时速度大小为6 m/s C.AC段位移为12 m D.汽车在AC段与CB段平均速度相同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4 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末通过C点关闭发动机匀减速前进,再经6 s到达B点停止.已知AB长为3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通过C点时速度大小为3 m/s B.通过C点时速度大小为6 m/s C.AC段位移为12 m D.汽车在AC段与CB段平均速度相同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4 解: A、设C点的速度为v,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有: 𝒗 𝟐 𝒕 𝟏 + 𝒗 𝟐 𝒕 𝟐 =𝟑𝟎,代入数据解得𝒗=𝟔𝒎/𝒔.故A错误,B正确. C、AC段的位移𝒙𝟏= 𝒗 𝟐 𝒕 𝟏 = 𝟔 𝟐 ×𝟒𝒎=𝟏𝟐𝒎.故C正确. D、因为汽车在AC段的初速度等于CB段的末速度,AC段的末速度等于CB段的初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BCD.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5 已知某一物体从楼顶自由落下,经过下面高为2.0 m的窗户所用的时间为0.2 s.(忽略空气的阻力,取g=10 m/s2)则物体从楼顶到窗台的距离为( ) A.4.05 m B.5 m C.6.05 m D.6.5 m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5 已知某一物体从楼顶自由落下,经过下面高为2.0 m的窗户所用的时间为0.2 s.(忽略空气的阻力,取g=10 m/s2)则物体从楼顶到窗台的距离为(C ) A.4.05 m B.5 m C.6.05 m D.6.5 m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5 解: 𝒙=𝒗𝟎𝒕+𝒈𝒕𝟐=𝟎.𝟐𝒗𝟎+𝟓×𝟎.𝟎𝟒=𝟐 解得𝒗𝟎=𝟗𝒎/𝒔, 则楼顶到窗台的距离 𝒔=𝒗𝟎𝟐/𝟐𝒈+𝟐=𝟖𝟏/𝟐𝟎+𝟐𝒎=𝟔.𝟎𝟓𝒎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6 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的下落高度足够,g=10 m/s2,关于这个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第3 s内的下落高度为25 m B.小球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为30 m/s C.小球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小球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6 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的下落高度足够,g=10 m/s2,关于这个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小球在第3 s内的下落高度为25 m B.小球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为30 m/s C.小球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小球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例6 解: A、球在第3s内的下落高度为 △𝒉= 𝟏 𝟐 𝒈𝒕𝟑𝟐− 𝟏 𝟐 𝒈𝒕𝟐𝟐= 𝟏 𝟐 ×𝟏𝟎×𝟗− 𝟏 𝟐 ×𝟏𝟎×𝟒=𝟐𝟓𝒎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6 解: A、球在第3s内的下落高度为 △𝒉= 𝟏 𝟐 𝒈𝒕𝟑𝟐− 𝟏 𝟐 𝒈𝒕𝟐𝟐= 𝟏 𝟐 ×𝟏𝟎×𝟗− 𝟏 𝟐 ×𝟏𝟎×𝟒=𝟐𝟓𝒎 故A正确; B、小球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 𝒗 = 𝟎+𝒗𝟑 𝟐 = 𝟏𝟎×𝟑 𝟐 =𝟏𝟓𝒎/𝒔 故B错误; C、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5:7…,根据𝒗=𝒙/𝒕得: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故C正确; D、根据𝒉= 𝟏 𝟐 𝒈𝒕𝟐可知,在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之比是 1:4:9,故D错误. 故选:AC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7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3 m/s加速度大小为0.4 m/s2,在某1 s内它通过的位移为0.4 m,那么在这1 s之前物体已运动了多少时间?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7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3 m/s加速度大小为0.4 m/s2,在某1 s内它通过的位移为0.4 m,那么在这1 s之前物体已运动了多少时间? 6s

要想物理强,就跟万能章 例7 解:设在这1s之前物体已运动了时间𝒕,令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物体在这1s的初速度为𝒗𝟏,物体的加速度为𝒂=−𝟎.𝟒𝒎/𝒔𝟐,物体的位移为𝒙=𝟎.𝟒𝒎,时间𝒕=𝟏𝒔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𝒙=𝒗𝟎𝒕+ 𝟏 𝟐 𝒂𝒕𝟐得𝒗𝟎= 𝒙 𝒕 − 𝟏 𝟐 𝒂𝒕即: 𝒗𝟏= 𝟎.𝟒 𝟏 −𝟎.𝟓×(−𝟎.𝟒)×𝟏𝒎/𝒔=𝟎.𝟔𝒎/𝒔 又∵在这1s之前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𝒗𝟎=𝟑𝒎/𝒔,𝒂=−𝟎.𝟒𝒎/𝒔𝟐,𝒗𝟏=𝟎.𝟔𝒎/𝒔,运动时间为𝒕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得: 𝒕= 𝒗𝟏−𝒗𝟎 𝒂 = 𝟎.𝟔−𝟑 −𝟎.𝟒 𝒔=𝟔𝒔 答:在这1s之前物体已运动了6s.